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第一章:取材及固定一、动物致死法1、麻醉法第二章可将浸有乙醚或氯仿的棉球连同小动物一起密封于钟罩或有盖玻璃瓶内进行麻醉;也可用4%戊巴比妥作静脉注射,剂量按动物体重1ml/kg;或用20%氨基甲酸乙脂作腹腔注射,剂量一般按动物体重5ml/kg。
2、空气栓塞法如家兔可用50ml注射器将空气由耳静脉推入,使动物很快死亡。
3、击头法如大、小鼠,可用重物击头后部或将其头后部猛撞桌沿,最好一击而死。
4、断头法青蛙、小鼠等小动物,可用剪刀剪去其头部,较大动物如兔子等,可用斧头迅速砍头致死。
5、股动脉放血法动物经吸入乙醚或氯仿稍麻醉后,立即切开股动脉放血。
注意:上述各法,应根据制片需要选用,如空气栓塞法不宜用作血管注射标本的制作;乙醚麻醉对丘脑下神经部分泌物染色标本不利;股动脉放血法有利于肠系膜铺片的制作。
二、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新鲜最好是动物心脏还在跳动时取材,立即投入固定液内,脏器的上皮组织最易变质,应争取在死后半小时内处理完毕。
2、组织块力求小而薄组织块的厚度以不超过5毫米为宜,较理想的厚度为2毫米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固定液迅速而均匀的渗入组织块内部。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切取组织块时刀剪要锋利,不要来回挫动,夹取组织时切勿猛压,取材时组织块可稍大,以便固定后修块。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经固定后,或多或少产生收缩现象,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5、要熟悉取材部位要能准确的按解剖部位取材,如胰腺,一般取胰岛较多的胰腺尾部;肺应取有细支气管及带有软骨片的小支气管部。
6、动物品种的选择如观察肥大细胞,以大、小鼠皮下组织及肠系膜、大网膜铺片为佳,欲观察运动终板,可用小鼠的肋间肌等。
7、选好组织块的切面熟悉某些器官组织成分安排,然后决定其切面的走向;如一长管状器官以横切面较好。
8、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入固定液,但要注意防止组织损伤。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制作动物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用于保存和展示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结构。
下面是关于制作动物标本的10种方法及其详细描述:1. 湿标本法:通过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浸泡在化学固定剂中,然后逐渐替换液体为蜡质,最终制作出具有保真度和柔韧性的湿标本。
2. 干标本法: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进行干燥处理,以保留其外部形态,并使用防腐剂和漂白剂来避免腐败和变色。
3. 分解标本法:使用酶或温和的化学溶解剂分解动物的组织,然后将组织的骨骼、器官或特定部位进行保存和展示。
4. 透明标本法:使用透明化剂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特定部位变为透明,以显示其内部结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
5. 解剖标本法:将动物进行完整的解剖,并逐层展示其内部结构,例如骨骼、内脏、血管和神经系统。
6. 骨骼标本法:将动物的骨骼进行去软化、漂白和保留处理,以展示其骨骼结构和解剖特征。
7. 插塑标本法:在动物的皮肤下注入塑料或硅胶材料,使其具有原始形态,并使用细节加工技术塑造外观和表情。
8. 嵌蜡切片标本法:将动物的特定组织切割成薄片,然后用石蜡浸渍和固定,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和结构。
9. 冻切标本法:将动物的组织冷冻固化后,使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0. 数字化标本法:使用3D扫描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将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数字化制作成虚拟标本,更方便保存和展示。
这些方法允许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并有助于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解和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1. 概述动物标本是保存动物身体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研究和教学。
制作动物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采集、制备、处理和保藏等过程。
2. 采集2.1 选择合适的动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标本制作,可以根据研究或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
2.2 采集工具准备好适当的采集工具,如手套、剪刀、镊子、塑料袋等。
确保工具干净,并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2.3 预防措施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自然保护区规定。
2.4 采集方法•对于较小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或镊子将其放入塑料袋中。
•对于较大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在适当位置进行切割,并用塑料袋包裹。
•尽量保持动物完整,并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2.5 采集记录对于每个标本,应记录采集地点、日期、采集者等信息,并在标本上附上相应标签。
3. 制备3.1 清洗将采集得到的动物标本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泥土、沙粒和其他杂质。
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轻轻擦洗,注意不要对动物造成损伤。
3.2 骨骼制备如果需要制作骨骼标本,可以选择将动物进行骨骼制备。
将动物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以去除大部分软组织。
使用小刀或剪刀将软组织彻底清除。
将骨骼进行漂白处理,使其颜色更加均匀。
3.3 标本整理根据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整理。
可以调整动物身体的姿势、展开翅膀或四肢,并使用线或针固定。
4. 处理4.1 防腐处理为了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持久性,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乙醛浸泡、乙酸铅浸泡或甲醛喷洒等。
注意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腐剂。
4.2 干燥处理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避免腐败和霉变。
可以使用干燥剂、风扇或低温干燥箱等方法进行干燥。
4.3 彩色处理(可选)如果需要制作彩色标本,可以使用染色剂或颜料对动物进行染色处理。
注意选择适合动物材质的染料,并遵循使用说明。
5. 保藏5.1 存放容器选择合适的存放容器,如玻璃瓶、塑料容器或密封袋等。
动物标本制作总结

动物标本制作总结一、简介动物标本指的是经过特殊处理制作成为具有展示和保存价值的动物模型或动物骨骼的物品。
制作动物标本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包括采集、剥制皮毛、处理骨骼以及装饰等。
本文将总结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采集和剥制皮毛1. 采集采集动物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和规定,并且尽量选择已死亡的动物进行采集。
一般来说,采集时需要保证动物完整性,避免造成明显的损伤。
2. 剥制皮毛剥制皮毛是制作动物标本的重要步骤。
在剥制皮毛之前,需要先进行解剖和去内脏等处理。
剥制皮毛时要仔细操作,保持动物皮毛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划破皮毛。
三、处理骨骼处理骨骼是制作动物标本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1. 去肉和脂肪去除骨骼上的肉和脂肪是制作标本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酶溶解法或者放射法进行去肉和脱脂处理。
2. 漂白处理后的骨骼需要进行漂白处理。
漂白可使用含氯漂白剂进行,但要注意浓度的控制,避免骨骼腐蚀。
3. 硬化和固定为了更好地保持骨骼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使用硬化剂进行处理。
硬化剂可以帮助骨骼保持坚硬并防止腐蚀。
4. 整理处理完骨骼后,需要仔细整理骨骼,确保其各个部分的位置正确、完整。
可以使用特殊工具进行整理,如小刷子和镊子。
四、装饰装饰是制作动物标本的最后一步,可以增添标本的观赏价值。
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选择合适的展示材料选择合适的展示材料可以更好地展示标本的特征。
常见的装饰材料包括木制底座、石头底座以及透明树脂。
2. 定位和固定在装饰过程中需要将标本固定在底座上,并保持合适的展示角度。
可以使用铜丝、胶水或者螺丝等固定标本。
3. 清洁和保护装饰完成后,需要对标本进行清洁和保护,防止灰尘和湿气对其造成损害。
可以使用软刷或者吹风机进行清洁,同时可以涂抹保护漆进行保护。
五、注意事项制作动物标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遵守采集和制作标本的相关法律法规; - 仔细操作,避免对动物造成二次伤害; - 进行标本处理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 在处理骨骼时要保持骨骼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处理; - 在装饰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装饰材料,保证标本的观赏价值; - 定期清洁和保养标本,延长其使用寿命。
动物标本的制作范文

动物标本的制作范文一、标本制作前的准备工作1.动物采集:动物标本的制作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动物样本,采集要求动作轻柔,以免损坏动物的外貌和形态特征。
2.标本制备:将采集到的动物制成标本前,需要对其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包括标本皮的处理、尸体的防腐等。
3.标本保护:标本制作完成后,为了保持其完好无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如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防止虫蛀等。
二、标本制作过程1.皮制标本制作:(1)去皮:将动物的皮肤剥离,并去除内部的组织和脂肪,使皮肤变得干燥。
(2)脱毛:将去皮的动物皮肤浸泡在草木灰或漂白剂中,使毛发脱落。
(3)干燥:将脱毛的皮肤平铺,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4)硬化:将干燥的皮肤浸泡在硬化剂中,使其变得坚硬,并保持动物的形态。
(5)装饰:根据需要可以在标本的表面进行美化装饰处理,增强标本的观赏性。
2.骨骼标本制作:(1)处理骨骼:将动物的尸体进行骨骼分离处理,清除软组织和肉类。
(2)腐蚀:将处理后的骨骼浸泡在腐蚀剂中,使其软骨或骨骼变得柔软。
(3)去腥:腐蚀后的骨骼需要去除腐蚀剂和尸臭味,可以使用漂白剂进行充分冲洗。
(4)干燥:经过漂白剂处理后的骨骼需要晾干,可以利用自然风干或用吹风机加速干燥。
(5)固化:将骨骼放置在易于固定和保管的容器中,并填充硬化剂以使其保持形态和结构。
另外,为了制作稀有动物标本,需要采用一种称为“湿制标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动物和软体动物,制作方法如下:(1)采集:将动物放入泻湖中,用湿巾或泳装捂住头部,使动物停止呼吸后即可取出。
(2)处理:将湿润的动物用细线穿串,然后放入乙醇或甲醛溶液中浸泡。
(3)标本制作: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动物取出,展开并吊干,然后修整形态即可。
三、动物标本的保存与展示总之,动物标本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制作好的标本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学教学和研究,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动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1. 简介动物标本是将动物制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形态,以展示或研究为目的的标本制品。
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供参考。
2. 材料和工具准备•动物标本(新鲜或经过脱水处理的)•制作标本用的模具(可自行制作或购买)•脱水剂(例如甘油、乙醇等)•清洁工具(手套、刷子、针、剪刀等)•防腐剂(例如甲醛溶液)3. 制作步骤步骤1:清洁和处理动物标本首先,将动物标本进行清洁处理。
可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或清洁剂来清洁表面的污垢和油脂。
然后,将标本进行脱水处理。
将动物标本放入适当浓度的脱水剂中,让其充分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标本内的水分。
脱水的时间和浓度因动物大小和种类而异。
步骤2:填充和塑形将脱水处理后的动物标本放入模具中,并填充适量填充物,以保持标本的形状和姿势。
填充物可以使用合适的材料,如填充棉、泡沫塑料等,以确保标本能够保持完整且不变形。
步骤3:防腐处理在标本填充和塑形完成后,将标本浸泡在适当浓度的防腐剂中,以防止腐败和细菌生长。
一般常用的防腐剂是甲醛溶液,它具有很强的杀菌和防腐效果。
标本浸泡的时间视标本的大小和种类而定,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
步骤4:治疗和修复标本浸泡在防腐剂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标本并对其进行治疗和修复。
检查标本是否存在损坏或破损,并进行修复。
可以使用针、线或特殊材料进行修复。
步骤5:干燥和保存将处理完的动物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直至完全干燥。
然后,将标本放置在干燥的容器或陈列柜中,以防止湿气和昆虫的侵入。
标本的保存时间长短取决于防腐剂和保存条件,可以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4. 注意事项•在制作动物标本时,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安全操作。
•标本的捕获和取得应合法合规,并避免损害生态环境。
•标本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受到感染和伤害。
5. 结论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但通过掌握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制作出具有保存价值的动物标本。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动植物标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系统分类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制作一个完美的标本需要注意许多细节,这篇文章将介绍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与保存技巧。
一、动物标本的制作1.1 杀死和保存动物在动物标本制作之前,需要杀死和保存动物。
杀死动物的方法因动物种类和目的而异。
在无痛杀死动物的过程中,最好避免对动物造成痛苦和创口,以免标本受损。
保存动物的方法包括冰冻、浸泡在无水酒精中或采取其他特殊的保护方法。
1.2 清洗和制作标本动物标本的清洗和制作是关键步骤。
首先,用镊子或刷子将皮肤和羽毛小心地剥离,并清洗内部器官。
然后,将标本塞满吸水性材料,如纸胶带或纸巾。
最后,将标本放置于恰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当的控制湿度和环境温度的保护剂。
1.3 补充和修饰最后,对标本进行补充和修饰,通过一些手法,使标本更加饱满和自然。
这些手法包括使用毛髓进行缝合、修补骨骼缺失和润色等。
二、植物标本的制作2.1 采集和保存植物采集植物标本的最佳季节通常是在鲜花盛开之前。
在采集时,应尽量保持植物的完整性和生长习性。
将植物放入一个防水袋中,并尽快将植物放入保存植物的流体中,常用的流体包括70%的酒精、乙醇和甲醛等,这类流体可以避免植物的腐烂和病变。
2.2 加工和制作标本植物标本的加工和制作需要经过一系列工序,包括解剖、烘干和保护处理。
首先,将植物通过解剖刀切成片,然后用高温烘箱将植物烘干至干燥的状态。
最后,将植物贴在专门的标本纸上并标注信息,用标本皮打包好即可保存。
2.3 修饰和保管最后,对于精致的植物标本,可以通过修饰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和自然。
标本应保存在封闭的柜子内,并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三、标本的保护和管理标本保护和管理也是标本制作的重要环节。
标本应存储在恰当环境中,保持干燥、静止和防虫。
对于大型标本,应选择大型柜子或抽屉,并用防潮剂和杀虫剂进行处理。
标本也应按照名称、时间、位置等方式,建立专门库房进行管理和维护。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是一项重要且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可以有效地保存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形态,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本文将介绍动物组织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动物组织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1. 动物标本的收集: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标本进行采集,可以选择已死亡的动物标本,也可以通过活体组织切片的方式进行制作。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避免损坏或变形。
2. 组织固定:采集到的动物标本需要进行组织固定,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常用的组织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等,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进行处理。
3. 组织切片:固定后的动物组织需要进行切片,以便观察组织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切片的厚度一般为5-10微米,可以使用专用的切片刀或者切片机进行切割。
4. 切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染色、组织染色等,可以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根据实验的需要。
5. 覆盖玻片: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放置在玻片上,并在上方加上透明的覆盖玻片。
覆盖玻片的目的是保护切片,防止切片脱落或受到污染。
6. 标本保存:制作完成的动物组织标本需要进行保存,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标本可以保存在特制的盛放容器中,也可以进行冷冻保存或者石蜡包埋保存。
二、动物组织标本制作的注意事项1. 样本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标本对于制作高质量的组织标本非常重要。
标本的选择应尽量保持完整无损、结构清晰、形态规整,以有利于后期的观察和分析。
2. 组织固定剂的选择:不同的固定剂会对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剂。
固定剂浓度和固定时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过度固定导致组织结构的改变。
3. 切片技术的掌握:切片技术对于制作高质量的组织标本至关重要。
切片时需要注意切割均匀、厚度一致,避免切片过厚或过薄,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4. 染色方法的选择:染色方法可以增强组织标本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但染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染色不均匀或染色剂超出时间导致结果不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一、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浸制标本是采用保存液来防腐的标本。
如果保存得好,这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下去。
它能清晰地显示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能长期保持生物体的原来色泽。
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1.防腐动物整体标本浸制时,保存液不易渗入,时间一长,内脏容易腐败,要注入保存液防腐。
可用注射器套上针头,插入草蜥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注入少量10%福尔马林。
2.整形浸制标本的固定十分重要,要细心地从头部一直做到尾部,不能遗漏。
固定时解剖板或解剖蜡盘。
将注射过防腐剂的草蜥,背部朝上平放在解剖板上,头颈下面衬垫一团棉絮,使头部仰抬。
如果要使口张开,可在口内塞入一团棉絮。
将前肢、后肢、躯干和尾部按生态摆好,用大头针固定指、趾和尾,如果标本瓶短,可将尾巴弯曲。
草蜥的尾容易断,如果尾部断脱,可以用细竹丝插入,连接断尾,再整理姿态。
用毛笔蘸40%福尔马林,在蜥蜴皮肤上涂遍两次。
1小时以后,草蜥标本的前后肢的指,趾和尾尖部已经定形硬化,拔去大头针,取下浸在10%福尔马林里。
10%福尔马林用作过渡浸液,可以浸掉草蜥体内的黄液,以免正式上瓶时污染浸液。
标本要浸1~3个月,中间换新液3~4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3.装瓶从10%的浸液中取出蜥蜴,用针穿好白丝线,在蜥蜴的胸部靠近前肢处和腹部靠近后肢处各穿过一条白线,将线缚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的边缘上打结,尾部也可绑扎一条白线,使整个标本缚扎于玻璃片上,然后制做玻璃片的垫角,安装于玻璃片上,再装入已洗刷干净的标本瓶中。
将标本装入瓶后再加入保存液,盖好瓶盖。
瓶中的保存液不宜装得过满,液面不能接触瓶盖。
取树脂胶或蜡,用毛笔蘸着填入瓶盖与瓶身的缝隙处,直到填平为止,然后,在瓶身贴上标签。
保存浸制标本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瓶口封蜡溶化,浸液挥发。
也不宜放置在零度以下的地方保存,防止浸液冰冻,玻璃破裂。
在搬动时,不能剧烈震动,且要放置平直,以免翻倒。
二、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是指脊椎动物而言,也就是说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可以制成剥制标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和鸟类,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纲的大型种类,如鲸、鲨鱼、海龟等。
动物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躯体大小,皮肤情况等等都很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制作。
例如一般鸟类的剥皮是从腹部剖开,但鸬鹚因腹部脂肪较多,在腹部开口易污染羽毛,就可改为从背部剖开。
除此之外,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也因人而异,有很多种制作方法,例如在制作鸟类标本时就有从胸部剖开和腹部剖开的区别。
只要做好的标本能形象逼真,符合生态、栩栩如生,就是件好的作品。
(一)常用药品1.三氧化二砷(As2O3)也称砒霜,白色无嗅无味粉末,剧毒,有防腐功能。
2.硫酸铝钾[K2SO4·Al2(SO4)3·24H2O]也称明矾无色、透明晶体,具有防腐、硝皮作用。
3.樟脑(C10H16O)具有防止虫柱标本作用。
4.硼酸(H3BO3)有防腐作用,但较差。
5.苯酚(C6H5OH)也称石炭酸、来苏水。
有消毒防腐作用,可防止残留肌肉变质。
(二)防腐剂的配制1.砒霜防腐粉:主要用于爬行类、哺乳类。
配制时砒霜、明矾、樟脑按2∶7∶1研成粉末,混匀即可。
2.硼酸防腐粉:可代替砒霜防腐粉,但较砒霜防腐粉差,但使用较安全,用硼酸粉、明矾粉、樟脑粉按5∶3∶2混匀即可。
3.砒霜防腐膏:具有防腐防虫及保护羽毛不致脱落的功能,主要用于鸟类。
(三)常用工具和材料1.解剖工具:如解剖刀、镊子、剪刀、骨剪等,可根据经济条件准备。
2.木工、金工工具:如钢丝钳、台钳、鎯头、电钻、锯等可根据条件准备。
3.石膏粉(或滑石粉):有吸水功能,主要用于吸收鸟类羽毛清洗后的水分,在剥制过程中撒在肌肉和皮肤之间,防止粘连,并防止血液、脂肪等污染羽毛。
4.铅丝:用于动物标本支架。
可根据动物的大小选用粗细不同的型号。
5.填充物:主要用于填入标本体内,可选用棉花、竹丝、麻刀、棕等。
6.玻璃义眼:可用来代替动物的眼睛。
7.针线:缝合标本剖口用。
8.标本台、树枝等:固定动物标本用。
9.标签、记录动物标本的名称、性别、采集地点等。
(四)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处死活的动物一般需在剥制前1~2小时将其处死,待血液凝固后方可进行剥皮。
处死方法有以下几种,可根据不同动物选用。
1.胸部压迫,使其无法呼吸,心跳而死亡。
2.空气针法。
在动物的静脉中注入少量空气,阻断血液循环,如家兔可从耳部注射;鸟类可从翼部内侧肱静脉中注射。
3.溺死。
对哺乳类动物可使用。
(五)鸟类的剥制标本在剥制前如果是活的,需处死;如果是死的需对躯体做如下检查:羽毛是否完整,躯体是否腐败。
躯体是否腐败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检查方法是:用力揿拉面颊部、腹部、嗉囊部的羽毛,如不脱落方可使用。
有的鸟类是用枪弹击毙的,常从伤口等处流出血液或污物沾污羽毛,可用毛刷蘸水或洗涤剂清洗,然后拭去水分,用石膏粉或滑石粉撒在洗涤处,待羽毛干燥后刷去石膏粉块即可使羽毛蓬松,如一次未能完全干燥,可重复再做一次。
鸟类标本的剥皮方法基本相同(特殊种类例外),现以家鸽为例,叙述如下:将鸟置于桌上,胸部向上,头部向左。
分开胸部的羽毛,露出裸毛区,由胸龙骨前部的凹陷处开口,沿皮肤直剖至胸龙骨中央。
开口长度应比鸟的胸宽稍大。
初学者开口可适当加大一些,但不宜过大,过大在后期缝合整形时不好处理。
开口的前端应露出颈部,然后用解剖刀沿鸟胸部的皮肤和肌肉之间剥离,直剥至胸部两侧的腋下。
在剥皮的过程中要经常撒一些石膏粉在皮肤内侧和肌肉上,以防止羽毛被血液和脂肪沾污。
向前,用解剖刀将鸟的嗉囊与皮肤分开,并露出颈部。
用手握住鸟的头部,使鸟的颈部向腹面弯曲,再用剪刀在靠近胸部处将鸟的颈部及食管、气管一起剪断。
这时应注意:①要把颈部与皮肤完全分开后再剪,勿将颈部皮肤剪破。
②如有血污要及时撒上石膏粉,不要使血污污染皮肤。
③最好不要把嗉囊弄破,如不小心将嗉囊弄破时,就要及时将鸟体拿起,将嗉囊中的食物剥出,勿使食物污染羽毛。
将鸟体翻转,使背部向上,然后把头部和颈部翻向背上,沿皮肤将鸟的背部剥离,露出两肩。
继续剥离两翅的肱骨处。
将肱骨上的肌肉去掉,并在肩关节处将肱骨与鸟体分离。
继续向背部剥离,直至腰部。
在剥腰部时要背腹面同时进行,当两腿显露时,要将皮肤一直剥至跗蹠骨之间的关节处,去掉胫骨上的肌肉,并在胫骨上端关节处剪开,使胫骨与鸟体分离。
向尾部剥离时,剥至泄殖孔时要用刀把直肠基部剪断;剥至尾部时要将尾脂与皮肤完全分离,并用剪刀在尾综骨末端剪断。
剪断后内侧皮肤呈“V”字形,注意不要把尾羽的羽轴根剪断,以防止尾羽脱落。
这时躯体肌肉与皮肤已完全分离。
随后进行翼部皮肤的剥离,先将肱骨拉出直剥至尺骨。
在剥尺骨时,因翼部飞羽轴根牢固的生在尺骨上,要用手指紧贴羽轴根将翼部皮肤与尺骨完全分离,一直剥至腕骨,然后将尺骨桡骨上的肌肉全部清除干净。
在做展翅标本时,就不能用上述方法剥离两翅。
因为把尺骨上的羽根与尺骨分离后,在展翅时,飞羽失去支撑就会下垂,无法使飞羽张开。
因此在做展翅标本时,要在尺骨内侧切开皮肤,将尺骨、桡骨上附着的肌肉去除后,再沿皮肤切口缝合。
两翅剥离后,最后进行头部的剥离。
先拉颈部,使颈部的皮肤向头部翻过,逐渐剥离露出枕骨。
这时在枕骨两侧会出现呈灰褐色的耳道,用解剖刀紧靠耳道基部将其割断,或用尖头镊子沿耳道基部将其拉出。
再向前剥去,两侧会出现暗黑部分,这就是鸟的眼球,用解剖刀把眼睑边缘薄膜割开,用镊子将眼球取出(注意不要割破眼球和眼睑),同时观察虹膜颜色以备安装义眼时按此着色。
在枕孔周围,用剪刀将枕孔扩大,并剪下颈部。
同时沿下颌骨两内侧剪开肌肉,拉出鸟舌,将头部肌肉剔除干净。
用镊子从扩大的枕孔中伸进颅腔;夹住脑膜把脑取出。
这样,整个剥离过程就完成了。
有些鸟类。
如啄木鸟、鸭等头大颈细,头部骨骼无法从颈部皮肤中翻出时,可先剪除颈项,然后从外部沿枕部剖开一小口(大小视鸟头大小而定)将头骨从小口中翻出,挖出耳道、去除眼球肌肉等。
做完除腐处理,安装完义眼后,再将小口缝合即可。
鸟体剥好后应再检查一遍,将附在皮肤上的肌肉、脂肪等清除干净,刷去剥制过程中撒在皮肤上的石膏粉,缝合在剥离过程中不小心割破的皮肤(从内面缝)鸟类躯体经剥皮后,其皮肤内侧必须马上进行防腐处理。
在防腐处理过程中,逐渐将把有羽毛的一侧翻回到体表,恢复原形。
防腐及复原步骤如下:首先在眼窝、脑颅腔、下颌部分涂上三氧化二砷防腐膏(砒霜膏),用两团如同眼球一样大小的棉球填入眼眶,并在适当的位置上装好义眼,再在颈部皮肤内侧用毛笔刷上防腐膏,逐步把头部翻转过来(注意不要强拉,以免颈项部羽毛脱落)。
其次,在两脚胫骨上涂上防腐膏,并在胫骨上缠上棉花,上大下小。
和原来小腿上的肌肉一样;同时在小腿内侧、尾部、两翅内侧等部位全部涂遍防腐膏后,即可将其皮肤完全翻回原样。
(六)鸟类姿态标本的填充鸟类标本的填充方法有多种,现将比较简便、易于掌握、效果较好的方法介绍如下:1.支架制作及安装填充前,应先在鸟体内安装支架以便支撑鸟体。
支架用铅丝制作,铅丝的粗细视鸟体大小而定取两段铅丝,一段为鸟喙到趾端长度的1.3倍(以鸟体仰卧伸直时为准),另一段较前者长3~6厘米,按下图顺序绞合,弯制成支架(绞合处要绞紧)。
绞合时1、3,要对齐,短者4到绞合处的长短以鸟喙到鸟原龙骨前端长为准。
a~a′为鸟胸宽的1/2,a~b和 a′~b′为鸟胸高的 2/3。
支架制成后将四个端点用钳子钭剪一下形成一个锐尖,并在0~4上缠上棉花,粗细比原颈部略小。
将1、3两端分别从两脚胫骨与跗蹠骨关节间的后侧,向脚跟方向插入,由脚掌部穿出,同时将2端插入尾部,由尾部腹面中央穿出,以支撑尾羽。
尽量将1、2、3端铅丝向后移,使4端穿入颈部,由脑颅腔插入鸟上喙尖部,并使4端向鸟腹部弯曲一点,这样鸟头部就不会摇动。
最后调整铅丝支架的位置,使鸟体符合原剥制前的长度,铅丝绞合的中心点(即原来的0点)位于原鸟体龙骨前端位置。
市场上出售的义眼大部分是透明玻璃的,中间只有一个大小不等的黑点(即瞳孔),这时我们就要根据鸟的虹膜颜色,在义眼背面用油画色(也可用广告色)涂上相应颜色,然后再熔一点石蜡将颜色盖上。
如果义眼未在防腐过程中安装,也可在整形时安装。
安装方法类似我们系扣子一样。
2.鸟类标本的填充将已安装好支架的鸟皮仰放于桌上,首先在支架下面(支架与背部皮肤之间)填充填充物(棉花、竹丝等),顺次为尾、腰、背。
在背部填充时一定要保持填充物的平整,填充厚度约为胸高(活体时)的1/3左右,这样才能使制成的鸟体标本不致背部凹凸不平和有铅丝支架的痕迹。
填充背部时还要注意靠近颈部的填充,填少会出现凹陷,填多会凸起,都会影响标本的美观。
在颈部要用一长条棉花,用镊子直送到鸟的下颌处,其一使鸟的颈项呈椭圆形,其二是用来补充下颌处舌和肌肉的空缺,颈的两侧也要适当充填一些填充物,以代替气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