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概论

合集下载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脾脏,
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三级免疫器官)
21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bone marrow)
– 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造血干细胞 首先分化成: •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 •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干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 •T细胞前体细胞——进入胸腺发育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细胞克隆即细胞系,从一个细胞增殖而来的一群细 胞,基因和表型均一致,即为克隆。 (1) 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 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
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42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 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 “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
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克隆”可以活化,对自
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43
第四节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奖者中20%以上与免疫学的研 究成果有关。 –临床工作中,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广,
如: 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18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9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病原生物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特点1.3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免疫学解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互关系阐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细菌的特点和分类2.2 细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细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细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2.3 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细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2.4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病毒的基本结构解释病毒的特点和分类3.2 病毒的感染机制解释病毒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病毒的感染过程和机制3.3 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病毒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4 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真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真菌的特点和分类4.2 真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真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真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4.3 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真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4.4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寄生虫的基本结构解释寄生虫的特点和分类5.2 寄生虫的感染机制解释寄生虫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机制5.3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寄生虫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5.4 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六章:抗原和抗体6.1 抗原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抗原的概念描述抗原的分类和特点6.2 抗原的识别和呈递阐述抗原如何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呈递6.3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抗体的结构解释抗体的功能和分类6.4 抗原-抗体反应阐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第七章:免疫应答7.1 先天免疫应答介绍先天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特点7.2 适应性免疫应答解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7.3 细胞免疫应答阐述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7.4 体液免疫应答描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第八章:免疫失调8.1 自身免疫病解释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典型例子8.2 过敏反应描述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8.3 免疫缺陷病阐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8.4 免疫调节和治疗介绍免疫调节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第九章:疫苗和免疫接种9.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9.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9.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9.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0.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阐述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0.3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前景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前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十一章:感染性疾病概述11.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描述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点11.2 感染过程和感染类型阐述感染过程的阶段和特点解释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11.3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介绍感染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解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1.4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描述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第十二章:常见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2.1 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2 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3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4 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寄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第十三章:免疫接种和免疫预防13.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13.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13.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13.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14.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4.2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4.3 免疫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介绍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实例14.4 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十五章: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15.1 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阐述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5.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策略解释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5.3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探讨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5.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描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第十六章:实验技能与案例分析16.1 实验室技能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基本技能16.2 实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6.3 案例分析提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分类;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病原微生物
概念:能引起人、动物、植物疾病 的微生物。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虎克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医学
古希腊时蒸酒
腌渍与蜜饯的食品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的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先驱
个体小、结构简单
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
胞生命物质构成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种类多、繁殖快
例如一般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 最快可以每20分钟繁殖一代
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易受环 境因素和人类使用的各种消毒剂和防腐剂 等影响,发生突变同时获得很强的外环境 适应力
汤飞凡
Bye Bye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学概述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 及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类型
一、微概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 物。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 结构简单 繁殖快 易变异 分布广 种类多
乙肝病毒
HIV病毒
流感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核膜、核仁、细胞器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完整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白色念珠菌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 1、参与自然 界的物质循环 2、微生物在 农、工、医药 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
有害: 病原微生物
导致疾病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 和他自制的显微镜 (放大266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49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 所
•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3.空气中的细菌
5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 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 群。
39
•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
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 散的致病性物质。
40
•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
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 展和变化
46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 改变。
• 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41
• 5.细菌素 •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 • 6.色素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 (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
境中
42
铜绿假单胞菌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
37
3.人工培养的意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解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病原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周期。

1.3 免疫学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免疫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2.2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细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细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2.3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细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细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3.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病毒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病毒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3.3 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病毒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4.2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真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真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4.3 真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真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真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形态和结构描述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阶段。

5.2 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介绍寄生虫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寄生虫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5.3 寄生虫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六章:免疫学基本原理6.1 免疫反应的类型介绍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基本概念。

解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差异和相互作用。

6.2 抗原和抗体描述抗原的定义和特性。

解释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体产生的机制。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1)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理论课教案纸
编号:CY/JW-JL-12 (08) 保存期限:5年
教案纸第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文虎克
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 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
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并记录了一类从 前没有人看过的微小生命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 和他自制的显微镜 (放大266倍)
巴斯德
创立巴氏消毒液——解决葡萄酒和啤酒变酸 的问题 1881年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开创人类战 胜传染病的新世纪
个体小、结构简 单
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 胞生命物质构成
种类多、繁殖快
例如一般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 最快可以每20分钟繁殖一代
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易受环 境因素和人类使用的各种消毒剂和防腐剂 等影响,发生突变同时获得很强的外环境 适应力
分布广
万米深海、85公里高空、2000米深地层、 近100℃温泉、零下250℃的环境都发现微 生物存在
汤飞凡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学概述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 及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类型
一、微概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 物。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 结构简单 繁殖快 易变异 分布广 种类多
有完整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白色念珠菌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 1、参与自然 界的物质循环 2、微生物在 农、工、医药 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
有害: 病原微生物
导致疾病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 人类和动、植物的病 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食品 、皮革、纺织、石油、化 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氧化物等
巴斯德观察受狂犬病感染的兔的骨髓
郭霍
创用了固体培养基、染色技术和实验动物 感染方法。
他还发现的可怕的肺结核的致病因素--结核 杆菌。
弗莱明 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微生物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微生物全基因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 新型疫苗和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 新病原微生物的确定方面
a.1974年从莱姆病患者分得疏螺旋体 b.1977年分离出军团菌 c.1983年从慢性胃炎病人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 螺杆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汤飞凡发现沙眼衣原 体
1995年首次应用 鸡胚接种方法从沙眼 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 中分离培养出沙眼病 原体,找出了一些预 防沙眼的方法,解决 了沙眼致盲的问题, 为预防和治疗沙眼做 出了贡献。
微生物的发现
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医学
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十七世纪上半叶以前)
古希腊时蒸酒
腌渍与蜜饯的食品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十七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的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先驱
微生物的开山鼻祖
砧板上的微生物
泥土里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放线菌
真菌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严格细胞寄生
乙肝病毒
HIV病毒
流感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
无核膜、核仁、细胞器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
微生物
医药工业,利用微生物制 造抗生素、维生素、辅酶、 ATP等药物
农业,以菌造肥,以菌催 长,以菌防病,以菌治病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载 体系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
病原微生物
概念:能引起人、动物、植物疾病 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