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滑坡是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或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地表土层发生断裂、滑动或溃塌等现象的自然灾害。
滑坡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斜坡陡峭的地区尤为常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应对滑坡灾害,有必要进行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减少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三、项目内容1.调查和评估: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模,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分析:通过分析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水文条件、人口分布等,评估滑坡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治理方案。
3.工程设计:根据调查、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应急治理工程。
包括但不限于增强地质体稳定性的工程、加固滑坡体的工程、导流工程等。
4.施工实施: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监测与维护:完成应急治理工程后,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项目预算根据滑坡区域的规模和需要进行的工程治理措施,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成本为X万元。
具体的成本分配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五、项目时间计划根据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期,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总工期为X个月。
具体的时间安排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六、项目效益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减少滑坡对周边地区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成功应用,技术方案可行。
2.经济可行性:通过减少滑坡造成的灾害损失,本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本项目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
八、风险分析1.工程风险:由于滑坡治理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风险较高,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施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
2.自然风险:滑坡治理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可能的自然风险。
某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某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报告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一0年十二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监理组织 (3)三、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及措施 (3)四、监理工作成效 (18)五、经验与建议 (19)一、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概况:建设单位:舟曲县国土资源局设计单位: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项目投资:设计预算投资200万元,施工合同投资168.533万元。
3、项目区地理位置:舟曲县木耳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位于舟曲县曲告纳乡木耳坝村。
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主要内容为坡顶截水渠、排水沟、挡土墙、锚杆框架工程。
5、主要工程量表:二、项目监理组织1、监理组织项目监理部组织机构2、监理人员配置三、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及措施1、工程质量控制1.1质量控制目标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规程》的工程质量合格标准。
1.2质量控制原则1.2.1督促承包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承包合同、施工规范等进行施工,全面实现承包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1.2.2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项目施工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1.2.3监督承包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质量保证体系。
1.2.4坚持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签认,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1.3质量控制方法1.3.1原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的控制1.3.1.1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应监督承包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材料合格证明等随《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表》报监理工程师签认。
1.3.1.2对于需要进行复试的进场原材料,应由监理人员进行见证取样或平行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督促承包单位运离现场,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1.3.1.3对于承包单位采购的工程设备,应参加交货验收;对于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工程设备,项目监理机构应会同承包单位参加交货验收。
某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舟曲县木耳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监理工作报告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 一0年十二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 2...二、项目监理组织.................................................................................................... 3...三、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及措施.................................................................................. 4..四、监理工作成效....................................................................................................................................... 1..9 .五、经验与建议....................................................................................................... 1..9.、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概况:建设单位:舟曲县国土资源局设计单位: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项目投资:设计预算投资200万元,施工合同投资168.533万元。
3、项目区地理位置:舟曲县木耳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位于舟曲县曲告纳乡木耳坝村。
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主要内容为坡顶截水渠、排水沟、挡土墙、锚杆框架工程5、主要工程量表:。
巴塘县红军山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汇报资料

1. 3工程区基本情况
n 斜坡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汇总如表
分区编 号
A1
位置
后缘上部 中、后缘 前缘岸坡
后缘上部
A2
中、后缘
前缘岸坡
后缘上部
B
中、后缘
前缘岸坡及西侧沟
壁
松散堆积斜坡区斜坡特征汇总表
岩性
坡度
灰岩夹片岩
60º
崩坡积碎块石
40º
崩坡积碎块石
50º
绿片岩断层破碎带
40~60º
崩塌堆积碎块石 冰水堆积碎块石
m2
200
2 施工便道
m 2000
设计单位名称: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说明
4.费用预算
n 根据定额, 工程治理预算总费用为302.42
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为260.02万元,施 工临时工程费为42.40万元。
谢谢各位专家!
一、建筑工程
m3 1745.772 m3 892.034
t
18.75
t
38.444
m3 2357.75
(三) 防冲刷挡墙
1 浆砌块石
m3 1207.32
2 反滤层
m3
253.5
(四) 泄水孔
1 φ 100PVC 管
m 447.474
(五) 变形缝
1 缝间填塞沥青麻筋
m3
6.36
二、临时工程
1 施工仓库
3.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n A2区1#松散堆积体到2#松散堆积体巴久曲河洪
水冲刷、侧蚀局部发育小崩塌外,斜坡整体稳定 性良好,故在此堆积体下缘河岸设置石笼,主要 防治河水的冲刷。
n A2区3#松散堆积体到4#松散堆积体随着斜坡中
某景区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可行性分析

工作 区为侵蚀溶蚀 中山地形 , 溶蚀 山原 一峡谷地 貌。平 通河 河谷呈 宽缓 的“ ” , 于溶蚀峡谷地貌 , u形 属 河谷左岸观雾 山山系属 于溶蚀 山原地貌 , 海拔 16 0m一180 m为一 夷平 面 , 作 区位 0 0 工 于溶蚀 峡谷 与溶蚀 山原夷平 面交界处 。侧 区内地 形变化 大 , 高 最
工作区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的泥盆系观雾 山组地层 ( :n , D g ) 沟
斜坡下部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e 、 Ql ) 冲洪积层 + 时最大降雨量 3 m; 2m 降雨 多集 中在 6月 一 9月 , 占全 年 降雨 量 谷、 ( : ) 崩积层( 4) Ql 、 Q 。 7 %~ 6 , 1 7 % 最大 占9 % , 0 各年历年降雨分布不均。
采空区的处置方式一般是封闭 、 充填和爆破 塌陷。使用充 填 的对沉降作 出预测 , 从而采用一些 合理的预 防措 施 。对地 面沉 降 采矿技术 , 将尾矿 回填到煤矿 、 铁矿等地下采 空区 , 以减轻地 表沉 进行防治是一个非 常复杂 的工程 , 要各级 政府 发挥 主导作 用 , 需 陷, 减少尾矿地面排 放对 环境 的污染 与破坏 , 进一 步解放 压覆 矿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并积极 采 取 防治 措施 , 以减 小地 面沉 降带来 产资源 。也可采取先在采空 区内爆破 , 使之塌落 , 然后再在表面填 的危害 。
峰为观雾山 , 拔 20 7m, 海 3 最低 为平通河河谷 , 海拔 5 0m, 7 相对
高 差 一 般 80m ~1 0 沟 谷 两 岸 山坡 坡 度 2 。 3 。坡 顶 坡 度 0 0m, 2 0~ 0 ,
较大 , 多处为 陡立 , 局部为缓坡 、 台。 平
1 2. . 2 地 层 岩 性
某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监理工作报告.doc

舟曲县木耳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
监
理
工
作
报
告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2)
二、项目监理组织 (3)
三、监理工作主要方法及措施 (4)
四、监理工作成效 (19)
五、经验与建议 (19)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概况:
建设单位:舟曲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
监理单位: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项目投资:
设计预算投资200万元,施工合同投资168.533万元。
3、项目区地理位置:
舟曲县木耳坝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位于舟曲县曲告纳乡木耳坝村。
4、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项目主要内容为坡顶截水渠、排水沟、挡土墙、锚杆框架工程。
5、主要工程量表:。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陕西日升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 前言1.1 治理区概况治理区不稳定斜坡位于XXX镇,旬河东侧坡体上,坐标N 32°53' 47.10",E 109°16'45.44"。
坡面受采矿弃渣堆积影响,地形起伏较大,目前经过削坡处理,坡体由下到上呈缓—陡—缓,高程位于210-610m 之间。
该斜坡宽约253m,高约430m,坡向284°,坡度整体约33°(图1-1)。
斜坡坡脚处为旬河一级阶地,一旦失稳,容易形成堰塞湖,威胁上游水电站以及对岸居民的安全。
治理区图1-1 治理区遥感影像图1.2勘查结论(1)勘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沟谷内侧。
(2)区内无褶皱、断层等构造,未见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3)勘查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泥盆系大枫沟组灰岩以及泥盆系大枫沟组板岩。
(4)通过室内试验值,结合经验值和反分析值,最终确定了坡体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天然状态下土体γ=19.6kN/m3,c=10.1kPa,φ=29.0°;在暴雨饱和状态下γ=19.9kN/m3,c=8.2kPa,φ=17.6°。
(5)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在天然状态下,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饱和条件下,处于前稳定状态,局部易产生失稳滑塌。
2 设计依据及思路2.1工程治理设计依据及执行的设计规范2.1.1设计依据《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地质勘查报告》(长安大学,2018年4月)。
2.1.2执行的设计规范(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 32864-2016);(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5);(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2)《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13)《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
2024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2024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2023年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治理方案:第一部分:问题分析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如软弱层、滑坡体、地下水、地震等)导致的坡面不稳定,并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如大量的土地开发和不恰当的土地利用,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治理方案1.灾害评估和预测首先,必须对潜在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包括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地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卫星监测、地质雷达等,进行灾害预测。
这样可以提前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2.土壤保持和植被恢复土壤保持和植被恢复是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取土地复垦、植被覆盖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抑制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此外,植被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降低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3.工程措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来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
例如,可以采用挡土墙、护坡、加固措施等来加强坡体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排水工程,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可能性。
在进行工程措施时,必须注意技术可行性,并谨慎选择施工材料和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4.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安装地质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质运动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法律和政策支持最后,为了有效治理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前言1.1 任务由来湘龙路附近存在不稳定斜坡,对于未来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故对其进行勘察,并提出治理措施。
1.2 目的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工程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为政府部门立项审批提供依据,为下步实施治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1.3 任务(1)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造成的危害,分析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充分论证不稳定斜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计算滑坡设计推力;(3)提出二个滑坡治理方案,并分别进行可行性论证;(4)对每一个治理方案进行具体设计计算和治理工程经费预算;(5)进行治理工程效益评估。
(6)进行方案比选,并推选出最佳防治方案。
1.4 前人工作概况1976年,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编制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浏阳幅)》,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气象水文参数和水文地质概况,1990年,省地质矿产局水文一队绘制了《长株潭地区水文地质图(1:50000)》,本区位于该图的北西角,初步查明了区的地形地貌,2011年,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区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工作区位于该图南西角,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概况。
1.5 本次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工作方法:首先进行野外调查,查明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成因机理,然后计算滑坡推力,设计两套治理方案,最后编写可研报告,预计工作时间为两周,总人数为六人。
完成工作量:(1)收集前人资料:3份(2)地质环境条件勘查:0.28 km2(3)崩塌调查:16个(4)滑坡调查:3个(5)断层调查:1处(6)典型现象拍照:14(7)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5000):2(8)滑坡地质剖面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200):2(9)治理方案大样图:2份(10)设计治理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书:2份(11)工程预算表(包括勘察工程、治理工程和监测预警工程):2份预期成果:省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评述:工作区不稳定斜坡数目较多,进行设计时,由于缺乏部分参数,故采取反演法计算岩土体参数,由于使用计算机精确计算滑块面积,所以精度较高,反演结果贴近实际情况,同时,该滑坡为楔形滑坡,采用赤平投影图分析其滑带,结果可靠,另外,治理工程的设计严格遵守规依据,因此,本此工作可以满足实际要求。
2 自然环境概况2.1 工作区地理位置、交通及区域社会经济状况2.1.1 工作区位置工作区位于省市县,距北东的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约1300m,距南东向的山水湾约1200m。
东面临近万家丽北路,南面靠近湘龙路,万家丽北路与湘龙路交汇于山水湾处,故交通较便利(见插图1-1)。
插图1-1:治理区交通位置图2.1.2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该治理区位于县北西部,区居民为农民和城镇居民,附近有山水湾住宅区,交通便捷,城市化程度较大,附近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同时还种植玉米、黄瓜等经济作物。
2.2 气象水文2.2.1 气象该治理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天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最大日降雨量265mm(1997.7.6~7),年降雨日142~164天,雨量多集中于3~7月。
年均日照时数1610~1700小时,无霜期280~300天。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2.2.2 水文该治理区属于捞刀河流域,捞刀河东距该滑坡约1200 m,据螺岭桥水文站和罗汉庄水文站的观测资料,捞刀河多年平均水位23.45m,年最高水位28.11m(1959.6.3),最低水位22.96m(1959.6.3),捞刀河河床宽100-150m,平均坡降0.78%。
捞刀河离工作区较远,因此对工作区影响不大。
2.3 地形地貌工作区为基座阶地,微向河流倾斜,后期侵蚀作用强烈,冲沟发育,深度一般为12-16m,多呈U形,残丘标高一般为40-85 m,坡度一般为15-30°,后经过人工开挖,坡度达76°,坡体植被较为发育,上覆更新统的砾卵石土或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4-5米,下伏冷家溪群的板岩。
2.4 地质概况2.4.1 地层岩性区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自上而下依次为不崩滑体堆积层(Qgl)、上更新统层(Q3)、元古界冷家溪群板岩(Ptl)。
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崩滑体堆积层(Qgl):主要分布于不稳定斜坡体,厚度为5—22m,主要为强-中风化板岩,多呈松散块状,平均块径25-27cm。
(2)上更新统(Q3):广泛分布于斜坡坡顶,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砖红色粉砂质粘土,厚度为1-3.5 m,下部为砾卵石土,厚度为0.8-4.1 m,砾石含量约75%,磨圆度较好,多为土红色,局部风化,无定向排列,分选性一般,砾径大小均一,平均0.7厘米,成分主要为石英质。
(3)元古界冷家溪群(Ptl):区基底多为中风化板岩,多呈黄绿色,板状构造,变余砂泥质结构,部分板岩中含有铁锰质,断层以西产状为240°<54°,断层以东产状为195°<48°。
2.4.2 地质构造工作区主要为单斜构造,总体走向为285 °,断层以西产状为240°<54°,断层以东产状为195°<48°,在一号滑坡以东19.2m处发育有一条断层,走向为183°,由于该露头出露情况较差,所以未进一步了解其性质。
2.4.3水文地质区最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多分布在残丘的顶部,厚度为1-3.5 m,构成隔水层.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之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砾卵石土,透水而不含水,属于透水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砾卵石土之下为中风化板岩,板岩节理裂隙发育,构成含水层,该含水层为承压水,埋深约4-5m,平均水头高度约15m。
中风化板岩之下为完整板岩,构成隔水层。
板岩风化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次为灌溉水及鱼塘水的入渗补给,补给量随季节变化明显,,6-7月份常出现暴雨,水量易流失不易渗透,对地下水补给不利,而在低强度降雨的3-5月份,阴雨绵绵及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易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向为由坡顶向坡脚流,其主要排泄方式为井泉,地下水动态明显,雨季时地下水位较高,旱季时地下水位较低,其水位差可达2 m。
根据井泉观测资料,工作区平均单井水量为1-2吨/天,所以地下水富水程度极贫乏。
板岩风化裂隙水水化学类型简单,ph为6-7,以重碳酸-钠镁型水为主,矿化度0.01-0.2克/升(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浏阳幅》1976年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
2.4.4 工程地质(1)岩土体特征土体:区主要土体为上更新统砾卵石土,双层结构,上部为砖红色粉砂质粘土,厚度为1-3.5 m,下部为砾卵石土,厚度为0.8-4.1m,砾石含量约75%,磨圆度较好,多为土红色,局部风化,无定向排列,分选性一般,砾径大小均一,平均0.7厘米,成分主要为石英质,由它们形成的边坡很稳定,地质灾害很少。
较软的砂质板岩岩性综合体:中风化,岩体呈较完整—较破碎,部分板岩含有铁锰质,节理裂隙较发育,结构面破碎,构成边坡主体,工作区多处形成中小型崩塌、滑坡,且多数不稳定。
(2)结构面特征工作区一、二级结构面不发育,主要发育三、四级结构面,现分述如下三级结构面——层面:该结构面在板岩中较为发育,层面光滑平直,平均厚度约0.7m,厚层,部分层面有铁锰质充填,断层以西产状为240°<54°,断层以东产状为195°<48°。
四级结构面——节理面,该结构面在板岩中较为发育,主要为三组:①283°<5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②175°<4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三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③230°<78°,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三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2.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
3 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成因及稳定性分析3.1 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区边坡总长390m,其中,西壁长50m, 平均高度14m,平均坡度85°,北壁长440m,平均高度17m,平均坡度75-85°发育有19个不稳定斜坡(可见照片1),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可见表2-1),滑坡主要发育在断层以西19.2m、16.2m和断层以东42m,其余的地段为崩塌高发地段,现分述如下:3.1.1 崩塌区崩塌现象发育,主崩方向190°-205°,平均高13.5m, 平均宽19.3m, 平均厚10.9m, 平均体积为2114.97m3,主要为三组节理所控制①283°<5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②175°<45°,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三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③230°<78°,节理面光滑平直且通常闭合,延长较远,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局部与第二组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部分节理面有铁锰质充填。
区崩塌的危岩体多为中风化板岩,平均标高13.8 m,堆积体呈倒锥形,坡度一般为45-50°,个别35-40°,堆积体主要为中风化-强风化板岩, 结构松散而杂乱、整体无层理、多孔隙,个别形成架空现象,大小混杂,大的约20cm,个别可达35 cm以上,小的不超过7cm. 3.1.2 崩塌区主要发育三个滑坡,且相隔不远,分述如下:(1)滑坡1该滑坡呈圈椅状(见照片2),表面呈波状起伏,总体坡度约45°,滑坡宽约37m,斜长约22.7m,滑体厚约26m,体积5910.66m3, 为小型岩质滑坡,主滑方向200°,后壁高约4.15m,近直立,为强风化板岩,不时有块石崩落,滑坡后缘发育有四组拉裂隙,沿后壁呈环状分布,两盘有错落,错落高度平均为1 m,分述如后:①宽33cm,长3 m,深1.35 m ,未填充②宽140cm,长3.6 m,深50cm ,未填充③宽29cm,长6m,深1.25 m ,未填充④宽6cm,长2.4m,深1.1m ,未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