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思考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评价
第三它主张建立企业式的政府;第四它强调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职能分开;第 五它主张建立企业式的政府。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评价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和局限:首先它将公共服务看作 是一种“商品”,忽视了政府的社会责任;其次它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中, 但市场机制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领域;第三它强调政府的“掌舵”作用,但忽视 了政府在民主社
它曾有效地推动了西方政府管理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 明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西方社会面临的“滞胀”危机和“福利国 家”政策的失败,英美等国纷纷开展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以克服传统公共行政的 弊端。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
这场改革浪潮引起了众多公共行政学者的和探讨,他们主张用新的行政价值 观和方法取代传统的行政价值观和方法,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评价
会中的其他作用;第四它主张建立企业式的政府,但企业式政府的弊端也很 明显;第五它将公共服务私有化或半私有化,可能会导致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和 公共服务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谢谢观看
第七它强调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职能分开;第八它主张建立企业式的政府。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评价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为西方国家政府 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的一些优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新公共管 理理论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服务质量;其次它注重政府管理的自由化、市 场化和私有化;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采用官僚制组织结构形式,主张“理性经济人”模式,强调 “政治—行政”二分,提倡公共服务“非人格化”和“中立”以及科层式的组织 管理方法等。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讨论一些当前在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中的前沿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对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质的突破。
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权威和官僚主义的运作方式,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例如结果导向、竞争性招标、绩效评估等,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强调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二、治理理论(Governance)治理理论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传统的行政管理强调政府的权力和责任,而治理理论关注的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参与、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等方式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此外,治理理论还强调网络合作、协商和协调的重要性,以实现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优化。
三、社会创新理论(Social Innovation)社会创新理论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之一。
传统的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决策和行动,而社会创新理论强调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创新。
社会创新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和创新,政府仅仅起到一个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社会创新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例如社会企业、社会创业和社会投资,以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价值。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传统的行政管理强调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效率,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只有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取得平衡,才能实现长期的发展和繁荣。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民主化和管理学的理念,试图解决传统公共管理理论在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和挑战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本文将就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该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
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主导作用,而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它倡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效率和经济性,提倡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共治。
这种市场化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公共部门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价。
其次,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民主化。
它认为公共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政府的事务,而是应该由政府、市民社会和市场共同参与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民参与、透明决策和责任追究,试图建立起一种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管理模式。
这种民主化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最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管理学的理念。
它倡导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试图使公共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的专业化和创新能力,提倡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这种管理学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适应性,使得公共部门更加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和问题。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化、民主化和管理学的理念。
它试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民主参与和提升管理效能,以应对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然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其市场化倾向可能会削弱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而民主化和管理学的理念也存在着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以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第六章-新公共管理理论课件

1.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
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 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开始这种以注重商业管理 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 理改革。 (1)1979年,以雷纳(Rayner)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为 标志,商业管理技术开始在英国公共部门引入。 (2)1987年著名的《下一步》(Next Steps)报告(全 名是《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提倡 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 共服务的效率。
7
“戈尔报告” 提出政府改革的四项主要原则: 1)消除繁文缛节,由注重过程的系统转变为注重
结果的系统; 2)把顾客放在首位; 3)授权雇员以取得成果; 4)一削到底,并创造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8
3.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西兰、澳大利亚与英国一起被是官僚体制。 尽管韦伯式的官僚制度曾经为西方国家的稳定和提 高行政效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种高度集权、 自上而下的垄断专权的官僚体制显得过于超级大国 态龙钟,反应迟钝,在变革和创新方面显得无能为 力了。
15
2.企业家政府的含义 (1)企业家。企业家一词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于
以信奉管理为特征的。 里根政府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和收缩公共服务范围,
当时负责推行改革的格鲁斯(Grace)委员会的基本职 责是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最好的实践”) 引入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之中,以提高政府效率。
5
格鲁斯委员会诊断出的美国公共部门的低效及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是国会对联邦政府机构的日常 管理的过多干预;第二是人事尤其是高层人事缺乏 连续性;第三,缺乏追求高效和经济的诱因;第四, 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第五,缺乏强有力的 中央财政和会计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ppt课件

.
3
(3)梅杰政府的“公民宪章”(1991)和 “为 质量而竞争”(199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提 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公共部门接受市场检验;各公 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为公共物品 和服务的提供展开竞争,尤其是通过公开投标,赢
得竞争并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才能生存与发展。
.
4
2.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六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二、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三、讨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 借鉴。
.
1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当代西方以“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定向的 政府改革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 (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 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它起源于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逐步扩展到其 他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代表这一股潮流、全面 推进行政改革的既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有民主共 和制国家;既有单一制国家,也有联邦制国家;在 政府制度上,既有内阁制政府,也有总统制政府; 在市场体制上,既有自由型市场经济,也有政府导 向型经济;高举改革旗帜的,既有右翼政党,也有
.
9
尽管两国改革的总体框架、制度设计、改革进程和 管理实践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尤其是新西兰的改革 先有总体框架,而澳大利亚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形 成总体框架),但是,这两个国家与其他经合组织 成员国相比,更多、更明确地采用了管理主义的模 式。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 机制,是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几乎涉 及所有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过程、角色 和文化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结构变革、分 权化、商业化、公司化、私有化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胡德对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最为积极, 归纳出新公共管理的七项原则性要素:
(a)在公共部门实践“专业化管理” (b)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 (c)更加强调产出控制 (d)转向组织单元的分解 (e)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f)重视私人部门管理行为的风格 (g)更加关注资源使用上的纪律与节约
奥斯本:政府再造的五大战略
奥斯本对再造的概念下了这样的定义: 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 ,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 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 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 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不是要除掉花园中丛生的杂草, 而是要造就确保花园中杂草无处可生的政 体。
进入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现任公共管理学教授
2004年
《为未来作准备:美国空军战略规划》 获美国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 布朗洛图书奖”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传统公共行政 理论基础面临的 挑战
政治与行政在现 实中无法完全分 离,行政并不是 政治的工具,公 共行政人员都是 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个体
责任 顾客战略
权力控制战略文化来自文化战略破除习惯,震撼心灵,赢得心智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后官僚组织的政府型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a)从公共利益到公民视为有价值的结果 (b)从效率到质量等价值 (c)从行政到生产 (d)从控制到主动遵守规范 (e)超越职能权力和组织结构 (f)从加强问责到培养责任心 (g)从调整成本到创造价值 (h)超越规则和程序 (i)超越操作型管理制度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效率、经济性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它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提倡在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导向、公共部门改革、社会资本、公共私营合作等方面。
首先,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导向。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强调政府的权威和规范。
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通过竞争、激励和市场化的手段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它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激发公共部门的活力,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其次,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公共部门改革。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改革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绩效。
例如,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激发公共部门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信任、合作和共识,它对于公共管理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公共部门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加强社会资本的建设,促进公共部门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绩效。
最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公共私营合作。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公共部门通常独立承担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实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共赢。
例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公私合作等方式,引入私营部门的竞争和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效率、经济性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它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提倡在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行政管理的新兴范式,旨在通过改革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更加注重市场竞争、效率和绩效评估,强调对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来探讨这一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推崇市场经济和小政府理念,提倡对政府的干预和监管进行减少。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改革公共管理的思路,强调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得到了政府和管理机构的认可和应用,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化改革、效率导向、绩效评估、公共私营合作等观点。
其中,市场化改革倡导政府将一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外包给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效率导向强调公共管理应该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和效率评估,避免过度浪费和资源闲置。
绩效评估则强调对政府和管理机构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估和激励,以激发工作动力和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私营合作则鼓励政府与私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承担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责任,以整合资源和提高服务效率。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改革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和效率导向,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政府的运营成本。
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也开始学习和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路径,以提高公共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对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理论
百科名片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
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
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
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
“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
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
“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
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
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
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
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决定福利的供给和需求,才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繁荣。
于是,市场化成为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
公共企业的私营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广泛进入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策略。
市场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为政府减负,同时也意味着政府放权。
在现代国家,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即“社会福利的提供者”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主舵手”。
政府在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教育平等、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仍然支配着巨大的社会资源。
社会要求政府“花费更少、做得更好”,更有效地使用公共财政资源。
对此,政府必须积极从内部管理上挖潜,寻找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私营企业优良的管理绩效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自然地成为政府进行管理创新的改革选择。
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鼓吹市场化和效法私营企业管理,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典范的诞生而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
在这场改革运动中,英国是先行者。
1980年,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缩小政府规模和进行“财政管理创新”为中心的改革,其后的梅杰政府(“公民宪章运动”)、布莱尔政府(“第三条道路”)继续推进政府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化作用;新西兰则在1988年开始以“政府部门法案”为蓝本的改革;加拿大在1989年成立“管理发展中心”,并于次年发表题为“加拿大公共服务2000”的政府改革指导性纲领;美国于1993年成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用来指导政府改革,后于1998年更名为“重塑政府国家伙伴委员会”(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这些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积极借鉴私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
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
新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
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
总之,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组织发展、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在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与新管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方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
一、弗里德曼和的“小政府理论”。
在“政府失灵论”蔓延的背景下,这两位学者指出,政府应缩小管辖的空间范围,其活动内容只是提供那些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服务,即提供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当然,政府的“小”只是空间范围上的小,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弱小。
“流程再造”理论,主要针对官僚制,强调对进行重新改造和超越。
其理论内容主要有:
1、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效能和质量。
2、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三、另有学者——霍哲把政府绩效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
他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绩效评估流程,同时还强调,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要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因为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将会对政府政策和项目管理有更大的意义。
四、四霍哲还研究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于回应性的政府。
即建立起一套在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强调授权和协作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
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消除由于官僚制、利益集团以及专业化的结构所带来的回应性障碍,建立更具回应性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机构。
五、五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他们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并指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按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因此,应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政府,并且能够把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一样,提高效率。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即强调服务提供者应对他们的顾客负责,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成本和增进质量的方法,聆听顾客的呼声,授权顾客作出选择,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