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引言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感染的疾病。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中扩散传播。

因此,了解这些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方法。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播途径多样。

手足口病在夏秋季节流行,幼儿是主要感染人群。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等。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强。

水痘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在学校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预防水痘的关键是接种水痘疫苗,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接触感染者。

3. 感冒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感冒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

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4. 腹泻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并且便便质地稀软的病症。

儿童腹泻主要由肠炎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

腹泻在夏季时常见,往往与不洁食物和饮用污水有关。

预防腹泻的方法包括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生食和及时消除蚊虫等。

5. 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易在人群密集场所发生流行。

百日咳多发生在儿童和婴幼儿身上。

预防百日咳的方法包括接种百白破疫苗、勤洗手、咳嗽礼仪和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6.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儿童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预防麻疹的关键是接种麻疹疫苗,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7.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常在冬春季节流行,儿童是主要感染人群。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结论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方法多种多样。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饮食卫生、接种疫苗、避免与感染者接触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的扩散。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

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

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无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后得病。

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

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

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

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

成人麻疹较小儿童、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目录一、流行性感冒 (1)二、麻疹 (1)三、水痘 (1)四、流行性腮腺炎 (2)五、手足口病 (2)六、细菌性痢疾 (2)七、百日咳 (2)八、急性结膜炎 (3)(一)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咽痛、乏力、眼球结膜充血。

个别幼儿出现腹泻、咳嗽、等症状。

极个别幼儿出现嗜睡、惊厥等状况。

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

(二)预防:1.增强机体抵抗力,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2.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

3.衣着要适宜,天气变化时,应及时给幼儿增添衣服。

4.高发季节不去拥挤场所,避免感染。

5.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空气新鲜。

二、麻疹(一)症状: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泪和流鼻涕等感冒症状,2~3天后,会在颊粘膜或唇内侧发现0.5~1mm直径大小的小白点,周围绕以红晕,称科氏斑。

第4天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为玫瑰红斑丘疹,大小形状不一,从耳后开始蔓延。

发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疹子3~5天出齐。

(二)预防: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使人体产生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三、水痘(一)病症:在皮疹出现前有发热症状。

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为红色的小点,1天左右转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

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瘢痕。

发疹的时候会出现发热、精神不安、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在病后1周内,由于新的皮疹已结痂,也有的正处在水疱的阶段,所以患儿的皮肤上可能会出现三种皮疹,同时出疹时,皮肤会感到刺痒。

(二)预防:1.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2.没出过水痘的幼儿要避免和患儿接触,接触者检疫21天。

(一)症状:起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疼、食欲不振等出现。

多数患儿无前驱症状。

腮腺肿胀可先见一侧,1~2天后则波及另一侧,腮腺肿大,边缘不清楚,有触疼。

在腮腺高度肿胀时,多数患者有发热等周身症状,白细胞增加,4~5天后肿胀减消,症状也随之减轻。

(二)预防:1.隔离患儿,避免传染。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消毒隔离措施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消毒隔离措施

病毒感染型
• 水痘 • 流行性腮腺炎 • 麻疹 • 轮状病毒 • 流行性感冒(流感) • 手足口病 • 肝炎 • 艾滋病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 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唾液污染得食具、用品传播。 •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
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得中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 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就是特点);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 躯干、上肢、下肢;
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麦 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 3、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时做好手卫生消毒。 • 4、保证患儿口腔得清洁,防止继发性感染,患者由于腮腺肿胀会导致难以进
行食物得下咽,口腔留有一定残渣,需要进行生理盐水得冲洗护理。 • 5、为患儿进食营养丰富得半流质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保证充足得睡眠,
可遵嘱给予板蓝根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病毒感染型
• 水痘 • 流行性腮腺炎 • 麻疹 • 轮状病毒 • 流行性感冒(流感) • 手足口病 • 肝炎 • 艾滋病
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还可接种疫苗。 • 2、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得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经血或体液传播以及性传
播,因而在措施上与前两种肝炎有所不同, • ①、病室需独立,避免与健康患儿共用浴室及其她生活用具。 • ②、指导患儿及家长做好日常生活接触隔离,食具、茶具、生活用具严格分开,
用后煮沸消毒,或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注意个人卫生,理论上病毒可能会通过 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得体内。 • ③、患儿得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等都具有很强得传染性。排泄物与 “84”消毒液之比为5:1,排泄物进行消毒后再排放出去。废弃物焚烧。患者衣 物可用煮沸法半小时,或用500 mg/L有效氯浸泡30 min、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 消毒。 • ④、接触患者后用肥皂与流水洗手,患者用物可用煮沸法半小时,或用1000 mg/L 有效氯浸泡30 min、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消毒。 • ⑤、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被污染得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 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病毒。诊疗、护理过程中所使用得非一次性仪器、物品 等要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擦拭消毒。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自我防护。 • ⑥、医务人员得工作服及患儿得被服交洗衣中心按丙类传染病用物处理。病区 内产生得一切垃圾均按医疗垃圾,直接投入带有警示标识得双层黄色塑料袋内, 密封运送。 • ⑦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儿童常见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常见传染病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些疾病往往以其强大的传染性、严重的病程和潜在的危害性而引起广泛的担忧。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些疾病。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空气传播。

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一旦感染,及时就医治疗并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二、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皮疹和发热为主要症状。

它通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灵活运用预防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水痘的传播,如接种水痘疫苗、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等。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给患儿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药物疗法,缓解症状。

三、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儿童是流感的高发群体之一,并且由于儿童的抵抗力较弱,疾病的传播速度也相对较快。

预防流感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等。

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进行治疗。

四、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潜在危害。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过潜伏期后,儿童会出现高热、咳嗽、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此外,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也是重要的预防方法。

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和充足休息是必要的。

五、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睡眠。

预防百日咳的关键是接种百日咳疫苗,尤其是在儿童出生后的早期接种。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在治疗百日咳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但是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仍然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

本文将以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和水痘这三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为例,介绍其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1. 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

它的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鼻塞、鼻涕、喉咙痛、头痛、全身不适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周围的人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或者被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传播病毒。

预防病毒性感冒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重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增强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红斑、水泡、溃疡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和粪-口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周围的人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粪便、唾液或者被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传播病毒。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主要包括:勤洗手,定期清洁物品;避免接触患者及其排泄物;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流通;饮食要卫生,不吃生冷食物。

3.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周围的人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皮疹、皮疹结痂或者被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传播病毒。

预防水痘的措施主要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感染;避免与患者过于密切接触,避免共用物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皮疹、皮疹结痂。

综上所述,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和水痘都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传染病的认识,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优秀课件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优秀课件
流鼻涕等症状。多为低烧。
❖ (2)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现皮 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 手心、脚心一般无皮疹。
❖ (3)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 3、护理 ❖ (1)风疹病情轻.很少有并发症。发烧时卧床休息.多喝
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 (2) 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病人。以防被传染。 ❖ 特别是怀孕早期更应注意。
❖ 4、预防 (1)管理传染源
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 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 切断传播途径
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增强人群免疫力 A、主动免疫
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应急接种时,最好在麻疹流行 季节前1个月。接种12日后产生抗体。
恢复正常。
❖ 2、症状 ❖ (1)病初的症状和患感
冒差不多;
❖ (2)口腔黏膜会有改变; ❖ (3)开始出皮疹; ❖ (4)出疹一般持续3~
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 退,体温渐恢复正常。
❖ 3、护理 ❖ (1)病儿居室应保持至气新鲜; ❖ (2)注意眼部卫生; ❖ (3)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 (4)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 (5)出疹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 (6)疹子“内陷”应注意有无并发症; ❖ (7)护理病儿的人,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
传染病常见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
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
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
常,也 大出汗。
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口腔、眼的护理,室内空气新鲜,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好消化。
流行性腮腺炎
经飞沫传播
发热1~2天后腮腺肿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下方肿大,边缘不清),吃酸性食物时甚痛。
保持口腔清洁,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辣的食物。
猩红热
经飞沫传播为主,少数可经被污染的食物、日用品传播
发热、咽痛1~2天内全身皮肤发红,并广泛分布着针尖大小的皮疹,舌乳头红肿、突出,退疹后脱皮。
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病后2~3周检查尿,因少数病人可并发肾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经飞沫传播
起病急,高热,头痛,神志淡漠,喷射性呕吐,皮肤上有淤点、淤斑(压之不退色的皮下出血),惊厥,昏迷。
病初似感冒,在冬春季流脑流行季节,应注意观察病情,以免耽误诊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
蚊虫叮咬
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惊厥,昏迷。
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轻微活动。饮食宜少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多吃水果、绿叶蔬菜,注意隔离及消毒。
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护理
病名
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
护理
水痘
经飞沫传播
低热,初为红色丘疹,渐成水泡,水泡干缩结痂。
注意皮肤清洁,简短指甲以免抓破水泡继发感染
流行性感冒
经飞沫传播
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与感冒比较,呼吸道症状较轻
多喝水,适当降温,避免高热惊厥。
麻疹
经飞沫传播
病初2~3天发热、咳嗽、眼怕光流泪,颊粘膜上可出现白色小点(科氏斑)。继而出皮疹、高热。
夏秋季为乙脑流行季节,发现小儿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应及时治疗
细菌性痢疾
经饮食传播
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呈脓血样,里急后重(有排不净大便的感觉)。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注意便盆的消毒。
传染性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经饮食传播,乙型肝炎主要经日常生活接触及医源性传播
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乏力,尿色加深,部分病人巩膜、皮肤黄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