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自2021年起,中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本标准),这是中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系统、创新的课程标准。
本标准将深化科学教育,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它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及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和现代化思维,推动学生建立以科学为核心的世界观。
本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系统整合和实验活动为基础,融合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学习和练习相结合,以全新的视角学习化学”。
本标准进一步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的系统教学、培养学生现代化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四个学习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标准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水平统一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和实施更加丰富的实验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活力,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将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发展提供规划指导。
本标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进化学教学的体系结构,促进普通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
本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化学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重视本科认知、价值认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天文、化学、生物、物理等科学领域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有责任感、交流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标准的实施将为完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结构,提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素质提供重要依据。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熟悉实践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加深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的能力,推动学生建立以科学为核心的世界观,促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发展。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教学内容:化学新课标范本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
2. 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新课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2. 探索相关知识点,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点的内涵,并能够简单运用。
2.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新课标的概念和内容(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探索新知识点(20分钟)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对新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方便归纳新知识点。
第五步: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对新知识点的讲解
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2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全章课件

增强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前篇 素养初探
【知识铺垫】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氧气:3Fe+2O2
Fe3O4。
(2)铁与稀盐酸:Fe+2HCl === FeCl2+H2↑。
(2)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
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
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请解释实验中,是否发生了置换反应?上述反应能否
证明钠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能否说明钠比
铜活泼?
提示 实验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钠投入水中,不是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呈
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课堂篇 素养提升
探究一
钠与氧气的反应
【问题探究】
下面的图示简单展示了我们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
(1)从以上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有关金属钠的哪些性质?
提示 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硬度小;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易
【微思考2】(1)为什么实验室里将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2)教材中描述“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在水中”,实验中取“绿豆大”的钠的目
的是什么?
提示 (1)钠与石蜡油、煤油不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石蜡油、煤油的密度,
将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能使钠与空气隔绝。
(2)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取“绿豆大”的钠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2022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目标:本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知识,并掌握利用化学原理对物质性质进行改变和分析的基本技能,以及探索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1.2 内容:本规定的内容包括基本的化学概念、原子的分子模型、反应机理、基本的实验技能、计量分析、离子反应、酸碱反应、化学平衡、溶液微量分析、能量变化、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机及有机化学、缓冲溶液等。
二、课程标准2.1 基本要求:学生需要学习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实践,理解各种化学原理、关系及其应用,并培养探究能力外,在实践中加强学习。
2.2 基本技能:通过使用各种化学实验和设备,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计量分析技能、离子反应技能、酸碱反应技能、化学平衡技能、溶液微量分析技能、能量变化技能及分子物理和化学性质等知识与技能。
2.3 学生素养: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具有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精确把握实验数据、缜密推理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以及谨慎加以解释和利用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3.1 方式:综合测试,其中包括理论知识检测、综合知识检测、实践技能检测和报告检测等。
3.2 评分标准:检测中包含理论知识检测、综合知识检测和实验检测三个部分,根据考试成绩及报告来确定最终的评价成绩。
3.3 课程考核:学生需要完成本规定下的实验报告和课程考试,其中,实验报告的比重占实验总成绩的30%,考试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本规定充分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参与社会生产、服务及其它相关活动的能力。
2022版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2版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5篇)通过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1、《新课标》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
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材从讲述一些化学初步理论的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医药生产与化学等内容。
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验部分有增加也有删减,更注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5、《新课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
《新课标》要求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获得真知。
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指导我国初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的标准,它们有以下一些
核心的理念和要求:
1.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整体规划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这些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
3. 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强调以大概念为核心,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核心原理和思想。
4. 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宗旨,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 注重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强调通过探究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6. 优化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求设计和实施凸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深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评价和探索增值评价路径。
总的来说,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探究与实践,优化评价方式,以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022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课时2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答出一条
即可)。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
1.科研人员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甲乙丙丁
①
4Na+O2
2Na2O
;
②
Na2O+H2O
2NaOH
;
③
NaOH+HCl
NaCl+H2O
。
解析 (1)甲组物质中只有Na是金属单质,其余均是非金属单质;乙组物质中 只有Na2O是金属氧化物,其余均是非金属氧化物;丙组物质中只有NaOH是碱, 其余均是盐;丁组物质中只有NaCl是盐,其余均是碱。(2)由题图可知转化关 系是Na→Na2O→NaOH→NaCl。
素养视角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下面是常温下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pH
4
9
7
10
12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 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哪些物质? 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牙膏或肥皂水。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的原因是人体内被射入 了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应该选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但炉具清洁剂碱性太 强,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选用碱性较弱的牙膏或肥皂水比较合适。
CaSO3↓
+H2O。
问题3:碱和盐发生反应需要符合什么条件?试举例说明。
2022年四川省高中新课改课程标准

2022年四川省高中新课改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
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原则上每周按35学时安排教学,每学时为45分钟。
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的每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1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2学时安排(1个
学期内完成);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1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18学时,一般按每周2学时安排(1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1学时安排(1个学期内完成)。
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三年共计270学时;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简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图书目录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国际视野中的高中化学课程:
(1)根据科学素养建议设计课程: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
对于科学知识达至基本的介绍程度;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至基本的介绍程度。
各国普遍采用这一标准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我国也沿用此标准进行中国公众科学
素养调查。
科学素养不仅仅就是所受到教育程度多寡的寓意,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广泛文明的标志。
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将“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视
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的学生。
(2)课程具备选择性:
(3)课程内容的组织具有不同特色:
(4)注重自学化学实验和研究方法:
2、高中化学课程现状调查:
教学在非常大程度上受限于中考教师和教材(辅)整体表现出来“权威性”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
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和探讨偏少高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希望低
化学教材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习惯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存有误区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压力非常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1)内容与呈现出形式
行为主体前言组成
(2)课程结构(3)课程性质(4)课程理念(5)课程目标(6)内容建议(7)课
程实行建议
4、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发生改变课程过分著重科学知识传授的女性主义,特别强调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赢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沦为学会自学和构成恰当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