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石油化工行业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产业。

为了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各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一、国内市场:高端优化、中低端整合目前国内石化市场呈现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的趋势,因此企业应关注研发技术,针对高端市场进行精准投资。

同时,在中低端市场,应采取整合策略,通过并购、联合组建产业集群等方式,达到规模优势,整合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二、海外市场:开拓新市场、夯实现有业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企业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开拓新市场。

同时,对已有海外业务,应加大技术输出,提高输出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能力。

三、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智能化、绿色化是石化企业的发展趋势。

企业应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创新技术,实现石化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

同时,绿色生产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化和应用,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

四、产业链延伸、上下游融合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合作。

延伸产业链,例如开发新的下游市场,增加收益;加强上游原料采购的协同,以稳定原材料价格和质量,从而优化石油化工企业的供应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人才培养虽然技术进步和智能化生产带来了高效的生产过程,但石油化工本质仍然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不是一次性的,一旦制定了战略方向,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和改进。

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管控风险,创新发展模式,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化工行业也不断地进行着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未来,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

然而,石油化工行业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促使我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有助于环境的保护,也有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将详细分析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一、石化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首先,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质已经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其次,石油化工行业生产了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这不仅污染了环境,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危害。

此外,在高油价的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其经济效益也面临较大压力。

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和市场变化,石油化工行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引入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升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绿色化生产绿色化生产是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

绿色化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

绿色化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推行循环经济推行循环经济可以使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包括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回收、生产过程节能等操作。

该模式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大的财务回报。

(三)混合发展混合发展也是一种石油化工行业产业升级方式。

该模式可以通过创新性的产品研发、产业链扩展等方式来实现,可以使石化化工企业拓宽产品销售领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一)绿色化生产实践英国气象局资深科学家colin morris博士常年奋战在气象探测研究的一线,在一次考察中国石油炼化材料信息技术联合会(简称“材料联盟”)时发现,由材料联盟组织的“中国优良压力容器材料技术交流会”上的一份报告,让他深受启示。

石油化工行业深度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深度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深度研究石油化工行业是指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过程,生产出化工产品的行业。

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农业、化肥、医药、能源等领域,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本篇将对石油化工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

自石油化工行业兴起以来,经历了从初级产品生产到精细化学品生产的转变。

从最早的炼油、裂解、聚合等传统工艺,到如今的气相色谱、质谱、反应器工艺等先进技术,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方面,石油化工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实践,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石油化工行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石油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必需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石油化工产品也被用于能源领域,用于石油勘探、石油开采、天然气输送及储存等。

可以说,没有石油化工产品的支持,现代社会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然而,石油化工行业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是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其次,能源消耗也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一大问题。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能源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石油化工行业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

再次,石油化工行业还需要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石油化工行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这些挑战,石油化工行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首先,石油化工行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研究和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注重废物的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石油化工行业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改进自身的生产工艺。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 用, 接着 又分析 了我 国石 油化 工产业 的发展现状 , 最后剖析 了我国石化 产业面临的挑战 以及如何应对 。
【 关键词 】 油化工产业; 石 现状; 发展; 挑战
O 引 言 . 石 油化工产业是我 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 . 石油化工产业 的发展 势必会 影响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 定 . 同时 . 油化工产业也 为 石 国防工业提供技术材料 和战略物资 。当前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发 展. 全球的石油化工企业 开始双 向互 动 : 越来越 多的跨 国公 司开始来 中国投 资 . 而中国的企业也开始逐步走 向世界 。 现如今 , 欧美等发达国 家都开 始进入后工业 时代 .全球 的石化 产业都开始 向发展 中国家转 移. 在经历 了 2 0 年的经济危机 和 2 0 、0 0 08 0 9 2 1 两年 的经济平稳 回升 后, 近两年全球 的经济环境都开始慢慢有所好转 , 但是 , 国际市场 中仍 然存在很 多不确定 的因素. 而且石油化工产业又属于资产密集 型的企 业 , 以. 所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 我们 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想 “ 出去 ” 走 有所发展 . 更是要更加谨慎
2我国石油化 工产 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分析 .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我 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虽然有许多发展优 势 . 但也还 面l着诸 多的挑 战 临 21 十二五 ” 间. 国的石化产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 期 我 () 1 由于原 油的价格提 高 , 导致 石化 行业成 本上 升 , 营压力 增 经 大。 () 2 目前国际大型石化公司几乎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 , 因此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 的 ( ) 国石油人均 占有量低 . 3我 对外 国进 口石油依存度 高 . 资源问题 任然是个 大问题 () 4 我国提倡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 , 求低碳 、 能减排 , 要 节 环保 排放 标准 日益严格 . 石化企业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22我 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 . 我 国的石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具备 了相 当的基 础 . 今 后 的问题是 . 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 , 做到 以下几点 : ( ) 大我 国的原油贸易 . 1扩 建立稳定多元化 的原 油进 E渠道 . 证 l 保 充 足的资源供给 () 2 有效 的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 . 充分发挥石油 资源 的利用 率 , 落 实节能措施 () 3 由于石油资源是有 限的. 它是不可再生资源 , 们要尽快寻找 我 替代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成为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 () 4 我们要坚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坚持可持续发展 战略 , 坚持 低碳 、 节能 . 实施 “ 绿色化学” 工程。 ( ) 国的石油化工 企业要不断 的实施战略调 整 . 5我 在现有企业 的 基 础上新 建或 扩建工程 . 一步优化产 品结构 . 进 提高对 市场需 求变化 的适应能力 () 6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要做大做强 . 国际竞 ( 提高 下转第 3 2 ) 0 页

中石化发展战略论文

中石化发展战略论文

中石化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石化的发展战略。

首先,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中石化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适合中石化的发展战略措施。

【关键词】中石化;发展战略一、中石化swot分析(1)中石化主要优势。

中石化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其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石化已经日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力不断增强。

中石化还具有地理优势,公司战略主要市场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此市场包含了很多中国的一线城市以及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北方市场占优势,北方市场的成品油消费增长速度和消费指数都不如中石化占优势的南方市场。

中石化的炼油化工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领先地位,并且中石化还是国际跨国公司的主要合作对象,享有品牌声望和荣誉。

(2)中石化主要劣势。

由于国内石化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和垄断的经济形态中,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形成,所以中石化的管理水平比较低,这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劣势。

目前中石化的管理机构人员冗杂,其管理效率的提高还需时日。

中石化的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地理位置缺乏整体性,使得生产成本和原油运输成本提高。

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加工水平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中石化发展的主要劣势之一。

(3)中石化面临的机遇。

中石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首先是在中国市场上,其产品供不应求,并且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经济高增长的时期,内需扩大,为中石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利于石油工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结构调整,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贸合作的加快为中石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我国的居民消费进入了新的升级阶段,将会促进石油产品市场的扩大和石油产业的发展。

中石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多。

(4)中石化面临的威胁。

石油是一种特殊商品,原油采购关系到石油公司的发展,并且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对于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耗竭,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环境治理、资源节约、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环境治理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因此,环境治理是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和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环境监测和排放控制。

同时,加强对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做好环保技术培训,让员工常把环保作为自身职责意识,通过细致监测检测各种排口的排放量和排放质量,使得废气、废水、废渣减少或无害化处理。

此外,在排放废弃物之前,要进行废物分类,在资金投入方面优先采购污染治理设施和高效的环保设备,以及以资源为目的的生态经济项目,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二、资源节约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极大的产业,尤其是在化工过程中的能源、原材料、水等方面的消耗更是巨大。

因此,为了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资源。

首先,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并注重工业减排;在各个环节中,应利用新技术和新型材料,提升能源、原材料和水的利用效率,以达到绿色能源和清洁生产的目的。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控制企业的能耗量,查压和标准化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的开发、用能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总共用电量的固定额度,每企业实行月度排放数量监测等。

三、技术创新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该产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带来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首先,研发和生产浪费资源的新产品。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更加环保、能耗更低、节省原材料的工业产品,以解决我们国家的能源和资源需求矛盾;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

青岛石油化工厂发展战略研究

青岛石油化工厂发展战略研究

中文摘要虽然每年探明和开发的原油量不断增加,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国产原油不能满足需求,进口原油量不断增加,成品油消耗不断增大。

加入WTO后,油品市场逐渐放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根据中国炼油行业的现状,炼油业应当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迎接挑战,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举措。

中国石化总公司已对所属企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将关闭山东小炼油厂,并依托青岛油港在黄岛筹建大炼油项目。

青岛石油化工厂属中等规模炼油厂,在产品品种、规模上处于竞争劣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如何确定发展战略,解决自身产品品种单一、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已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

本文对企业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竞争上采取成本领先战略,通过加工进口原油及输油管线等有利条件,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十五”及以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很快,燃料油、重交沥青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产量不足,只能依靠进口。

渤海原油的勘探量和开采量逐年增加,通过加工渤海原油,生产燃料油和重交沥青来扩大炼油规模,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增加产品品种增强市场适应能力,这将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石化工业、核心竞争力、战略ABSTRACTInrecentlytheexploredandexcavatedreservesofcrudeoilincreaseseachyear,butwiththefast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thedomesticcrudeoiloutputcannotmeettheneedsofdemands,thusboththeimportcrudeoilreservesandtheoilproductconsumptiongrows.AftertheentryofWTO,thefinishedoilmarketopensgraduallyand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becomesmoreandmorefiercecorrespondingly.ConsideringthepresentconditionoftheoilrefiningindustryofChina,oilrefiningindustryshouldtakethecountermeasureanddetermineourownstrategictargettomeetthechallenges.ChinaPetrochemicalCorporationhastakenmeasurementstooptimizethestructureofitssubordinateenterprises.Somesmall—scaledrefinerieswillbeclosed.Andanotherlarge.scaledrefiningprojectwillbeconstructedinHuangdao.QingdaoPetro·ChemicalPlant,whichisamiddle—scaledrefinery,isinaninferiorpositionbecauseitsproductionsortsaresingleanditsscaleisuneconomic.Facingsuchaseveresituation.aseriesofproblemssuchashowtodisplayourowncompetitiveadvantagetostriveinthemarketcompetition,howtodeterminethedevelopmentstrategy,howtosolveproductunitaryproblemandhowtosolvethescaleuneconomicalproblemhasbecomethestrategicquestionoftheenterprise.Thisthesisanalyzestheenterprise’Senvironment,weshouldadoptthecostleadingstrategy,Throughtakingfulladvantageofprocessingimportcrudeoilandtheoiltransmissionpipelinewecoulddecreasethecostandcapturethemarket.DuringthePeriodofthetenthfive-yearplan,Chinesetrafficconditionandtransportabilityhasachievedgreatimprovement,thedemandofthefueloilandtheheavytransportationasphaltmarketincreaseunceasingly.TheBohaiSeacrudeoilexplorationquantityandtheminingquantityincreaseyearbyyear.ThroughprocessingtheBohaiSeacrudeoil,ourplantcanproductfueloilandtheheavytransportationasphalttoexpandtherefiningoilscale,displayscalebenefit,simultaneouslyincreasetheproductvarietytostrengthenthemarketadaptiveability.Thisshouldbetakenasthesignificantopportunityofdevelopingtheenterprise.Keywords:petro-chemicalindustry、COrecompetence、strategy4一、绪论我国石化工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基础。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与法规下的发展趋势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与法规下的发展趋势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与法规下的发展趋势研究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许多政策和法规的挑战。

本文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政策与法规的影响政策和法规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政策和法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政策与法规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环保政策和法规也越来越严格。

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说,废气、污水排放、噪音等环保问题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为了保护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环保税、污染排放标准提高等,这些措施都对石油化工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能源政策与法规石油化工行业是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能源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3、安全生产政策与法规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政策和法规,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生产标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二、发展趋势面对政策和法规的影响,石油化工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以下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趋势: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加强技术创新。

例如,目前石油化工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煤制烯烃、生物质燃料等技术就体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2、绿色环保绿色环保是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政府加大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力度,企业也开始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如改造废气处理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环保投入等。

采用环保技术、绿色制造,逐步实现绿色生产已经成为石油化工企业走向可持续的必然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张广本1 闫红霞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青岛 266555)2(大港油田,天津 200280)〔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业揖让面临很多问题:石油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石油资源瓶颈的制约;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石油石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低下,产业布局分散且小型化;石油石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石油业技术装备水平差,装置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产品结构和质量的提高;石油业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一体化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有显著差距。

为此,要逐步推进正确的油气导向战略、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炼油布局调整战略、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节约替代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石油石化产业 竞争力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407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7—06 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全球化一方面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石油石化市场不断放开的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几乎一路上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50148美元/桶一路狂奔突破100美元大关(2007年11月20日NY MEX 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达99129美元/桶),并且一直还在不断震荡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石油需求量不断飙升,原油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国内石油市场“批零倒挂”,多个地区油荒再现。

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品油的消耗日益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不断放开。

国企、民企和各大能源跨国巨头,在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

国外石油巨头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流通市场,民营石油流通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收购或转型。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为理念不断加快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环境和现状111 我国的石油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

截至2007年底,我国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21192亿吨,仅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1824124亿吨)的112%。

居世界第13位。

2006年在产油井数71542口,实际产量18422万吨,同比增长117%。

石油产量略有增长,但是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石油产量增长有限。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中美洲(委内瑞拉、墨西哥)、俄罗斯、北非和西非地区,各国家在石油储备上也有着较大差异。

如图所示: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南美的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俄罗斯等石油储备资源丰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相对贫乏。

不难看出我国石油资源的保有量很明显不能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人口、地域和在世界上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不相协调的,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条件制约。

112 石油供求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投资和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石油实际需求的上升,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增长强劲。

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和国内石油生产及其增长情况。

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

由于需求持续强劲增长而原油产量增长放缓。

我国原油进口量日益攀升,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

由图2可见,近5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呈明显上升状态,年均增长20126%,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油出口量一直处于低位,况且近年来稳中有降,这直接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

图1 世界石油储备分布图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7年6月表1 2004~2007年石油消费和原油生产情况及2008年预测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石油表观消费量(亿吨)增长率%原油生产量(亿吨)增长率%对外依存度%2004311915181175219441220053118-013118131742192006312211311841174710200731467131187116461120083318391831193116349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008年指标为3E 信息咨询公司预计值。

另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13亿吨~61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18亿吨~2亿吨,缺口达215亿吨~411亿吨。

专家甚至预言,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113 产能和技术装备水平目前,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9000多万吨增加到315亿吨。

据《油气杂志》最新统计,2006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较上年增长613%,约达315亿吨,约占世界总原油生产能力的713%,稳居世界第2位;原油加工量达到3107亿吨,四大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航油)油产量达到1188亿吨,我国总体原油加工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图2 2001~2006年中国原油进出口情况统计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字计算,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加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炼油及石化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

下游炼化部门的装备和技术得到较大程度的更新和发展,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技术日臻完善。

我国在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和延迟焦化技术应用上日趋成熟。

中国催化裂化(FCC )装置年加工量已超过6800万吨,包括1500万吨常压渣油(AR )和1100万吨减压渣油(VR ),延迟焦化装置年加工量也已达1800万吨。

另外,我国加快发展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中国自行开发的20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S -RHT )装置已在茂名石化公司投入运营。

加氢处理VR 用作RFCC 进料可最大量提高轻质油品产率,这已成为加工含硫原油的又一重油加工技术。

此外,我国在开发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加氢裂化装置整体水平提升,中国加氢装置年加工能力已超过5000万吨,占原油总蒸馏能力的1816%。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炼化业总体上还处于落后水平,集中表现在高档次产品比例小、产品质量低、产品回收率低、能源耗费高等。

我国炼油业在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炼油企业的装置结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是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严重偏低。

催化裂化在二次加工能力中占据了过高的比例,市场和环保需要更多的“氢”,而我国由于受氢源紧张和投资较大的因素制约,用于精加工的催化加氢能力,虽然这几年大幅增长但比重依然很小。

表现在成品油上就是优质产品产量低,中低档成品油产量多,柴汽比偏低,难以满足市场对柴油消费增长的需求。

目前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偏高,柴油十六烷值偏低,稳定性不够,芳烃含量、密度范围等指标也有差距,主要原因就是装置结构不适应市场和环保的新要求。

114 石油加工业产业布局我国石油加工企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油品销售比较集中的地区炼油能力不足,而市场需求不旺的地区炼油能力相对过剩。

我国成品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中南两大区域的成品油消费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0%以上,如图3所示。

在成品油生产上东北多,西南少,北方加工能力过剩,而西南6省区几乎没有炼油能力,形成北油南运的格局[1]。

华东、东北、中南和西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较大(图4),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远大于消费量。

而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小于消费量,尤其是中南和西南地区供需缺口较大,在对这些区域供应成品油时存在油品的长途运输或多次倒运的不合理现象。

这种与消费市场不相吻合的产业布局,势必影响我国石油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3 2006年我国分地区成品油消费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整理图4 2006年我国分地区原油加工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整理115 中外石油公司比较我国石油工业目前有三大国有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年一直位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之内,中海油近年来海上油气勘探和中下游炼化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

这三大石油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实力。

表2 2006年中外主要石油公司整体情况对比公司排名2006年2005年公司名称原油储量/亿吨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原油产量/万吨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炼制能力/万吨油品销售量/万吨雇员人数/人32埃克森1612191311340596531795330648210045BP 1317130061237587014365264679700066壳牌71512500101508652020029588108000811康菲9147599849053914295158593840098雪佛龙111564808795512111051652162500108道达尔9117232753048313500172749507077中石油27162215913525480132951585915890002928中石化4168093905731562510470340886六大国际公司平均11121099110124706175432312980512两大中国公司平均161111484871527615144601316415964943资料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 eekly ,Dec 18,2006 我国主要石油公司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整体规模绝对值上的差距和业务结构均衡性上的差距。

我国石油公司在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上与国外石油公司总体差距不大,其中石油储量甚至优于国外大石油公司。

但是在石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上普遍低于国外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化天然气产量平均只占国外石油公司平均量的1/10。

在油品销售上,国内两大石油公司普遍落后。

从业务结构均衡性上看,国外主要石油公司在油气储量、炼制能力和油品销售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业务结构较均衡,而国内两大石油公司在这方面有缺陷。

中石油的油气储量和油气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炼制能力相对不足;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世界领先,但油气储量规模太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