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金融史复习题_整理

金融史复习题_整理

金融货币史复习题(整理)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特点.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

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第一,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这时期的货币,虽无主币、辅币的区别,人们也还没有这个观念,但显然已经把货币单位分成等级,无论布币、刀币或是环钱,都有等级之分。

布币虽然种类繁多,但无论何种布币,都有大小之分,战国末期流通的三孔布更有“一两”、“十二朱”字样以表明其价值。

刀币、环钱也有大小之分,后者也有用文字标明不同价值的。

有的布币、刀币和环钱上有“半”字,就是可能指相当于该种货币的一半,这也许就是古代货币思想中的“子母相权”。

第二,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无论布、刀、环钱还是爱金,大都铸有地名,这说明货币是由各地分散铸造,各诸侯国政府还没有统一铸币权,各种货币形制的混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

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我们虽然只介绍了铜铸币和黄金,但同时也有珠、玉、布帛等实物作为货币。

这种多种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开始改变。

2.简述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汉武帝币制改革指中国西汉武帝统治时期进行的币制改革。

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帝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内容:第一次币制改革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年)春二月行三铢钱。

第二次币制改革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前136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金融发展史复习题

金融发展史复习题

1、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

2、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

3、春秋战国时期铸造了各种不同的铜铸币,主要有(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四种。

4、汉武帝对钱币进行整顿,规定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

5、(两晋)没有铸造钱币的记录,中国货币史上出现了一百多年的真空状态。

6、两汉的信用以(货币信贷)为主要形式,而且主要是由(私人)办理。

7、公元118年,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铸造了(五铢钱)。

8、放款是唐朝传统的信用业务,唐朝的放款有(私人放款)和(政府放款),私人放款大致分为(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

9、(书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支票。

10、王安石的信用政策反映在他制定的(市易法)和(青苗法)中,市易法是(政府向民间提供的抵押信用),青苗法是(政府向农民提供的抵押贷款)。

11、宋代钞引也可买卖,所谓钞引是(一种专卖特许证)。

12、明朝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

13、明代典当业的特点是(商人投资经营典当铺)并成为这一行业的主要力量。

14、清代钱庄的主要业务是(丢换货币),(坚定和称量金银成色重量),(办理存放款),(签发银钱票)。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1、信用是在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货币的存在是信用产生的前提。

(×)2、我国最早的货币是交子。

×3、典质是南北朝时期专营汇兑的金融机构。

×4、两汉时期的信用主要是政府提供的国家信用。

×5、南北朝时期信用有较大的发展,其标志就是信用机构的产生。

(√)6、秦汉的货币制度都是金钱本位制。

√7、南北朝的钱帛本位是因为钱的信用下降,唐朝则是因为钱的数量不足。

√8、元朝的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主,规定公私都用纸币。

√9、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初始以汇兑为主。

(√)10、明朝纸币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发行过一种钞票,没有发行过大钞。

金融史重点整理

金融史重点整理

金融史重点整理考试题型:一填空题二判断题三简答四论述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布钱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和(楚币体系)。

2.刀币是从一种叫做( “削”) 的手工业工具演变而来的。

3.布钱流通与黄河中游的三晋两周地区,是从农耕地区的产类工具中演变而来的。

先秦时有一种农具( “镈”),盖子与布同声假借。

4.新朝始建国二年第三次改变币制,实行宝货制--共5物6名28品。

其中,五物指( 金)、( 银)、( 铜)、( 龟)、(贝)。

6名:金货、银货、龟货、布货、泉货、贝货。

5.唐高祖所铸的( “开元通宝”),是整顿因隋朝大乱到治的钱币混乱中产生的。

6.“制钱”这一对铜铸币的名称最早产生于(明代)。

7.清朝中央的铸钱机构是工部的( 宝源局)和户部的( 宝泉局)。

8.称量货币:1斤合( 16两);1镒合( 20两)。

9.金五铢是(西汉)朝代所铸。

10.金末“民但以银论价”,纸币亦改以( 银)为标准。

11.称银锭为“元宝”始于( 元)朝。

12.明代还产生了( “纹银”)的名称,银的成色称谓。

13.《周礼•夭官家宰上》有“听买卖以质剂”的话,东汉郑玄说“质剂”就是券书。

14.唐朝有飞钱,也被人同纸币联系起来。

如说“钞始于唐之飞钱”。

飞钱是汇票,不是纸币。

15.宋交子产生的阶段为:自由发行;官督商办;官办。

16.南宋将维持或提高纸币币值的措施称为“称提”。

17.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券,简称“边币”。

18.发行库所保管的人民币票券,叫做“发行基金”。

19.清实银的种类很多,成色、重量等等不一而足。

重量的标准是(“平”)。

2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秘鲁的白银价格……肯定不仅对欧洲银矿出产的白银价格有影响,而且对中国银矿出产的白银价格有某种影响。

”21.先秦的借贷,大体有两种(国家借贷)和(高利贷).22.西汉初年,在西安地区就形成一个放贷市场,资本被称之为“子钱”,放高利贷者被称之为“子钱家”。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先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开展?5.先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根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稳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局部货币职能的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根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

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

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2010年)一、名词解释1.子母相权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

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2.银两制银两制度是一种适应中国封建经济的货币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的诸多缺陷,如形状和重量都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等,显示出它的落后性。

3.布币体系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

“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

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

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

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4.制钱明清两代按其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钱币,以别于前朝旧钱和本朝的私铸钱。

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

5.半两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实行金钱本位制,即黄金和铜钱并行。

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

6.交子最早的纸币叫“交子”,交子产生以北宋的四川。

私人发行的交子叫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成为交子户或交子铺。

最初交子能够兑现,所以远近行使。

后来发行商渐渐失去信用,交子不能兑现,引起诉讼,所以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为政府发行,史称官交子。

7.质库中国古代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

即后来典当的前身8.飞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唐宪宗年间),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9.称提之术。

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包括设置发行准备和限制最高发行额。

到了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信用,用金银铜铁钱回收会子,回笼货币以稳定其价格。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金融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金融
早期借贷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产生,必然是实 物借贷,如粟、农具、牲畜等生活生产必需品。春 秋时,实物借贷仍较普遍,原因有二:一是小农作为最普遍的 债务人,所要获取的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二是 与农村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交换不发达有直接关系。 公元前544年宋国饥荒:宋平公出粟而贷,使大夫皆贷。——《左传》 货币借贷突破实物借贷的局限,对于借方,货币可用于购 买所需实物,将借贷行为大大向前推进。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货币
☆“先秦”就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 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以
前的时期。本章讲述的就是这段时
期的货币与信用发展史。
货币的产生 日中为市的市场雏形:简单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 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交换频繁: 多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 贝是最早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贝的特点:有光泽和花纹,是当时的名贵装饰品;有天 然单位,便于计量;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体小质匀,便于 携带;天然海贝产自境外,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使得在简单的 价值形式中就存在的商品与商品的对立,发展为商品与货币 的对立,货币成为价值的体化物。
商朝人迷信而且重商,古代有“殷人善商,周人善 农”的说法,以至于周灭殷商之后,重农轻商,轻 视殷族人,后者社会地位低,主要从事其擅长的商 业活动。因此,周人将做买卖的殷人贱称为商人。
(二)西周货币(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西周农业较商代有所发展,手工业分工更细,号称“百 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成品和原材料的交换,推动了市场 的发展,与货币交换基本分不开。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菁菁者莪》 ‚握粟出卜,自何能穀?‛——《诗经•小宛》 除贝外,西周还有称量货币铜(金属贝)、黄金、粮食、 布帛等货币。其中,称量货币即"重量货币"。在开始以金属为 货币时,犹未依一定形式铸造,亦无一定成份及重量,流通时 必须通过成色鉴定和称衡重量,以定价额,叫做"称量货币"。

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概要

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概要

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概要《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刀币 (A 、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B 、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C 、起源于渔猎地区和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2.国民政府开始战时金融管制的标志是A 、《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的颁布和实施B 、《巩固金融办法纲要》的颁布C 、《改善地方金融机构办法纲要》的颁布3.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称之为A 、钱庄 B、票号 C、当铺4、半两钱 (A 、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发行的铜钱B 、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前发行的铜钱C 、是春秋战国时各国普遍流行的铜钱5、汉武帝改革币制,铸造 (A 、五铢钱 B、三铢钱 C、八铢钱6、南北朝时典质 (A 、由寺庙经营 B、由政府经营 C、由民间经营7、唐高祖币制改革是 (A 、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B 、废除三铢钱,铸通宝钱C 、废除五铢钱,铸三铢钱8、唐朝办理抵押放款的机构是 (A 、典质 B、质库 C、当铺8.唐代信用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业务的产生。

A .存款B .放款C .汇兑9、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称之为 (A 、钱庄 B、票号 C、当铺10、专门从事货币汇兑业务的称之为 (A 、钱庄 B、票号 C、当铺1、最早入侵中国的外国银行是英国的 (A 、丽如银行 B、汇丰银行 C、汇隆银行2、第一个将总行设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银行是 (A 、汇丰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汇隆银行3、第一批流通于中国市场的外国钞票是 (A 、丽如银行发行的纸币 B、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C 、汇隆银行发行的纸币4、北洋政府规定国家中央银行为 (A 、中国银行 B、交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5、我国第一家私人资本银行是 (A 、中国通商银行 B、信成银行 C、信义银行6、中国银行的前身是 (A 、户部银行 B、中国通商银行 C、交通银行7、我国最早铸造的银元是 (A 、光绪元宝 B、袁头币 C、金圆券8、我国最早铸造铜元的是 (A 、准两广总督张之洞 B、两广总督李鸿章 C、两广总督张之洞 9、交通银行成立于 1908年,这是一家 (A 、清政府独资银行 B、官商合资银行 C、商股银行10、票号吸收的存款 (A 、以公款为主 B、以私款为主 C、以公款和私款为主1、中国古老而原始的货币结束了它的襁褓生活,开始学习走路了的标志是(的出现 A 、石贝 B、铜贝 C、骨贝 D、陶贝2、白银的使用最早出现在(代A 、秦 B、汉 C、晋 D、隋3、钱名和钱的实际重量开始分离最初始于(朝A 、秦 B、汉 C、晋 D、隋4、隋朝时政府放款是在各府县拨付一些钱叫(A 、五铢钱 B、公廨钱 C、半两钱 D、三官钱5、最早到中国设立外国银行的是(A 、汇隆银行 B、阿加刺银行 C、有利银行 D、丽如银行6、借贷行为发生在(A 、奴隶社会末期B原始公社末期C、封建社会末期D、资本主义社会7、中国的原始公社解体大约在公元前(多年以前A 、 4000 B、 3000 C、 2000 D、 10008、中国现有资料记载的借贷情况是从(开始的A 、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9、周朝时政府借贷由(A 、府泉 B、典质 C、钱庄 D、泉府10、《周礼》中(一词就是债券的意思。

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

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

《金融发展史》期末复习一、填空题1、司马迁在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之币兴焉"。

2、古代有、的说法。

3、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的货币分为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上币;下币。

4、两汉的信用以为主要形式,而且主要是由办理。

5、南北朝的是重要的信用供给者。

其中南齐的招提寺和南梁的长沙寺由一种叫的机构办理放款。

6、唐高祖对钱币的重大改革,使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被废除,进入阶段。

7、票号的组织形式一般是_______或_______,均负________责任。

8、我国最早的货币是_____________,起源于____________。

9、1948年12月1日,__________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

10、为了加强官僚资本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官僚资本银行还凭借其手中的货币发行权制造_________膨胀。

11、《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__________向__________转变,也是国民政府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1、《史记、平准书》、龟贝金钱刀布。

2、殷人善商、周人善农3、221 黄金铜钱黄金铜钱4、货币借贷、私人5、寺庙、典质6、铢两货币、通宝钱7、独资合资无限8、贝币商朝9、中国人民银行10、信用11、平时金融战时金融战时金融四、名词解释1.称提之术:到了南宋,纸币已广为流通,它的通行的称呼是会子。

会子由户部掌管发行,可用于纳税、交易,是法定货币。

会子3年一界,界满以旧换新。

这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

到了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其信用,用金、银、铜铁钱回收会子,甚至出现卖盐引、茶引、度牒等市场通行的证券回笼会子,以稳定其价格。

所有这一系列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2.橡皮股票风潮:在清朝临近灭亡的1910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橡皮公司”,发行股票,他大造舆论,鼓吹经营橡皮可获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一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

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分化。

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二)信用的形式?按借贷标的物的不同,信用形式分为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按借贷的主体分为私人信用和国家信用;从是否计息分为赊和贷;从利息率高低分为普通借贷和高利贷;从信用方式分为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

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为两半,债主持右券,债务人持左券。

泉府是当时的财政金融机关, 政府借贷由泉府办理,赊贷是泉府的信用业务。

质剂是债券的一种,质人是指债务人。

(三)信用的产生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信用或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没有私有产权的观念,就不会有信用这种以不改变财产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行为的发生。

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瓦解,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社会出现贫富差距的分化,贫困者出于各种需要向富裕者借贷,信用就产生了。

中国在夏朝以前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有了信用产生的条件: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金融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秦始皇统一币制;汉武帝改革币制;量名钱;半两钱;五铢钱;子钱;子钱家;五均赊贷二、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1秦始皇统一币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2、西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改革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3、汉代放款活动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三、考点(一)秦始皇币制变革秦始皇一统一货币制度确立了金钱(铜)复本位制。

秦朝的币制就从战国时期秦国的钱布复本位制演进为金钱复本位制。

规定货币种类分为上币(黄金)和下币(半两钱)两种,规定货币的形制,规定货币的名称及单位。

(@意义:巩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对于促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货币制度而言,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而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汉初一继承秦代的金铜复本位制。

王莽一篡位后违反货币流通规律,四度改革币制,变动货币本位和流通货币的种类及其比价,废除五铢钱,改铸新钱,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换金,朝令夕改,以至币制混乱,从金钱复本位制过渡为铜本位制、金属实物多本位制、铜本位制,货币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刘秀一在洛阳重新建立统一的东汉王朝,重新统一了币制。

东汉末期董卓一改革币制,败坏了币制,东汉的币制从事实上的铜本位制向钱帛(谷)平行本位制和实物货币制度倒退。

(二)名词解释:半两钱一铜钱按枚使用,币面注有“半两”二字,表面每枚的重量是半两。

五铢钱一汉武帝改革币制,确立中国的五铢钱体制:汉武帝五铢钱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再度进行币制改革,设立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的铸造、成色鉴别、运输的机关,铸造三官五株钱。

取缔各郡国的铸币权,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遏制盗铸。

销毁地方铸币,集中各地的铜材,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禁止非三官钱流通。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创造出了五铢钱这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铸币及其体制。

五铢钱成为汉武帝至唐朝初年700多年间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子钱与子钱家一西汉时期的私人信用中,高利贷占有重要的比重。

西汉初年,长安就已形成一个放款市场,那些资本称为“子钱”,高利贷者称为“子钱家”。

(三)历史纪念西汉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

西汉、新莽、东汉王朝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财政困难的时候,都铸造不足值的劣币来搜刮物质财富,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

货币制度的优劣以及币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

(四)汉代放款业务兴盛一是多数借款用于非生产经营,需求缺乏弹性;二是借贷市场供不应求。

利率作为货币或货币资本的价格自然较高。

(汉代政府有钱府等机构,信用活动形式为放款、汇兑、保管与存款。

)第三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一、本章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1.典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货币会复兴?二、考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受到较大的破坏。

此时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具有时代的特点: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而不统一,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

谷帛等实物货币、铜铁等贱金属铸币、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由于铜铁等铸币不断减重,金银等贵金属减少,所以实物货币盛行,形成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

货币供求失衡,良币不足造成的通货紧缩与劣币泛滥酿成的通货膨胀频繁出现而且交替为害。

(二)实物货币盛行的原因1.布帛被当作价值尺度,官服、民间都以布帛、谷粟来计价量值,绢布与铸币有一定比价。

谷帛也一直是重要的流通手段。

2.谷帛是社会价值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国库与富人的私库都大量贮藏谷帛。

谷帛是支付手段。

3.谷帛成为货币与钱币制度混乱、币值不稳、钱币信誉不佳、钱荒和动乱时期谷帛的价值较大有关。

(三)南北朝时期信用发达并出现创新中国古老的高利贷机构一一典当铺的前身是南北朝产生的典质。

典质是中国最早经营财产担保放贷的信用机构,也是最早的专业信用机构。

中国的典质,也与宗教界有关。

信用中介创新:我国最早的专业的民间信用机构典质(寺库)产生。

意义:1.典质的产生意味着专业化的信用机构出现了。

而专业化的信用机构的出现本身就是信用发展、借贷市场扩大的产物。

2.典质的业务活动表明,我国古代放贷的形式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信用放贷扩展到了抵押放贷和质押放贷。

放贷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进而也有助于信用的发展。

(四)历史情况钱帛并行的货币体系,蜀吴两国都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以铸币减重作为财政搜刮的一种手段。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唐高祖币制改革;年号钱;寄附铺;柜坊;书帖;飞钱;公廨本钱二、问答题1.唐朝货币制度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信用机构?3.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三、考点(一)唐高祖改革钱币制度年号钱以通宝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 以年号钱取代了量名钱。

废除流通700多年的五铢钱(量名钱)。

仿照五铢钱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5铢的重量铸造“开元通宝”钱(通宝钱或年号钱)。

规定通宝钱的大小、成色以及金属重量。

意义:1•这次币制改革用通宝钱取代名不符实的五铢钱,发展出了延续到清末一千几百年的新钱币体制。

2.总结了此前近千年中国钱币形制的变迁,再次肯定了钱币外圆内方的形制。

3.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

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4.这开创了后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5.开元通宝创立后,唐代基本上没有变动过,成为继汉五铢钱以后中国历史上货币形态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阶段。

(二)民间机构寄附铺一唐代以办理存款为主要业务,兼营商业,这是最接近也是最早的存款机构。

柜坊一以保管为主,兼营商业。

均有。

书帖一世界上最早的支票,是存户向寄附铺或柜坊发出的要求付款的通知书。

飞钱一唐朝的汇兑即汇票,又叫便换。

(消除了商人携带现钱的风险,减少了地方政府运钱进京的麻烦。

)公廨本钱一公廨钱是隋朝政府拨付各地府县、用于放贷取利或经营别的盈利事业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官款。

官营汇兑理论一最早的汇兑理论(三)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机构有供给抵押借款信用的“质库”,有国家经营的贷款放款的“公廨”,有收受存款或供给保管便利的柜坊、寄附铺和各种商店,有从事兑换业务、生金银买卖的金银店,还有办理汇兑业务的商人组织。

(四)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金银也具有货币性,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与商人拓展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货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交子;便换;称提之术;会子;交引;市易务;便换务;交引铺;青苗法;市易法。

二、思考题(一)宋朝的货币制度有何特点?成因是什么?1.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

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

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

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

2.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

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

3.宋代货币制度的第三个特点是货币流通混乱。

宋代的铜铁钱均有大小钱之分,各地区的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的比价既不固定,也不一致,致使货币流通紊乱无序、市场分割。

4.白银的货币化加快,其货币性提高。

5.纸币的产生和推行。

(二)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时候,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