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

合集下载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大铁椎传/魏禧》,让学生了解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能够理解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5. 针对《大铁椎传》设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铁椎传》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4. 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大铁椎传》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探讨《大铁椎传》的艺术特色,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四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深入分析《大铁椎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第五课时:设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大铁椎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魏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大铁椎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大铁椎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介绍。

难点:1. 对《大铁椎传》中的深层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

《大铁椎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大铁椎传》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铁椎的生平事迹。

大铁椎是明代末年的一位抗击倭寇的英雄,他用自己的铁椎武器,英勇抵抗倭寇的侵略,保卫家乡和人民的安全。

2. 课文解析:(1)第一部分(1-3段):描述了大铁椎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正义。

(2)第二部分(4-6段):讲述了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经历,突显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3)第三部分(7-9段):描述了大铁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

(4)第四部分(10-12段):讲述了大铁椎的结局,以及他对家乡和人民的贡献。

3. 讨论问题:(1)大铁椎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他的英勇和正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大铁椎与倭寇的战斗中,他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和策略?(3)大铁椎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和坚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主人公大铁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4. 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课文内容,对大铁椎的形象和主题进行归纳和讲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大铁椎的形象特征和战斗场景的思维导图。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铁椎英勇和正义的敬佩之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大铁椎传》这篇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大铁椎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修)

《大铁椎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修)

《大铁椎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修)《大铁椎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和语法知识;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3、理解新时代的侠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武侠小说中常说到侠肝义胆,侠自然指的是侠士、侠义了。

那什么是侠义呢?有人说武功盖世,身怀绝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侠义;不畏强权,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替天行道是侠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义;重情重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是侠义;逍遥自在,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是侠义;快意恩仇,忍辱负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侠义。

因情而生,为义而死是侠义。

那么今天我们走进课本,看一下里面表现了怎样的侠士精神。

说说你们从影视、小说等作品中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侠义英雄(大侠客)?(略)二、感悟新知1、生平简介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

江西宁都县人。

清初著名散文家。

明末诸生,明亡隐居。

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魏叔子文钞》。

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本文是一篇传记,因为不知道传主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指代。

(恭贺新禧,慈禧太后)2、听老师朗读课文,标注字音。

(了解故事梗概,明确主要人物。

)3、学生朗读课文(1-3,4-5),完成下题。

⑴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①省兄(xǐng))②健啖(dan)③拱揖(yī)④言讫(qi)⑤鼾睡(hān)⑥强留(qiǎng)⑦屏息(bǐng)⑧觱篥(bìlì)⑵解释加点的字①工技击(擅长)②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③引之长丈许(拉开)④扣其乡及姓字(询问)⑤方期我决斗某所(约会)⑥贼能且众(有能力,特指武艺高强)⑦人马仆地(向前倒下)⑧股栗欲堕地(腿,两腿)⑶一词多义:①寝貌甚寝(形容词,丑陋)(《三国志》: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

)既同寝(动词,睡觉)②长长子灿七岁(形容词,年长)引之长丈许(名词,长度)③力多力善射(名词,力气)力请客(副词,极力、尽力)(力挽狂澜)④许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⑤骑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⑥健雄健(健壮)健啖(善于)(健谈)⑦省省兄河南(看望)(元妃省亲)七省好事者(行政单位)⑧故故仇我(连词,所以)宋将军故自负(副词,本来)⑨数吹觱篥数声(shuò,几,数词)吾数击杀响马贼(副词,屡次、多次)⑷古今异义①去:吾去矣(古:离开;今:前往)②快:则不快吾意(古:痛快;今:速度快,与“慢”相对)③暂:饮食拱揖不暂去(古:一会儿,一下子;今:暂时,临时,短时间之内)④但:但观之,慎弗声(古:只要,只能;今:转折连词)⑤同学:少同学⑥窗户:窗户皆闭⑸语法现象①实词活用㈠不冠不袜(名词动用);腰多白金;慎弗声㈡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状语)㈢则不快吾意(使动用法)㈣夺其物,故仇我(意动用法)②省略句㈠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㈡……故尝与()过宋将军㈢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㈣客不得已,与()偕行㈤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㈥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㈦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③省介词,且介宾结构后置省兄河南;鼾睡炕上;决斗某所;长子灿七岁(作乱关右)4、再读课文,请五同学分段试译课文。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大铁椎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解读魏禧的文风和写作技巧。

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铁椎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大铁椎传》全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重点解读《大铁椎传》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大铁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大铁椎传》,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分析魏禧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进行课堂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4.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大铁椎传》原文。

魏禧的生平介绍和相关评论。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

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大铁椎传公开课教案《大铁椎传》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了解了《大铁椎传》的故事梗概,解决了文章的重要实词和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大铁椎传/魏禧》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创作背景,能够理解并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到大铁椎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分析:介绍《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1.2.2 语言特点: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1.2.3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铁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掌握《大铁椎传》的作者魏禧及其创作背景。

2.1.2 理解并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2.2 理解古代铁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1.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详细解析。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介绍作者魏禧:背景介绍、作品特点等。

4.1.2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内容。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4.2.2 回答问题: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3.2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完整版)《大铁椎传》教学设计方案.docx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大铁椎传姓名王金平工作单位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年级学科高二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大铁椎传》是清初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散文,被选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这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作者运用简练却细腻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位使用大铁椎的“异人”英雄的形象。

“大铁椎”具有貌寝( 丑陋 ) 、善啖、衣着朴素、沉默寡言、勇敢善斗等特征,人物形象突出, 栩栩如生。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本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行文简洁,行云流水;内容浅显,容易把握。

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人物描写手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中的“省”“工”“长”“过”等文言实词与“许”“以”等虚词,掌握“冠”“仇”“力”等词的特殊用法,提高文言自学能力。

2、进一步熟悉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侧面烘托等。

(二)过程和方法:1、自学课文的字词句,教师点拨,解答难点。

2、诵读、积累、讨论、探究、小组合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大铁椎这一人物性格,赏析大铁锤这一侠客形象,学习大铁椎除暴安良、豪爽侠义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课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等文言词汇的积累。

2、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大铁椎这一形象有何寄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名家朗诵音频。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但对于我们文科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对词语活用、文言句式、翻译等还不能了然于胸,大部分知识似懂非懂。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内容比较简单,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自学任务。

而且只有在排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之后,才能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一定要抛弃以前的教师一味灌输的做法,大胆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预习要求:1、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能自主翻译课文。

【教案】高二上语文《大铁椎传》教案(2课时)

《大铁椎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大铁椎这一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自学课文的字词句,教师点拨,解答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铁椎重情义、武艺高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梳理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方山子传》练习检测,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魏禧(1624-1681):字叔子,又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清代散文家。

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清初散文三大家指魏禧、汪琬、侯方域。

三、走近文本: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省兄(xǐng) 健啖(dan)拱揖(yī)言讫(qi) 强留(qiǎng) 屏息(bǐng)2、一词多义:貌甚寝(形容词,丑陋。

)既同寝(动词,睡眠。

)多力善射(名词,气力。

)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

)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3、通假字(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椎:通“锤”,锤子。

)(2)扣其乡及姓字(扣通“叩”,询问)4、古今异义①子灿见窗户皆闭古义:窗与门今义:窗②而腰多白金古义:银子今义:铂的通称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5、词类活用①客初至,不冠不袜(名作动,戴帽子,穿袜子)②夺其物,故仇我(意动,以……为仇敌)③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作状,从四面八方)④客奋椎左右击(名作状,向左右两侧)⑤则不快吾意(使动,使……痛快)6、特殊句式: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定语后置)四、问题导读1、《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

高二语文教课设计范文:大铁椎传教课目标:⑴培育和提升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怀疑;⑵进一步相熟写人的常用方法,认识本文的写作特点 ??经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⑶ 扩展阅读,指引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育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过程:课前预习:借助字、字典和说明,预习课文,疏导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疑惑以提问习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教师。

一、导入:联系现在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电影《英豪》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习题《大铁椎传》。

二、介绍有关背景资料:A.魏禧的平生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B. 原著的小序C. 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育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用意 ]三、听课文录音并思虑:A)故事梗概B ) 明确主要人物C) 简要评论主人公四、解析作品人物形象:1) 回想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2) 汇总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正面描绘:肖像、语言、动作豪迈深沉粗暴庄严奇侧面描绘:经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3) 研读出色片断:星夜决战4) 要点介绍侧面描绘这一写作方法。

五、课外引申、扩展阅读: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豪 ( 经过华雄反衬 )B) 《乐府 ?陌上桑》:侧面衬托罗敷之美六、表达与沟通:主习题:《说英豪论英豪》要求:环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豪”,以各样方式展现自己的看法,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原因[ 此项话习题可在课下持续下去,指引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1 / 2“侠”的文化内涵,如:勇、一千金、疏、舍身求、惜名誉、身成仁⋯⋯]七、作:《大椎后》教后《大椎》是一篇很存心思的文言人物,字面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掌握也其不,但若要上得新致却非易事。

在此的上,我从最近几年文、影上流行的“武侠” 入,引学生趣,学文与关注社会点有机地交融,而的最后一个 ??“ 英豪 . 道英豪”又回到了点,在一个来去的程中,“英豪”的深在文人物形象解析和外引申中获得了必定的深挖 ; 而对于此的下将延下去,学生在自主学和研究的程中理解“英豪”的真实内涵,实行教课的目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浸透于文教课。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2篇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大铁椎传》的阅读与欣赏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铁椎传》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3.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授课重点:1.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小说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授课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2. 掌握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和形象描写。

教学准备:1. 《大铁椎传》原著;2.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大铁椎传》的作者闻一多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学习内容,铺垫本节课的主题。

二、阅读与欣赏(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大铁椎传》的相关章节。

2.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3.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三、分析与讨论(25分钟)1. 教师给出《大铁椎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提纲,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学生交流分析小说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 教师给出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习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2.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思考,准备下一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大铁椎传》是一部具有批判现实和反思人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本节课通过阅读小说、讨论分析和思考拓展,提高学生对《大铁椎传》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闺塾年级:高二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闺塾在中国古代女性教育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大铁椎传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导入:
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B. 原著的小序
C. 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听课文录音并思考:
A) 故事梗概 B)明确主要人物 C)简要评价主人公
四、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 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 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武艺高强
3) 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 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课外引申、扩展阅读:
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
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
六、表达与交流:
主题:《说英雄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七、作业:
《大铁椎后传》
教后记
《大铁椎传》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传记,字面难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难,但若要上得新颖别致却非易事。

在此课的设计上,我试图从近年文坛、影坛上流行的“武侠”热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习课文与关注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英雄”的深义在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课外引申阅读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课下将延续下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渗透于语文教学。

这节课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A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课文背景资料;B立足文本学会立体分析文学形象;C在扩展阅读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动交流中学会比较。

尽管这些目标在有限的一节课内似乎有些杂,但串起来却是一条主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学习并逐步深入研究,这是我的初衷!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一尝试已得到了粗浅的实现。

这节公开课已结束,客观的来说,我的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存在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试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延误了正常的步骤;在课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时,因是古文怕学生不懂,故讲解过多延误了较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说英雄.
道英雄”的交流与表达未能很好地展开;课前预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课文较生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选择在第二课时上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我的设想很多,有一部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些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我会更加成熟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