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三
中国古代文学(三) 论述题

1、论述唐代文学的新创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诗歌:(1)唐诗体现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诗人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2)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
首先,风格与流派较之前更加多样化,此外,艺术形式也更加完善。
散文:唐代文章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古文运动”的兴起使古典散文再一次散发光彩,树立了新的文章范式。
(2)唐人在骈文,骈赋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并创造了文赋、律赋、俗赋等新赋体。
传奇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文言文小说的成熟,它超越了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志异的范围,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
词: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文体(配合演唱的音乐为燕乐)。
中唐以后出现了文人词,多委婉细致,香软浓艳,乃至晚唐产生了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
此外,唐代出现了变文这一新的文体。
2、论述高适和岑参在诗歌创造上的异同①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他们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热衷于功名,有些强烈的入世精神。
在他们身上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但高岑虽同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却各有很强的个性。
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
”首先,高适多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而岑参的诗,以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主,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
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
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
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写得都是边塞的奇丽风光。
③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受近体诗影响较大;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歌行的特点更显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III(元明清)》第03章在线测试

中国古代文学III(元明清)》第0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四声猿》不包括
A B
C D
、《牡丹亭》主要敷演()的爱情故事
A B
C D
、洪升的戏曲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杂剧
A B
C D
、《桃花扇·余韵》中著名的唱曲艺人名
A B
C D
D、陈最良
E、杜丽娘
2、下列作品属于“临川四梦”者为()
A、《还魂记》
B、《紫钗记》
C、《邯郸记》
D、《南柯记》
E、《西蜀梦》
3、明代后期出现的两个著名传奇流派是()
A、苏州派
B、吴江派
C、临川派
D、公安派
E、竟陵派
4、下列作品属于“一笠庵四种曲”者为( )
A、《一捧雪》
B、《人兽关》
C、《清忠谱》
D、《占花魁》
E、《永团圆》
5、下列作品属于清代的传奇作品有( )
A、《清忠谱》
B、《长生殿》
C、《桃花扇》
正确错误
、《桃花扇》是一部敷演南明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剧。
作品“借兴亡之感,写离合之情。
”()正确错误
、明代各种声腔中影响最大的,是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四大声腔。
()
正确错误
、梁辰鱼的《浣纱记》首次用改革的昆山腔演唱,对昆腔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
()
正确错误
、“沈汤之争”的焦点是“律”与“意”关系()
正确错误。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3

《晋楚城濮之战》 认为“师直为壮,曲为老。”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国君能体恤百姓则可战。
• 有礼、有节,将帅和睦,士卒尽力的一 方获胜,骄纵一方失败。
3、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
《晋公子重耳之亡》
4、广泛描写各种人物,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5、善于描写行人辞令之美
• 4、气势浩然,感情强烈,善于铺张扬厉, 富有鼓动性。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1、大量运用“三言”、尤其是寓言形式表达 思想和情感。 2、通过奇崛的想象,创造了瑰奇的艺术境界, 以表达其博大精深、深奥玄妙的哲学思想。
思考与练习: 1、掌握先秦说理文体制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的特点。 2、《论语》怎样的一部书?(作者、内容、 体制特点,文学价值) 3、为什么说《论语》的语言具有“言近旨 远、词约义丰、形象隽永”的特点? 4、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主要思想内容。 5、试以《齐桓晋文之事章》为例,分析说 明《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
《曹商使秦》“舐痔破痈”, 《则阳》“蜗角之争”
《列御寇· 曹商使秦》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 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 庄子曰:“夫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 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 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 有病,召医,破痈溃痤得车一乘,舐痔者得 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 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2、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虐昏庸、贪婪荒淫 的卑劣本性。 “宣公四年”载“郑公子归生弑灵公” “襄公二十五年”载“崔杼弑君”
“文公六年”载秦穆公以子车氏三兄 弟为殉,抨击“死而弃民”,“难以在 上”。
3、歌颂了忠良正直之士的功绩和美德。 “弦高犒师” “申包胥泣秦庭” 高度赞扬齐桓、晋文、楚庄、秦穆、阖闾、 勾践等的历史功绩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宗法贾岛,姚合,意境清幽。
这一流派最著名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
柳永词内容1.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尤工于羁旅行役”。
把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并借助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3.增加了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反映了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柳永贡献 1.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运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亦即加强传统的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2.慢词总是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础,以独特的感受为筋骨,写出主观动作,心情和客观场面,景物的发展脉络及变化线索,体现出层次结构上的多重性。
3.~词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这是~词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词还善于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5.~词讲究音调和格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中国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第3章 历史散文3——《国语》《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第三章历史散文第四节《国语》一、《国语》简介1.我国最早的一部分国记载的国别史·所记年代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全书21卷,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历史片段,尤以记晋史最长,共9卷2.《国语》“春秋外传”↔“春秋内传”《左传》·《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多记教诲之语·内容多与国之兴衰或事之成败密切相关,富于政治色彩。
二、《国语》的文学特色1.长于记言2.语言特点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接近当时的口语第五节《战国策》一、《战国策》简介·初题“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刘向定名为《战国策》·东汉末,高诱作注,后散佚·北宋,曾巩重新整理,流传至今《战国策》基本上仿照《国语》的体例,以记言为主,按国别记载,全书记载了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事,上接春秋三家分智氏,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间事。
二、《战国策》文学特色——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1.机智灵活的论辩方法如《触龙说赵太后》2.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如《苏秦以连横说秦》:铺陈、夸饰、排比、比喻3.细微传神的描写技巧①叙事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荆轲刺秦王》文章之妙,被钟惺誉为“古今第一”文字,司马迁写《史记》将它全文抄入《刺国列传》②环境气氛有意加以渲染如“易水送别”场面,击筑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③旁白和代言法写难以常见的心理活动“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柤之尊者乎?”“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细节描写深见人性和人心。
如苏秦归乡。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部分__宋元文学试题题库

第三部分宋元文学试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西昆体2.晚唐体3.香山派4.江西诗派5.豪放派6.婉约派7.中兴四大诗人8.诚斋体9.四灵诗派10.江湖诗人11.散曲12.词牌13.科范14.套数15.话本16.入话17.诗话18.南戏19.元末四大南戏20.元曲四大家21.套曲22.《董西厢》23.《录鬼簿》24.“张三影”25.自度曲17.宋初“香山派”师法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称梅妻鹤子。
18.大小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宋代的__________事件将李清照人生分成两个时期,其词集的名称__________;“词别是一家”是她的《__________》一文中著名的观点。
20.苏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苏门四学士长于词者___________,长于诗者____________。
22.江西诗派“一祖”__________;三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元好问是_______代重要诗人,其以_______形式作诗论批评,题名为________________。
24.元杂剧每一幕称_______,南戏中则称_______;南戏中动作提示语“介”,杂剧为________。
25.元早期杂剧家中本色派的代表是____________,文采派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26.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______________》,经金代________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27.元末四大南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8.柳永的词集_________,秦观的词集________,周邦彦的词集_________。
29.苏轼的词集,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选题]前七子的领袖是谁?
A:李梦阳
2:[单选题]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B:李东阳
3:[单选题]以下人物中,属于公安派的是谁?
B:袁宏道
4:[单选题]以下人物中,属于竟陵派的人物是谁?A:钟惺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唐宋派散文作家中,最有成就的是谁?B:归有光
6:[单选题]肌理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B:翁方纲
7:[单选题]纳兰性德是哪一个朝代的词人?
C:清代
8:[单选题]格调说的倡导者是谁?
A:沈德潜
9:[单选题]《闲情偶寄》的作者是谁?
A:李渔
10:[单选题]后七子的领袖是谁?
B:李攀龙、王世贞
1:[单选题]《牡丹亭》的作者是?B:汤显祖
2:[单选题]《曲品》的作者是?
B:吕天成
3:[单选题]宋元戏曲考的作者是?
B:王国维
4:[单选题]吴江派又称什么?
A:格律派
5:[单选题]“踏摇娘”产生在那一时代?
B:魏晋南北朝
6:[单选题]脂评本是指的哪一部古典小说?
B:红楼梦
7:[单选题]"一人永占"的作者是?
B:李玉
8:[单选题]拟话本是?
B:古典白话小说
9:[单选题]"射阳山人"是哪位作家的号?
A:吴承恩
10:[单选题]"湖海散人"是哪一位作家的号?
A:罗贯中
1:[单选题]《喻世明言》的作者是谁?
A:冯梦龙
2:[单选题]《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是谁?
A:凌蒙初
3:[单选题]《会真记》即唐传奇《莺莺传》,其作者是谁?A:元稹
4:[单选题]《紫钗记》的作者是谁?
C:汤显祖
5:[单选题]在戏曲体式上,"荆刘拜杀”属于?
B:南戏
6:[单选题]《剪灯余话》的作者是谁?
B:李祯
7:[单选题]曲谱《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是谁?
A:朱权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录鬼簿》的作者是谁?
A:钟嗣成
9:[单选题]杜丽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牡丹亭》
10:[单选题]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C:《西厢记》
1:[多选题]《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的是?
A:《宦门子弟错立身》B:《小孙屠》D:《张协状元》
参考答案:ABD
2:[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关汉卿的剧作有?
A:《窦娥冤》B:《救风尘》D:《望江亭》E:《单刀会》
参考答案:ABDE
3:[多选题]下列人物中,《琵琶记》中的人物形象有?
A:赵五娘C:蔡伯喈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
A:水浒传B:西游记C:金瓶梅E:三国演义参考答案:ABCE 5:[多选题]以下曲家中,属于吴江派的有?
B:沈璟C:王骥德D:吕天成参考答案:BCD
6:[多选题]元曲四大家指的是?
A:马致远B:白朴D:关汉卿E:郑光祖参考答案:ABDE
7:[多选题]"三言”指的是?
A:喻世明言B:警世通言D:醒世恒言参考答案:ABD
8:[多选题]"南洪北孔”指的是?
B:洪昇D:孔尚任参考答案:BD
9:[多选题]下列文言短篇小说,属于《聊斋志异》的有?
A:《连城》B:《青凤》D:《婴宁》参考答案:ABD
10:[多选题]以下属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有?
A:袭人C:赵姨娘D:晴雯E:茗烟参考答案:ACDE
一.名词解释题
1. 元杂剧
指十三世纪上半时蒙古灭金前后(1234年),以宋杂剧、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始于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说唱。
所以亦称北杂剧、北曲。
元灭南宋,杂剧扩展至全中国。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
2.荆拜刘杀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是指《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四个南戏剧本,它是元末南戏复兴时整理旧本的突出成绩之一。
3.拟话本
拟话本,明出版业发达,书商大量刊印宋元话本,受此风影响。
明中叶后期出现了大量由文人模拟话本形成所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这种文人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就通称为拟话本。
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经脱离民间艺人口头创作阶段,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创作而供人们阅读欣赏。
三言二拍即为拟话本创作的代表。
二.简答题
1. 简述《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首先,它是继《西厢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大型诗剧,全剧语言华美典雅,色彩绚丽,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场面,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在这诗的世界中得到了细致如微地描写,抒情气氛极为浓厚。
第二,组织戏剧冲突上,作者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组织戏剧冲突,虚实相生,从而深刻揭示出封建礼教与青年男女爱情的不相容,使一出普通的爱情剧富于强烈时代意义,使观众能从剧情发展过程中形象地体验到"理学杀人”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的丰富内涵,表现出了作者处理戏剧冲突手法的高妙。
第三,剧本在安排故事情节,创造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浪漫主义手法也引人注目,主人公杜丽娘由梦生情,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等全剧关键性情节,充满了离奇的幻想色彩。
2. 简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A.篇幅宏大,以五本二十一折戏(第二本五折)的规模连演一个故事,在当时是一个创举,打破了元杂剧创作通例。
B.结构谨严,场次洗炼,戏剧冲突的形成和解决自然合理。
C.心理活动描写的细致、深刻。
D.语言文辞优美,诗意浓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罕有与之伦比的一部大型诗剧,前人誉之为"花间美人”。
三.分析题
(1)指出本段曲文的出处(作者及作品名)。
汤显祖(1分)《牡丹亭》(1分)
(2)解释"正旦”、"科”。
旦:剧本中的女主角。
(2分)
介:即科介,元杂剧称科范、科泛。
剧本中规定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演出时的舞台效果的。
(2分)
(3)赏析上面这段曲文。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回答优异者适当加分,加到满分为止。
四.论述题:
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本题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无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