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

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

浅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笔者在淮剧舞台上表演了近三十年,先后在四十多部大小舞台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深知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是虚拟性,是以虚代实,虚实相生,写意的艺术。

演员就是要根据虚拟性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使自己塑造的角色能栩栩如生地活在舞台上。

何谓虚拟?虚拟就是对要表现的真实事物采取模拟、夸张、变形、想象,而使之具有写意性。

首先,戏曲艺术的写意必须做到美其形而真其神。

比如在舞台上把马虚拟成马鞭,把船虚拟成船桨,先要将船桨与鞭装饰以美,运用起来,与演员的富有技艺性的舞蹈化动作相和谐,更加自由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在特定的戏剧境界中的情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和人物形象,突破写实的局限,达到在一切自然真实的情况下难以达到的传神写意的佳境。

其次,戏曲艺术的虚拟,并不是对实物对象作依样画葫芦的比划,它有想象,有夸张,有省略,有时很微小的细节也很写实。

比如穿针引线,我们不但看清捻线头的纤细动作,还听到牙齿绷线的声音。

在我大型现代淮剧《心的承诺》中,本人扮演“韦妻”一角,由于剧目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这个“韦妻”是剧中第一主人公——村书记的妻子。

在剧中第四场“别妻进城”一节中,我就充分运用了艺术虚拟的手法去加以表现。

丈夫明早就要为村里招商引资进城去和人家老板见面了,此时的舞台上,丈夫在灯下整理与老板交谈的材料,我突然间想起丈夫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就连最好的一件夹克衫胳膊间也掉线了。

看着丈夫的背影,我悄悄地拿出针线,在音乐的铺垫下,在舞台上一招一式为丈夫仔细地缝起衣服。

在处理这个人物上,我既不能人为拔高艺术形象,又不能太过保守使人物有失光彩。

在这个特定的氛围中,外面热闹非凡、家中冷冷清清、自己强撑病体、为夫缝制旧衣,看似平常的举动,既有对丈夫因长年照顾不了家庭而产生的埋怨与无奈,也有与丈夫打拼多年,意欲与他一起共同奋斗,早日让村民踏上小康征程的美好心愿。

我用女性特有的质朴与善良去显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着实表现内心盼夫安康的悲情心怀,表演力求靠近生活,情感以求朴实感人,真正让观众理解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村书记带领群众致富的无比艰辛,而做好这个村书记的妻子那就更是不易,让一个贤惠善良、顾全大局的“贤内助”形象呈现在舞台上。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戏剧情节和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方式。

在戏曲表演中,有三大要素对于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包括对话、动作和声腔。

对话是戏曲表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戏曲中的对话通常采用唱词的形式,既有唱腔又有梆子或念白。

对话是演员传递角色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唱腔的音乐性和念白的语言表达,演员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故事的发展展现出来。

对话的艺术着重于声音、语调、节奏等方面,演员需要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调整展示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动作是戏曲表演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戏曲表演强调形体的美感和动作的精准度,演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心情和状态。

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等方面,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传递出演员所饰演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在戏曲表演中,有许多动作都有固定的符号含义,演员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动作,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表演意图。

动作还是戏曲表演中形成美感和视觉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演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展示角色的美感和形象。

声腔是戏曲表演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表现方式。

声腔是戏曲表演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它通过特定的音调、音色和节奏来诠释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自己独特的声腔体系和演唱方式,演员需要通过声腔的演唱来展示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

声腔的艺术表现着重于音准、音色和喉发等方面,演员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唱功,才能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角色的特点。

声腔还能够与对话和动作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时收到艺术上的享受。

戏曲艺术表演的三大要素包括对话、动作和声腔,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戏曲表演的综合艺术。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对这三大要素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来传递戏剧情节和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时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发。

戏曲道具艺术用途浅谈

戏曲道具艺术用途浅谈

戏曲道具艺术用途浅谈戏曲道具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多种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在戏曲表演中,道具的使用可以起到装饰、烘托气氛、传递情感、表达意象等多种作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首先,在戏曲表演中,道具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戏曲表演中,道具设计要符合剧情和人物特点,从而为观众呈现出完整的舞台效果。

如在扮演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时,场景经过精心设计,舞台上的镜子、餐具、花瓶等道具,营造出了一个高贵典雅、又有所深意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感的细腻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

其次,在戏曲表演中,道具可以烘托气氛。

道具与音乐、服装、灯光等一起营造出的独特氛围,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融入戏剧情节,感受人物内心的波澜和剧情的起伏。

例如,在昆曲中,饭桌、茶壶、盆盘等道具,能够与音乐相呼应,通过唐突、拍子等方式,传递出人物情感、角色性格等信息,让观众更完整地理解剧情。

其三,在戏曲表演中,道具可以传递情感。

道具作为演员表演的辅助工具,能够起到传递情感、引发情绪、表达激烈冲突等作用。

例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戟、剑、扇等道具紧密联系着人物情感的发展,并通过沉静与激烈、婉转与豪迈等不同舞蹈动作,表达出人物情感的曲折复杂和剧情的高潮迭起。

通过道具设计,观众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波动,更加感受到剧情的深刻内涵。

最后,在戏曲表演中,道具可以表达意象。

道具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传递出不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瓷器、玉器、绘画等都富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在戏曲表演中运用,能够传递出更为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如在昆曲《汉宫秋》中,小金壶、翠玉盘等道具就传达出了讲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之,道具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完整饱满的戏剧体验。

在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过程中,道具设计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能够通过新的化妆、服装、道具制作技术,展现出更加独特的戏曲艺术风貌。

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毕业论文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摘要秦腔艺术是陕西甘肃等地区重要的文化传统,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当今西方音乐入侵的时代,传统的秦腔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如何让秦腔艺术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相接轨,如何让民族艺术文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本篇文章笔者通过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以及深入调查研究了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着重研究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现状,对专家学者的学术性论文与期刊的归纳总结,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寻了秦腔艺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及所遇到的困境,总结并提出传承民族文化的可行性措施与建议,以期提出了较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建议,进一步保障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秦腔,艺术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AbstractQin opera ar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tradition in Shanxi, Gansu and other regions.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on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ese opera. In today's era of western music invasion, the traditional Qin opera culture and art are facing great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how to make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in line with our modern society, how to make national art and culture loved by young peopl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by searching relevant references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focusing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heritance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summarizing the academic papers and journal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exploring the status quo and difficulties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better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further guarante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Key Words: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目录前言 (1)(一)研究的背景 (1)(二)相关文献综述 (1)(三)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实践意义 (2)一、秦腔概述 (3)(一)秦腔艺术简介 (3)(二)秦腔艺术传统文化的起源 (3)(三)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二、研究现状调查 (4)(一)研究问题 (4)(二)研究对象 (4)(三)研究过程的方法及过程 (5)三、研究的发展态势 (6)(一)秦腔的发展环境恶劣 (7)(二)秦腔文化与现阶段艺术氛围的矛盾 (7)(三)秦腔文化的重视度不高,传承困难重重 (8)四、传承与发展新思路 (9)(一)增加秦腔的文艺演出 (9)(二)秦腔艺术进课堂 (9)(三)多媒体网络推广宣传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谢辞 (15)前言(一)研究的背景秦腔又称为“梆子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戏剧表演方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海外华侨们寄托乡愁的娓娓乡音。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而演员的表演艺术则是戏曲得以传承的重要保障。

戏曲表演中演员能够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表情、眼神和声音等多种艺术手段,传递出角色的心情、情感和性格特征,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实现舞台上的造型美、音乐美、语言美、动作美的统一,以及表演中所涉及的人文、道德、历史、社会等多种价值的传承和弘扬。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一、肢体美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的肢体语言是表现角色性格特征、表达情感和情境的主要方式之一。

演员的动作优美、自然、流畅,做到了“势顺情达”,能够切实地把角色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京剧中武生出场时的打招呼礼仪、女子跳花旦时的柔美舞蹈,以及老生在剧中的盘腿玩物、袖手潇洒等,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角色形象和情感的。

肢体美的体现还包括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动作,例如莲花落中曾宝钗出家时的软膝跪地、霸王别姬中项羽哭天抱地时的拍胸顿足,都是演员通过准确的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二、语言美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语言美是指演员运用正确的发音、音量、节奏和语调等技巧,让观众听得懂、感受到戏曲中的抑扬顿挫和情感饱满。

例如,京剧中唱腔高亢豪放,表现出武将骨气凛然的英雄气概;花鼓戏中重音和伴奏相间,表现出恢宏大气的场面;黄梅戏中细腻柔情的唱腔,则让人听得心醉神迷。

另外,演员在表演中还会使用暗喻、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戏曲语言的艺术性,以及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京剧中魏文侯在贪污受贿的场面中,用“开宝箱”来暗示自己受贿,让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他的贪欲和卑鄙。

三、心理美戏曲表演中演员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正是“心理美”的体现。

演员通过对角色心理状态的刻画,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共鸣感情。

例如,金蝉脱壳中,人物骆冰在失去梦中情人后,表现出撕心裂肺的痛苦,让观众感同身受、泪如雨下。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员在舞台上所展现的艺术美更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除了要精通剧中的唱、念、说、打等技艺外,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神态、声音和情感等多方面的表现来体现戏曲表演中的艺术美,本文将就这方面展开探讨。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美与其形体表现密切相关。

戏曲表演注重形体语言的运用,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人物性格、情感和情绪。

比如在梨园戏曲中,演员对于身体的掌握非常重要,身段要柔美,动作要刚健,步伐要稳健,整个表演要有气质。

这些都需要演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练才能做到。

而且,不同的剧种还要求演员有不同的身体表现方式,比如京剧强调功架,越剧讲究轻盈多变的舞蹈,粤剧则追求婀娜多姿的古典美。

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剧种特点来塑造自己的独特形体美,这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美。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美还与神态表情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戏曲表演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传递给观众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情绪,是舞台表演中的精髓所在。

演员们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内心的世界,同时也要与唱腔、动作配合,以此来加强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在京剧中,演员需要通过脸谱的表演来诠释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眼神的运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越剧中,演员则需要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来展现人物的细腻情感,带给观众深刻的艺术享受。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展现的神态表情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美。

声音的表现也是戏曲表演中演员体现艺术美的重要方面。

戏曲表演中的声腔是表演者情感和意志的传达媒介,也是演员体现角色音乐美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剧种要求演员用不同的发声方式来呈现唱腔,比如京剧讲究平梆、生腔、老生唱腔等,越剧则要求婉转柔和的高腔、刚健有力的甚腔等。

演员们需要通过发声技巧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气质,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艺术的鉴赏。

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

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

浅谈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势。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中国戏曲表演有其独到的特殊性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以程式化的歌舞表演故事,经过千百年来的锤炼,创造了丰富艺术表演手段。

而这些大量的、精美的艺术表演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需要先有“功”,然后才能有人物。

也就是说,一个戏曲演员要想在戏曲中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首先要学习好五法即手、眼、身、法、步以及戏曲发音、戏曲舞蹈、戏曲节奏、戏曲锣鼓经等,为以后塑造人物做起码的技术准备,魏将来在舞台上娴熟运用歌舞化的行动展现戏曲冲突和矛盾打好基础,这一课是戏曲演员不可或缺的。

戏曲演员需要改变生活中的自然的道白、动作、语调,遵循“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程式,把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后,才能搬上舞台。

因此,戏曲演员首先需要具备戏曲艺术特有的表演技能,一名戏曲演员如果连表演程式动作都完成不了,那就更谈不上去进行剧中人物的心理体验和舞台表现。

其次戏曲演员还需要赋予角色以生命。

中国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表导演艺术家阿甲先生说:“戏曲演员不是简单地、直接地从自然界形态的生活去体验角色,而是要从戏曲的歌舞规律所转化的艺术性态的生活体验角色,这种体验,是审美意识和表演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戏曲歌舞生活的体验。

中国戏曲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只是演戏,而不是在真实地生活,既要有深厚娴熟的一整套程式化基本表演技能,又要吧情感凝聚在程式化技术的表现上,要体验的是戏曲化艺术感情,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生活化情感体验层面上。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戏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要想在戏曲表演中展现出真正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就必须注重三大要素的运用,即唱、念、做。

这三大要素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的重要性和特点。

首先要谈的是“唱”。

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戏曲表演中最核心和难度最大的部分。

唱法是戏曲表演中歌唱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包含了音准、音色、力度和发声技巧等多方面的要素。

戏曲中的唱腔有很多种,主要有“南戏腔”、“京剧腔”、“评剧腔”、“黄梅腔”等,每种腔调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点和演唱技巧。

而演员在唱腔的演绎中要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声音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境遇、遭遇。

唱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表演,更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戏中人物的一种情感表现。

要想在唱腔中表现出真正的魅力,演员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和磨砺技巧,才能达到高超的水平。

唱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戏曲表演的成败,所以说唱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环。

其次要谈的是“念”。

念是指在戏曲表演中的朗诵部分,也是演员通过声音表达出人物内心感情的一种技巧。

念是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将台词准确、清晰地念出来,同时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量变化、语调转折等手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心境和遭遇。

在戏曲表演中,念脱离不开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表达则需要演员有良好的表演技巧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通过适当的声音技巧和表演手法,可以使台词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戏曲的故事情节和戏中人物的心理世界。

念在戏曲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表演的基础,也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方式。

唱、念、做是戏曲表演中三大要素,它们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也是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想在戏曲表演中取得成功和魅力,演员必须在唱、念、做方面下足功夫,不断磨练技巧,提高艺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曲艺术
作为我国传统戏剧形式的戏曲,有着其他戏剧形式所没
有的艺术特征。而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除具戏曲的共性外
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戏曲不同于歌剧、舞剧、话剧,它溶歌舞及其他艺术形
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
人物敷演故事。唱,指传声传情的歌唱。念指节奏感和音乐
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指舞蹈化形体动作。
打,是指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
度艺术提炼。以上四种表演手段根据它们的异同,可分为由
唱念互为补充构成戏曲表演的音乐语汇,由做打二者相互结
合构成戏曲表演的舞蹈语汇。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语汇、舞蹈
语汇都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出人出戏
出情服务。唱做念打,又称“四功”,是戏曲表演的特殊手
段,也是它的特殊语汇。它们的结合,构成戏曲表演形式的
特点,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中国戏曲本
身剧种繁多,根据初步不完全的统计,布及全国的戏曲剧种
有三百一十多个。这些剧种都是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征,
每个剧种在唱腔表演上又各具特色,这就使中国戏曲呈现出
绚丽多彩的风貌。造成戏曲剧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民族
众多,地域广阔,各地方言不同,导致戏曲音乐曲调各异。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按戏曲音乐声腔,
把戏曲分为:一、高腔腔系;二、昆腔腔系;三、梆子腔系;
四、皮黄腔系;五、民间歌舞类型诸腔系;六、民间说唱诸
腔系;七、少数民族戏曲等。由于各种腔系流布的地域不同,
受当地语言的影响,同一腔系的剧种,也是各具特色的。比
如高腔系的剧种是由明代弋阳腔流布演变派生出来的,它保
留了不同管弦、锣鼓击节,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色。所
唱之曲多沿用南北曲,为曲牌连套的形式。由于语言采用各
地方言就出现了川剧高腔不同于湘剧高腔、赣剧高腔,而湘、
赣高腔也各具其貌的情况。
再如梆子腔系剧种是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主奏乐器为
不同形制的板胡。它的音乐结构是板式变化,唱词多用七字
十字的上下句。因为流布地区不同,出现了山西梆子,河北
梆子、陕西梆子、河南梆子。由于省内各地方言的差异,又
使这些梆子出现了分歧,如山西梆子也分出了同州梆子、秦
腔、汉调。
皮黄腔系剧种是二黄,西皮作为主要腔调的,音乐结构
也是板式变化体,唱词以七字十字上下句为主,主奏乐器为
胡琴。属皮黄腔系的剧种有京剧、汉剧、徽剧、粤剧、湘剧、
赣剧、桂剧、川剧中的胡琴、滇剧中的襄阳腔胡琴腔等。听
这些不同地域的皮黄戏,味道也是极不相同的。
从上述声腔剧种的分类,可以看出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
戏曲音乐,在戏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的戏曲研究工作
者曾这样给戏曲下定义:有戏有曲即为戏曲。这不无道理。
戏曲在综合各类戏曲成份时,就是靠戏曲音乐节奏把它们统
驭在一起的。这里指的戏曲音乐不仅指演唱,还包括打击乐、
吹奏乐、弹拨乐、弦乐在内。因而称中国戏曲为音乐化的戏
剧亦未尝不可。不同的戏曲剧种歌唱的曲调,可以说是各地
方言的音乐化、韵律化,含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甚至有的唱
腔的旋律,直接取自某句方言的声调。比如著名豫剧表演艺
术家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中有一句“花木兰羞答答
施礼上,道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如果不加伴奏,听起来
就是一句地地道道的河南话。因此各地群众对本地的剧种怀
有特殊的乡情。因而歌唱在戏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个
戏剧演员如果没有一副好嗓子,要征服观众是有相当大的困
难的。听唱是戏曲观众审美要求所必需的。因为戏曲的唱并
非一般的事,而是声情并茂,感情浓烈,真是“情动于内而
形于外”。欢快的歌唱能使观众心神愉悦;悲戚的咏叹,会
使观众潸然泪下;愤激高歌,足以使观众扼腕。
不同剧种可归入不同的声腔系统,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一个剧种并非只唱一种声腔。由于剧种在流布过程中的相互
影响,又由于各个剧种形成发展历程不同,地域也不同,演
唱的曲调也有多样性的变化。比如川剧除了唱高腔还唱昆腔,
也唱胡琴,也唱弹式,也唱灯戏。再如京剧虽以唱二黄、西
皮为主,它还唱四平调,如《梅龙镇》;也唱徽调高拔子,
如《徐策跑城》;还唱吹腔,甚至还唱《小放牛》这类民歌
小曲。从这个侧面,也反映出戏曲的综合性特征及它在反映
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活泼自由的形态。
各个剧种除在唱腔上各具特色外,在表演上也有着自己
的创造。戏曲中一套套规范性的表演,要求戏曲演员接受严
格的形体训练和多种基本功的训练,诸如腰、腿、台步、云
手,跑圆场,毯子功、把子功、翎子功、甩发功、髯口功,
水袖功,扇子功,手绢功,唱功,以及眼神训练等等。有了
这样的训练,演员才能以优美的姿势和形态,表演人物的生
活、坐立、行走、纵跳翻飞。戏曲演员常说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练功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世界
上再也没有一种戏剧形式对表演者的要求如中国戏曲这般
全面,这般苛刻。
蒲剧《挂画》中叶含嫣为迎接心上人的到来,单脚站在
罗圈椅的扶手上用双手虚托一轴字画,把它挂在墙上展开并
用云帚掸去画上的尘土。演员认真而细腻的表演使观众相信
画已真的挂到墙上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完成不了的。同
是表演叶含嫣迎见情人的喜悦,而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员则
采用在舞动齐地长的又粗又黑的大辫子的同时迅速地穿裙、
穿披、脱裙、脱披,以叶含嫣欣喜中的慌乱,表现这个情窦
初开的少女无比欢愉的心情,亦别有情趣。此外不同的剧种
在相同剧目中扮演角色的行当也不相同。如川剧《白蛇传》
里的青蛇是男身,由武生行扮演,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再
如京剧《赤桑镇》里的嫂娘是由老旦行应工,而在吉剧《包
公赔情》里的嫂娘却由青衣行扮演。因此经过艺术家们长期
地创作,提炼,各地主剧种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本剧种的特
色,在唱做念打诸方面具有特殊魅力的艺术精品,成为本剧
种的优秀保留剧目。如川剧的《白蛇传》、《秋江》、《打神告
庙》、《打红台》、《情探》;汉剧《二度梅》、《宇宙锋》;秦腔
的《三滴血》;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京剧
的《空城计》、《霸王别姬》、《状元媒》、《红娘》、《玉堂春》、
《四进士》、《锁》、《失子惊疯》、《卧龙吊孝》、《罗成叫关》;
蒲剧的《烤火下山》、《杀狗》、《挂画》等数不胜数。正是这
颗颗璀灿的明珠,把中国戏曲的这座百花园,妆点得更加光
彩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