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合集下载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月经后期中医临床路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妇科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期延长、量少等症状。

中医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由于肾阳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采用了中药治疗、调整饮食、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以下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一、中医辨证施治1.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脉象、舌象特点,确定证型,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等。

2.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的选择可包括益母草、女贞子、当归等,可以配伍调理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方剂的组成和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二、调整饮食1.保持营养均衡:饮食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制品等。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的摄入。

2.补充优质蛋白质:适量增加摄入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有助于提高卵巢功能。

3.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很重要,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铁、锌等的食物,如海鲜、绿叶蔬菜等。

三、针灸疗法1.经络调理: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经络,改善气血的运行状况,促进经血排出。

2.神经调节:针刺特定的穴位,如涌泉穴、神阙穴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调整神经功能。

四、辅助疗法1.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加身体的代谢水平。

以上是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调整饮食、针灸疗法和辅助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专长针灸学妇儿科病证考点: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专长针灸学妇儿科病证考点: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专长针灸学妇儿科病证考点:绝经
前后诸证
关于“中医专长针灸学妇儿科病证考点:绝经前后诸证”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想知道,为帮助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绝经前后诸证
【考点精讲】
1.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
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
主穴:肾俞、肝俞、太溪、气海、三阴交。

【趣味歌诀】
肾三肝太溪气。

【配穴治疗】
肾阴虚配照海、阴谷;
肾阳虚配关元、命门;
肝阳上亢配风池、太冲;
痰气郁结配中脘、丰隆。

烦躁失眠配心俞、神门;
纳少便溏配中脘、阴陵泉。

【治疗操作】
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2019年全国各省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汇总。

中医临床路径-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妇科
径路床临医中科妇
— 915 —
.2 .1 �因原�有□ 无□
.2 .1 �因原�有□ 无□
名签 师医 录记 异变 情病 作工 疗诊 要主
.2 .1 �因原�有□ 无□ 划计访随定制□ 估评效疗□ 。录记诊门诊复成完□ 。查检助辅 的要必行进况情疗治据根□ 息信诊四医中集采□ �天65第� 日 月 年
录记诊门诊复成完□ 案方疗治整调情病据根 息信诊四医中集采□ �天55�34第� 日 月 年
录记诊门诊复成完□ 案方疗治整调情病据根 目项查检的要必查复□ 息信诊四医中集采□ �天24�92第� 日 月 年
间时
.2 .1 �因原�有□ 无□
.2 .1 �因原�有□ 无□
.2 .1 �因原�有□ 无□
— 215 —
准标径路入进�五� 。程疗/天 65≤为间时疗治准标�四� 。疗治医中受接并合适者患�2 。 �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为断诊一第�确明断诊�1 。 ”案方疗诊 �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组作协科专点重’五一十‘局理管药医中家国“照参 择选的案方疗治�三� 证虚俱阳 阴肾 证虚阳 肾 证虚阴肾 证旺火虚阴 证交不肾心 证郁肝虚肾 �候证见常床临�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 。 ”案方疗诊 �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组作协科专点重’五一十‘局理管药医中家国“照参 断诊候证�2 。 �年 9002�社版出生卫 民人�编主会学医华中� 》册分科产妇- 南指疗诊床临《照参�准标断诊医西�2� 。 �年 8002�社版出 育教等高�编主平颂罗� 》 学科妇医中《和”则原导指术技验试床临征合综期年更性女 疗治物药然天、药中“局理管督监品药品食家国年 7002 照参�准标断诊医中�1� 断诊病疾�1 据依断诊�二� 。 �101.59N:码编 01-DCI�征合综期年更为断诊一第:断诊医 西 。 �022YFB:码编 DCT�证诸后前经绝为断诊一第:断诊医中 象对用适�一� 程流诊门准标径路床临医中�征合综期年更�证诸后前经绝、一 。者患的征合综期年更为断诊医西于合适径路本�明说径路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效果保冬霞【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1(14)23【摘要】目的观察女性绝经前后诸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女性绝经前后诸症患者64例,依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中医辨证疗法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Kupperman评分。

结果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x^(2)=5.143,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FSH、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Kupperman 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总页数】3页(P125-127)【作者】保冬霞【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对绝经前后诸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分析2.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柴芍桂枝汤加减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疗效观察3.赵淑英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经验4.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辨证护理体会5.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94例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9-07-02T15:54:56.8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5期作者:孙显祥李雪梅[导读] 总的来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四川省西昌市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西昌 615000摘要:目的探究绝经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选取96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雌二醇与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大于对比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与促卵泡生成激素改善水平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的改善水平优于对比组(P<0.05)。

结论绝经前后诸证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较高,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关键词: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临床效果绝经前后诸证在女性围绝经期十分常见,为妇女由于体质因素、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1],不能很好地调节绝经前后的生理变化,使得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西医认为卵巢功能从旺盛慢慢衰退至彻底消失状态的过渡期);临床症状较多,如烘热汗出、潮热面红、腰背酸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睡眠障碍及情志不宁、焦虑或抑郁等,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直接影响[2]。

现对绝经前后诸证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选取96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自愿参与)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48例患者中,年龄区间47~54岁,平均年龄(50.45±4.23)岁;病程区间2~3年,平均病程(2.45±1.63)年。

姜丽娟教授运用更年Ⅰ号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举隅

姜丽娟教授运用更年Ⅰ号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举隅

姜丽娟教授运用更年Ⅰ号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举隅作者:梁迪熊曼玲罗婧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第01期摘要:姜丽娟教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妇科张良英继承人及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创“和畅”思想,并将“和畅”思想广泛运用于妇科临床实践中,该指导思想在绝经前后诸证的防治中具有指导意义。

姜丽娟教授认为“脏腑不和”是发病的主因,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故在治疗中以调理肝脾,补益脾肾为主。

主要讲述了姜丽娟教授防治绝经前后诸证的诊疗思路与治疗原则、治疗方法。

关键词:绝经前后诸证;“和畅”思想;更年Ⅰ号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1-0031-021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climacteric sysdrome)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成为“经断前后诸证”。

又称“绝经前后诸证”[1]。

《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

女子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月经逐渐紊乱直至绝经,这是女性经历的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是由于先天禀赋、体质、或是后天饮食、情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尽,或是月经先后不定期等月经紊乱的情况,或伴有其它心、肝、脾不足的证候,如心悸、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少寐、烦躁易怒,多梦,自汗、盗汗、腰膝酸软等。

2姜丽娟教授之“和畅”思想导师姜丽娟教授师承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张良英教授,是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跟随孙光荣教授、张震教授、罗颂平教授等内科、妇科名医名家学习,研读中医四大经典,并且对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见解,在临床诊疗中能把中医经典与现代研究结合起来,善于思考与总结。

绝经前后诸证(门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门诊路径)

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境期间出现呢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疼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涩灼热、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脉: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腰膝酸软。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肾阴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 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改善及以上。

3.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定达到改善及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TCD编码: BFY220,ICD-10编码: N95.1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