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合集下载

成瘾行为的生物学机制武汉

成瘾行为的生物学机制武汉

罂粟
烟土
海洛因
AMP(安非他命、苯丙胺)、MET(冰毒、甲基苯丙胺) MDMA(摇头丸、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 MDA (摇头丸、3,4-亚甲二氧苯丙胺)
国际上收缴的摇头丸
大麻
可卡因
K粉
吸毒是什么?
社会司法模式 生物、心理模式 亚文化模式
生物、心理模式
成瘾行为是一渐进、慢性、复发性 的脑部疾病
自我失去控制、冲动性、持续性使用毒品, 成瘾者体内出现病理生理的改变, 如耐受和戒
断症状。
所以, 成瘾行为与其它躯体、精神 疾病一样, 是一种病态, 故应予以积极的 治疗。
(DSM-IV, 1994)
成瘾的原因分类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因素
可获得性
家庭因素
同伴影响、社会压力 文化背景、社会环境
(functional tolerance)。
戒断症状(发瘾)
停止使用药物 减少使用药物后 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 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 群。 此症状群的表现与所使用的药 物的药理作用相反。
成瘾行为的范围
化学物质的成瘾
海洛因 ATS(摇头丸、冰毒、减肥药等) 大麻 酒精 烟草 病理性赌博 电脑、网络 强迫行为 工作狂 运动狂 拔毛癖
耐受性
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以中脑边缘系统为主神经网络由于 内稳态(homeostasis)机制, 发生适应性改变(adaptation changes)来对抗外来物质, 这是药物耐受性(tolerance)的 机制, 临床上表现为只有服用更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获得期望 的药效, 否则“过不了瘾”。
成瘾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郝伟 医学博士

哺乳动物行为和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哺乳动物行为和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哺乳动物行为和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哺乳动物是一类有着特殊行为和心理学特征的生物,它们的生物学基础与它们的行为和心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探讨哺乳动物的行为和心理学。

一、哺乳动物的大脑结构哺乳动物的大脑结构复杂,是它们行为和心理学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哺乳动物的大脑主要由两个半球组成,其中较为复杂的是左侧大脑半球,它与空间、时间、逻辑、语言、推理等紧密相关。

右侧大脑半球则更多地与情感、幻想、同情、创造力等相关。

而在中央的大脑边缘系统则包括了情感、运动、神经激素、性激素等与行为和心理学活动密切相关的结构。

二、哺乳动物的行为特征哺乳动物的行为特征多样,通常包括探索、打猎、交配、育儿等。

这些行为特征的背后是这些动物的遗传和环境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哺乳动物的行为通常也与其社会结构和地位相关。

例如,灰狼和一群蚂蚁就有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自然会对它们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三、哺乳动物的心理学特征哺乳动物的心理学特征主要包括影响它们学习和适应的基因、雄性和雌性之间的差异、母性关怀等。

这些特征与它们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如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和DNA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行为和心理学特征也相对保守。

而母性关怀的特征则在大脑结构、荷尔蒙、神经化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差异。

四、哺乳动物的人工智能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哺乳动物的行为和心理学特征也被用于设计人工智能系统。

例如,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哺乳动物大脑的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预测、分类、时间序列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而以往对于人工智能的设计常常是人类心理学特征为首要考虑,而现在则更多地采用哺乳动物的生物学基础作为设计参考。

这种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动物社会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推进各类研究。

综上所述,哺乳动物的行为和心理学特征都与它们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这些特征既由遗传因素所决定,也受环境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生态链,在自然界中不断演化。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选择题)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选择题、简答题)三、脑机能学说(选择题、简答题)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根,能够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2、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①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②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③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原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分类(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2)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的效应。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于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了起来。

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①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

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②自主神经系统:到达内脏系统的神经,又分为机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或很少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表现为人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生物学与人类社会行为的解读

生物学与人类社会行为的解读

生物学与人类社会行为的解读人类社会行为是一门复杂多变的研究领域,而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为我们解读人类社会行为提供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生物学如何解读人类社会行为,并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社会行为中的基因影响生物学认为,个体的基因组对其行为有重要影响。

例如,有些人天生乐观开朗,而有些人则偏向消极抑郁。

这种差异很可能与个体基因组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基因有关。

研究发现,基因与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些基因在可塑性发育期间对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生物学角度可以揭示人类社会行为中基因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2.社会行为中的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内分泌的一种重要调节物质,它在人类社会行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雄性荷尔蒙睾酮被认为与攻击性行为和竞争行为密切相关,而雌性激素雌二醇则与母性和社交行为有关。

这些激素的分泌会影响人类的社交关系,从而塑造了我们的社会行为。

3.社会行为中的神经机制生物学角度还可以深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

比如,人类社会互动中的情感处理和心理认知涉及脑区的活动模式,特定的神经元网络参与了情感体验、情感共享和社会认知等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神经机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及其相关的心理和认知过程。

4.生物学研究在社会行为改造中的应用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还可以为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行为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例如,研究发现,通过培养亲社会行为和共情能力,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团结意识。

通过社会行为改造项目,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团结的意识。

综上所述,生物学为解读人类社会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基因的影响、激素的调节、神经机制的运作以及生物学研究在社会行为改造中的应用,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解读和改造人类社会行为。

生物学视角的介入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并为我们探索人类行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第二章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2第二章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大脑 脑 中枢神经 脊髓
间脑
脑干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脑
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脑神经
周围神经
内脏神经
脊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植物性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一、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1、对数与分布
2、脊神经的功能
(二)脑神经
·12对脑神经的名称及功能
(三)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 1、交感神经的出发地;副交感神经的出发地 2、植物神经的功能 3、与脊髓的关系 4、与脑的关系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1、神经细胞的凋亡 ·凋亡不是死亡,是神经元特异性分配中程序化丧失(自我修正 ) ·靶细胞与神经、生长因子(N、G、F) ·突触在个体发育中也要大量消亡 2 神经细胞的增殖
·传统观念(德20世纪初)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没有再生能力 ·全脑的整体移植 ·脑移植:细胞水平上的移植————神经细胞移植 ·全脑的整体移植
三、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
·皮层、新皮层、旧皮层、大脑皮层细胞 ·脑重/体重:象:1/500;人:1/40 ·新皮质占整个皮质的比例:刺猬32%;人96%;海豚97% ·猫大脑皮层每个锥体细胞平均突触4000个;恒河猴36000个;短尾猴 60000个 ·锥体束(从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发出的神经纤维)负鼠 3万根、 猫18万根、猴55万根、人有120万根 ·大脑丧失:涡虫被断头可再生一个,青蛙去大脑半球行为可正常; 鸽去大脑皮层表现为昏睡,但可走路与飞翔;猫犬缺乏条件反射而 成低能,猴丧失活动能力,有光反射;人成为植物人
四、神经回路 ·什么是神经回路
·神经回路的类型
第二节
神 经 系 统
人体内大量的神经元,其胞体集中 在脊髓或脑中,形成细胞核团,其轴突聚集成束, 伸到身体的各部分。这些细胞核团和神经纤维束 构成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各部分构成见图。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是人为 的,实际上神经系统是一个有机组织的整体,不 能分割。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3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3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

第三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一、学习纲要掌握:1.遗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人类行为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3.男女行为特点及其表现差异。

熟悉:1.前额叶皮质受损导致的症状表现。

2.颞叶受损的主要症状表现。

3.顶叶受损患者在行为方面的表现。

4.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有哪几类。

5.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的行为特点。

了解:1.乙酰胆碱、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成年早期、中期、晚期的行为特点。

二、教材精要【内容简介】本章系统介绍了人类行为的遗传、脑、神经递质等生物学基础,不同人生阶段人的行为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教材知识点】(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人类行为(1)基因:在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存在着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物质,由DNA组成的很小的单元,称之为基因。

(2)行为遗传学:人类行为遗传学是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3)一种基因,一种障碍:传统行为遗传学的观点认为一种行为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或者主要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此基因的缺陷足以导致该行为的障碍,即“一种基因,一种障碍(OGOD)”。

(4)数量性状位点:人类的复杂行为的遗传因素主要受多种基因影响,这种多基因系统里的基因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

2.大脑与人类行为(1)大脑皮质包括感觉皮质、运动皮质以及联合皮质。

但与人类行为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联合皮质,它将感觉皮质传递来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其传到运动皮质,从而控制行为;联合皮质包括顶叶联合皮质、颞叶联合皮质和前额叶联合皮质三个部分。

(2)前额叶皮质:是最高级别的联合皮质,在个体发育中,前额叶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晚成熟的结构。

前额叶皮质在许多脑的高级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与人类的注意、知觉、能动性、计划性、持续行为、工作记忆、语言、控制干扰以及执行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也是情绪中枢通路的重要环节之一。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们容易从事冒险行为的时期。

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伤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很多人认为,青少年冒险行为是由他们对危险的诱惑所引起,但事实上,这种行为与他们大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大脑皮层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大脑皮层仍在发展中。

这是与思考、规划和决策有关的区域。

由于青少年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很难理智地权衡冒险行为的利弊。

他们更可能专注于当前的刺激,而不是远期的后果。

2. 神经递质的发展
神经递质(神经对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的数量和质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青少年的神经元连接和神经递质生成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容易从事冒险行为。

尤其是与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被发现对青少年参与冒险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社会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行为也会受到社会影响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也可能来自于媒体的影响。

青少年特别容易受到自我的身份认同压力和社交比较影响。

结论
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并不是单纯地受到对危险的诱惑所驱动,而是与他们大脑和神经递质的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大脑的变化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行为医学)行为的理论基础【69页】

(行为医学)行为的理论基础【69页】

3、前脑
(1)丘脑 丘脑呈卵圆形,左右各一个,位于胼胝体的下方 (2)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丘脑之下,体积虽小,而功能极大。 (3)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位置不很确定,学者们一般认为包括
丘脑、下丘脑以及中脑等在内的部分,都称为边 缘系统。 (4)大脑皮层
丘脑(thalamus):皮层 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 觉外的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B 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属于一种舒缓的、 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点。
心境平静; 随遇而安; 不争强好胜; 做事不慌不忙; 不计较时间。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A型人格患冠心病的 危险是B型人格的1.7~4.5倍; 85%的心血管 疾病与A 型人格有关。北美的一项研究也 表明,A型人格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是B型人 格的2~4 倍。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人格中的行为模式
C型性格测试法 1.你感到很强的愤怒时,是否能把它表达出来? 2.你是否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尽可能把事情做好,连怨言也没有? 3.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个很可爱的、很好的人? 4.你是否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是否常常感到
孤独,被别人排斥和孤立? 5.你是不是正在全力做你想做的事?你满意你的社交关系吗? 6.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只能活6个月,你会不会把正在做
➢如果只将扣带回损坏而不伤及大脑新皮层,常使动物的情绪 反应减弱或不易出现。发怒的阈值升高,出现一种“社会性 的淡漠”或是“失却恐惧”的症状。
➢切除猕猴的杏仁核,可使其行为在群居生活中由统治者的地 位变为从属者的地位。
➢临床研究表明,损伤边缘系统较为广泛的区域之后,病人极 易发怒,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聪明的两足直立行走者有更大的繁殖机 会
• 脑的体积不能保证人类变得聪明,重要 的是脑内发展和扩展功能档次高的组织
• 语言的出现 • 人类早期最大的适应性优势 • 节省时间 有效 挽救生命 • 语言功能可以使人们彼此共享经验,吸 取教训,增强成员间的联系 • 使人类积累的文明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 去,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本章的目标: 理解生物学究竟是如何作用于具有相同潜 能的个体,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
• 1了解进化和遗传如何决定着一个人的生 物学特性和行为特质。 • 2介绍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如何提供了关 于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知 识。 • 3总结生物学功能和某些个体经验之间的 关系。 • 4讨论脑与行为关系中的个体差异。
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 基础遗传学 • 含义:研究遗传机制的学科,即个体从 其祖辈 继承体制和心理特质的研究。 • 基因 • 含义:每个人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存在着称之为 DNA的遗传物质,它组成很小的单元,称为 基因。 • 数量 不明 大约3至15万之间变化不等 • 基因负载着蛋白质合成的密码
• 蛋白质调节身体的生理过程并表达表型 特质-身体解剖特点 体力智力和一些 行为模式 • 染色体:大量基因聚在一起形成的杆状 结构 • 46个 23个来自父亲 23个来自 母亲 • 每个染色体都含有数千个基因
• 基因型和表型 • 基因型: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基因结 构,也叫基因型。 表型 :外表行为表现和具有的行为模式

• • • •
人类的进化 两大适应性进化 :两足行走和头脑发达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两足行走-直立姿势-直立行走-探索新环 境和新资源 • 大脑发达-重量增加,体积变大-脑变大祖先变聪明-发展复杂的思维,推理,记 忆和筹划能力
• PNS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 成
•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 神经系统组成
• • • • • •
脑结构和它的功能 脑干 边缘系统 大脑 脑干-心率,呼吸,吞咽 边缘系统-动机,情感,记忆 大脑-人类全部的心理活动 大脑及皮层-整合感觉信息,协调运动, 促成抽象思维和推理
• • • •
神经元的种类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课时
• 引论,了解本章的学习目标 1盖吉的例子 2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什么使你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 回答: (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2)部分原因在你的大脑,总体说取决于 你的生物学实体。 (3)理解使我们不同于周围的人的原因, 就要学习遗传在我们生命中形成和左右 我们行为的大脑的形成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906 谢灵顿 神经系统存在兴奋和抑制过程 • 兴奋-神经活动增加 抑制-降低神经活动 • 1948 赫布 设想 脑不仅仅是一块组织,还 是一个高度整合的结构系列,或称之为执行特 殊功能的一些“细胞集合”
• 将自笛卡尔以来的传统研究家们,称为神经科 学家。 • 神经科学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 对脑的窃听 • 对脑的干预 • 盖吉在脑受到贯穿伤之后的行为变化, 促使他的医生假设,脑是人格和理性行 为的基础 • 布洛卡 研究脑在语言中的作用 • 每一病例中,都发现相应的脑区受到了 损害,布洛卡区
生物学和行为
• 神经科学的发展 • 脑研究史上一个最重要的设想: • 法国 哲学家 笛卡尔 人体是一种动物性机器, 完全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和发现科学规律的途径 加以理解 • 人的动作是对环境刺激的机械反射活动 • 物理能量能兴奋感官,当受到刺激时,感官把 兴奋以“动物精灵”的形式传向脑。 • 然后,脑再把动物精灵传送到适当肌肉群,产 生运动性反射活动。
• 大脑 占据脑总重量的三分之二 • 调节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 • 大脑皮层 大脑的外表面由数十亿细胞组 成 形成十分之一英寸厚度的薄皮组织 • 大脑分左右对称的两半 称为大脑两半球 • 大脑两半球由一较厚的神经纤维联系 起来,这些纤维卷在一起叫胼胝体
• 通过图片来了解大脑的结构
内分泌系统
• 基因和行为 • 进化过程使人类基因型存在着相当大的 变异性,基因型与特殊环境的相互作用 产生了人们遗传的表型 • 人类行为遗传学研究把心理学和遗传学 统一起来,探索遗传和行为之间的因果 关系
• 关于幸福感的遗传 • 一个人的自我主观感觉良好的基线水平,即个 体毕生所体验到的幸福感的平均水平具有明显 的遗传性 • 研究者对在遗传学上属同一基因的同卵双生儿 和异卵双生儿的主观感觉良好行为模式做了考 察 • 异卵双生没有什么相关,同卵双生相关度大
• 内分泌系统是人类基因型特化发育出第 二个高度复杂的调节系统 • 作用是辅助神经系统的工作 • 内分泌系统是一种腺体网络,制造和分 泌称为激素的化学信使到血液中
• • • •
激素的作用: 影响身体的生长 启动,维持和终止性特征和副性特征 影响唤醒和觉知的水平
• 作为情绪变化的基础,调节代谢以及身 体利用其能量储存的速率
似间 现 这 体 性都 你 很 质 吗有 自 容 特 ?很 己 易 征 多家观决 体里察定 质几。于 上代你遗 的人能传 相之发,

进化与自然选择
• • • • • 达尔文 1859年出版 《物种起源》 提出重大科学理论-地球生命的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的由来 自然选择理论: 生物机体适应生存环境,只要这种适应性变异 发生了,就会比那些适应性差的个体产生更多 后代。时间久了,那些具有适应生存特性的机 体的数量变多。 • 术语:个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后代的数量
• 性染色体:含有决定男性或女性体质特征的基 因密码的染色体 • 母-X 父-X或Y • XX组合—女孩 XY组合—男孩 • 一个人的基因中有50%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同, 但整体基因是独特的,除非是同卵双生子 • 基因中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你们之 间身体体质与行为差异的原因 • 心理学的重要目标是理解遗传与环境两类影响 因素是怎样达到平衡的。
•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帮助机体战胜感染和疾病,促进机体生 存 • 通过调节性唤醒,生殖细胞的繁殖哺乳 中母亲乳汁的产生等途径促进物种生存 和延续发展 • 没有内分泌系统人就不能生存
神经系统的活动
• 神经元 • 这样一种细胞,能接收,加工或传递信 息到体内其他细胞 • 哺乳动物脑内有200多种不同类型的神 经元 • 人的大脑内有一千亿到一亿亿个神经元 • 几个构成:树突 胞体 轴突 终扣
• 神经科学家运用几种方法研究脑与行为 的关系: • 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 损毁特殊脑区 • 电刺激脑 • 记录脑活动,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进 行脑成像
• 神经系统 • 由数十亿个高度特化的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组成, 神经元构成了脑和分布于全身的神经纤维。 • 神经系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 中枢神经系统CNS,外周神经系统PNS • CNS由脑和脊髓内的全部神经元组成 • PNS由联系CNS和身体的全部神经元及神经 纤维组成。
• 边缘系统: • 与动机,情绪状态和记忆过程相关。
• 参与体温,血压和血糖水平的调节病执 行其他体内环境的调节作用
• 由三个结构组成,海马,杏仁核和下丘 脑
• 海马 边缘系统中最大的脑结构,外显记 忆中具有重要作用 • 海马损伤后仍然能够学到新的任务,却 不能记住它,也不记得发生了这件事 • 杏仁核 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 • 下丘脑 脑内很小的结构 调节动机行为, 包括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唤醒 也调 节内分泌系统
• 自我感觉良好的均值代表了影响正负情 绪不同基因间的平衡
• 这种关系的存在表明你从双亲接受的基 因对你的影响是广泛性的,不仅仅是个 子的高低和眼睛的颜色 • 基因密码没有特殊的指向性 • 基因型表需要环境条件的呼应
• 基因或环境都不能单独决定你是谁或你 会变成哪类人 • 社会生物学关注环境内的人种变异 • 行为遗传学强调人类行为类型的变异
• 脑干 丘脑 和小脑 • 脑干-综合调节机体内部状态 • 延髓-位于脊髓的最上端,是呼吸,血压和心 搏调节中枢 • 桥脑-提供传入纤维到其他脑干结构和小脑之 中 • 网状结构-唤醒大脑皮层去注意新刺激,在睡 眠中保持警觉反应 • 丘脑-传入感觉信息并进一步加工 • 小脑-协调身体运动,控制姿势,维持平衡
遗传和行为
• 一进化与自然选择 • 以攻击性行为为例,大致了解遗传和环 境因素在人的特质形成中起的作用。 •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人类不同 行为产生的原因
• 心理学对于因果关系解释的一个重要维 度,是先天教养或遗传与环境
• 想象: • 一个人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是什么?
思考
• 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将深刻影响社 会如何对待具有明显攻击性的个体。是 致力于改变某种社会环境还是设法改变 这些人的特质,这就需要你能分辨出遗 传与环境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 家长常用暴力对待儿童的结果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