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写作 写诗歌 配套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

2.学习写作诗歌的方法。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向来是传情达意的最好载体,无论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倾心,还是“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的惆怅,都可以用诗句来描述。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那么多首诗歌,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一起尝试创作诗歌,学习写诗歌,用最美的音律和语言展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诗歌的分类三、写作指导1、诗歌概念诗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2、诗歌特点(1)用意象反映生活。

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如《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3)大胆神奇的想象。

如《我爱这土地》(4)语言精炼,常使用比喻、象征、押韵等修辞手法。

如《时间》、《友情》、《一代人》3、诗歌要求1.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

2.要有鲜明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象美、意境美。

3.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构思美、想象美。

三个元素:想象、情感、语言想象是蓝图,情感是方向,语言是方法。

4、怎样写诗(1)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有时二者还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初学写诗,一定要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体的形象,借助对这些形象的描写来抒写情志。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借助一只“鸟”的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形象的具体描写来抒发对土地和祖国的爱。

(2)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愁绪,有渴望,有无奈……启人深思。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写作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写作教案

九年级语文一单元写作教案习作目标:1. 认识到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 初步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蕴。

3. 把握诗歌的外在形式,领悟诗歌的写作技巧,逐步学会写作诗歌。

回顾课文沁园春·雪(节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精彩点评诗歌节选部分体现了诗歌创作的典型特点:一是情感。

诗人借雪景抒写情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是意境。

前三句是对北国风光的总写,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由“望”字引出长城、黄河、山、原四种意象。

三是想象。

诗人登高望远,视野极为开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人的目力所及。

诗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

四是语言。

本诗设喻想象,情景交融,明快有力,挥洒自如,易诵易记。

我爱这土地(节选)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精彩点评在诗歌节选部分,诗人发挥想象力,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达对土地执着的爱。

诗人用河流、风、黎明这些意,涵盖了祖国的现状,凸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本诗奇在私人用想象力营造的“鸟”的意象上,抒情角度独特。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节选)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精彩点评这样的四月天,就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

那鹅黄,是怒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娇嫩的生命、美丽的景色泛着神圣的光。

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九上教案2021

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九上教案2021

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九上教案2021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九上教案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一单元写作《尝试创作诗歌》九上教案20211.借助诗歌精练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2.学习借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的意境。

3.通过诗歌创作,学习运用一些简单的诗歌写作技法,如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4.通过创作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1.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2.注意诗歌节奏韵律的掌握,体现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1课时一、新课导入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

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习写诗歌。

二、诗歌特点1.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上:丰富的意象,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形式上:要分行分节,可以依句分行分节,也可以依内容分行分节。

大多还要讲求押韵,语言精练。

3.诗歌的美表现在: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构思美,结构美,音乐美,凝练美。

三、写作指导(一)形式:音乐美,结构美(分行、押韵、排比、反复等)1.现代诗歌要分行分节,但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

2.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押韵的不一定是诗。

例如: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不押韵,是诗)(二)立意:思想深刻,情感真挚——情感美,构思美1.千古文章意为高——深刻。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写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写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尝试写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诵本单元诗歌。

2、学习诗歌创作的技巧:意象、结构、语言等。

3、激发学生欣赏、鉴赏和创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诗歌的意象、结构和语言。

激发学生欣赏、鉴赏和创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德国的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分行写出来;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歌的味道了。

二、回顾本单元诗歌男女生分角色读《沁园春.雪》个别读《我爱这土地》齐读《乡愁》自由诵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三、学习任务一:总结特点请思考:请看一看现代诗有什么特点?自由回答总结:1、有浓烈的感情,有情感美。

2、有鲜明的形象,有意象美、意境美。

3、有新颖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有结构美。

4、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有音乐美。

5、有恰当的修辞,有语言美。

四、学习任务二:尝试创作小组讨论:如何写出一首诗歌?(1)感情要充沛,真挚感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没有情感,诗歌就没有灵魂。

(2)意象鲜明,情感鲜明。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的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我爱这土地》意象有象征意义、有鲜明感情色彩、形象相似。

(3)想象奇特,凸显新颖构思假如我是一只鸟,联想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想象)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联想)欲与天公试比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诗歌创作》学生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诗歌创作》学生导学案
(2)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在诗歌创作中,我从这些角度入手:哪些瞬间?哪些事物?何种主题?何种主线?
学习任务一
认识意象
1.阅读第一单元的诗歌作品,拓展阅读《天净沙·秋思》,圈画出意象,选择一首为其制作意象排列组合思维导图;
2.参照课文以及拓展篇目的意象组合方式,为你的诗歌设计意象排布思维导图;
2.央视节目:《朗读者》
2.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平台
学生导学案
课题
任务三尝试创作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尝试进行新诗创作。
课前任务
1.准备好黑、红、蓝等三种颜色的笔;
2.班主任老师将要制作一本班级成长相册,记录班级里过往的生动时刻,请你写一首诗歌,题写在扉页上。
提示:
(1)你可以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仿作一首;也可以自由创作;
学习任务二
1.寻找第一单元诗歌的情感主旨句,圈画批注,探究推导诗歌情感点染的规律;
2.为你的诗歌题写一句有感情或立场色彩的诗句,给意象"染色",点染情感之色。
3.修改打磨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誊抄。
评价标准
等级:A符合情境,情真动来自。诗中意象、形式、语言、音韵等两项以上较有特色,且与内容主旨相互匹配。书写美观。
B基本符合情境,情感真切。诗歌中意象、形式、语言、音韵等一项以上较有特色,且与内容主旨基本匹配。书写端正。
C脱离情境、读之无味。诗歌中意象、形式、语言、音韵等无一较有特色,且与内容主旨基本匹配。书写浮躁。
附加:诗歌作品中有个性展示,且此种设计为内容主题服务,可以酌情加1-3分。
视频资源:
1.纪录片《大山里的小诗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壹设计背景 (3)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 (3)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 (3)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 (3)贰任务一 (5)初读诗歌捕捉感受 (5)一、学习目标 (5)二、课时安排 (5)三、教学资源 (6)四、教学实施 (6)第一课时启航驶向诗歌海洋 (6)第二课时向诗海更深处进发 (9)第三课时畅游诗海正当时 (13)第四课时诗意澎湃的弄潮儿 (15)叁任务二 (21)自主实践朗诵比赛 (21)一、学习目标 (21)二、课时安排 (21)三、教学实施 (21)第一课时为朗诵而躬行 (21)第二课时寻找最美朗诵人 (25)肆任务三 (27)认知诗歌尝试创作 (27)一、学习目标 (27)二、课时安排 (27)三、教学实施 (27)第一课时 (27)第二课时 (27)伍阶段总结 (31)陆教学反思 (31)柒阶段测试反馈 (31)壹设计背景【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1.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反复诵读,注意诗歌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韵律。

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1.把握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理解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发挥想象,自选典型意象,尝试创作一首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诗,班级同学互品,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举办展览。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任务名著导读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任务名著导读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教学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 我爱这土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  我爱这土地

2我爱这土地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依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示范朗读,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深沉。

背景(强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写作写诗歌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2、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趣,体会诗歌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学习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教法学法:点拨法,例文示范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诗歌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用文字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

请看某位同学初学写诗时,写的题为《朋友》的诗:亲爱的朋友,你的快乐,我们一同分享;你的悲伤,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分担。

因为我们是朋友。

修改后的诗:亲爱的朋友,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是记忆中的宝石,借助形象,融入想象,抒发情感。

历经时光磨砺,散发璀璨的光彩;我们相互分担的悲伤,是岁月中的松柏,见证冬的寒冷,和春的明媚。

这一切的美好和深刻,都因为我们是朋友。

最好能有些节奏感和韵律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但是诗人们一般不会通篇直抒怀抱,而常常以借景抒情、咏物寄意、托物言志等的方式,通过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各种形象来抒情言志,所以诗歌具有形象鲜明、富于想象、语言凝练、韵律和谐等特征。

诗歌创作的基础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切忌为文造情,无病呻吟。

有情感表达的驱动下,还要选择适于传情达意的形象,写出来才有诗的味道。

二、好诗欣赏我是一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925《我是一条小河》是冯至的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

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

诗歌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

而且,作者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

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抒写了“我”对“你”的深切期待。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痴人痴语,痴得让人感动。

你能说这不可能吗? 五百年太长, 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 五百年又太短。

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

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

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先声夺人,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

诗的第二节, “我”以树的形象出现。

“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我”的爱的全部内涵。

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 坚贞不渝, 何等的热烈、执著。

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

诗的第二节接着写道:“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花开还要“慎重”,可见不是随意开放,只是为“你”而开放,将“我”“最美丽的时刻”奉献给“你”。

“朵朵”,花开热烈,正因为“我”对“你”爱得热烈。

“前世的期盼”照应诗的第一节“求了五百年”,说明这种热烈的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使人联想到爱情的逾久弥坚。

诗的第三节写“我”的心灵低语。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颤抖的叶”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颤抖”的不再是叶,而是“我”热切期盼的心,可“你”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我”的倾诉付诸东流。

无论何种原因,这种结局对“我”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

既然花只为“你”开放, 而“你”却“无视地走过,”那花还为谁荣呢?“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

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表达效果如何?1.想象独特,运用拟人写法,采用第一人称。

2.表现形式活泼新颖,形象鲜明生动,情感含蓄而丰富。

三、简单介绍几种诗的写法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春天的树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夏天的树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秋天的树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冬天的树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风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汽水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气请你脱脱帽你就生气干干脆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还神不神气6.摹声法──增加趣味。

风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地撩起我的头发然后在旁边大笑哈!哈!哈!真是气死我了7.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成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8.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9.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皱纹老人的脸上,有一条一条的皱纹;大海的脸上,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10.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白鹭鸶飞飞飞飞到牛背上,歇歇脚飞飞飞飞到田野上泡泡水飞飞飞飞到稻草边捉迷藏11.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葡萄架葡萄架,高又高,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个顶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了半天够不到。

够不到,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12.图象诗──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湖畔之梦我是山我才是山你有我的倒影你是我的幻影绿树是我的秀发绿树是我的罗裙白云从我头上飘过白云从我脚下掠过鸟儿在我身上跳跃鸟儿在我身上倒立我是雄伟的山我是神奇的山你是骗子你才是骗子13、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换新装妈!花园更换了彩色鲜美的春装;树木也换了淡绿色的新衣裳;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穿上浅绿色的衬衫;小草也穿着新的绿裙子,在春风里摆动着呢!妈!您看看,都换了新装啦!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游戏小弟弟我们来游戏姊姊当老师你当学生那么妹妹呢小妹妹太小了她什么也不会做我看──让她当校长算了13.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路灯白天路灯是一棵棵的树晚上就变成一朵朵的花四、写一写(1)从亲朋师友中选择一位,你能想起关于他的哪些细节?你对他的感觉是怎样的?(2)在校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联想或想象过什么事?你的感触是什么?确定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形象,按照“写作实践二”的要求和提示,写一首小诗。

学生例文自由我是一只风筝,能飞上万米高空,可我却不能挣脱那根牵引的长线。

我渴望张开翅膀,在风中自由地飞翔。

我是一只小虎,每天吃喝不愁,可我只能在电网四周的笼舍中无聊地散步。

我渴望重回莽莽山林,在雨雪风霜中自由地奔跑。

我是一只慵懒的金鱼,从来没有遭遇过天敌,可我的一生只能在小小的鱼缸中消磨。

我渴望传说中的小溪、瀑布、江河,我想在激流与波涛中自由地探险。

自由,自由,我,渴望自由!点评:感觉自己长大了,不愿接受各种管束,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普遍的想法,而这首诗的小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似乎更为强烈。

于是,他把自己想象成为牵红色的风筝、笼中听小虎、鱼缸里的金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达挣脱束缚,自由“飞翔”“奔跑”“探险”的渴望,最后用直抒胸臆的呼喊点题。

这首诗的优点是将“自由”这一抽象概念,化作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情感表达真实鲜明。

让我静静地望着让我静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寒来暑往中高大的身影慈爱的笑容贴满我童年的记忆往事的河流不曾留下你的传奇然而你宽厚的手掌却藏着光阴凝成为的诗句多少次牵着你的手,去花丛“探险”多少次挣开你的手,在田野追逐嬉戏多少个黄昏,在人群中望见你正在招手多少个清晨,背对你的挥手踏进新的生命日记让我静静地望着你我要用遥望天空般辽远的目光看你虽然你没有,晴空万里我要用俯瞰群山般雄奇的眼神看你虽然你并非,峰峦如聚这无声的凝望是我对你的心灵耳语就让我静静地望着你点评:父母之爱是学生诗歌创作的经典题材之一。

成功之处:1.小作者将感恩之情化作“让我静静地望着你”这一特定的形象,并要诗中反复强调。

2.小作者用特写生活细节的方式呈现“父母之爱”,如“多少次牵着你的手,去花丛‘探险’……”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有别于散文的铺陈,这里小作者将视线聚焦于“手”,以既生动可感又高度概括的特写,写出现了父母的呵护与陪伴。

3.语言表达富有创造性。

小作者故意打破常规的语法规则,将词语重新组合,比如“我要用遥望天空般辽目光看你”“我要用俯瞰群山般雄奇的眼神看你”,以常规的语法逻辑看,这两句是语序颠倒的病句,但是这样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我叠了一千只小纸鹤,它们在玻璃罐里不停地拥挤。

透明的篱笆挡不住生命的律动,它们终于飞进我的梦里。

一只小纸鹤对我说:“骑上我的背吧,你给我生命,我还你一个惊喜!我要带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小纸鹤变成了巨鸟,我骑在它的背上腾空而起。

耳边一路风声,一路鸟鸣;心里半是害怕,半是惊喜。

借助形象,融入想象一个孩子的旅游梦:我想去泛舟洞庭、鄱阳、太湖,我想去攀登泰山、黄山、峨嵋。

我想去走访内蒙古草原,我想去……这样,诗的味道就减少了!从折千纸鹤这件事写起,借千纸鹤“飞进我的梦里”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描绘梦中的具体形象,将一个个地理名词化作生动可感的实景:想象奇特,形象丰富,意境明朗开阔,表达了一个读书少年强烈的行旅梦。

看,那洞庭、鄱阳、太湖似粒粒珍珠,看,那泰山、黄山、峨嵋像件件翠玉。

内蒙古草原是铺展在大地上的绿丝巾,自然景观为主珠穆朗玛峰似女神庄严挺立。

西陲还是皑皑白雪,东海的碧波正传送春天的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