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21-妇科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107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503
老年病科
108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11
109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
514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科 别
序 号
病 种
页码
脑病科
1
颤病(帕金森病)
3
2
痫病(颞叶癫痫)
8
3
痿病(多发性硬化)
11
4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症)
16
5
目偏视(眼肌麻痹)
21
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6
急诊科
7
急性咳嗽病(门诊)
33
8
急性咳嗽病(住院)
36
9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
29
胫腓骨骨折
141
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47
31
踝关节扭伤
150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154
3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159
34
股骨颈骨折
164
35
髌骨软化症
170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
173
针灸科
37
中风后焦虑状态
181
3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185
39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
189
内分泌科
40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
87
18
郁病(强迫症)
91
肺病科
19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99
20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我科于2017年6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由于医疗费用控制,实施效果无法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在医学领域中,临床路径是指为了提高病人护理质量和降低医疗资源浪费而制定的科学规范化护理计划。
在妇产科领域,临床路径也被广泛应用,旨在提供最佳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方案。
本文将对妇产科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妇产科临床路径的定义和目的妇产科临床路径指的是在妇产科疾病诊治过程中,基于临床实践和最佳证据,结合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一套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达到规范化、个体化和协调性的目的。
其主要目的包括:1.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规划统一的护理计划,减少误诊和漏诊,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2.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通过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浪费医疗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提高医护团队工作效率:临床路径明确了工作流程和分工,减少了冗余环节和重复工作,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高效地协作,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妇产科临床路径的步骤和制定要点妇产科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下面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制定的一般步骤:1. 确定目标疾病和流程:选择特定的妇产科疾病,明确其流程和诊疗流程。
2. 收集相关数据和证据:收集与目标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案例资料,获取最佳证据支持路径制定。
3. 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制定出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4. 确定时间节点和评估指标:设定疾病治疗的时间节点和评估指标,以便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5. 实施和监控:将路径方案应用于妇产科实践中,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6. 效果评价和优化: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路径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制定妇产科临床路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团队协作: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之间需要紧密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路径的制定和实施。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pdf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症瘕(子宫肌瘤)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长:屈兴玲
副组长:李秀玲刘洪丽王爱云
成员:吴宗真储学贞李婷婷翟春杰
— 1 —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1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 2 —。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概述。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和病情的发展规律,制定的一套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它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全程贯穿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
二、实施步骤。
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孕产史、病史、家族史等,全面分析病情。
2. 望闻问切,运用中医四诊方法,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倾听患者主诉,了解病情。
3. 辨证施治,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 调理养护,除了治疗疾病,还要进行调理养护,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心理疏导等,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 随访观察,治疗结束后,要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实施要点。
1. 个性化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因人而异。
2. 综合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要结合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3. 康复关怀,治疗结束后,要进行康复关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饮食调理,促进康复。
4. 定期随访,治疗结束后,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施效果。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五、总结。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是一种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它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是中医妇科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传统优势的体现。
妇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门诊患者。
一、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月经后期(TCD编码:BFY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ICD-10编码:N92.6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妇科内分泌学(第2版)》(丁传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协作组制定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血亏证肾虚肝郁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血燥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协作组制定的“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
2.月经周期≤90天,年龄20~39岁之间。
3.有妊娠可能、卵巢早衰、卵巢肿瘤、垂体腺瘤、子宫内膜结核、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或内膜损伤等器质性病变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等引起的月经后期,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妇科 卵巢早衰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二、卵巢早衰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早衰(ICD-10 编码为:E28.304)
患者姓名:
性别: 女 年龄: 岁 门诊号:
具体病程时间: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完成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6 月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1 个月结束后)
年月日 (第 2 个月结束后)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 查、妇科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妇科检查 □盆腔超声 □性激素水平测定 □全身检查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初步拟定中医综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 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无 □有 原因: 1. 2.
录
□完成复诊门诊
记录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因: 1. 2.
□有 原 □无 □有 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年月日 (第 5 个月结束
后)
□采集中医四诊信 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 断
□复查必要的检查 项目
□根据病情调整治 疗方案
□健康指导 □完成复诊门诊记
录
□无 □有 原因: 1. 2.
年月日 (出路径时)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指导 □完成复诊门诊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指导 □完成复诊门诊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症瘕(子宫肌瘤)一、组织管理领导小组1.组成:组长:屈兴玲副组长:李秀玲刘洪丽王爱云成员:吴宗真储学贞李婷婷翟春杰2.职责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一)培训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1.临床实施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 1 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 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
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妇产科2010年1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妇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可编辑妇科中医临床路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俱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2)妇科检查(3)妇科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1)耳穴贴压(2)体针(3)灸法4.其他疗法(九)完成路径标准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改善及以上。
3.国内改良K upperman 量表评定达到改善及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TCD 编码: BFY220,ICD-10 编码: N95.1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3)尿常规(4)盆腔超声(5)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纳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 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用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
一、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D 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 编码:O2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