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中国金融史第一章原始到春秋战国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

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

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

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

“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

问题:每朋多少贝?一朋=10贝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

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

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

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金融史(超详细课件)

金融史(超详细课件)
绿色金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推动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服 务将更加频繁和便捷。
未来金融的创新与变革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将在金融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 交易效率和安全性,降 低成本和风险。
动柜员机等。
近代金融史
中世纪欧洲的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如 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热那亚银行等。这些 银行主要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借贷等业务 ,为当时的商业贸易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服务 。
现代金融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现代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金融机 构的种类和业务范围也日趋多样化。同时, 现代金融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金 融危机、金融监管等。
国际金融合作与一体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金融合作与一体化成 为重要趋势,跨国银行和国际金融市场逐渐形成。
3
金融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如区块链、人工智 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金融业带来了新 的变革。
现代金融的代表人物与事件
沃伦·巴菲特
被誉为“股神”,其价值投资理念影响了全球投资者。
金融史(超详细课件)
目录
• 金融史概述 • 古代金融史 • 中世纪金融史 • 近代金融史 • 现代金融史 • 未来金融史展望
01
金融史概述
金融史的定义与特点
金融史的定义
金融史是研究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金融体系发展演变的学科,涵盖了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从早期的 物物交换到现代的全球金融市场。
02
古代金融史
古代金融的起源

中国金融史

中国金融史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 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 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 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 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3、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 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 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 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 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 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 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 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五)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 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 ,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 ,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基 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它的演变大体可分 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但也标明重量的, 如“一两”、“十二朱”、“朱”、“两”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 。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如今 日之大刀。 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有圆 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环钱多数都有文 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2、黄金、郢爰 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此时黄金作为货币, 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斤,一斤合16两;另一个是 镒,一镒合20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中国金融史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ppt课件

中国金融史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ppt课件

ppt课件
6
▪ 3.宋真宗-赵恒
▪ 设江州、建州钱监,四个著名钱监:+饶州、池州
▪ 咸平年间每年铸造135万贯铜钱;景德年间达180余万贯。
▪ 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 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 4.宋仁宗-赵祯: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 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军费骤增,三年交战, 1044年签订“庆历和议“也称“宋夏和议”。西夏元昊 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 和3万斤茶叶。
种,往往还有折三、折五与当十钱。 ▪ 4.钱名种类繁多:盛行年号钱,每改一次年号铸一种钱。 ▪ 北宋以铜钱、小平钱为主,南宋以铁钱、折二钱为主。
ppt课件
4
▪ (一)铜钱、铁钱
▪ 宋代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小生产方式作为 其基础,因而市场交易具有细碎性的特点。单位价 值较小的铜钱则能够适应小商品生产,决定着铜钱 是宋代主要的货币。
▪ 白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绢帛逐渐丧失货币职能,退回日用品地位。
ppt课件
3
▪ 一、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
▪ 宋代钱币的特点 ▪ 1.币材种类多:铜钱、铁钱、纸币 ▪ 2.流通具有地方性
(1)北宋:十三路专用铜钱;各别路专用铁钱;陕府西 路、河东路铜铁兼用。
(2)南宋:东南用铜钱;四川用铁钱(各地都用纸币) ▪ 3.钱币分大小,铜铁钱比价不固定:有小平钱和折二钱两
——黄金在宋代没有实现货币化,并非真正货币。
▪ 原因:不具备转化为货币的条件
▪ (1)黄金比白银稀少,生产成本更高,而唐宋时期的交 换尚不足以维持相当规模的黄金专业化生产;
▪ (2)黄金自身单位价值含量大,与普通商品乃至白银的 比价过高,难以适应交换需要,无法与商品世界的抽象价 值形成稳定的通约关系;

中国金融史 第七章 元代的金融

中国金融史 第七章 元代的金融
内大量印造;另一类为挖、剜、补、凑、描改真钞,以真 作伪。桑皮纸,字迹容易磨损脱落,以小改大。 第三,伪钞大量进入流通领域。“今民间之钞,十分之九 皆伪钞耳!伪钞遍满天下” ——郑介夫
(六)伪钞、私钞和代用币
2.私钞
元代超发规定,中央统一发行纸钞,但至元以后,发行权 不再集中,除地方在中央的许可下可自行印造外,准许私 人印造 3.代用币
二级行政区划:府、州、军、监。以州为标准单
位;府为体制较尊的地区,比如首都、陪都等;军一般 是军事重镇或要冲;监设在一些主要的工矿牧盐等重要
物资产区。
三级行政区划:县、军、监。 路——州——县 三级制
元朝地方政治制度:三级/四级行政区划系统 全国划分为13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个宣 政院辖地、11个行中书省
(三)设立专门纸币管理机构
1.中央:户部主管,下设印造宝钞库、烧钞东西二库、宝
钞总库
2.地方:平准行用库:掌贸易金银、平准钞法;诸路官钞 提举司:印制发行;昏钞库。
(五)制定纸钞防伪措施
严禁伪造; 严禁挖补、以真作伪,
制定伪造坐罪律。
(六)制定官钞官员管理制度 惩治钞库官员徇私舞弊; 定期检查钞库官员; 实行地方官员监管制。
不兑现纸币以期借机取代中统钞。
2.至元二十五年,下令毁中统钞,只印至元钞。
3.财政状况并未好转,反因军费开支更形拮据。 为此大行印发钞币,23年中发行纸币合中统钞8971万 锭,年人均31贯。 4.加剧通货膨胀的发展势头,物价持续高涨
“今物价日贵,钞价日贱,往年物值中统一钱者,今值
中统一贯。”
——郑介夫
工墨或私下添搭倒换,违者依数断罪;
(3)严禁私下买卖金银及官吏兑换金银不行登记私下添价 倒出,或假冒姓名用钞换出添价转卖,违者治罪。

中国金融史绪论PPT课件( 39页)

中国金融史绪论PPT课件( 39页)

四、中国古代金融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1.连续性:上下五千年,经久不衰,硕果仅存。 2.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不易磨损,有利于清算,至少2000年历史。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的交子,产生的经济与技术原因。 4.中央垄断造币权: 机构设置上:财政机构大都监管金融 货币政策的推行:政府独揽造币权,造成恶钱劣币充斥,通货贬值。 货币与财政的关系:“钱荒”与“银荒”即通货紧缩,铸钱速度跟不上
• 以信用合同为凭据,收息合乎官定标准,知情人可从旁作 证,民间赊贷要依法计息。
• 唐代的信用制度:南北朝时期,寺院成为放贷经营场所。
• 宋代的信用制度:对履约主体作出明确规定;债的履行, 对标的物的数量与质量都提出要求。履约期限的计算,作 出明确规定。债务的逾期有处罚规定;平等行使真实意愿 的权利。
课时安排:
• 第一章:第1周
第七章:第7周
• 第二章:第2周
第八章:第8周
• 第三章:第3周
第九章:第9周
• 第四章:第 4周
第十章:第11周
• 第五章: 第5周
第十一章:第12周
• 第六章: 第6周
第十二章:第13周
• 第十三、四章:第14周 第十五、六章:第15周
• 第10周放假,第7周半期考试,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7、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古代的货币进入了早期的发展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金融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金融
早期借贷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产生,必然是实 物借贷,如粟、农具、牲畜等生活生产必需品。春 秋时,实物借贷仍较普遍,原因有二:一是小农作为最普遍的 债务人,所要获取的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二是 与农村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交换不发达有直接关系。 公元前544年宋国饥荒:宋平公出粟而贷,使大夫皆贷。——《左传》 货币借贷突破实物借贷的局限,对于借方,货币可用于购 买所需实物,将借贷行为大大向前推进。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货币
☆“先秦”就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 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以
前的时期。本章讲述的就是这段时
期的货币与信用发展史。
货币的产生 日中为市的市场雏形:简单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 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交换频繁: 多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 贝是最早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贝的特点:有光泽和花纹,是当时的名贵装饰品;有天 然单位,便于计量;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体小质匀,便于 携带;天然海贝产自境外,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使得在简单的 价值形式中就存在的商品与商品的对立,发展为商品与货币 的对立,货币成为价值的体化物。
商朝人迷信而且重商,古代有“殷人善商,周人善 农”的说法,以至于周灭殷商之后,重农轻商,轻 视殷族人,后者社会地位低,主要从事其擅长的商 业活动。因此,周人将做买卖的殷人贱称为商人。
(二)西周货币(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西周农业较商代有所发展,手工业分工更细,号称“百 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成品和原材料的交换,推动了市场 的发展,与货币交换基本分不开。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菁菁者莪》 ‚握粟出卜,自何能穀?‛——《诗经•小宛》 除贝外,西周还有称量货币铜(金属贝)、黄金、粮食、 布帛等货币。其中,称量货币即"重量货币"。在开始以金属为 货币时,犹未依一定形式铸造,亦无一定成份及重量,流通时 必须通过成色鉴定和称衡重量,以定价额,叫做"称量货币"。

专题一:中国金融史PPT

专题一:中国金融史PPT

二、秦至隋朝的信用
典执: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专营放款的金融机构。 由于南北朝时期佛教事业十分兴盛,寺庙成为财 富集中的重要场所,于是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 放款和质押放款。 公廨钱:隋朝时,国家重归统一,商业发达,信 用事业更加兴盛。放款除私人以外,还有政府机 关。政府放款是在各府县拨付一些钱,叫公廨钱, 可用于放贷取利,也可经营别的事业,收益作为 政府收入以供开支。公廨钱收息的办法,是以营 利为目的,不同于汉代的政府信用。
中国金融史学科内容框架
中国历史 中国经济历史
中国金融史
货 币 史
货 币 制 度
社 和会 信信 用用 机制 构度
其管 制理 度体 变制 迁及
货币发展演变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 秦朝的半两钱 汉武帝推出了五铢钱 唐高祖铸造通宝钱 宋朝的交子 明朝开始确立白银的货币地位 清朝不完整的平行本位货币 清末民国初年的银币 国民政府的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民币。
(二)信用和信用机构
先秦的信用主要是借贷。 春秋战国时代借贷已经盛行,孟尝君靠放债取息 以“豢养三千食客”。 汉代出现了借贷职业者——子钱家。汉代时期还 出现了政府信用——救济性贷款。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典质。 唐朝信用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汇兑和金银铺的 出现。明清开始出现了典当、钱庄、票号。 清末开始出现了近代银行。
交子:在公元1000年左右,成都16家商户制作纸 币代替铁钱流通、交易,称为交子,交子可以随 时在发行商号兑换现钱,私人发行的交子称为私 交子,政府发行的交子称为公交子。由政府发行 的交子每三年一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 子。每届发行用铁钱充做发行准备,规定最高发 行限额。交子后又被称为钱引、关子。 称提之术: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其信用, 用金、银、出卖盐引、茶引、度牒、官诰等市场 通行的证券回笼会有这一系列纸币发行和流通的 管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史起源于夏商时期的货币与西周以前的信用。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如布币、刀币等出现,货币单位有等级之分,多种货币并存。秦汉至隋,经历多次币制改革,信用体系逐渐发展。唐代实行多元化货币政策,信用形式丰富,包括官营高利贷等。两宋时期,铜钱与铁钱并行,纸币产生并发展,同时出现官营汇兑立管理机构。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信用机构多样化。近代金融史中,清代后期面临两元并用、制钱铜元流通等问题,同时外国金融势力侵入,中国新式金融机构兴起。清末金融风潮频发。北洋政府时期,货币流通更加复杂混乱,外国在华金融势力进一步扩张,本土金融业在挑战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