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共41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协调。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设,即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有自身的需求,不可能以为处于政治市场就会变为“大公无私”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只要财政补贴这部分公共资金的支出能够有利于地区社会利益的增进,能够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配置财政补贴就认为是有效率的,就是理性的。
本文从该假设中能够得到绩效评价的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以市场和居民为导向的,形成一种“企业式的政府”模式,为社会公共的“顾客”提供较高的政府服务,政府的成本不再是依据各项规章制度,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以及绩效,从成本-效益分析中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
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引入了市场机制的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具有可行性,政府也可以拿来借用。
例如,企业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企业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为企业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不是只关心企业的投入、不重视企业的产出等等。
新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所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制度、组织发展方法等政府机构也可以进行借鉴,这些并非是企业所独有的,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运用到公共管理中,以促进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财政补贴的的有效率使用是将其合理用于公共产品,为本地居民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例如改善地区生产或生活环境,用于医疗、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改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使本地的居民能够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政策获得实惠以提高地区的福利水平。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实例
新西兰的政府改革
背景及原因
1、最根本原因是70年代以来出现的长期经济停滞和严重 的政府收支平衡问题: 新西兰的人均GNP由50年代的世界第5下降到了80年代的 第20位, 政府净债务占GDP 的比例由1976年的9% 上升到 1985年的41%。[1]
2、1984年上台执政的新政府意识到了在经济管理和政府 行政方面进行激进变革的必要性
改革内容:
一、改革政府的商业性职能: 公司化和私有化 二、重构非商业性政府部门: 职责分立与功能调 整 三、重塑核心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与 产出控制 四、革新和突破传统文官制: 绩效协议、浮动工 资和任期制 五、改革政府的财政活动: 分权管理、应计会计 和报告责任制
政府管理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经历了三种模式。 首先是人格化或前现代行政模式,当该模式日益 暴露其缺陷以及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它就被第 二种模式即传统的官僚行政模式所取代。同样, 当传统行政模式问题重重时,它就为第三种模式 即新公共管理取代,从政府转向替代性市场。20 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如同20世纪 20年代到60年代官僚制度居主导地位一样。在任 何一种政府制度中,官僚和市场都是共存的,只 是在某个阶段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而在另一阶 段,另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新公共管理时代是 官僚制日益削弱而市场在公共行政领域占据统治 地位的时期。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霍哲)
理论内容:关注政府绩效的改进,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 效的一种管理工具 该理论认为,绩效评估应分为7个环节: 1.识别要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晰界定 2.阐述项目目的,确定所需结果。 3.选择评估标准和指标。 4.设立绩效和成就目标的标准。 5.监督结果。 6.绩效报告。 7.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的利用,以促进绩效的改进。 同时,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公民的参与性,这样的绩 效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将会对政府政策和项目管理有更大 的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胡德对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最为积极, 归纳出新公共管理的七项原则性要素:
(a)在公共部门实践“专业化管理” (b)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 (c)更加强调产出控制 (d)转向组织单元的分解 (e)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f)重视私人部门管理行为的风格 (g)更加关注资源使用上的纪律与节约
奥斯本:政府再造的五大战略
奥斯本对再造的概念下了这样的定义: 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 ,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 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 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 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不是要除掉花园中丛生的杂草, 而是要造就确保花园中杂草无处可生的政 体。
进入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现任公共管理学教授
2004年
《为未来作准备:美国空军战略规划》 获美国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 布朗洛图书奖”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传统公共行政 理论基础面临的 挑战
政治与行政在现 实中无法完全分 离,行政并不是 政治的工具,公 共行政人员都是 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个体
责任 顾客战略
权力控制战略文化来自文化战略破除习惯,震撼心灵,赢得心智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后官僚组织的政府型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a)从公共利益到公民视为有价值的结果 (b)从效率到质量等价值 (c)从行政到生产 (d)从控制到主动遵守规范 (e)超越职能权力和组织结构 (f)从加强问责到培养责任心 (g)从调整成本到创造价值 (h)超越规则和程序 (i)超越操作型管理制度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
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
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
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
“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方式[3]。
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
“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历史背景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

2.3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2.3.1新公共管理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著名的管理学家简·莱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学理论,是一个建立在公共管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新的管理理论。
他在研究当中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其他有研究途径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公共管理的综合分析框架,更加科学而全面地反映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现实需求。
在这里的一章中他提出了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理性人的观点,并将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融入公共管理理论当中提出了政府在公共管理当中应该以市场和公民需求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主张在公共管理当中运用各种企业管理工具,比如说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一理论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发展和提高市场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2.3.2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种,也是目前企业管理领域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进入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这种挑战会导致企业管理思想变迁,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
而这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既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因此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应该针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经营管理当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战略筹划,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对此得出科学的预判与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
可见,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目标制定实现的科学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有关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认为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企业管理,也非常适合企业的公共管理需要。
3.国内渔业发展中的问题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3.1国内渔业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渔业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产品,但是在看到国内渔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内企业在发展中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 ) 易成本 理榆 一 交
缓迥多位经滂挚家如阿疆 、 科斯 、 威廉姆森等的系统研究 ,交易成本理输成禺新制度经滂睾派的分析 起黠和理 T具并逐渐成熟和被唐泛虑用 ( 不馑在缓清领域 ,而 P遗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得到鹰泛愿用 ) t . 。
是 “ 禳管理者水管理” ,逭是 良好管理 的基本单则。良好的管理可以消除繁文缛箭 、可以毅 高度的激励
横制 、 以提供 良好的趣作横制 ;第四 ,焉臻掉 “ 可 管理”的 “ 嗣键作用 ” ,管理者必须要有合理的 “ 管理
榷限” k 。/ l年代以柬 , 新管理主蓑舆公共遴挥理输 、交易成本理输 、代理人理 等膦姻 , 形成新公共管
,
界花了大量的篇幅 述新公共管理的内容 、内涵 、性酋 、 特黠及其影辔等,但封其理输基磁的输述似乎不 多,也不深入。本文在此重黠介绍新公共管理的理输基磁。
工商企棠管理罩
丁商企柴管理擎的何獯理输和思想深刻影馨了新公共管理理 ?在T商企柴管理中,以桢客属尊向,
以管量属根本 、以绩效属 目榇 、以毂略扁T具的管理思想封新公共管理的理 摩生深刻的影警 。成扇新公 共管理理输的重要善料 。另外 ,T商企柴管理中的 “ 新管理主蓑”成了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理输基磋。何 “ 新管理主羲”?新管理主羲是在 “ 博统的管理主羞”的基磁上骚展起束的。傅统的管理主美就是指泰屣 的科掌管理理输。在傅统的管理主羲的基磁上 ,‘ I 商企柴管理中形成 r 一套流行的管理哲挚一 “ 新管理 主羲” 。新管理主蓑主要包含以下畿棰核心韫念 :第一 ,社台造步主要依靠生彦力的持缡增畏 ,而生麈力 的持绩增畏又依赣于 “ 管理”封各生麈要素 ( 如势勤力 、 物管 、 资金 、 技衍和信息等 ) 的有效组缀 ; 第二 , 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组撒 的成功越束越依柏于高素管的皲柴化管理者;第 , 新公共管理 的信保就
新公共管理理论

论文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
旨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
论文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内涵;理论反思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主导范式的地位。
本文将就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观点及内涵、以及该理论的反思进行系统的梳理及评述,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1 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论危机以及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挑战双重合力所导致的结果。
传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并由古德诺系统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以及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之上的。
两大理论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其提出具有跨时代之意义,以此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较之以前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自其产生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
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内在理论缺陷,在其形成后不久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学行为主义和人际关系学派的激烈批判。
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二分理论在实践中的不可行。
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就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不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此外,面对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学者们也认为,由于官僚制的理性形式、不透明性、组织僵化以及等级制的特点,使得它不可避免地会与民主制发生冲突。
同时,以这种程式化、固定化的方式应对丰富而不规则世界,必然导致了各种现实的冲突与压力。
而在这一理论基础本身存在缺陷而招致批评的同时,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这对传统公共新政构成了新的挑战。
新公共管理理论

• 企业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提高管理创新性和竞争力
• 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绩效评估
• 企业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客观评价企业经营成果
• 企业通过绩效评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激励机制
• 企业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激励
• 企业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凝聚力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应用及效果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新公共管理理论
DOCS
0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 全球化导致政府面临更多跨国竞争和合作
•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可能
政府管理危机
• 政府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 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不佳,民众满意度低
01
服务质量提升
• 公共事业组织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提高服务质量
• 公共事业组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民众满意度
02
效率提高
• 公共事业组织通过市场化、民营化、分权化等措施,提
高管理效率
• 公共事业组织通过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03
创新能力培养
• 公共事业组织鼓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 公共事业组织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竞争力
大卫·奥斯本
• 提出“企业家政府”理念,强调政府管理的创新性和竞争性
• 提倡政府绩效管理,提高政府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趋势:市场化、民营化、分权化、绩效化
• 市场化:政府通过竞争机制提高效率
• 民营化:政府将部分公共服务交由民间组织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