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量试验记录表
压实度(灌砂法程序)两个含水量

第五层 K6+135 右 10 6121 8000 3680 728 3592 2540.31 2.41
第五层 K6+118 右 12 6143 8000 3762 730 3508 2480.91 2.48
第五层 K6+149 左 13 6017 8000 3821 723 3456 2444.13 2.46
桩 号 项 目
(g) 试样总重
6787 8000 3304 727 3969 2806.93 2.42 136 152
灌前(筒+砂)重(g) 灌后(筒+砂)重(g) 锥体砂重 坑体砂重 坑体体积 湿密度 盒 号 (g) (g) (cm3) (g/cm3)
198
103
188
1143;干料重 水 重 盒 重 干料重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干密度 压实度 厚度
6.40 6.5 2.27 95.8 15.6 6.60 7.31 7.1 2.27 95.7 14.6 6.87 5.40 5.4 2.29 96.6 14.9 5.38 7.92 7.8 2.30 97.0 14.4 7.66 7.42 7.4 2.29 96.6 14.0 7.36 7.66 7.5 2.30 97.0 14.2 7.32
26.76 28.95 28.54 22.67 21.58 31.43 30.56 30.62 30.38 30.82 30.45
(g) 127.00 119.00 120.00 120.00 123.00 118.00 121.00 123.00 124.00 125.00 127.00 121.00 (g) 416.35 405.53 396.04 415.47 419.90 401.12 396.82 399.00 412.64 412.80 402.34 415.94 (%) (%)
原材料称量记录表

逊径量(g)
逊径率(%)
含泥量(%)
中石(20-40)
小石(5-20)
备注
质量标准: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
M径(mm)
分计筛余(g)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1
2
1
2
1
2
5.0
2.5
1.25
0.63
0.315
0.16
筛底
F M1=(△+△+△+△+△)一5^
2100-A一
1
Fm2-(△+△+A+A+A)-5A
2100-A一
1
细度模数F・M二
备注:
超逊径检测记录表
规格(mm)
总重量(g)
超径量(g)
实际偏差(%)
含水量检测记录表
名称
砂
小石
湿重(甘)
干重(g)
含水量(%)
备注
质量标准:砂子吸水率1.9%
拌和时间检测记录表坍落度、沉入度记录表温Βιβλιοθήκη 控制记录表时间气温
(°C)
水温
(C)
中石
(C)
小石
(C)
砂(C)
水泥(C)
出机口
(C)
入仓(C)
砂的细度模数试验记录表
单元工程:林州市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I标工程分部工程:
原材料称量检测记录表
单位工程:林州市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1标工程工程部位:
名称
水泥
砂
小石
中石
外加剂
粉煤灰
水
水胶比
配合比量(Kg)
271
岩石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数据记录与整理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岩石含水率、温度、压力等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将试验数据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 编写试验报告,将数据记录与整理结果进行汇总和展示
试验结果分析
含水率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记录表中的各项含水率数据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建议: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分析
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岩石强度逐渐降低。
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机制:水分在岩石中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降低岩石的密实度,同时水分 还能与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削弱岩石的强度。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含水率下岩石的强度值,可以发现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具有明显 的规律性。
添加副标题
岩石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试验目的
03 试验步骤
05 结论与建议
02 试验原理 04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目的
确定岩石含水率
确定岩石含水率的意义:了解岩石含水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岩石的含水率,分析岩石的吸水性能和透水性能。 试验原理:利用岩石的重量和体积,计算岩石的含水率。 试验步骤:取样、称重、烘干、称重、计算含水率。
通过岩石含水率试验,可以了解岩石的含水情况,预测岩体的稳定性,为工程设 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试验方法的原理
岩石含水率试验的 目的是测量岩石中 水的含量。
试验原理基于水在 岩石中的存在形式 和吸附规律。
通过测量岩石的重 量变化,可以计算 出岩石的含水率。
试验四界限含水量试验

试验四 界限含水量试验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量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ωL;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ωP;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人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ωS。
土的塑性指数I P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土的液性指数I L是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液性指数可被用来表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所以土的界限含水量是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不可缺少的指标,土的界限含水量还是估算地基土承载力待的一个重要依据。
界限含水量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且有机质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量的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的筛。
一、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待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温室法测定土的液限。
(一)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的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恰好沉入10mm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量就是液限。
图4-1 锥式液限仪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距锥尖10 mm处有环状刻度;②且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 mm,高度不小于20 mm;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 g的天平;(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 mm 的标准筛、研钵等设备。
含水量试验

试验一含水量试验1含水量及常用测定方法1.1含水量含水量是土在100~150 摄氏度下烘干到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土的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是描述土的干湿程度的重要指标。
1.2常用测定方法(1)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2)酒精燃烧法:精度要求不高时常使用此方法,所需时间较短;(3)比重法:适用于砂性土;(4)炒干法:适用于含砾较多的土。
1.3试验目的测定土样的含水量。
1.4试验原理首先称量含水土样的质量,然后称量去除水分后干土的质量,将两者的差作为土样中所含水分的质量。
去除水分的方法直接决定测量结果,理论上土样中所含水的质量是指其中自由水的质量,当温度在100~150摄氏度范围时,一般不会破坏结合水,所以要求精确测量时温度应控制在100~150 摄氏度的范围内。
2试验步骤2.1烘干法2.1.1仪器设备(1)烘箱:真空电热烘箱,温度保持100~150 摄氏度;(2)天平:称量500g。
感量0.01g;(3)其它辅助工具,如称量盒等。
2.1.2操作步骤(1)称量装土样的称量盒的质量m';(2)取适量代表性试样放入称量盒内,迅速盖好盒盖,称量得m z ;(3)去掉盒盖后,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盒放入烘箱,在100~150 摄氏度下烘到恒量,(一般土质量为15g~30g 时,砂土约需1h~2h;粉土约需6h~8h;粘土约需10h);4)烘干后取出试样,盖好盒盖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质量m z';5)按下式计算含水量:m z m zz 'z'100 ''2.1.3 试验数据整理含水量试验工程名称试验者试验方法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2.2酒精燃烧法2.1.1仪器设备(1)酒精:纯度95%以上;(2)天平:称量200g。
感量0.01g;(3)其它辅助工具,如称量盒、滴管、调土刀、火柴等。
2.1.2操作步骤(1)称量装土样的称量盒的质量m';(2)取适量代表性试样放入称量盒内,迅速盖好盒盖,称量得m z ;(3)去掉盒盖后,滴入酒精直至出现自由液面为止,点燃酒精完全燃烧(燃烧次数为三次);(4)盖好盒盖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质量m z';5)按下式计算含水量:3 思考题(1)测定含水量试验中,烘干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 100~150 摄氏度的范围 内?(2)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相比,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称量湿土质量时,为什么迅速盖好盒盖?土样编 号土样说 明盒号 盒质量 盒+湿 土质量盒+干 土质量湿土质 量干土质 量含水量 平均值工程名称 试验方法 试验日期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mz 'mz' 100 m z m2.1.3 试验数据整理含试验(4)测定含水量试验中,同一土样的两个试样含水量差值超过2%,问测量结果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说明理由。
矿粉试验检测记录表(含水率、密度、筛分、液塑限)

第1页,共4页 JJ0102a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用途
沥青面层
任务编号
/
试验依据
JTG E40-2007(T0118-2007)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干燥、无结团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矿粉
主要仪器设备 及编号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HX-GM-17-039)、电子天平(HX-GM-17-033)、烘箱(HX-GM-17-045)
10 15 20
30
含 水 量 W%
40 50 60 70
干土质量 (g)
52.8
52.2
52.6
53.3
52.0
53.6
液限(%)=
17.1
含水率 (%)
16.8 17.4 13.3 13.0 9.7 10.0
塑限(%)=
平均含水率 (%)
备 注:
17.1
13.2
9.9
塑性指数 =
13.3
3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h -w )关系图
h1 (mm)
20.3
9.9
4.1
入土 深度
h2 (mm)
19.8
10.1
4.0
1/2(h1+h2)
20.1
10.0
4.1
(mm)
盒号
13 14 15 16 17 18
盒质量(g) 84.69 88.39 86.95 83.03 87.47 86.64
30
锥
入 20
深对
数
度坐
标 10
h9
8 (m m )
7 6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报告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报告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报告二零年目录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土的密度试验土的含水量实验土的液、塑限实验土的直接剪切试验班姓名实验日期日实验一土的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测定土样的密度,以了解土体的疏密状态。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用ρ表示,ρ=三、实验仪器环刀、天平、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试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的方法有环刀法、腊封法、灌水法、灌砂法,本实验采用环刀法。
1.将环刀内壁擦净,并涂抹一层凡士林,同时记下环刀号码。
2.取实验制备的土样,将环刀的刃口向下放在土面上,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切削,到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修平。
3.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加土的质量,准确到0.1g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密度试验记录表m,实验室常用g/cm3为单位。
v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班姓名实验日期日实验二土的含水量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土的含水量,它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的必要指标。
二、实验原理含水量是土的基本物理量指标之一,是指试样在105~110℃下烘干到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三、仪器设备(学生可根据需要自己选定)烘箱、天平、干燥器、铝盒、削土刀和匙等。
四、试验方法及步骤含水量试验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以及炒干法等。
其中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本次试验采用烘干法。
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放入铝盒内,称量湿土质量,精确到0.01g。
2.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对沙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
3.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称干土质量,精确到0.01g。
五、试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含水量试验记录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班姓名实验日期日实验三土的液限、塑限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与天然含水量实验结合,可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并作为粘性土分类以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的一个依据。
试验资料目录(完整版)

试验表60-a
灌砂法压实度试验记录表
6
试验表60-b
环刀法压实度试验记录表
(四)各种重要原材料(水泥、钢材、石灰等)每批出厂质量证明材料及水质分析报告
五、综合
(一)试验台帐
(二)各种仪器计量标定、自检自校资料
(三)其他
4
试验表42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表
石料
1
试验表11
石料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
(二)土的标准试验
1
试验表39
击实试验记录表
2
试验表39-a★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记录表
3
试验表57-a★
无机结合料EDTA滴定标准曲线试验记录表
(三)现场检测
1
桩基检测报告
2
试验表46
水泥砼稠度试验记录表
(四)各种重要原材料(水泥、钢材、钢绞线、橡胶支座等)每批出厂质量证明材料及水质分析报告
4
试验表03
粗集料含泥量试验记录表
5
试验表04-a★
水泥砼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
6
试验表07-a★
水泥砼用粗集料压碎值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
1
试验表12
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
2
试验表13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试验记录表
3
试验表14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4
试验表15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记录表
水泥
1
试验表45
施工类试验资料目录
除开工报告、工序资料要求的试验表格之外,其他试验资料按以下目录进行整理、保存和装订。
一、路基工程
(一)构造物原材料抽检试验
序号
表格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