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免疫应答的类型
根据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出现抗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与 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毒作用,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与抗原的直接 接触,激活细胞毒T细胞或巨噬细胞等,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与治疗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1
病原生物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分类
病原生物可根据其形态、遗传特征、致病特点等进行分类,如细菌中的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能 够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 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 发生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力取 决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被识别和处理的 阶段;反应阶段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指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与抗原结合, 最终清除抗原的阶段。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人工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研制出各种疫苗,用于预防 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利用免疫学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如检测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 能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概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概述
疫苗的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病原生物的特 性、致病机制以及人体免疫反应。目前,疫苗的研发主要采 用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
疫苗的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 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疾 病的发生。
免疫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分类
病原生物可根据其形态、遗传特征、致病机制等进行分类,如细菌中的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病原生物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可通 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在空气
中传播。
接触传播
如肠道病毒、皮肤癣菌等可通 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媒介传播
如疟原虫、登革热病毒等可通 过蚊虫叮咬传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概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概述 • 病原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病原生物的免疫防治
01
CHAPTER
病原生物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疫苗研发
生物安全与检测
通过研究免疫应答机制,可以开发出 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疫苗,有效预 防和控制传染病。
免疫学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安全检测 和监测,如病原体检测、毒素检测等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疾病治疗
利用免疫学原理,可以开发出针对自 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免疫治 疗方法,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 生存率。
03
CHAPTER
病原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 作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病原生物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特点1.3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免疫学解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互关系阐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细菌的特点和分类2.2 细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细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细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2.3 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细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2.4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病毒的基本结构解释病毒的特点和分类3.2 病毒的感染机制解释病毒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病毒的感染过程和机制3.3 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病毒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4 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真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真菌的特点和分类4.2 真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真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真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4.3 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真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4.4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寄生虫的基本结构解释寄生虫的特点和分类5.2 寄生虫的感染机制解释寄生虫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机制5.3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寄生虫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5.4 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六章:抗原和抗体6.1 抗原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抗原的概念描述抗原的分类和特点6.2 抗原的识别和呈递阐述抗原如何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呈递6.3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抗体的结构解释抗体的功能和分类6.4 抗原-抗体反应阐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第七章:免疫应答7.1 先天免疫应答介绍先天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特点7.2 适应性免疫应答解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7.3 细胞免疫应答阐述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7.4 体液免疫应答描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第八章:免疫失调8.1 自身免疫病解释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典型例子8.2 过敏反应描述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8.3 免疫缺陷病阐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8.4 免疫调节和治疗介绍免疫调节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第九章:疫苗和免疫接种9.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9.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9.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9.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0.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阐述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0.3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前景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前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十一章:感染性疾病概述11.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描述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点11.2 感染过程和感染类型阐述感染过程的阶段和特点解释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11.3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介绍感染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解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1.4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描述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第十二章:常见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2.1 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2 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3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4 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寄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第十三章:免疫接种和免疫预防13.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13.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13.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13.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14.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4.2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4.3 免疫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介绍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实例14.4 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十五章: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15.1 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阐述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5.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策略解释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5.3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探讨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5.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描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第十六章:实验技能与案例分析16.1 实验室技能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基本技能16.2 实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6.3 案例分析提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分类;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等。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说课(临床专业)PPT课件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说课(临床专业)PPT课件
免疫应答的类型
根据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出现抗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应答是 指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 为效应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03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关系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应答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说课 (临床专业)ppt课件
• 病原生物学概述 • 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关系 • 临床病例分析 •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01
病原生物学概述
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病原生物可以分为病毒、细菌、 真菌、寄生虫等不同类型,每种 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 病机制。
特点
碍。
超敏反应
机体对某些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 发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功能缺陷, 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减毒疫苗、灭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研发流程
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与鉴 定、疫苗株的筛选与培育、 疫苗制备与质量控制等。
疫苗接种
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将 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机 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预 防疾病的发生。
03
04
总结词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 机制,发病机理。
总结词
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方 法,诊断标准。
总结词
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 则,治疗方案。
总结词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措 施,预防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实践
总结词
掌握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研究进展。
总结词
熟悉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选择 ,治疗效果。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谈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认识和理解1000字

谈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认识和理解1000字

谈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认识和理解1000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学科。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感染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免疫学则是指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旨在研究人体如何识别和抵抗病原生物,以及如何保护人体健康。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又相互关联。

在医学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传染病的治疗中,医生需要对病原生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需要运用免疫学技术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预后。

此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还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动物疫病控制等领域。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免疫学反应。

免疫学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针对病原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常见的免疫学反应包括抗体生成、细胞免疫、免疫调节等。

这些反应可以使人体免疫系统更好地抵抗病原生物,保护人体健康。

此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防治是指利用免疫学技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例如,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在人类体内产生免疫反应来保护人体不受病原生物的感染。

此外,免疫学防治还包括免疫调节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又相互关联。

在医学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医生需要对病原生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需要运用免疫学技术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预后。

此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还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动物疫病控制等领域。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免疫学反应。

免疫学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针对病原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常见的免疫学反应包括抗体生成、细胞免疫、免疫调节等。

这些反应可以使人体免疫系统更好地抵抗病原生物,保护人体健康。

此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防治是指利用免疫学技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例如,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在人类体内产生免疫反应来保护人体不受病原生物的感染。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概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病原生物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等,而免疫学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通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实验,主要用于研究细菌的生长特性、代谢途径以及致病机制等。

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包括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等。

实验中,可以通过无菌技术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然后进行培养和观察,以研究细菌的生长情况。

细菌荧光染色是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给细菌染色,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

常见的细菌荧光染色方法有荧光原位杂交和荧光染料染色等。

通过细菌荧光染色,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致病性实验细菌致病性实验是病原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实验之一,通过研究细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可以揭示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机理。

常见的细菌致病性实验包括动物感染模型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致病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学实验免疫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培养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培养免疫细胞,可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常见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激素和生长因子,来模拟机体内免疫细胞的生长环境,从而研究其功能和代谢途径等。

免疫荧光染色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给免疫细胞或组织染色,可以观察到其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活化过程,从而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免疫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于检测机体内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1. 病原生物(Pathogenic organism):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2. 免疫学 (Immunology):研究机体对抗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免疫反应过程的学科,涵盖了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内容。

3.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机体内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协同作用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和其他有害物质损害。

4. 免疫反应 (Immune response):机体对抗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5. 细胞免疫 (Cell-mediated immunity):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主要对抗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6. 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主要对抗体外寄生的病原体。

7. 抗原 (Antigen):指能够激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体的表面分子或其他外来分子。

8. 抗体 (Antibody):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参与抗原的清除和免疫应答。

9. 免疫记忆 (Immunological memory):机体对抗原产生的长期保护性免疫应答,使得机体在再次暴露同一抗原时能够迅速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10. 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失调,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疾病。

11.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被抑制的状态,以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12. 淋巴细胞 (Lymphocyte):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执行。

13.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等病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病原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内毒素
2.抗体
3.超敏反应
4.病毒
5.寄生虫生活史
二、填空题(共25分) 1.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
2.感染的类型有
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包括
5.革兰染色阳性菌呈 色,阴性菌呈 色。

支原体的吉姆萨染色呈 色。

结核分枝杆菌的抗酸染色呈 色。

6.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 和
8.秋冬季节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9.病毒的感染方式包括 和
10.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是 三、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 细胞免疫,是由( )介导产生。

A T 细胞
B 巨噬细胞
C 粒细胞
D B 细胞
E 白细胞 2.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 )
A 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B 杀伤、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 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
D 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E 防止寄生虫感染的过程
3.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
A.同种异型抗原 B 异种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隐蔽抗原 4.完全抗原具有( ) A 异物性和特异性 B 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C 抗原性和异物性
D 理化复杂性和特异性
E 异物性和免疫反应性
5.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 是( )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6.灭菌是指( ) A 除芽孢外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 B 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C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 使物体上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E 以上都不对
7.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 )
A 抗原
B 抗体
C 半抗原
D 抗原抗体复合体
E 以上都不是
8.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鞭毛
E 菌毛 9.接触性皮炎为( )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自身免疫病
10.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有致病作用的成分是( )
A 脂多糖
B 核心多糖
C 磷壁酸
D 肽聚糖
E 氨基酸
1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
A 均匀混浊
B 沉淀
C 菌膜
D 菌落 12.手术敷料、手术衣和器械等灭菌,一般应采用( )
A 干烤灭菌法
B 高压蒸汽灭菌法
C 煮沸
D 紫外线
E 滤过除菌 13.下列物品中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合适的是( )
A 免疫血清
B 营养培养基
C 普通培养基
D 接种环
E 药品
14.机体的正常菌群,在下列哪个部位不存在( )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尿道
D 脾脏
E 眼结膜 15.病毒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脓血症
D 毒血症 16.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时,机体易发生( )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17.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 A 有性二分裂 B 无性二分裂 C 复制方式 D 菌丝分枝 E 菌丝断裂
1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 ) A 骨髓 B 法氏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9.初生婴儿能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G 和IgA
B IgG 和SIgA
C IgG 和IgM
D IgA 和IgM
E IgG
20.人类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A 骨髓
B 法氏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21.乙型肝炎病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 )
A HBsAg
B 抗-HBc
C HBeAg+HBsAg
D 抗-HBs 22.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应包括( )
A 病人
B 病人和保虫宿主
C 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D 病人和带虫者
E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3.哪项不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
A 温度湿度
B 雨量光照
C 地理环境
D 生物种群
E 食物种类 24.阴道毛滴虫可寄生于( )
A 女性阴道
B 男性尿道
C 女性和男性泌尿生殖道
D 女性子宫
E 男性生殖道 25.阴道滴虫的感染阶段是( )
A 滋养体
B 包囊
C 虫卵
D 幼虫
E 鞭毛体 26.蛔虫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 经皮肤
B 经口
C 经呼吸道
D 经媒介昆虫叮咬 27.治疗蛔虫病首选药物是( )
A 甲硝哒唑
B 阿苯哒唑
C 乙胺嘧啶
D 海群生
E 吡喹酮 28.蛔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 )
A 小肠
B 盲肠
C 结肠
D 肺部
E 肠系膜下静脉 29.蛔虫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 )
A 贫血
B 阑尾炎
C 胆道蛔虫症
D 肠梗阻
E 肠穿孔 30.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阶段是( )
A 丝状蚴
B 原尾蚴
C 尾蚴
D 囊蚴
E 毛蚴 31.预防猪肉绦虫感染的关键是( )
A 粪便管理
B 猪圈人厕分离
C 肉类检测
D 治疗病人
E 不食生或未熟猪肉 32.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 )
A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
B 寄生虫的取食来源
C 寄生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
D 寄生虫宿主的种类
E 寄生虫寄生于宿主的部位 33.感染期的定义是( )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4.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
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 喝溪水,吃溪蟹和蝲蛄
35.下列哪类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螺旋体
E 衣原体 36.病毒核心的化学组成是(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DNA 或RNA
E 脂类 37.分离培养病毒标本保存的条件是( ) A 4℃冰箱保存 B 室温保存
C 低温(-20℃以下)保存 D37℃温箱保存 E 以上都可以 38.为分离培养病毒,标本采集的最合适时间应该是( )
A 潜伏期
B 急性期
C 恢复期
D 病程的全过程
E 以上都对
39.钩体病的传染源与储存宿主主要是( )
A 病人
B 带菌者
C 鼠和猪
D 鱼类
E 蚊子 40.培养病毒应选用( )
A 营养培养基
B 活细胞培养
C 含生长因子培养基
D 半固体培养基
E 固体培养基 四、简答题(共25分) 1.真菌性疾病包括哪五个方面?
2.请简要回答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 )的结果及意义?
3.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些?
5.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