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细节)【圣才出品】

第5章细节一、名词解释物件细节答:艺术中的物件细节,既不同于生活中的物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道具。
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进到戏剧纠葛中去,以至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
这既是物件细节在艺术作品中应起的作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
因此,对物件细节的定位,就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
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二、简述1.细节的定位是什么?答:细节的定位,在文学作品中是指对事物的细部描写,都可称之为细节。
只要能用文字把它叙述和描写出来就足够了。
可是在影视作品里对细节的刻画,都必须通过可见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否则是不可取的。
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另一方面,是指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
2.简述细节的内容。
答:细节的内容包括情节细节和动作细节两方面:(1)情节细节整个故事和事件由一个个具体的情节组成。
每个情节的细节设计是否与剧情紧密相关,是否能突出主题,能否推动情节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动作细节动作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是展现角色性格和要求的具体表现,可通过动作细节更加生动的塑造角色的性格,利用角色的动作细节体现这些要素是塑造角色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怎样理解物件细节的作用?答:物件细节的作用主要有:(1)作用于情节结构物件细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引线作用,并成为结构的支柱,使情节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缜密。
如《十五贯》中的十五贯铜钱。
美国儿童短片《砰,你死了》情节的发展,结构的支撑,完全是由一把真的左轮手枪担当的。
(2)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导演运用物件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非常有力的表现手段。
但不能过于迷恋它,因为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有多种多样的手段。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视觉语言)【圣才出品】

第10章视觉语言一、选择题1.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是()。
A.构图B.镜头C.框架D.图示【答案】B【解析】镜头是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表意单元。
它由静态和动态的画面组成,有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等类别。
2.以下元素中不属于电视画面三要素的是()。
A.框架B.影像C.声音D.构图【答案】C【解析】电视画面三要素是指框架(电视屏幕框架)、影像(影视画面造型元素)和构图。
构图指画面布局,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影视构图的表现主要可分为四点:静态构图、开放式构图、动态构图和运动摄影。
3.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的是()。
A.大卫·格里菲斯B.麦克斯·林戴C.埃德温·鲍特D.梅里爱【答案】A【解析】1915年,大卫·格里菲斯创作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电影。
在这两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
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4.影视中的长镜头主要是指()。
A.不间断的镜头B.时间长的镜头C.距离远的镜头D.运动中的镜头【答案】A【解析】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是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是指拍摄时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5.中景是景别中表现画框中被拍摄人物的()。
A.胸部以上B.肩部以上C.膝盖以上D.全身【答案】C【解析】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第4章导演与剧作4.1 复习笔记一、认知剧本导演创作时,首先接触的是剧本,所以导演必须把好剧本关。
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甚至要以苛求的眼光去审视剧本。
关于剧本的功能与价值,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应当正确认识剧本的文学性与电影性。
电影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传递审美信息时,发挥着各自的特性。
剧本是为拍摄电影服务的,理应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或是首道工序,而不是向文学靠拢。
二、选择剧本(一)背景在国外,选择剧本多由制片人决策。
他们的着眼点主要在经济效益上。
当然,制片人也不会忽视剧本的艺术因素,因为他们深知剧本的艺术质量差,就不会吸引观众,票房价值就会低落。
当制片人收购到他认为满意的剧本后,再由他挑选合适的导演去拍摄影片。
所以多数导演没有选择剧本的主动权。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国内电影界也在尝试独立制片的做法。
现在逐渐转变为由制片人决策选择剧本,聘请导演;另外,导演如果选到自己满意的剧本,也可以自筹资金、自担风险,通过制片厂或自搭班子投入拍摄。
这样一来,导演不仅更加重视剧本的质量,而且又增添了一层风险意识。
(二)制片厂1.原则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对电影创作有一个原则要求,就是“提倡主旋律,题材多样化”。
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在选择剧本时要作考虑。
2.经验各个电影制片厂除了要遵循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之外,还有各自的规范和要求。
如西安电影制片厂曾就如何物色和选择剧本方面谈到,除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之外,主要应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看剧本的社会价值是否反映了生活,并能对生活起到认识和推动作用。
(2)看容量如何。
要有三五个有血有肉、有作为的人物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3)看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
文艺片要看人物有无发展,娱乐片要看有无“绝招”和兴奋点。
(4)看能否使观众感兴趣。
观众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兴趣、感情满足、好奇心、艺术享受。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声音世界)【圣才出品】

第12章声音世界一、选择题1.在影片所有的人声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
A.对话B.独白C.旁白D.音响【答案】A【解析】人声是有声片出现之后最主要的故事片声音要素,主要有对话、旁白、独白三种样式。
“对话”是影片所有的人声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又称“对白”,是指剧情中人物之间用语言相互交流。
和现实生活中的对话相比,它是一种在创作意图下被“设计”出的语句,具有很强的动机。
2.广播电视中声音的三大类是语言、音乐、()。
A.音调B.响度C.音响D.音色【答案】C【解析】在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中,声音可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三大类。
3.广播电视作为传媒,以()为表现形式。
A.声音B.节目C.图像D.声画【答案】B【解析】广播电视是信息交流的媒体,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以节目为表现形式。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几乎都以新闻和文艺两大节目形态为主要支柱。
节目主要类型有:新闻时事;文艺类节目(戏曲、讲唱艺术、流行音乐、其他戏剧);各种讲座;服务性节目。
4.()是声音的基本品质。
A.音色B.音调C.响度D.音响【答案】A【解析】广播电视中声音的三要素指:音色(音质,声音的基本品质)、响度(音量,声音的强弱程度)和音调(音高,声音高、中、低不同可形成不同的音调)。
5.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色、()、音调。
A.音高B.响度C.语言D.音域【答案】B【解析】广播电视的声音要素主要包括三项,即音色、音调和响度。
6.在广播电视中,音响包括()、环境声、人声。
A.音色B.音乐声C.自然声D.合成声【答案】C【解析】音响或称音响效果,在广播电视中,除语言主体、音乐主体之外,一切声音都归于音响。
主要包括自然声、环境声、人声等所有的效果声。
二、名词解释1.人声答:人声是有声片出现之后最主要的故事片声音要素。
主要指由语言(如对白、旁白、独自等)构成的具有理性内容的声音。
演员的发音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情绪以及情节来进行具体处理。
与戏剧不同的是,电影演员的语言表演要更接近现实生活中人的声音状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影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一)产生电影是集中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验才得以成功的。
1.灯影戏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曾被一些电影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通过灯光照射,把纸或皮做成的物象投影在布幔上,经过人的操作,可以演出不同情节的影戏。
不过它投射的影像只是象征性的剪影,不像电影那样,投射在幕布上的则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让观众宛如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
2.活动电影视镜(1)原理电影的真正发明,是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
①内容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时间的现象,给电影的发明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②意义正因为人眼有暂留视觉的功能,才使观众从银幕上观看到映在上面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时,感到它是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2)创造1894年,爱迪生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它仅仅是一个木头箱子,每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50英尺胶片,没有银幕,所以它还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3.电影机(1)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影像清晰,可供很多人观看。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正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其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并获得了成功。
这一天,便被各国电影史学家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二)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1)由来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这为电影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
(2)特征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3)代表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导演拍摄的一系列影片,如《橄榄树下的情人》《我的朋友你在何方》《樱桃的滋味》《白气球》《小鞋子》《谁能带我回家》等,把写实主义的传统推向了极致。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声音世界)【圣才出品】

第12章声音世界12.1 复习笔记一、声音的特征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再现形式出现的自然声;二是以表现形式出现的阐释声。
(一)自然声1.特征自然声在影视作品中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声音的原态,不作特殊的修饰和表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受,并增强空间的真实感。
2.类型(1)自然界赋予的声音,如风声、雨声、水声、雷声、马嘶、鸟叫、虫呜等声音。
(2)机器运转声、车声、飞机声、汽笛声、碰撞声、摩擦声等物理现象所发出的声音。
(3)人自身所发出的声音,如话语、梦呓、叹息、欷歔、哭声、笑声等。
(二)阐释声1.内涵阐释声主要指人的主观世界对声音的感受。
它是由导演对自然声加以改造,对其进行修饰、加工、提炼,甚至以某种工具对自然声进行模拟,甚至加以夸张、扭曲、变形,从而创造出来的声音。
2.功能(1)阐释声是出于导演的主观需要,并达到阐释某种事理或思想的目的。
(2)有时对阐释声的运用,还出于获得某种情绪、气氛、意境、理性或者某种特殊思想感情的需要。
3.代表(1)《锡鼓》导演对主人公奥斯卡的鼓声和叫声的运用,是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内涵的阐释声进行处理的,它激越、高昂、尖利,具有非凡的穿透力和震撼力,所以他的叫声可以击碎玻璃,他敲击的鼓声可以主宰和改变众人的意识和行动。
这里声音是作为阐释声,而不是以自然声出现的。
导演对声音进行了表现性的运用和处理,所以给人一种隐喻性的内涵感觉。
(2)《罗拉快跑》影片对罗拉尖叫时的声音处理,也曾出现震碎墙上挂钟的玻璃以及震碎人们手中的酒杯的现象。
这种手法的运用,显而易见是从影片《锡鼓》中模仿而来的,只是用意略有不同罢了。
(3)《群鸟》影片中的鸟的叫声、振翅声给听觉带来了令人恐惧的威慑力量。
这种反义的处理,颠倒了人与鸟的正常关系,人成了鸟的观赏物和猎取对象,从而揭示出在现代文明的表层掩盖之下,人的脆弱的本质。
导演通过对鸟与鸟的声音的处理,充分发挥了阐释声的作用。
二、声音的类型来源于生活的影视创作,其中的声音结构,基本上是由人声、音响、音乐三种类型的声音组成的。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细 节)【圣才出品】

第5章细节5.1 复习笔记在剧本构成的诸多元素中,有两个非同寻常、最为活跃的元素,即细节和悬念。
因为它们最具魅力,所以被编剧和导演常用常新,而且屡试不爽。
一、细节的定位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必须通过可见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基本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首先包括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
1.表现这类细节包括因愤怒或惊恐引起的面部肌肉的颤动或手指的痉挛以及生理特征和交代关键处的动作等。
2.作用这些细部的着力刻画,常常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常常由于其中展示一两个极为真实生动的细节而令观众经久不忘,记忆犹新。
(二)物件细节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还包括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
1.内涵所谓物件,即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或者正在使用的某些物件。
(1)身上的饰物和用品:项链、戒指、手表、眼镜等。
(2)桌上的餐具和用品:刀叉、碗筷、茶具等。
(3)墙上的装饰:字画、相框、挂钟等。
(4)住宅里的陈设:古玩、桌椅等。
(5)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自行车等等。
2.作用这许许多多物件本身是死物,也不会表演,在戏里常常被作为道具使用。
即使是很有艺术价值的古玩、字画、珠宝等,也只是作为陈列品或收藏品的道具介入影视作品中,所以还不能构成真正的艺术细节。
二、“物件细节”的含义(一)内涵物件细节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品格。
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入戏剧纠葛中去,以致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
(二)定位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
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三)代表日本影片《人证》中的草帽、《犬神家族》中的斧子,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吉祥符、《电话谋杀案》中的钥匙,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中的那架钢琴,等等,都是经过剧作家和导演精心设计和处理之后,变成了一些熠熠闪光、具有迷人魅力的物件细节。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被称为电影的母亲的艺术门类是______。
【答案】文学【解析】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被称为电影的母亲。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
中国电影的成就一方面取决于导演的灵感和对影像的敏锐把握,另一方面离不开对文学的借鉴。
2.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______在1920至1922年拍摄了影片《北方的纳努克》。
【答案】弗拉哈迪【解析】《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
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记录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本片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历史的光辉起点。
3.《认识电影》一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路易斯·贾内梯【解析】路易斯•贾内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作为专业电影批评家,他为重要的学术刊物撰稿,主要电影理论著作有《戈达尔及其他:影片形式论文集》《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等。
《认识电影》一书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日本等国都是电影课程的参考教材,亦被译为中文、朝鲜文和希伯莱文。
4.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影片______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
【答案】《白丝带》【解析】迈克尔·哈内克,1942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9年,凭借《白丝带》荣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白丝带》是一部干净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德国北部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件使得“白丝带”登场,折射出屈辱、报复,抑或是人性的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1.2012年上映的《王的盛宴》,导演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陆川
2.吴永刚导演的《神女》,主演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阮玲玉
3.1937年______编导的《王老五》直到1938年才获得公映。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蔡楚生
4.《认识电影》一书的作者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路易斯·贾内梯
5.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______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白丝带》
6.电影文本结构分析的“八大组合段理论”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克里斯蒂安·麦茨
7.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导演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拉斯·冯·提尔
8.《红高粱》的摄影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顾长卫
9.影片《桃姐》的导演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许鞍华
10.1939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的《王先生吃饭难》,编导和主演都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案】汤杰
11.根据给定的特征或概念,写出电影的名称和导演的名字:老上海,阮嫂,一定要让孩子读书。
()[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案】《神女》;吴永刚
【解析】《神女》是吴永刚导演的一部影片。
影片讲述了上海一位妓女阮嫂为了生计和抚养儿子读数成人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的故事,影片把她不幸的遭遇与崇高的母爱悲剧性地结合在一起,感人至深。
12.根据给定的特征或概念,写出电影的名称和导演的名字:颓败的小城,周玉纹,发乎情止乎礼仪。
()[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案】《小城之春》;费穆
【解析】抗战胜利后的一座南方小城里,戴礼言和太太周玉纹平静的生活因周玉纹过去的情人章志忱的到来而被打破,戴礼言已身患重病,但妻子周玉纹并没有离开自己的丈夫,而是与章志忱约定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
二、选择题
1.请给以下人名选择相对应的国别、职业和电影片名。
答题范例:谢晋,中国,导演,《天云山传奇》。
[西南大学2012年研]
(1)大卫·塞尔兹尼克
(2)黑泽明
(3)布莱希特
(4)史楚金
(5)杜可风
国别:德国、苏联、澳大利亚、美国、日本
职业:剧作家、导演、摄影师、演员、制片人
片名:《花样年华》《列宁在十月》《罗生门》《飘》《三分钱歌剧》
答:(1)大卫·塞尔兹尼克,美国,制片人,《飘》。
(2)黑泽明,日本,导演,《罗生门》。
(3)布莱希特,德国,剧作家,《三分钱歌剧》。
(4)史楚金,苏联,演员,《列宁在十月》。
(5)杜可风,澳大利亚,摄影师,《花样年华》。
2.请给以下人名选择相对应的职业、电影片名和作品的创作年代。
[西南大学2012年研]
(1)阮玲玉
(2)特伟
(3)费穆
(4)王兴东
(5)雷振邦
职业:编剧、导演、美术师、作曲家、演员
片名:《小蝌蚪找妈妈》《小城之春》《神女》《冰山上的来客》《离开雷锋的日子》
年代:1960年,1934年,1948年,1963年,1996年
答:(1)阮玲玉,演员,《神女》,1934。
(2)特伟,美术师,《小蝌蚪找妈妈》,1960。
(3)费穆,导演,《小城之春》,1948。
(4)王兴东,编剧,《离开雷锋的日子》,1996。
(5)雷振邦,作曲家,《冰山上的来客》,1963。
3.请给以下名词选择相对应的作品。
[西南大学2012年研]
(1)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3)德国“表现主义”
(4)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5)美国“疯癫喜剧”
作品:《夏伯阳》《一夜风流》《游戏规则》《偷自行车的人》《卡里加里博士》
答:(1)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游戏规则》。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偷自行车的人》。
(3)德国“表现主义”:《卡里加里博士》。
(4)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夏伯阳》。
(5)美国“疯癫喜剧”:《一夜风流》。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后一分钟营救”[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
答:“最后一分钟营救”是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运用进电影,创造出的平行剪辑手法。
在影片The Fatal Hour的高潮段落第一次采用以营造紧张感。
在《党同伐异》中,他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交叉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构成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最后一分钟营救”。
它作为加强节奏与悬念的电影表现模式,给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带来了最大的“营救”。
2.让·雷诺阿[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让·雷诺阿,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著名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
曾参军,从事制造陶器,后来成为导演。
拍摄的电影包括《娜娜》《游戏规则》《查尔斯顿》《玛尔基塔》《卖火柴的小女孩》《兰基先生的罪行》等,其风格是
一种诗意的现实主义,用印象主义来参透命运,以现实主义来看穿世界,在各种形而下的社会身份背后书写形而上的寓言。
3.贾樟柯[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贾樟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者之一,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标志性人物。
首部50分钟故事片《小山回家》,到《小武》《站台》等电影处于“地下电影”的创作时期,2004年《世界》在国内公映,进入贾樟柯“地上电影”时期,继而创作《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天注定》等电影。
贾樟柯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用纪实手法记录社会转型变革下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以悲悯的情怀和独特而又执着的视角,呈现着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中的坚韧、呐喊、挣扎与梦想,成为商业化、娱乐化浪潮中中国电影的良心和关注现实的“守望者”。
4.《阿凡达》[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
影片中人类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而纳美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最终由杰克率领纳美人向人类宣战。
《阿凡达》采用3D技术,在世界电影界引起了巨大震动,被称为电影的第四次革命。
其“陌生化”情境设置、“暴力”影像以及依托新技术展示的人文内涵和全球化视野是影片取得成功的要素。
5.《马路天使》[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