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1. 概述

动物标本是保存动物身体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研究和教学。制作动物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采集、制备、处理和保藏等过程。

2. 采集

2.1 选择合适的动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标本制作,可以根据研究或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

2.2 采集工具

准备好适当的采集工具,如手套、剪刀、镊子、塑料袋等。确保工具干净,并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2.3 预防措施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自然保护区规定。

2.4 采集方法

•对于较小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或镊子将其放入塑料袋中。

•对于较大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在适当位置进行切割,并用塑料袋包裹。•尽量保持动物完整,并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2.5 采集记录

对于每个标本,应记录采集地点、日期、采集者等信息,并在标本上附上相应标签。

3. 制备

3.1 清洗

将采集得到的动物标本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泥土、沙粒和其他杂质。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轻轻擦洗,注意不要对动物造成损伤。

3.2 骨骼制备

如果需要制作骨骼标本,可以选择将动物进行骨骼制备。将动物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以去除大部分软组织。使用小刀或剪刀将软组织彻底清除。将骨骼进行漂白处理,使其颜色更加均匀。

3.3 标本整理

根据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整理。可以调整动物身体的姿势、展开翅膀或四肢,并使用线或针固定。

4. 处理

4.1 防腐处理

为了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持久性,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乙醛浸泡、乙酸铅浸泡或甲醛喷洒等。注意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腐剂。

4.2 干燥处理

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避免腐败和霉变。可以使用干燥剂、风扇或低温干燥箱等方法进行干燥。

4.3 彩色处理(可选)

如果需要制作彩色标本,可以使用染色剂或颜料对动物进行染色处理。注意选择适合动物材质的染料,并遵循使用说明。

5. 保藏

5.1 存放容器

选择合适的存放容器,如玻璃瓶、塑料容器或密封袋等。确保容器干净、无污染,并能够有效保护标本。

5.2 标本陈列

根据需要,将标本进行适当的陈列和展示。可以使用支架、玻璃罩等装置进行固定和保护。

5.3 存放环境

将标本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度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定期检查标本的状态,如有损坏或变质,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6. 注意事项

•在采集和制作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尊重动物权益,在采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有害的物质。

•根据标本种类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遵循使用说明。

以上是动物标本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制作优质的动物标本需要耐心、细心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对动物保护有深入了解和尊重。

几种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几种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工作,它需要仔细的处理和技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希望对想要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们有所帮助。 1. 湿标本制作法 湿标本制作法是最常见的标本制作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海洋软体动物浸泡在防腐液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软体动物,如贝类、蛤类等。制作过程如下: a. 清洗:将取得的软体动物标本,使用清水彻底清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防腐:将洗净的软体动物浸泡在适量的防腐液中,常用的防腐液有甲醛溶液、石碱等。浸泡时间根据动物的大小和结构来决定,一般需几天到几周。浸泡过程中,需确保动物完全被浸泡。 c. 按要求制作展示:经过防腐处理后,软体动物标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展示。可以制作展示的盒子或者玻璃罩,以保护标本不被破坏。 2. 干燥制作法 干燥制作法适用于那些不易保存在液体中的软体动物标本,如某些贝类和腹足类。制作过程如下:

a. 清洁:将取得的动物标本放在温水中浸泡,用刷子或者牙刷轻 轻刷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自然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动物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 然风干数天,使其干燥。 c. 防虫处理:使用刷子或者喷雾器,在动物标本上喷洒防虫药物,以防止虫害发生。 d. 修整:使用剪刀和镊子等工具,将标本修整成漂亮的形态,以 便展示。 3. 骨骼制作法 骨骼制作法适用于那些海洋软体动物的骨骼结构有研究价值的标本,如某些头足类。制作过程如下: a. 清洁:将取得的软体动物标本放在温水中浸泡,用刷子或者牙 刷轻轻刷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去软组织:将清洗干净的软体动物标本放在漂白剂中浸泡,去 除软组织。漂白剂的选择根据动物的类型而定,常见的有碳酸氢钠和 过氧化氢等。 c. 骨骼整理:将去除软组织的骨骼放置在稀释剂中,使其更加柔软。随后,使用镊子和小刷子等工具,将骨骼进行整理和修整。 d. 展示:可以将整理好的骨骼标本放在展示盒中,或者制作成骨 骼模型,进行展示和教学。

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浸制标本:浸制标本是采用保存液来防腐的标本。如果保存得好,这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下去。它能清晰地显示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能长期保持生物体的原来色泽。 2准备工作 A) 使用工具 解剖刀:用来解剖器官、神经和血管。 剪刀:用来解剖和剪除多余的组织,制作神经标本,剪除骨骼,最好用民用剪指甲的一种阔头剪刀。 镊子:用来夹取材料。 解剖板(蜡盘):用来固定材料。 20毫升注射器:注射防腐剂用。 标本瓶或标本缸:用来盛浸制标本。 大头针:标本定型用。 玻璃片:插入标本瓶内,用作绑扎标本。 塑料薄膜和纱布、蜡线:用作标本瓶封口。 B) 化工用品 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或95%酒精:用作防腐剂。 乙醚:麻醉动物用。 聚胺脂(马利当)粘合剂:用作标本瓶封口。 石蜡:配制标本瓶封口蜡。 合成樟脑:用作驱虫剂。 萘:用作驱虫剂。 2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 a) 防腐动物整体标本浸制时,保存液不易渗入,时间一长,内脏容易腐败,要注入保存液防腐。可用注射器套上针头,插入草蜥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注入少量10%福尔马林。 b) 整形浸制标本的固定十分重要,要细心地从头部一直做到尾部,不能遗漏。固定时解剖板或解剖蜡盘。将注射过防腐剂的草蜥,背部朝上平放在解剖板上,头颈下面衬垫一团棉絮,使头部仰抬。如果要使口张开,可在口内塞入一团棉絮。将前肢、后肢、躯干和尾部按生态摆好,用大头针固定指、趾和尾,(见图8),如果标本瓶短,可将尾巴弯曲。草蜥的尾容易断,如果尾部断脱,可以用细竹丝插入,连接断尾,再整理姿态。用毛笔蘸40%福尔马林,在蜥蜴皮肤上涂遍两次。1小时以后,草蜥标本的前后肢的指,趾和尾尖部已经定形硬化,拔去大头针,取下浸在10%福尔马林里。10%福尔马林用作过渡浸液,可以浸掉草蜥体内的黄液,以免正式上瓶时污染浸液。标本要浸1~3个月,中间换新液3~4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图8 a) 装瓶从10%的浸液中取出蜥蜴,用针穿好白丝线,在蜥蜴的胸部靠近前肢处和腹部靠近后肢处各穿过一条白线,将线缚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的边缘上打结,尾部也可绑扎一条白线,使整个标本缚扎于玻璃片上,然后制做玻璃片的垫角,安装于玻璃片上,再装入已洗刷干净的标本瓶中。将标本装入瓶后再加入保存液,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骨骼是指支持动物和人的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作为肌肉运动杠杆的支架。骨骼标本是供研究骨骼系统用的。一般将骨骼经过剔肉、脱脂、漂白,并按照动物的自然状态、位置串连安装成整体的骨骼标本。 (一)准备工作 1.使用工具解剖刀:用来剥皮和剔肉。剪刀:用来剪除肌肉和软组织。镊子:用来夹取细骨和串装骨骼。钢丝钳、钻子:用来串装骨骼。漂骨骼缸:用来浸泡骨骼。小型动物的骨骼可用标本瓶或广口瓶替代。镀铬的夹钳:用来捞取骨骼。尼龙线:串装时用来缚扎骨骼。骨骼玻璃盒:用来盛放骨骼。 2.化工用品氢氧化钠(烧碱):有强腐蚀性,用作腐蚀附在骨骼上的肌肉。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处理时要特别小心。过氧化氢(双氧水)或漂白粉:作为漂白剂。汽油:用作脱脂剂。乳胶:用来粘连骨骼。(二)制做制做骨骼标本前,应先熟悉此种动物的骨骼位置和形态,以免在制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处,我们以家猫为例介绍制做方法。 1.处死制做骨骼标本,要挑选口齿完整、新鲜的成猫。猫性较凶猛,不容易接近,可以将盛猫的捕笼放入密闭容器内,用乙醚或氯仿麻醉致死。也可将猫用水淹死。 2.剥皮将刚杀死约5分钟左右的猫,切断颈动脉放血,然后用水冲洗身上的污物和血渍,再进行剥皮。从胸部中线剖开皮,直剖到肛门前为止,再切开口腔上下颌粘膜。剥时,先从腹剖渐向背部剥离,剥到后肢,切断股关节,在尾骨处切断尾部。剥到前肢切断肩关节。剥皮后,再沿腹部正中线剪开体壁,挖去全部内脏,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剔肉天热时如果剔肉工作当天不能完成,需要冷藏。如果没有冷藏设备,最好在上午就开始剔肉,先剔去骨骼上大块肌肉,然后浸入配好的0.4~0.8%氢氧化钠溶液内过夜。第二天洗去烧碱残液后再剔碎肉。先剔躯干肉。用解剖刀尖先从背部脊椎开始,顺着从颈椎到尾椎,将背部肌肉翻起,露出脊椎骨,然后用左手拉着背部翻起的肌肉,右手握解剖刀,刀口贴着脊椎骨将肌肉和骨骼分离。以连着整块肌肉从背面向着腹面割离比较顺利,而且留附在骨骼上的碎肉也少。剔出连着的大部分脊柱上的肌肉后,再剔肋骨,顺着一排的肋骨向胸部剔离肌肉,剔到肋软骨时,小心不要割断软骨,并且要注意最末一对肋骨,猫是十三对剔到胸骨时要注意胸骨最末一节的剑状软骨。然后剔除肋骨和肋骨之间的肌肉,再除掉腰带上的肌肉。 其次剔前肢骨肌肉。先在肩胛骨的肩峰突和胸骨柄处取下锁骨,剔去锁骨上的肌肉,放入盛有0.4~0.6%过氧化钠溶液的小瓶内,浸到骨上的碎腐肉透明时即可剔除腐肉,将锁骨晒干。剔去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和掌骨上的肌肉。剔时将前肢平放在台板上,用解剖刀割离前肢肌肉,割到骨骼时用刀尖贴着骨骼割离。剔到腕掌骨处,用锋利剪刀剪净腕骨、掌骨和指骨上的肌肉。剔净的肩胛骨、肱骨、桡骨、腕骨和掌骨都有关节韧带连着,注意不要剔除关节韧带。再剔后肢骨肌肉。将后肢平放在台板上,用解剖刀顺着大腿,经膝盖,直到小腿下部,剖开后肢的肌肉,露出骨骼,将解剖刀尖贴着骨骼,割离整段后肢肌肉,取下膝盖骨,放入浸有锁骨的瓶内和锁骨一起浸漂。剔净的后肢骨骼只有关节韧带连着。然后剔除头骨肌肉。小心切开舌根和咽部的肌肉,取出舌骨,在舌骨上剔净肌肉,也放入浸锁骨的瓶内,挖掉眼球,剔净头骨上的肌肉,卸下下颌骨,用白线将下颌骨缚在颧骨上,以防下颌骨散落。用水冲掉颅腔内的脑。最后将尾椎骨上的肌肉剔 1.插入的搓筋 2.钻到骨髓腔 3.用尼龙线将上肱骨和尺骨的鹰嘴凹面扎牢 4.去骨髓 四肢骨的骨髓藏在密封的骨髓腔内。要清除骨髓,必须在骨上钻洞(用简单实用的自制骨钻钻洞)。要用较粗的钻头钻洞,这些钻穿的洞还可认作为骨骼串装时穿入搓筋用,但不能钻穿,只要钻到骨髓腔就成。将注射器针头分别插入钻好的洞内,开启水龙头冲掉骨髓腔内的骨髓,再冲掉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5.腐蚀腐蚀时用0.4~0.8%的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将骨骼全部浸没在溶液里,调换三次浸液,第一次浸24小时左右,第二次浸48小时左右,最后一次浸7天左右。每次调换新液时必须倒掉残液,并剔除附在骨骼上的透明碎肉。最后取出骨骼,用清水冲洗,并剔去还未除净的细腐肉。倒掉残液,用清水将盛器冲洗干净。

动物标本制作的方法

动物标本制作的方法 动物标本制作是科学研究和教育安排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动物的形状、结构、性状、体内器官和细胞组织结构,也可以用来准备和展示教学标本。收藏标本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科学研究和教学资源。因此,如何准备标本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动物标本制作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准备、制作和保存。 首先,准备动物标本。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收藏标本的动物品种;确定动物尸体的器官组织;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查找参考资料;获取收藏动物标本所需的药物和材料等。 其次,进行动物标本制作。制作实际上是一个专业的技术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宰杀尸体;处理尸体;裹体;安装器官和胞;涂抹体表层;标本缝合;制作盛液罐;进行尸体硫化处理等。 最后,进行动物标本的保存工作。保存工作是为了防止标本的变质,使其在收藏过程中保持完整而不失真,持有更长的时间。标本的保存通常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进行化学处理,用过氧化物、溶液、酸、碱、苯胺等物质保护标本;二是进行及时收藏,将标本放入适合的容器或室内环境,使之长期保存。 动物标本制作实施起来,不仅是要求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更要求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标本制作需要在技术上掌握要领,在艺术上审美,把生物的形体保持得和原来一样,以达到供人们参考,研究、欣赏的目的。正是有了这样的标本制作技术,人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内部结构,因而更好地把握自然界形态多样性的特征,

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总之,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门手艺,要求着职业水准和技术才能,是艺术的结合,也是一门科学。当我们制作出真实可信的标本时,这份分享的技术将有助于我们对有机体复杂结构的解剖学研究、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观察。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1、昆虫标本的采集 根据不同昆虫的习性和特点,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方法进行采集 1.1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工具 1.1.1、捕虫网:由网框、网柄和网袋三部分组成。网框用一根粗铅丝拆成直径约为33c m-44cm的环形圈,两端用铅丝或铁箍固定在1.25m的网柄上,网袋用白色或淡绿色,尼龙纱布做成,底略圆,深为网框直径的一倍左右,装在网框上。网框最好是钢质能折叠,网柄能伸缩的材料制成,这便于携带。捕虫网因结构和用途不同分气网、扫网和水网。气网适合捕捉飞行的较大型的昆虫。扫网主要用来搜捕地面或植物丛中的昆虫。要求比气网更结实些,网袋顶端留有一小开口可套一塑料管,用橡皮筋扎牢,扫捕进便将虫集于管中。取虫时只需拿下小就行。水网用来捕捞水生昆虫。网袋较浅,常用透水性良好的铜纱、尼龙纱等制成。 1.1.2、吸虫管:用来采集蚜虫、寄生蜂等小型昆虫。选一端开口或两端均开口的玻璃管,管端以橡皮塞,上钻一小孔(一端开孔的钻两个小孔),每孔中插入一个小玻璃管,用以吸捉小型昆虫标本。 1.1.3、毒瓶:用来毒杀采到的昆虫。选择适宜的广口瓶,配上塞得严密的橡皮塞或软要塞。制作时,先反氰化钾或氰化钠放入瓶底,上铺细木屑,压平实,喷上水,使石膏结成石块。为保持毒瓶的清洁和干燥,可在其上放一层能吸水的纸,经常更换,塞上瓶塞即可。为了避免虫体互相磨擦,使用时可在瓶内放些细纸条。但鳞翅目绝不能和田虫、蜂类、半翅目昆虫放在一起。因甲虫死亡较慢,在瓶内乱爬,而将其它昆虫损坏。 氰化钾有剧毒,凡皮肤有伤口而触及或由呼吸道吸入都极易中毒,制作和使用时绝不可疏忽大意。平时对毒瓶要严加保管,不可随便乱放,更不能遗失,毒瓶破碎应挖坑深埋。 临时用的毒瓶,可用一团棉花沾少量乙醚或氯仿。或用敌敌畏置于瓶内,棉花上面应用东西隔开,使用方便。但易失效,须经常更换。 1.1.4、三角纸包:主要用来包装暂时保存的蝶蛾类的标本。用坚韧、表面光滑能吸水的纸,裁成3:2的长方形。用时将中间部分按45度斜折,再将两端折转,成三角形纸包,把采得的昆虫装入包内。 1.1.5、扩大镜等用品:扩大镜、剪刀、镊子、记载本、橡皮等用品,都是采集时不可少的用品。 1.1.6、采集袋:用来装放外出采集标本,形状同一般的挎包,只不过再缝上许多小袋,可装指形管、毒瓶和其它用具。 1.1.7、指形管和小瓶:用来装放各种活的或已死的小虫。一般用平底直筒管配以合适的橡皮塞或棉花塞,大小可根据需要选用。废弃的青链霉素小瓶也可用来装虫。 1.1.8、活虫采集器:用来装放需要带回饲养的活虫,可根据需要,用金属或木料制成各种规格和式样采集笼或采集盒。 1.1.9、浸渍瓶:瓶中配有70%酒精或5%福尔马林液用以浸渍采得的甲虫、蜂、蝇、蝽、蝉等昆虫。 1.1.10、摄影器材:采集昆虫标本时,尽可能的携带照像机和录相机。对于昆虫的栖息、聚食、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摄影或录相。 1.2、采集方法:要根据昆虫的习性确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2.1、网捕:采集能飞善跳的昆虫类,可用网捕。正在飞行的昆虫,可用气网迎头捕捉或从旁掠取。当昆虫进网后迅速摆动网柄,将网袋下部翻摆到框上。取虫时先用左手捏住网袋中部,空手来取毒瓶,左手帮助打开瓶盖,将毒瓶伸入网内把虫扣住装入瓶中。蝶类可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用于保存和展示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结构。下面是关于制作动物标本的10种方法及其详细描述: 1. 湿标本法:通过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浸泡在化学固定剂中,然后逐渐 替换液体为蜡质,最终制作出具有保真度和柔韧性的湿标本。 2. 干标本法: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进行干燥处理,以保留其外部形态, 并使用防腐剂和漂白剂来避免腐败和变色。 3. 分解标本法:使用酶或温和的化学溶解剂分解动物的组织,然后将组织的骨骼、 器官或特定部位进行保存和展示。 4. 透明标本法:使用透明化剂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特定部位变为透明,以显示其内 部结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 5. 解剖标本法:将动物进行完整的解剖,并逐层展示其内部结构,例如骨骼、内脏、血管和神经系统。 6. 骨骼标本法:将动物的骨骼进行去软化、漂白和保留处理,以展示其骨骼结构和 解剖特征。 7. 插塑标本法:在动物的皮肤下注入塑料或硅胶材料,使其具有原始形态,并使用 细节加工技术塑造外观和表情。 8. 嵌蜡切片标本法:将动物的特定组织切割成薄片,然后用石蜡浸渍和固定,以便 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和结构。 9. 冻切标本法:将动物的组织冷冻固化后,使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以便观察细 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0. 数字化标本法:使用3D扫描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将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数字化制作成虚拟标本,更方便保存和展示。 这些方法允许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并有助于教育和科学研究 领域的理解和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 一、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浸制标本是采用保存液来防腐的标本。如果保存得好,这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下去。它能清晰地显示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能长期保持生物体的原来色泽。 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 1.防腐动物整体标本浸制时,保存液不易渗入,时间一长,内脏容易腐败,要注入保存液防腐。可用注射器套上针头,插入草蜥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注入少量10%福尔马林。 2.整形浸制标本的固定十分重要,要细心地从头部一直做到尾部,不能遗漏。固定时解剖板或解剖蜡盘。将注射过防腐剂的草蜥,背部朝上平放在解剖板上,头颈下面衬垫一团棉絮,使头部仰抬。如果要使口张开,可在口内塞入一团棉絮。将前肢、后肢、躯干和尾部按生态摆好,用大头针固定指、趾和尾,如果标本瓶短,可将尾巴弯曲。草蜥的尾容易断,如果尾部断脱,可以用细竹丝插入,连接断尾,再整理姿态。用毛笔蘸40%福尔马林,在蜥蜴皮肤上涂遍两次。1小时以后,草蜥标本的前后肢的指,趾和尾尖部已经定形硬化,拔去大头针,取下浸在10%福尔马林里。10%福尔马林用作过渡浸液,可以浸掉草蜥体内的黄液,以免正式上瓶时污染浸液。标本要浸1~3个月,中间换新液3~4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3.装瓶从10%的浸液中取出蜥蜴,用针穿好白丝线,在蜥蜴的胸部靠近前肢处和腹部靠近后肢处各穿过一条白线,将线缚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的边缘上打结,尾部也可绑扎一条白线,使整个标本缚扎于玻璃片上,然后制做玻璃片的垫角,安装于玻璃片上,再装入已洗刷干净的标本瓶中。将标本装入瓶后再加入保存液,盖好瓶盖。瓶中的保存液不宜装得过满,液面不能接触瓶盖。取树脂胶或蜡,用毛笔蘸着填入瓶盖与瓶身的缝隙处,直到填平为止,然后,在瓶身贴上标签。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1. 概述 动物标本是保存动物身体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研究和教学。制作动物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采集、制备、处理和保藏等过程。 2. 采集 2.1 选择合适的动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标本制作,可以根据研究或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 2.2 采集工具 准备好适当的采集工具,如手套、剪刀、镊子、塑料袋等。确保工具干净,并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2.3 预防措施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自然保护区规定。 2.4 采集方法 •对于较小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或镊子将其放入塑料袋中。 •对于较大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在适当位置进行切割,并用塑料袋包裹。•尽量保持动物完整,并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2.5 采集记录 对于每个标本,应记录采集地点、日期、采集者等信息,并在标本上附上相应标签。 3. 制备 3.1 清洗 将采集得到的动物标本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泥土、沙粒和其他杂质。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轻轻擦洗,注意不要对动物造成损伤。 3.2 骨骼制备 如果需要制作骨骼标本,可以选择将动物进行骨骼制备。将动物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以去除大部分软组织。使用小刀或剪刀将软组织彻底清除。将骨骼进行漂白处理,使其颜色更加均匀。

3.3 标本整理 根据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整理。可以调整动物身体的姿势、展开翅膀或四肢,并使用线或针固定。 4. 处理 4.1 防腐处理 为了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持久性,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乙醛浸泡、乙酸铅浸泡或甲醛喷洒等。注意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腐剂。 4.2 干燥处理 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避免腐败和霉变。可以使用干燥剂、风扇或低温干燥箱等方法进行干燥。 4.3 彩色处理(可选) 如果需要制作彩色标本,可以使用染色剂或颜料对动物进行染色处理。注意选择适合动物材质的染料,并遵循使用说明。 5. 保藏 5.1 存放容器 选择合适的存放容器,如玻璃瓶、塑料容器或密封袋等。确保容器干净、无污染,并能够有效保护标本。 5.2 标本陈列 根据需要,将标本进行适当的陈列和展示。可以使用支架、玻璃罩等装置进行固定和保护。 5.3 存放环境 将标本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度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定期检查标本的状态,如有损坏或变质,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6. 注意事项 •在采集和制作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尊重动物权益,在采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有害的物质。 •根据标本种类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遵循使用说明。

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方法

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方法 生物教学标本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就无脊椎动物而言,不同的动物种类,其标本制作和处理的方法亦不相同。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处理方法 一、水母类 采集到完整水母后,先置于装有新鲜海水的容器中静置,待其恢复自然状态后,以1%的MgSO4液麻醉,大约20分钟左右,动物不在运动时,就用7%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二、海葵类 海葵喜固着生活,采集时最好连石块一起敲下,然后置于盛海水的容器中,待海葵触手全部伸展时,先用薄荷脑缓缓进行麻醉(薄荷脑用纱布包成黄豆大小),3~5小时后,轻触其身体不再收缩时,即用40%的MgSO4饱和液对准海葵口喷几次,20~30分钟后,再用5%~7%的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杀死,2~3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三、贝类 贝类系软体动物门中具有石灰质贝壳的一类动物的总称。不同的贝类,其贝壳的大小、形态、条纹、花色均有差异。因此,在贝类分类学上,贝壳的形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分类依据之一。在制作贝类标本时,有干制和浸制标本之分。 1、干制标本的制作

制作贝类干制标本有水煮和沙埋两种方法。 沙埋法:除去内脏团,取其石灰质外壳作为标本保存。将采集到的贝类置于沙中掩埋,待其完全腐烂后,取出,用清水冲尽污物,晾干即可保存。 水煮法:有的贝类为海品,本身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如毛蚶、泥蚶、扇贝、贻贝、珍珠贝、江珧等,在制作干制标本时,我们首先用水煮熟,食用肉质部分后,将贝壳洗净即可。 2、浸制标本的制作 将采集到的贝类标本置入盛海水的容器中,待其充分伸展后,用MgSO4麻醉3小时,倒出海水,用10%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8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四、蟹类 将采集的蟹放有一口大玻璃瓶中,用脱脂棉蘸少许氯仿或乙醚放入,紧塞瓶盖,麻醉半小时后,投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保存。切忌直接投入固定液中,否则会出现切肢现象。 .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以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为标题,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动物标本的步骤和技巧。 一、准备工作 制作动物标本的第一步是进行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标本,可以选择已经死亡的动物,也可以选择自然死亡或者经过人工处理的动物。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如手套、刀具、防腐剂、填充物等。 二、剥皮 剥皮是制作动物标本的重要步骤之一。首先,需要将动物的身体彻底清洗干净,去除掉表面的污垢和血液。然后,用刀具小心地从动物的腹部或背部开始,将皮肤剥离下来。在剥皮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避免造成损伤。 三、清洗与消毒 剥离下来的皮肤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以去除残留的血液和细菌。可以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清洗,然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清洗和消毒的目的是保证标本的干净与卫生。 四、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是制作动物标本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清洗和消毒完成后,需要将动物的皮肤浸泡在防腐液中,使其充分吸收。防腐液可以选

择一些常见的防腐剂,如甲醛、甲酸等。浸泡的时间可以根据动物的大小和厚度来确定,一般需要几天至几个星期。 五、填充与塑形 在防腐处理完成后,需要对动物进行填充与塑形。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填充物,如棉花、泡沫塑料等,将其填充到动物的体内,使其保持自然的形态。然后,用细线将动物的四肢和头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使其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六、干燥与修整 填充和塑形完成后,动物标本需要进行干燥与修整。将标本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风干。干燥的时间会根据动物的大小和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几天至几个星期。在干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动物的形态,使其更加自然和美观。 七、固定与存储 动物标本干燥后,需要进行固定与存储。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固定剂,如树脂或胶水,将动物的各个部分固定在一起,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然后,将标本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放置在适当的容器中,以防止湿气和昆虫侵蚀。 八、展示与保养 制作完成的动物标本可以进行展示和保养。将标本放置在展示柜或展示架上,以供观赏和学习。定期进行保养,如清洁灰尘、防止虫

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以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为题,本文将介绍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及其步骤。动植物标本制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工作,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信息。 一、动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 1.收集标本 需要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样品。在野外采集动物标本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健康、完整的个体,并且要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原则。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并尽量保留根系和茎叶等关键部位。 2.处理标本 处理标本是制作动植物标本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动物标本,首先需要进行剖腹处理,将内脏等器官取出,然后进行清洗和消毒。对于植物标本,需要先将其清洗干净,去除多余的土壤和杂质。 3.制作标本 在处理完标本后,就可以进行标本制作了。对于动物标本,可以用酒精或甲醛进行固定,然后采用填充法将动物体内空腔填充密实。对于植物标本,可以先将其脱水,然后进行烘干或烘箱处理,最后用硅胶胶囊或标本纸包装。 4.标本保管

制作完成后的动植物标本需要进行保管,以便长期保存和研究。动物标本可以用特制的密封罐或玻璃瓶保存,同时要注意防潮、防虫和防腐。植物标本则可以用特制的标本夹或标本纸夹存放,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1.采集标本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2.在处理标本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3.在制作标本时,要仔细操作,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4.在标本保管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标本的保存状态。 5.标本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在对标本进行固定和处理时,要注意使用适量的药物和材料,避免过度使用。 7.标本制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初学者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三、动植物标本制作的应用领域 动植物标本制作在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带锯齿形)、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后制成的防腐剂。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图3-3b),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动物标本制作

剥制标本 1.杀死家兔。向颈动脉注射空气,使家兔死: 2.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然后在洗过处撒上滑石粉,吸去 水分使皮毛干燥。 3.测量记录。测出身体各部分的长、围(体长、尾长、后足长,腰围、胸围、脖围),记录好数据,作为 标本复原填装的参考。 4.剥制标本。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如用手握不住,可用钳子夹住,轻拉,以免拉断)。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小心把眼睑与眼球分离,下颌剥到下唇边缘为止,在枕骨大孑L外切断颈椎,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将头部、四肢端部的肌肉除净,剪去眼、舌、脑等组织防止腐烂)。5.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量勿碰脏毛皮。涂的过程和剥皮的过程中要在毛皮的边缘放上脱脂棉, 以免血迹和防腐剂污染毛皮。 三、装填 经过防腐处理的皮张,应及时进行装填,制成标本。首先用12号铁线按测量数据做一铁丝骨架,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后肢、右前肢与左后肢,头部脊柱连 :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分的长短比例,三者拧在一起,按设计了好的生态形体姿态,用细铁丝固定,用棉花缠好,颈部、胸腹部按度量尺码装填(过肥过瘦都不好看),最后将毛皮披在假体上缝合、固定。缝合时针从皮内向皮外扎,轻拉线,以防皮肤拉破。缝好后,整形,嵌入仪眼(从一侧嵌入,然后整平),耳朵用硬纸卷上纸筒夹住,用大针脚上下固定,等干燥后除去硬纸片,整个装填过程须十分细心,否则会 影响标本质量和美观。

动物标本的制作

动物标本的制作 (一)采集 不同种动物需要有不同的生活条件,采集时应根据动物的不同栖息处所,在一定时间和时期内采用一定的方法,并需要用不同的工具才可采到。 (二)处理 1、整理标本:采集来的标本要经过整理,首先放到较大的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再选择生活力强、形态典型、完整无缺、大小适当的留下,弃去其它杂物。 2、恢复动物的自然状态:将水生种类移入新鲜的普通水或海水的容器内静置一小时,以使动物恢复到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3、麻醉:对易收缩的动物需先经过麻醉再杀死。常用的麻醉剂有乙醚、氯仿、50%的酒精、硫酸镁等。 4、杀死:动物经一定时间麻醉后(麻醉时间不能过长),使用适当药剂迅速将其杀死,以保持其外形正常和内部器官的完整。杀死药剂常用的有5—10%福尔马林、80—95%酒精、无水酒精等。 (三)固定 固定可使材料尽量保持原形而不变质。标本制作过程中,都要先将材料固定后保存。常用固定方法有干燥处理和药液浸制两种。浸制标本,事先要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物溶液做固定液。把材料浸制好后再进行保存。 小型动物材料,直接放在固定液中保存。大型材料,先向材料内注射一部分固定液,后放入固定液中浸渍。 (四)保存 固定和保存是制作标本的两个重要环境,固定好了的材料最终能否成为合格的标本,还在于如何保存。如果保存欠妥,即使固定得再好,最后还是达不到制作的目的。保存方法主要有液浸保存和干燥保存。 1、浸液保存。 浸液保存是把标本浸在一定的药物溶液里保存标本的方法。一般整体材料、解剖材料、局部构造或器官可用这种方法保存。 常用的保存液大致与固定液相同,主要是福尔马林、酒精、甘油以及这几种药物按比例配制制成的各种混合液。单纯用福尔马林作保存夜,浓度为5%--10%,个别情况可用15%。具体浓度的大小以标本的大小而定,原则上小标本浓度小,大标本浓度高。 福尔马林作保存液,效果好、价格低,可以大量地使用。缺点是保存中往往有多聚甲醛形成,使浸液变浊,影响观察。因此,在保存过程中,一年要更换一次新液。 (五)几种常见动物的浸制标本 1、蚯蚓标本的制作 (1)采集:蚯蚓生活在潮湿阴凉的土壤中,如在春末夏初雨后,蚯蚓多爬出地面,很容易采集到。选择个体大和性成熟(体前端部分具有深色戒指状的环带)的蚯蚓。 (2)麻醉:把采集的蚯蚓先在水中洗去虫体身上的泥土。放在较大的容器内,加入清水,用95%的酒精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滴入水中(如果蚯蚓急剧蜷曲翻转,即是滴酒精太快了),在一小时内达到10%的酒精浓度即可,这时停止滴入酒精,数分钟后就被麻醉。 (3)固定:将麻醉后的标本平放在解剖盘中,用注射针自虫体后端腹侧注入福尔马林醋酸酒精溶液(福尔马林5ml、50%酒精90ml、冰醋酸5ml的混合液)或50%的酒精于体腔中进行固定,注射量以达到身体圆账为度。 (4)保存:固定好的蚯蚓放在一纱布上,20—30条卷成一卷,直立放在标本瓶内,加入福尔马林醋酸酒精溶液或70%的酒精溶液保存。 2、蝗虫标本的制作 (1)采集:选择晴朗温暖天气,到花草丛生的田野用捕虫网可捕到蝗虫。

教你制作海洋生物标本

节肢动物 海洋中节肢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它们的标本也有浸制与干制两种。大型的虾、蟹、赏等均可干制, 方法是将10 % 的福尔马林注入动物体内, 接着放入10 % 的福尔马林液中浸泡6-10 小时,最后晾晒干燥即可。浸制方法: 先将动物放入淡水麻醉杀死后, 再整形放入70% 的酒精中保存, 为防止标本肢体酥脆, 最好加入几滴甘油。 棘皮动物 海参在固定前要先麻醉。将采来的海参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培养几日,待其触手身体完全伸展开后,在水面上撤入薄荷脑,再加入少量硫酸镁。用解剖针触动其触手不再收缩时,即可保存于70%的酒精中。海星标本的制作方法亦与此相同。 一些海胆类动物可先放入淡水中麻醉,后放入70%酒精中固定保存。固定时可在背面或腹侧穿一小孔,使酒精很快浸入海胆内部。 另外海胆和海星亦可制成干制标本,程序是先把动物整形,然后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浸泡6-12小时,晒干即可。 鱼类 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较简单,先用清水将其体表泥沙、粘液以及口腔、鳃清洗干净,接着将其鳍棘、鳍条伸开,放入10%福尔马林中保存即可。这种标本只限于较小的鱼类,若是体长几米乃至十余米长的大型鱼类,则需制作剥制标本了。 制作剥制标本程序如下:首先,将鱼的体长、全长、最大体围和最小体围等必要数据测量记录好,然后绘出制作图。这些工作结束后,

再将鱼腹朝上,用刀沿腹部正中线切开,把鱼皮细心剥下,除去眼球和鳃,待鱼皮和肉体分离后,再进一步精工剔除皮上的肉、脂,将鱼皮置于70%的酒精中浸泡数日。在此期间,着手用木板、木条根据测得的数据和制作草图制作比鱼体稍小的假体。假体制成后,为使其软硬度适宜,需在假体外敷以稻草,外面再披上麻袋片。最后将鱼皮从酒精中取出,在鱼皮内面涂防腐剂(配方:亚砒酸500克,肥皂1500克,棒脑30克,用水调好,慢火煮沸,呈糊状即可使用),接着将其披到假体上缝合,并进行形态整理,将各鳍拍平理好,用木板夹住固定一段时间。待干后去掉木板,将玻璃眼安装在眼窝内,就可告完工了。 这些标本制作方法都不算复杂,只要仔细和耐心,是很容易成功的。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不妨按上述方法试一试,祝愿您得到称心如意的生物标本。 脊索动物 制作柱头虫标本,需先将其放入海水中培养,待其将腹内泥沙排出,然后用淡水麻醉,放入70%酒精液中。 海鞘采来后先用清水洗净,放入海水中让它舒展开,待其出、入水孔张开后,即投入薄菏脑进行麻醉。当出、入水孔不再并合时,即可用5%福尔马林液保存之。 软体动物 海产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类型也各不相同。软体动物可以浸制,也可干制。干制标本多限于贝壳的种类,如虎斑宝贝、卵螺和红螺等,可将它们放入淡水中杀死,任凭其肉体腐烂。数日后,将腐肉

鱼标本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鱼标本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鱼标本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鱼类是生长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包括了丰富的鱼种。鱼类的标本制作是许多生物学、生态研究以及水产养殖管理工作者的必备技能。本文将介绍鱼标本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1.收集与处理鱼标本 在制作鱼标本之前,需要先采集鱼,一般是在水域中捕捞。鱼类采集完毕需要在野外进行处理,若采集的鱼体已失去生命状态,需要迅速清洗干净,移除鱼内脏和泥沙、清理可见的伤口和刮擦,并用干净的抹布擦干浸湿的表面和鱼体腔,并用吸水的材料或干燥的棉花填充鱼体腔。如果在野外无法处理,也可以先将其装入干燥的大口袋或其他容器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 2.制作鱼标本的材料 制作鱼标本所需材料包括:鱼体、模型鱼、缝线、针、棉花、形态固定力(如福尔马林)、防腐剂和制作标本的容器。 3.鱼标本制作过程 (1)浸泡鱼体:将鱼体放入浸泡了福尔马林的容器中,浸泡时间一般为3-7天,并记得调整浸泡的福尔马林

浓度,避免由于过低或过高的浸泡浓度而引发鱼体腐烂或其他不良影响。 (2)形态固定:浸泡完的鱼体可以被剖解,清除内部的骨头和软骨以及肌肉组织,并按照正常的体型重新组装起来,用缝合线将经过整理的组织部分缝合在一起,再使用棉花填充,使其具有自然形态的外观。接下来,放入防腐剂中,时间为1-2周。 (3)模型制作:为了增加鱼标本的美观度和观赏性,需要根据鱼类的体型和特征,制作一个相应的模型。制作时,通常会选用聚酯树脂、水泥等材料,将必须的特征部位造出来,如眼睛、鱼鳍和尾鳍等,并将这些特征部位接到整理后的鱼体上,形成一个具备外观和生物特征的鱼标本。 (4)装配制作:将已经经过防腐的鱼体和模型鱼合并,可以通过钉钉、胶水或钩子等方式将其固定在标本箱中。 4.鱼标本质量的提升方法 鱼标本的外观和生物特征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而其它方面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标本维护、对采集的鱼体进行及时处理以及选择合适的保存环境等。同时,鱼标本的质量还与标本的时代、采集地点、环境等因

制作标本的方法范文

制作标本的方法范文 一、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包括采集、处理和保存等。下面 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1.采集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采集,并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操作,如昆虫网、锋利的刀具和镊子等。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不要过度采集以影响动物种群的数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处理 采集到动物后,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步骤以保持标本的形态完整。首先,在一个整洁的操作台上进行处理,避免外界的干扰。然后,将动物体表的 杂质和脏物清理干净,可以用刷子或棉签等工具进行清洁。并且根据动物 的特征,可以选择性地修剪一些部分,如羽毛、鳞片等,以展示更清晰的 形态特征。 3.防腐 在处理完动物体表的清理和修剪后,需要对动物进行防腐处理,以保 持标本的保存时间和质量。常用的防腐方法包括使用甲醛、酒精、甘油等 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具体的浸泡时间和浓度需要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大小来 确定。 4.振动除气

在防腐处理后,需要进行振动除气的步骤,以保证标本内部的组织和 液体均匀分布,并且排除空气泡的存在。可以使用振荡机或烧瓶等工具进 行振动处理。振动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标本的大小和材质来确定。 5.干燥 完成振动除气后,需要对标本进行干燥处理,以保持标本在时间和质 量上的稳定。可以将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干燥室中,或利用风扇进行加 速干燥。需要注意的是,干燥的速度不宜太快,避免标本的损坏。 6.保存 在完成动物标本的干燥后,需要将标本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以防止 标本的受损和污染。可以使用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容器等进行存储。同时,需要注意选择低温、干燥和阴暗的环境来保存标本,以延长其保存的时间。 二、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与动物标本类似,也分为采集、处理和保存等步骤。下面将介绍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1.采集 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植物状态进行采集,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如剪刀、 锋利的刀具和镊子等。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保护植物的根部和叶片,避免 损伤植物体。 2.处理 采集到植物后,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步骤以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鲜明度。首先,在处理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记录工作,如记录采集时间、

动物标本的制作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简介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 2012.9

前言 动物标本在科研、教学以及科学普及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科学研究方面,它是新种发表和新分布区记述的唯一可供检查和研究的证据。分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成千上万动物标本的比较研究。在教学和科学普及宣传方面,一件栩栩如生的标本是最好的教具,它给观察者留下的记忆甚至是终生难忘的。我国是动物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有着从亚寒带到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环境的动物资源,其中很多是特产种。因此,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科学采集和标本制作与收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基本建设。它不仅能反映当地动物区系的现状,也能反映其在人类影响下的历史变迁。 动物采集和标本制作是涉及多种知识的一门科学。一个有着完善记录和测量并且制作精美的标本,其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永存的。反之,如果科学记录不全或制作低劣的标本,则是白白浪费人力及财力的一种无效劳动,甚至是一种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西方动物标本制作技术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历经几代人的钻研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技术,对我国动物采集和标本馆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现代生物标本制作技术已有很大的革新。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技术的同时,借鉴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标本制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动物标本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制作方法因动物种类和要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标本制作技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各人各有其独特或习惯的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俗话说熟能生巧,每个人经过多次反复实践,都会创造出新的经验和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是一项独特而精细的工艺,通过对动物进行处理和保存,使其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和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一、皮毛标本制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选择完好无损的动物尸体,根据需要选择保留全身或部分身体,清除杂物和内脏。 2. 剥制:将动物身体剥离皮肤,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剥制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划破皮肤。 3. 清洗: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动物皮肤,去除血迹和脏污,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防腐:将清洗干净的皮肤放入专用的防腐液中浸泡,防止皮肤腐烂。 5. 干燥:将浸泡过的皮肤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等待完全干燥。 6. 上脂:用专用的动物脂肪或植物油涂抹在皮肤上,使其柔软并具有光泽。 二、骨骼标本制作方法 1. 收集骨骼:根据需要选择完整的骨骼或部分骨骼,将其清洗干净并晾干。 2. 去腥:将骨骼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异味和血迹。 3. 煮沸:将骨骼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以杀死细菌和寄

生虫。 4. 曝晒:将煮沸后的骨骼放在阳光下曝晒,使其完全干燥。 5. 组装:根据骨骼的形状和结构,将骨骼部位正确地组装在一起,使用胶水或钢丝固定。 三、整体标本制作方法 1. 选择动物:选择完整的动物尸体,根据需要决定保留全身或部分身体。 2. 防腐:将动物尸体放入防腐液中浸泡,时间根据动物的大小和厚度而定,确保彻底防腐。 3. 填充:将防腐后的动物尸体进行填充,可以使用棉花、聚酯纤维等材料填充空腔,使其保持自然形态。 4. 修整:将填充后的动物尸体进行修整,调整姿势和形状,使其看起来更加自然。 5. 上色:根据动物的外貌特征和颜色,使用合适的颜料给动物标本上色,使其更加逼真。 6. 固定:使用支架或其他固定装置将整体标本固定在展示位置,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动物标本可以用于展示、科研和教学等多个领域。制作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和专业的技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保存时间。同时,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动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处理动物尸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制作动物标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