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剧《丑角》浅谈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音乐会版歌剧《乡村骑士》与《丑角》观后

音乐会版歌剧《乡村骑士》与《丑角》观后

音乐会版歌剧《乡村骑士》与《丑角》观后除了《蝙蝠》《军中女郎》与《阿依达》三部全新制作舞台版歌剧,和《茶花女》《赌命》与《江姐》三部复排重演舞台版歌剧之外,上海歌剧院在春意荡漾的早春时节,于4月8日晚,假座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音乐会版的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与莱翁卡瓦洛带序幕的两幕歌剧《丑角》。

两部真实主义歌剧音乐会版的演出由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中国当下歌剧与交响乐领域最为活跃的指挥家之一张国勇执棒。

演出前,在“看歌剧还是听歌剧”的导赏讲座上,张国勇用浅显明白的语言指出:“对于许多初看歌剧的观众而言,比起眼花缭乱、不明就里,倒真不如多欣赏几次音乐会版的歌剧。

当你慢慢熟悉其中的音乐、听到著名段落会不禁哼唱起来的时候,再去看那些大场景的制作,必将体验到更多的快感。

”没有了舞台上的布景、道具、灯光、服装和演员表演的视觉观赏,反而可以让人们,尤其是那些“看热闹”的“外行”,能够更投入地聆听欣赏,从而专注于戏剧音乐的本身,以获取“内行”的“门道”。

对于指挥家来说,指挥一场音乐会版歌剧与舞台版歌剧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站在舞台上的指挥可以更加集中地掌控乐队、合唱与独唱三者之间协�{一致的合作。

在指挥《乡村骑士》中那首脍炙人口的“间奏曲”时,张国勇放下指挥棒,舞动起充满感情的手臂,发出沉稳、平静的指示,极大地激发出了弦乐声部的潜质与美感,令现场听众产生一种“平安的错觉”,沉浸在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生死决斗前夕带有讽刺意味的安详气氛之中。

虽然合唱在两部歌剧中所占的分量不多,却在营造戏剧气氛和群众场面、烘托人物心理及推进剧情等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乡村骑士》前奏曲之后的男女混声四部合唱“橘子花儿香,云雀在歌唱”中,张国勇通过轻柔连绵的女声合唱与雄壮有力的男声合唱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复活节清晨,西西里岛的乡村恬静、愉悦的氛围与淳朴、开朗的民风,像一道舞台布景铺开在观众的眼前。

而在《丑角》第一幕第一场结尾的男女混声四部合唱“钟声”中,“咚,叮咚”,晚祷的钟声敲响了!张国勇通过转调模进与交替穿插的男女声合唱由弱至强再至弱的力度处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姑娘和小伙子成双作对去教堂做晚祷的场景。

意大利十九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意大利十九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意大利十九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谢丹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卷),期】2008(022)002
【摘要】真实主义歌剧以其独特的真实性与生动性使观众耳目一新,成为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舞台上令人瞩目的歌剧艺术.真实主义歌剧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及其悲惨生活作了生动而朴实的再现,故事紧凑,情节紧张,矛盾集中;在音乐形式上,无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咏叹调,或是加强戏剧性情节的重唱,以及烘托气氛的间奏曲或器乐伴奏,都运用了许多新颖的音乐艺术手法.真实主义歌剧的音乐往往感情强烈,直抒胸臆,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相比,它显得更加纯真和质朴,因而在欧洲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谢丹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05
【相关文献】
1.从罗西尼到普契尼的意大利歌剧--传统歌剧到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变 [J], 沈静
2.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 [J], 孙琳;宋艳
3.浅析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对美声唱法的影响 [J], 邢立珂
4.从罗西尼到普契尼的意大利歌剧——浪漫主义歌剧到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变 [J], 徐龙
5.在浪漫主义洪流中——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J], 青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世纪末的人性回归——浅析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与特征

19世纪末的人性回归——浅析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与特征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19世纪末的人性回归——浅析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与特征姚 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摘要】19世纪末出现的真实主义歌剧将关注点聚焦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实现了一次19世纪末的人性的回归。

本文对真实主义歌剧的由来、发展及创作特征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真实主义歌剧;《乡村骑士》;《丑角》;创作特征【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从19世纪初开始,欧洲被浪漫主义思潮所席卷,歌剧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在经历了18世纪莫扎特带来的歌剧高峰之后,19世纪迎来了以瓦格纳和威尔第为代表的歌剧“双雄时代”。

两位大师的作品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竞争,被誉为歌剧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但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逐渐衰退和文艺思潮、艺术美学、现代哲学的发展,一些音乐家开始反思,随之一场歌剧音乐风格变化在意大利悄然而至。

19世纪末的意大利虽民族独立,但贫富分化扩大,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积聚。

这时,涌现出一批作家,他们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提出了“真实主义”(Verismo)思想。

文学领域的“真实主义”很快就蔓延到音乐艺术上,随即,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新的歌剧门类出现了。

剧作家们聚焦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真实面貌,将创作切入点集中在一些情绪激动下所引发的冲动行为,并以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题材,着力描写被伤害、受压抑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与情感。

虽然,真实主义歌剧涉猎的创作广度与深度都很有限,但它不仅起到了连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创作的过渡作用,同时也证明了19世纪末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并未进入死胡同,而是成为可以与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歌剧相抗衡的有力标志。

一、真实主义歌剧“双杰”音乐史上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Pietro Mascaagni)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ticana)。

剧情以西西里岛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为题材展开。

以《乡村骑士》与《丑角》两部歌剧谈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

以《乡村骑士》与《丑角》两部歌剧谈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

以《乡村骑士》与《丑角》两部歌剧谈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摘要]:真实主义歌剧要求作家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在作品中生动而逼真的表演现实生活,毫不粉饰地再现现实生活。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乡村骑士》《丑角》一、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诞生的历史渊源真实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一种艺术潮流,它最初产生于意大利文学,很快流传到音乐和戏剧中,产生出真实主义歌剧。

“真实主义歌剧”在意大利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结束了几百年的民族压迫,复兴运动取得了胜利,人们从外族的奴役和强权之下挣脱出来,使意大利在政治上得到了独立和统一,1870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意大利王国。

但是,胜利的果实被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窃取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完全失去了其民主革命的性质,成为暴虐、反动的阶级,他们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公开支持反动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镇压民主势力。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但没有获得自由和解放,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压迫和剥削。

于是,在当时的意大利出现了一些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遭遇的作家,收起了革命的锋芒将笔触转向了超乎民族主义和阶级倾向的主题——贫苦人的爱情生活。

他们以城市或者农村出身卑微的贫民生活为内容,真实的反映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此暴露社会的黑暗面,经常通过社会环境的写实来烘托人物的心理刻画,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由于他们只求环境和情感的“真实”,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概括经常被忽略,后人把这种创作倾向称为“真实主义”,把他们的作品称为“真实主义文学”。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就是在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二、传统意大利歌剧的认识19世纪70年代,对传统意大利歌剧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年代。

伟大的威尔第已经处于半隐退的状态,奢华壮观,美轮美奂的埃及场景似乎既成为这位伟大作曲家事业的顶点,人们一直翘首盼望着威尔第的接班人,在这样背景下逐渐出现了像普契尼、列昂卡瓦洛和马斯卡尼一批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

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作者:田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2期摘要:诞生于十九世纪的真实主义歌剧虽然具有真实主义思潮的不足——对局部细节过分渲染,社会含义不够深刻和广阔,与文学相比思想深度不足,但是在欧洲音乐历史上真实主义歌剧一度成为主流歌剧,并对今天歌剧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可见,真实主义歌剧对欧洲歌剧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真实主义;歌剧;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63-01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虽然民族已经得到解放,但是封建势力并未得到彻底根除,大众人民仍然受到封建统治的剥削,特别是社会底层生小人物生活仍然十分艰难。

在此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思潮——“真实主义”,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浪漫时期的文化思潮。

真实主义歌剧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其产生与文化思潮具有紧密联系。

在“真实主义”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作曲家在歌剧作品的创作中融入真实主义思潮,将社会底层小人物和社会状况真实再现作为歌剧创作的主流。

真实主义歌剧的创作目的在于将社会黑暗层面进行揭示。

虽然真实主义思潮对局部细节过分渲染,社会含义不够深刻和广阔,与文学相比思想深度不足,但是在欧洲音乐历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因此,对真实主义歌剧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真实主义歌剧作为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其自身时代性格、风格特征和清晰艺术诉求,成为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后,意大利和西方歌剧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时代背景影响。

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政治具有紧密联系。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虽然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获得成功,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王国的建立,但是革命的不彻底性造成了地域间的经济政治差异,致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实主义歌剧在 咏叹调使用上 出现较大变化 。在浪漫 主义歌剧 中
咏叹调主要是 为了配合抒情 ,而真实主义歌剧对 咏叹调 的运用
显得更加 自然 ; 第二 , 重 唱的使 用上 凸显 的音乐 特征 , 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 方面 : 其一 , 将重 唱的比重和难度提高。 其二 , 增加穿插 变化的内容 。真实 主义歌剧重唱 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多种多样 的
二重唱 , 接着加入鲁 道夫三重唱 , 紧接着又加入 画家马尔切洛 、 穆塞塔和鲁道夫 的三重 唱。其三 , 增强歌剧 的技巧性 , 实现音域
真实主义 歌剧 的产 生受 到多方面 因素 的影 响 : 其一 , 时代 背景影 响。真实主义歌剧 的出现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产物并不是偶 然出 现的 , 与当时 的社会 经济 、 社 会文化和社会政 治具有 紧密联 系 。 意大利 民族复兴运 动虽然在十九世纪后半 叶获得成功 ,促进 了
在十九世纪 的中后期 , 虽然 民族 已经得 到解放 , 但是封建势 力并未得到彻底根除 , 大众人 民仍然受到封建 统治 的剥 削 , 特别 是社会底层生小人物生活仍然十分艰 难。在此动荡不安 的社会 背景下 , 出现了一种全新 的思潮—— “ 真实主义” , 是一种完全不 同于 浪 漫 时期 的文 化 思 潮 。真 实 主 义 歌 剧 具 有 源 远 流 长 的文 化 背景 ,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其产生与文化思潮具有紧密联 系。 在“ 真实主义 ” 的影 响下 , 二十世纪初作 曲家在歌剧作 品的创 作 中融人真实主义思潮 ,将社会底层 小人 物和社会状况真实再 现作为歌剧创作的主流 。真实主义歌剧的创作 目的在于将社会 黑暗层面进行揭示 。 虽然真实主义思潮对局部细节过分渲染 , 社 会含义不够深刻和广阔 , 与文学相 比思想深度不足 , 但是在欧洲 音乐历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 因此 , 对 真实 主义歌剧艺术特 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浅谈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

浅谈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

浅谈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普契尼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歌剧在继承意大利传统歌剧重视人声与音乐优美流畅性的阿时,也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本文试图从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特点两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征,从而对普契尼的歌剧风格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标签:真实主义;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音乐特点一、艺术都具有相通性19世纪末真实主义文学对当时的歌剧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歌剧更加贴近底层人物生活,而不是形而上的。

这就是真实主义歌剧,真实主义歌剧对实际的舞台效果有几个特点,比如剧情具有紧迫性、人物性格鲜明、生活环境多姿多彩、与当地音乐结合并且旋律优美。

单方面的人物从真实主义社会底层阶级角度得出结论,艺术的创作来源于实践与生活,所以说作品的内容反映存在时代变动,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和发展,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面都不是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之间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在真实主义作品下面反映社会和底层人命的斗争,对当时社会所表现出的状况的揭露,就像是列宁所说的:一位真正的伟大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某些社会的本质。

二、真实主义歌剧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用艺术的手段的展现有些真实主义歌剧中不乏强烈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及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无疑让真实主义歌剧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用艺术的手段展现了下层阶级最真实的本质,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最真实的面貌。

真实主义歌剧就是运用艺术的手段来反映出最基本的底层的生活状态,这种艺术创作是有扎实而牢固基础的。

普契尼的作曲风格传承自威尔第,虽然其音樂不及威尔第的那么深刻,但他能以一种独特的、更为细腻的手法来传达音乐中悲剧的成分。

《波希米亚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说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杰作,而其中《波希米亚人》的旋律最为丰富,音乐的戏剧张力最强。

歌剧第一幕中的两首咏叹调”你那双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为著名,音乐舒缓温柔,常常作为独唱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出。

浅析现实主义歌剧《丑角》

浅析现实主义歌剧《丑角》

四、 注重 环境 的渲 染和 气氛 的烘 托 真 实主 义 歌 剧 的 舞 台设 计 简 单 朴 素 , 因为 它主 要 是描 写 生活 中 的人 和 事 ,它 是依 照人 物 的 生 活环 境 来 设 计
的, 让 观 众 有一 种 身 临 其境 的感 觉 , 也
情 节 是 一 部 歌 剧 成 功 的 重 要 因 素 。 还
取材 于现 实生活 中的小人物 , 这
社 会 的现 实 ,反 映 出 了一部 分社 会 下 层 人 民 的不 幸 。真 实主 义歌 剧确 实 存
在 着 一 些 不 足 ,但 是 它 在 意 大 利 歌 剧
就 是 真 实 主 义 歌 剧最 大 的特 点 ,它 没
故事、 贵 族 的 罗 曼史 , 而 是 一 些 微 不 足
不论 是 《 乡村 骑 士 》 还 是《 丑角》 ,
整 部歌 剧 都 不超 过 7 5分钟 , 但 是 宣 叙 调、 咏 叹调 、 重唱、 合 唱 等 演 唱 的 形 式

道 的下 层 人 物 。下 面 就 以歌 剧《 丑 角》
为例 分析 现 实 主义 歌剧 的艺术 特 色.

应 俱 全 有 了 好 故 事 才 有 利 于 人 物
于 浪 漫 注 意 时 期,它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意 大 利

在现 实生 活 中取 材 , 追 求 真 实
的塑 造和 演 员 自身 的发 挥 , 所 以, 故 事
列 昂卡 瓦 洛 歌 剧 《 丑角》 是 二 幕歌
剧, 是 由 莱 翁 卡 瓦 洛 编 剧 并 谱 曲 。原 剧 名 指 仆 人 角 色 的 小 丑 。这 是 一 出 “ 戏 中
扭 曲了 。他 们 渴 望着 爱 情 ,渴 望着 自 由, 渴 望 有尊 严 的 活着 , 他 们 也 有 对 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歌剧《丑角》浅谈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一、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末意大利文学界掀起了真实主义思潮(Verismo),文学家在艺术创
作中,取材发生了改变,即由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贵族爱情转而描写中下层的小人物、市井百姓。

此类文学作品,以现实为题材,深刻展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强烈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反抗精神。

真实主义思潮的出现,充分表现了当时欧洲社会矛盾的尖锐,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真实主义歌剧正是脱胎于该思潮之中,作曲家受真实主义思潮直接影响,打破常用浪漫手段描绘理想的形式,追求自然的手法展开音乐的叙述,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取材市井百姓以及小人物,力求在创作中得到生活的真实性以及人性的真实流露。

真实主义歌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主要代表作品有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以及列昂卡瓦洛的《丑角》。

这两部歌剧作品的上演,宣告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标志着意大利歌剧史继威尔第之后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真实主义歌剧在西方歌剧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从题材内容、音乐创作及作品演唱上,都是意大利传统浪漫主义歌剧的继承及发扬。

直至如今,以《乡村骑士》与《丑角》为主要代表的两部真实主义歌剧,上演频率极高并深受听众的喜爱,其独特的艺术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二、歌剧《丑角》艺术特点
由意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洛编剧并谱曲的歌剧作品《丑角》,戏剧结构分两幕构成,其形式源于古希腊的喜剧,是著名的戏中戏。

歌剧《丑角》作为真实主义代表之一,完全取材于作曲家担任流浪乐师的生活经历,将底层民众的心态、处境及人性撕心裂肺、淋漓尽致的表达,音乐充满了抒情性与戏剧性,给予观众很高的艺术享受。

由此可见,真实主义歌剧《丑角》拥有很高的艺术性,以下将对其艺术特点进行逐个分析。

1.从取材上讲,直接源于作曲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以社会下层平民的悲剧故事展开,而非以往意大利歌剧浪漫时期的神话、英雄、宫廷、或贵族情爱题材。

从选材上来讲就是一种突破,表现出真实主义歌剧最直接的艺术特点真实性。

比如主要人物是卡尼奥与其妻内达以及丑陋的托尼奥,内达的情人希尔维奥都以卖艺为生的社会下层小人物。

以如此独特视角,展现剧中人物的爱的追求与喜怒哀
乐,在当时相当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并引起一定的共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从歌剧作品的整体结构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等歌剧演唱形式安排极其合理且推动剧情效果显著,整体时间的把握在75分钟左右,没有任何拖沓的叙述与多余的剧情,直接、迅速地通过音乐展开戏剧人物的矛盾与冲突。

以上安排特色鲜明,充分反映出真实主义歌剧具有直接性的艺术特点。

如主人公卡尼奥发现妻子内达出轨希尔维奥,巧妙的安排了戏中戏,上演的剧情居然与自己的现状相吻合,于是怒火中烧,杀死的妻子内达。

如此直接的展开剧情方式,能迅速将观众的感情带入并获得很强的戏剧效果。

3.歌剧作品的主题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性特点,首先,从开头的序曲中不难听出音乐虽然是欢乐的,但时而出现着缓慢、低沉的旋律,时而激烈冲突,充满不详,暗示着悲剧的宿命。

其次,通过剧情的推进,主人公卡尼奥与内达的关系逐渐开始绝望到情感的彻底崩溃,直至最后的死亡。

从身份上讲,作为舞台上光鲜的喜剧演员的卡尼奥,在现实中却是贫穷落魄的流浪艺人,依靠出卖自己的痛苦来博取他人的欢乐。

在其心目中,深知社会的无情与冷漠,心中唯一的爱与温暖,来自他的妻子内达,当他的手下、剧团成员托尼奥揭发内达的背叛,让他尊严扫地,怒火中烧的他因妒生恨,在撞破奸情之后表现出压抑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最后,妒忌像点燃的火药,在自欺欺人的美梦破碎之后表现出人性最原始的暴力冲动,以卡尼奥的血腥屠杀作为收场。

由此可见,整部歌剧作品在描写小人物生活背景的同时更注重人性的刻画,以强烈的效果展现歌剧人物的性格悲剧。

三、结语
真实主义歌剧是西方歌剧史上浓重的一笔,与同时期其他流派的作品取材上是有所不同的:它们大多取材于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运用朴实的表现手法,生动、直接的再现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通过作品的剧情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不满。

真实主义歌剧,纯真、质朴、真实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符合民众的审美要求,在意大利歌剧史甚至是欧洲歌剧史上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