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讨论一些当前在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中的前沿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对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质的突破。
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权威和官僚主义的运作方式,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例如结果导向、竞争性招标、绩效评估等,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强调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二、治理理论(Governance)治理理论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传统的行政管理强调政府的权力和责任,而治理理论关注的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参与、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等方式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此外,治理理论还强调网络合作、协商和协调的重要性,以实现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优化。
三、社会创新理论(Social Innovation)社会创新理论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之一。
传统的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决策和行动,而社会创新理论强调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创新。
社会创新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和创新,政府仅仅起到一个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社会创新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例如社会企业、社会创业和社会投资,以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价值。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传统的行政管理强调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效率,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只有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取得平衡,才能实现长期的发展和繁荣。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公共管理在政府和社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括了从政府政策到公共服务项目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会介绍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深入探讨其中的核心要素。
一、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方面,现代公共管理主要基于三个理论框架: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管治理论和公共价值观理论。
1.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权力分配和资源分配关系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有其天然局限性,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扮演平衡力量的角色。
2. 公共管治理论公共管治理论强调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利益协商和合作来解决公共问题。
公共管治理论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协调和媒介的角色,把资源和权利分配给不同的参与者,并确保参与者的公平和平等。
3. 公共价值观理论公共价值观理论是指政府应该遵循的一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和承诺。
公共价值观理论认为,政府的行动应该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实践应用在实践方面,现代公共管理主要包括了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和行政监督等领域。
1.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的政策制定过程,政府能够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的政策。
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吸收各方意见,对政策的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成果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涉及政府的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设置等。
现代公共管理强调了灵活性和创新性,政府应当将组织管理逐渐转向以业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行动的核心,包括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
现代公共管理倡导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通过多样化的供给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化倾向。
新公共管理倡导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强调政府应当像企业一样进行经营管理,追求效益和效率。
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下,政府应当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社会企业化。
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应当向社会企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通过公私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此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绩效导向。
新公共管理倡导以绩效为导向,强调公共部门应当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分权分灵。
新公共管理主张将权力下放到更低的层级,鼓励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公共问题时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
五、公私合作。
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公众需求。
六、市场化改革。
新公共管理主张对公共部门进行市场化改革,包括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理念,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便利性。
七、社会参与。
新公共管理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此增强公共服务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强调效率和绩效,倡导公私合作和社会参与,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满意度,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一理论和实践模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公众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治理创新成为了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一、治理创新的理论治理创新是一种基于创新理念和策略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治理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治理理论。
网络治理是一种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治理模式,强调各方参与、协商与合作,以解决公共问题。
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其次是公众参与理论。
公众参与是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增加公民对政策决策的参与度,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公众参与理论强调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责任,通过广泛收集民众意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是创新治理理论。
创新治理是指通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治理的方式和效果的提升。
创新治理理论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不断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还有政策网络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为治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为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提供了科学支持。
二、治理创新的实践治理创新的实践需要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进行。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电子政务的应用。
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政府服务和决策全面电子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政府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分发信息,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满意度。
其次是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度智能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环保、教育等公共服务,创建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新公共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理论,但也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和批判。
西方学者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它在肯定“新公共管理”理论固有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公共管理理论逻辑和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标签: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发展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黄金时期”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同时,由于政府功能的不断扩张与强化,大大增加了政府的施政成本,政府面临着空前的财政压力。
自二战以来,随着不断扩大的政府规模,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日益显现,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同时,由于受到科技革命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和行政环境都变得愈加复杂、动荡和不确定。
西方各国建立在韦伯官僚制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公共行政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状态,其固化、僵硬的层级官僚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公共行政的要求,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转型环境下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新公共管理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它不同的称谓,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和“企业家政府”等等,反映了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的不同看法。
作为一种新型形态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义”“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在公共部门加以运用后,聚合而成的产物。
它显现出以“政治——行政二分”和“韦伯官僚制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的一般管理化倾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中的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管理的自由化和市场化。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一、引言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其承包商和供应商在全面有效地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促进公共部门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并探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1.公共管理的起源公共管理源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机构、政策和过程的管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法老和中国亚洲地区的统治者就开始了规划建设水坝和灌溉系统的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起源紧密相关。
2.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其相关理论不断变化。
公共行政理论指的是理解公共行政本身的实践、程序、政策和政府与社会、政府间同盟、伙伴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
美国学者吉墨·吉茨曾经提出:公共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了四代,并分别为公共行政、科学管理、制度学和规划并行、新公共管理。
他们通过对公共部门的分析和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其中:韩赵闵为政府绩效管理学说奠定了基石,Dwight Waldo向我们阐明了公共行政基础,Jay Starratt算是公共管理哲学的拥趸。
三、公共管理实践创新1.政府创新政府创新被定义为“可能改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行动、声明或方法的提出、策划、执行和/或评估。
”政府创新可以通过改变规章制度、重组组织、启动合作关系、执行新的公共政策、实施新的信息技术等途径来达成。
2.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实践的另一种方式。
数字化转型是指公共机构使用最新数字技术改进内部和外部运营方式,以提高效率和效能。
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建立电子政府网站、网络民主、电子政务等。
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传统方式,更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的服务。
3.公共参与过去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利用公共参与帮助政府管理公共事务。
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浅析

公共管理MA N A GEMENT4.6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社会福利应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迫切需要和实际可行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行社会保险项目。
在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应坚持分层次实行不同政策和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原则。
分层次就是区分农民工的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办法。
分阶段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将推行农民工当前最需要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合同制农民工的失业保险作为近期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同时也要论证和设计适合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推进各类保险项目并建立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福利和权益。
◆参考文献[1]李萍.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J].经济学家,1999,(6):18-22.[2]许经勇等.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9):9-13.[3]王爱文.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评估[J].理论探讨,1994,(6):15-18.[4]巨文辉.国外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方向及其特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78-81.[5]熊盛文.建立我国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研究[J].当代财经,2006,(l):11-14.[6]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6):17-21.[7]宋醒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个特殊环节——再就业工程评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3):3.[8]蔡防.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就业体制转换的难点[J].经济研究参考,1998,(45):39-40.[]张展新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与劳动人口流动[]中国人口科学,,()55[10]李建民.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2):1-7.[11]冯丽萍.消除限制构建我国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J].农村经济,1998,(l2):7-9.[12]黄松玲,王济.就业管理体制借鉴与架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5):12-18.[13]劳动保障部课题组.关于农民工情况的研究报告之二:农民工流动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08-02.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06SJ B790018)。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效率、经济性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它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提倡在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导向、公共部门改革、社会资本、公共私营合作等方面。
首先,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导向。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强调政府的权威和规范。
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通过竞争、激励和市场化的手段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它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激发公共部门的活力,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其次,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公共部门改革。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改革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绩效。
例如,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激发公共部门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信任、合作和共识,它对于公共管理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公共部门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加强社会资本的建设,促进公共部门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绩效。
最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公共私营合作。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公共部门通常独立承担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实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共赢。
例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公私合作等方式,引入私营部门的竞争和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效率、经济性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它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提倡在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7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
A.60
B.70
C.80
D.90
2. 以下哪项不属于管理主义理论的主张?
A.强调管理的重要性,让管理者对结果承担责任
B.进行明确的绩效考核,使其结果量化且可衡量
C.重视企业式的管理风格
D.分权化改革
3. 据井敏副教授所讲,以下哪项不属于新公共管理的优点?
A.提供了新的理念
B.提供了新的方法
C.提供了新的用人理念
D.提供了新的机制
4. 以下那位美国总统曾指出,美国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财政赤字,但面临的更大的赤字是信任危机。
A.老布什
B.克林顿
C.小布什
D.奥巴马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据井敏副教授所讲,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包括以下哪些条件?
A.全球化
B.信息化
C.“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崛起
D.西方政府面临新的困境
2. 新右派即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其核心要素是()与()。
A.政府
B.市场
C.个人
D.第三部门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崛起有关。
正确
错误
2. “共治”理念强调,公共管理不应该是政府一家的事情,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体都可以参与公共管理。
正确
错误
3. “改革决策程序,以多中心的方式安排决策机构”是管理主义理论的主张。
正确
错误
4. 信息化会影响政府的行为方式。
正确
错误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