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妇科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期延长、量少等症状。
中医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由于肾阳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采用了中药治疗、调整饮食、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以下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一、中医辨证施治1.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脉象、舌象特点,确定证型,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等。
2.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的选择可包括益母草、女贞子、当归等,可以配伍调理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方剂的组成和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二、调整饮食1.保持营养均衡:饮食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制品等。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的摄入。
2.补充优质蛋白质:适量增加摄入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有助于提高卵巢功能。
3.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很重要,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铁、锌等的食物,如海鲜、绿叶蔬菜等。
三、针灸疗法1.经络调理: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经络,改善气血的运行状况,促进经血排出。
2.神经调节:针刺特定的穴位,如涌泉穴、神阙穴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调整神经功能。
四、辅助疗法1.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加身体的代谢水平。
以上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调整饮食、针灸疗法和辅助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妇科-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门诊患者。
一、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滑胎病(TCD编码为:BFR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习惯性流产(ICD-10编码为:N96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阴虚血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月(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滑胎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2.辨证分型为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虚血热证;3.患者年龄范围23~35周岁;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或维持量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5.合并生殖系统畸形等非药物能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6.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7.染色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生殖内分泌测定;(3)妇科超声检查;(4)血TORCH、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5)滑胎病原因必需排查项目:夫妻染色体、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血型、甲状腺功能,认可既往或外院已排查的项目。
妇科-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门诊患者。
一、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滑胎病(TCD编码为:BFR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习惯性流产(ICD-10编码为:N96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阴虚血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月(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滑胎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2.辨证分型为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虚血热证;3.患者年龄范围23~35周岁;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或维持量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5.合并生殖系统畸形等非药物能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6.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7.染色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生殖内分泌测定;(3)妇科超声检查;(4)血TORCH、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5)滑胎病原因必需排查项目:夫妻染色体、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血型、甲状腺功能,认可既往或外院已排查的项目。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病,而中药一直是治疗异位妊娠病较好的方法。
我科自2012年3月起对部分异位妊娠病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从2012年3月至今我科总计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病例5例,所有病人严格按照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临床路径要求给予标准程序处理。
实施路径管理后各病人的治疗时间均符合路径表单设定的标准治疗天数要求,表明制订的临床路径诊疗流程基本符合临床工作实际,起到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作用。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临床路径就是将优化的诊疗方案简单化、标准化、程序化。
避免了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诊疗项目,杜绝了药物的过度使用,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同一病种不同患者、不同医生的差异,也避免了医务人员工作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医疗质量差异。
从患者角度而言,它让患者从开始治疗便明白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具体疗程,增加了诊疗透明度,进而积极主动配合诊疗,增强了医患间的相互信任,提高了满意度。
由此可见,足癣中医临床路径的开展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控制医疗费用,体现中医治疗的特色、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同时,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好的切入点。
我们在推进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1、路径实施后平均治疗费用有增加趋势,分析这些费用增加的原因可能是:①制作标准化路径要求定期检查血β-HCG、孕酮 (P)及子宫双附件B超了解病情进展及疗效,增加了费用。
②个别病人,不仅采用了中药内服,同时也采取中药足浴,增加了费用。
2、治疗过程中血β-HCG有波动,少量还有上升趋势,病人及家属意见容易反复,不愿意配合实施中医临床路径。
3、少量病人怕麻烦图省事,不愿意配合实施中医临床路径。
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路径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及时总结临床经验,不断优化完善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妇科

— 915 —
.2 .1 �因原�有□ 无□
.2 .1 �因原�有□ 无□
名签 师医 录记 异变 情病 作工 疗诊 要主
.2 .1 �因原�有□ 无□ 划计访随定制□ 估评效疗□ 。录记诊门诊复成完□ 。查检助辅 的要必行进况情疗治据根□ 息信诊四医中集采□ �天65第� 日 月 年
录记诊门诊复成完□ 案方疗治整调情病据根 息信诊四医中集采□ �天55�34第� 日 月 年
录记诊门诊复成完□ 案方疗治整调情病据根 目项查检的要必查复□ 息信诊四医中集采□ �天24�92第� 日 月 年
间时
.2 .1 �因原�有□ 无□
.2 .1 �因原�有□ 无□
.2 .1 �因原�有□ 无□
— 215 —
准标径路入进�五� 。程疗/天 65≤为间时疗治准标�四� 。疗治医中受接并合适者患�2 。 �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为断诊一第�确明断诊�1 。 ”案方疗诊 �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组作协科专点重’五一十‘局理管药医中家国“照参 择选的案方疗治�三� 证虚俱阳 阴肾 证虚阳 肾 证虚阴肾 证旺火虚阴 证交不肾心 证郁肝虚肾 �候证见常床临�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 。 ”案方疗诊 �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组作协科专点重’五一十‘局理管药医中家国“照参 断诊候证�2 。 �年 9002�社版出生卫 民人�编主会学医华中� 》册分科产妇- 南指疗诊床临《照参�准标断诊医西�2� 。 �年 8002�社版出 育教等高�编主平颂罗� 》 学科妇医中《和”则原导指术技验试床临征合综期年更性女 疗治物药然天、药中“局理管督监品药品食家国年 7002 照参�准标断诊医中�1� 断诊病疾�1 据依断诊�二� 。 �101.59N:码编 01-DCI�征合综期年更为断诊一第:断诊医 西 。 �022YFB:码编 DCT�证诸后前经绝为断诊一第:断诊医中 象对用适�一� 程流诊门准标径路床临医中�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一 。者患的征合综期年更为断诊医西于合适径路本�明说径路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我科于2017年6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由于医疗费用控制,实施效果无法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妇科疾病在女性朋友中非常常见,其中以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调理月经的节律,促进气血畅通。
针对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采用调理月经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从而达到调理月经的效果。
其次,对于痛经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肝气郁结、经络不畅、气血瘀滞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结合适当的针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调整月经周期。
再者,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调理脾肾、活血通络。
中医认为不孕不育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经络阻塞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采用调理脾肾、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增加生育机会。
最后,对于妇科炎症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多由湿热蕴结、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结合适当的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清除炎症病因,促进炎症的消退。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一套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妇科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妇科 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临床路径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门诊路径。
一、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癥瘕病(TCD编码:BF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ICD-10编码:N80.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1.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结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中医癥瘕病和西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年龄:25岁~45岁。
3.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5cm。
4.肿瘤标志物:CA125≤200 U/ml。
5.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术后复发。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
(2)盆腔超声。
(3)CA125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抗子宫内膜抗体、凝血功能测定、盆腔MR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51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俱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2)妇科检查(3)妇科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1)耳穴贴压(2)体针(3)灸法4.其他疗法(九)完成路径标准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改善及以上。
3.国内改良K upperman 量表评定达到改善及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TCD 编码: BFY220,ICD-10 编码: N95.1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56 天实际治疗时间: 天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3)尿常规(4)盆腔超声(5)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纳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 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用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56天实际治疗时间:天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
一、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D 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 编码:O2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丰有吉、沈铿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