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1章第1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案新人教版4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2.学生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掌握较为模糊,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
4.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传染病问题关注程度不同,应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传染病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判断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
3.应用题: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如传染病案例分析、预防措施设计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鼓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周围人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策划并实施一次传染病预防宣传活动,如开展健康讲座、制作宣传展板等,提高同学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在家中尝试制定一个个人卫生保健计划,包括合理饮食、锻炼身体、疫苗接种等,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常见的预防传染病措施有哪些?
-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和体会,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强化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推荐阅读材料: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提供深入了解传染病的详细知识,包括各类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疫苗与免疫接种》(科学出版社):详细介绍疫苗的作用原理、免疫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深入分析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研究和控制传染病。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生物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实验模型等。
-打印机和复印机,用于打印教学材料和实验指导书。
2.课程平台:
-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在线学习平台,如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或学习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
-教学PPT和多媒体演示文稿。
3.重点难点解析: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这两个重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将分组讨论与传染病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
2.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病毒的培养过程。
3.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预防传染病”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洗手以预防感冒病毒?”
3.成果分享: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我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有学生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我会及时解答。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
2.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由于传染病知识涉及病原体、传播途径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2.学会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原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利用图表、概念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传染病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染病预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种常见传染病,分析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传染病的概念、特点、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2)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一些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各地卫生组织纷纷赶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抗灾防疫队员在搜救和治疗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预防传染病暴发的工作。
那么,为什么要预防传染病暴发?应该怎样来预防传染病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新课学习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下表:(一)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水痘、手癣、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我们来分析一则资料,了解传染病的特点.54岁的河北籍男子孟××,起初他不知道自己患了“非典”,去天津治疗.在治疗期间,先后有97人被他感染上了“非典”,人称“毒王".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性)卫生部全国非典型性肺炎统计公告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传染病暴发的事例。
①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短短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②公元前430年,雅典大瘟疫直接导致了近1/2的居民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
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病原体:引发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蛔虫、艾滋病病毒等。
上面是一些可以传染的疾病,此外还有一些疾病是不可以传染的,叫非传染病。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3)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卫生防疫部门,了解传染病防治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开展传染病知识竞赛、手抄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注重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探究、合作能力。
3.教师提供一些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完成以下任务:
(1)总结阅读材料中提到的传染病预防措施,与同学分享;
(2)针对阅读材料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家长进行交流:
(1)家里有哪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3.了解我国传染病防治政策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疫苗接种,为预防传染病贡献力量。
4.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传染病的发病机理,提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协作能力。
(2)家人是否接种了相关疫苗?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是什么?
5.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6.撰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同学们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与计划免疫,共同预防传染病。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将关注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和指导。期待同学们在课后作业中展现出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2.收集有关传染病防治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三、教学评价
1.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理解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传染病的问题,但缺乏科学、系统的防治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责任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增强学生对科学防疫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传染病吗?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传染病疫情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引发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
2.基本概念与分类: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多样性。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探究,提高能力: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5.实践活动,增强体验: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传染病传播、制作预防传染病宣传海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隔离病患等。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传递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
4.培养学生预防传染病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传染病话题,让学生感受到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请简述传染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2.请列举三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3.以流感为例,描述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分析新冠病毒(COVID-19)的传播特点和对防控策略的影响。
5.讨论传染病防控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意义。
6.请结合实例说明传染病如何在生物之间传播。
7.请阐述疫苗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及其原理。
(4)学生对科学术语的理解: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病原体、抗原、抗体等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讲解和强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
-开展关于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撰写文章等。
课后作业
1.根据传染病的基本概念,解释传染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答案:传染性指的是传染病可以通过病原体在生物之间传播的能力。流行性指的是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发生的广泛性和频繁性。
2.列举三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的原理是通过隔离病患、消灭病媒等方式减少病原体的散播;切断传播途径的原理是通过清洁卫生、消毒、防护等措施阻止病原体传播;保护易感人群的原理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手段减少感染的风险。
3.以流感为例,描述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答案: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流感季节前后接种疫苗;避免与病患密切接触。
4.分析新冠病毒(COVID-19)的传播特点和对防控策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导学案(1)
1.准确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2.能够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欣赏《健康歌》,想一想:什么是健康呢?我们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健康呢?打开课本71页,阅读有关内容。
●探究新知
一、什么是传染病
[自主学习1]
1.你的调查表中有哪些是传染病?自己得过哪些疾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2.讨论课前完成的表格。
3
4.观察课本73页常见的几种病原体图片,讨论说出这些病原体分别引起什么疾病?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自主学习2]
认真阅读分析课本P73—74资料,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
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2.为什么肝炎患者的碗筷要专用?资料2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有关知识作出概括。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自主学习3]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结合身边的实例想一想,当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时候,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预防“非典”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哪一方面?
2.认真观察,讨论分析图8-3分别属于预防措施的哪个方面?
3.传染病的预防怎样抓住主要环节?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1.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哥哥属于( )。
(2)弟弟被传染前是( )。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
2.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在机场、码头和车站,有些人戴口罩,其目的是(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对
3.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流感病毒感染性强且致病性高,尤其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的青壮年易受感染。
专家指出,只要加热到71℃,或使用以酒精为主的洗手液、泡沫消毒剂,就能有效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下列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B .加强身体锻炼 C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D .消灭蚊子
(3)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采取的措施是 。
1.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人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传染病及其预防
概念: 由_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之间或_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特点: 流行环节 传染源: 能够散播_______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_______到达_______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措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A.病原体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D.传染源
2.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切断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播媒介
3.我校防控甲流注意落实“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此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对
4.省甲流办发出做好国庆中秋前后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知,其中要求各学校在学生返校前要组织做好学校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清洁卫生,保持校园和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加强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此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对
5.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2)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
(3)不让病人家属外出()(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
(5)消灭蚊虫()(6)不随地吐痰()
(7)生吃瓜果要洗净()(8)病死动物要深埋()
请指出这些措施各属哪一项?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径
C.保护易感人群D.A和C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略
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1]
1.略
2.
3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
4.结核病呼吸道传播艾滋病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传播蛔虫病饮水、食物传播[自主学习2]
1.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容易患流感。
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
3.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自主学习3]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第1、3、6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5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属于控制传染源
3.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随堂检测
1.传染源易感者传播途径
2.B
3.(1)病原体(2)D (3)进行隔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课后训练
1.A 2.B 3.A 4.B 5.A B D C B B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