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使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 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普法战争 1870--71
卖 国
民族矛盾
法兰西 第二帝 国崩溃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梯也政府) 阶级矛盾镇 压
1871.3.18 -- 3.28--5.28
夺回大炮
工人运动特点
时间 政党 有无组织 19世纪早期 无 自发斗争为主, 有组织的斗争少 政治斗争居多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工人政党 有组织的斗争 明显增加
经济斗争为主
斗争手段
斗争内容
暴力斗争手段为主 合法斗争手段为主
成因: 资本主义处于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阶段,不少各国工人政党 的领导者认为通过和平改良途径和议会斗争,无产阶级也能取 得政权。 第二国际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了欧美工人运 动的发展。
地位: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第一国际在工人运动以及工人政治权利斗 争中,作出了哪些伟大的贡献?
1)几乎在欧洲各国都建立支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 广泛传播,使各国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 2)支持欧洲各国工人为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及建立 工人组织的罢工斗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 3)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民 主化进程。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 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4)给各国工人以热切的希望。
1、第一国际 2、第二国际

背景 (1)出现工人运动新高涨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 (3)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泛滥 成立标志: 1889年巴黎大会
特点 (1)组织比较松散
(2)各国工人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贡献:通过五一劳动节的决议;制定捍卫工人利益的方针政策; 指导各国的罢工等政治斗争,尤其是各种合法的经济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与发展

三、俄国十月革命
2.经过:
二月革命 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四月提纲 ①背景:继续参加一战,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内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改革, 退出战争 ③作用: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结束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①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②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苏联的建立 ①建立:1922年成立苏联 ②意义:极大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法国政治制度史》 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 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 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C.①②③ B.②③ D.①③④
(2007宁夏文综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 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 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 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 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
5.结果及其原因
①结果:失败
②原因:客观上敌人的疯狂镇压;主观上缺乏先进政党领 导,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没 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等;根本原因工业革 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 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而爆发。(不具备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欧美经济迅速发展,但 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大部分财富被资本家占有, 工人的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生活待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同 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的社 会制度的设想。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 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 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 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 为现实。
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④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
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
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法国资本主义还 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 统治的经济基础根本不具备。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它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 生产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 主义所取代。
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历史社会观:社会主义 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社会主义的 实现系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 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 阶级政权。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 联s,Commune de
Who? What? Why?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1、原因:巴黎公社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这是一场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发生 的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恩格斯说:“这次革命(指1848年巴黎工人6月起义)到处都 是工人阶级干的,构筑街垒和流血牺牲的都是工人阶级……然而 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工人群众的精神发展,都还没有达到 可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程度。”意思是 ( ) A.工人阶级还未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B.缺少一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 C.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1824年,欧文用十五万美元在美国中西部印第字纳 州哈蒙尼地区买下了三万英亩土地和地上建筑物。 这是他实验的基地,取名为“新和谐公社”。 聚集到新和谐公社的人初来乍到,倒也相安无 事。日子久了,就不免出现了问题。那些想到美洲 谋生的工匠、农人、眼见公社是吃“大锅饭”的, 不论出力多少,一律平等付酬,干多干少一个样, 渐渐便觉得自己吃了亏,干活也懒散了。新和谐公 社四周仍然是资本的世界,它无法挡信外部世界通 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公社来的物质与精神的侵蚀。新 和谐公社变得不和谐了……
从建立方式看:
从领导成员看:
巴黎公社——命中注定的结局?
公社社员殉难处
巴黎公社社员殉难处
问题探究: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3、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敌强,普法联军的镇压。 (2)主观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没有乘胜追击; 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派
以资助; 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19世纪人类思想的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Fra bibliotek西门傅立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注意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师版)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师版)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条件 (1)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根本原因)角度欧洲社会发展社会不平等加剧经济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 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欧洲各地普遍出现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1925年从英国开始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工人的政治权利极其有限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觉醒:自发→自觉;经济→政治)(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来源。

19世纪早期,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有识之士,无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如参加工人运动、开展建党活动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诞生标志: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2)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3)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完美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知识框架】背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标志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革命措施教训(败因)历史意义【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最根本条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表现为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4)、理论基础:批判继承英国、德意志和英法。

(5)、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实践和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年《共产党宣言》(即同盟的纲领)的发表二、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背景:普法战争法国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结果:1871娘,成立了巴黎公社,最终失败革命意义:①性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②对法国:是法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具有革命精神③对国际: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对马克思主义: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政权建设: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构(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自卫军、司法机构)---这是巴黎公社最重要的创造和贡献;民选公职人员,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管理;实行小时工作制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经验: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失败原因和教训:①生产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失败的根本原因)②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③没有发动广大;④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⑤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重难点突破】1、巴黎公社起义的偶然性: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的形势,即马克思所说的“特殊条件”,而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即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工作不能活, 毋宁战斗而死。”
“ 建立民主共和国”
宪章运动
“ 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 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
“反对私有制社会” “ 反对资本主义剥 削”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其奠基者是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 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和新世界 观的初步探索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成奠 定基础
三、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和新 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1.马克思对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于1844年4—8月写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
1.彻底清算青年黑格尔派
1845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理论巨著《神 圣家族》在法兰克福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们对黑格 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思辨唯心主 义的实质。他们还特别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分子鲍威尔、 施蒂纳等人的唯心史观。
首先,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1.马克思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1842年1月—1843 年3月),是他从唯心主义世界观转向唯物主义世界观、从 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起点。
如果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得出的结论是马 克思的两个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的话,那么他于1844年
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重要文章《论犹太人问题 》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两个 转变的基本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开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的贫困和社会动荡。

2.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他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尽管这些斗争都失败了,但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了,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革命理论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