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中国戏曲是一种以诗、音乐、舞蹈和服装为主体的古老艺术,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社会中拥有很多支持者,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中国戏曲一直以来,都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和特别是老人家和孩子们的青睐。
它包括了各种传统的戏剧形式,如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而每种形式下又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如块口、百板、花朝双汉、滑稽趣、撒罐等等。
中国戏曲的演出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把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民俗文学都汇聚到一块,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综合表现,向人们传达艺术和历史的真实内涵。
而且,中国戏曲并不仅仅完全靠表演,还需要诗词和乐曲支撑,表演者要掌握诗词的朗诵能力,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剧情,还要学会一定的身段动作,以还原剧中角色的栩栩如生。
它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表演、歌唱,以其灵动的表演形式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旋。
中国戏曲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传递知识和情感,通过诗词唱段以及舞蹈来帮助观众了解文学作品。
通过戏曲,观众可以重温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如诸葛亮斩断长江等,让观众直观自己融入历史,更容易对历史故事有深入的理解。
此外,中国戏曲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想和情感共鸣,通过表演一些普世或普遍的思想情感,它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熟悉的气氛,获得共情和鼓励,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使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得以传播。
最后,虽然中国戏曲传统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已沿袭了相当长的时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变得更具新颖性和创新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戏曲既能传承文化,又可以唤起人们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充分体现出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珍惜,把它好好发扬光大。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第一篇: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
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
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
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
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
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泛的民间性的特点。
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
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
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
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
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认识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认识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 能够听懂戏曲艺术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表演形式和特点。
3. 开拓学生的艺术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及代表作品。
2. 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和表演特点,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教学准备:1. 播放器、投影仪或电视机2. 课件或绘图板3.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引入:1. 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你们了解什么是戏曲艺术吗?有没有听说过京剧、评剧、黄梅戏等?”2. 引入新知: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一个初步了解。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戏曲艺术进行研究和展示。
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他们了解所选择的戏曲艺术。
2.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研究的戏曲艺术,包括历史渊源、代表作品、表演特点等。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拓展: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经典的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2. 分析讨论: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分析视频中的表演特点、情节、唱腔等。
巩固:1. 练习演唱:教师教授一段简单的戏曲唱腔,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演唱比赛。
2. 制作道具: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些戏曲表演道具或服装,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作业:1. 请学生预习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要求学生编写一篇关于戏曲艺术的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戏曲艺术,包括理由和个人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拓展环节的视频观看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戏曲的独特魅力。
通过制作道具和演唱的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让他们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浅谈戏曲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的练声方法
2.养成正确的吐字咬字的好习惯
评价设计
课堂讲解、小组交流、分组展示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 、导入
欣赏名家唱段
二、课程新授
1、气息的运用与换气
大换气、平换气、偷换气
2、呼吸练习
狗喘气、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
3、咬字吐字
以气振声 以声立字 以字导音 以音传情
4、咬字与形体、表情的配合
6、小结
师:“同学们表演的都特别好,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多练习。”
三、板书设计
《谁说女子不如男》
唱腔: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唱腔圆润。
身段:眼神坚定、抬头挺胸、双臂抬起。
四、课后小结
学生初步了解了戏曲,并对戏曲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备注
《辕门外三声炮-》教学方案
单元
豫剧
单元课
2
4
背景分析
5、“步”,指步法。笑声步法潇洒;花旦步法轻盈;花脸步法豪迈。步法也有多种多样,有似微风吹动浮云逐渐移动的云步;有表现匆匆行进的蹉步;有表现心情激动跌倒后仍欲前进的跪步;有表现醉汉步履踉跄的醉步等。
京剧教案:探索传统戏曲之美

京剧教案:探索传统戏曲之美探索传统戏曲之美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作为其中的代表,京剧在中国戏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京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如何探索传统戏曲的美,传承和发展京剧,成为了当今京剧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传统戏曲的魅力在品味京剧的美时,我们需要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
京剧是由唱、念、做、打四种古典表演艺术组成的。
京剧唱念做打四种表演艺术,各自在舞台上拥有一定的位置和功能。
唱是表达人物情感的主要手段,念是补充说明情节的文字,做是人物动作的表现,打是伴奏和配合唱念做的节奏掌控。
四种表演艺术的结合,完成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京剧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经过了几百年的流传和演变,已经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京剧作品涵盖了历史、民间传说、战争、伦理、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题材,讲求情节、人物塑造和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京剧艺术是人类非凡创造的成果。
京剧艺术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交汇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京剧的丰富和复杂之处不仅仅在于生动的角色刻画和情节展开,还体现在其戏曲特有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技巧上。
在京剧艺术的魅力中,我们发现了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卓越之处。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京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精髓需要通过教育和推广来传承和发展。
传承应该是一个渐进和继承的过程,需要关注当下年轻人和外来人群的接受情况,注重青少年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京剧艺术前沿的推陈出新。
在传承中,需要注重京剧文化创意的转化,扩大其艺术形式、语言输出等方面的内涵,尝试将京剧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相融合。
注重京剧文化学习和交流,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学习、互动交流的场所,如京剧艺术展,大型京剧比赛等,通过交流,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观。
对于京剧教学,就需要多方位综合发展。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第一章:戏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掌握戏曲的基本构成要素理解戏曲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2 教学内容戏曲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介绍戏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流派戏曲的基本构成要素:唱、做、念、打、舞戏曲与我国文化:强调戏曲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戏曲片段,分析戏曲构成要素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定义与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构成要素的理解第二章:戏曲剧种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主要戏曲剧种及其特点掌握不同剧种的表演风格与代表剧目分析戏曲剧种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主要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各剧种特点:唱腔、表演、服饰、道具等代表剧目:举例介绍各剧种的经典剧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各戏曲剧种的基本特点与代表剧目比较法:分析不同剧种之间的异同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剧种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剧种代表剧目的了解第三章:戏曲表演艺术3.1 教学目标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与方法了解戏曲角色的分类与表演特点欣赏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3.2 教学内容戏曲表演基本技巧:唱、做、念、打、舞角色分类与表演特点:生、旦、净、末、丑戏曲表演艺术欣赏:欣赏经典戏曲表演片段3.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分组练习戏曲表演基本技巧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角色表演特点3.4 教学评价课堂表演:评估学生对戏曲表演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互评:检验学生对角色表演特点的理解第四章:戏曲音乐4.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音乐的基本特点与分类掌握戏曲唱腔与曲牌的作用与运用感受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4.2 教学内容戏曲音乐基本特点:旋律、节奏、和声等戏曲唱腔与曲牌:介绍各种唱腔与曲牌的分类及运用戏曲音乐欣赏:欣赏经典戏曲音乐片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音乐的基本特点与分类实践教学法:分组练习戏曲唱腔与曲牌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音乐特点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唱腔与曲牌的理解第五章:戏曲舞台与服饰5.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舞台的布局与设计掌握戏曲服饰的分类与特点感受戏曲舞台与服饰的艺术魅力戏曲舞台布局与设计:介绍舞台构造、布景、灯光等戏曲服饰分类与特点:介绍各个时期的服饰特点及代表人物戏曲舞台与服饰欣赏:欣赏经典戏曲舞台与服饰片段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舞台与服饰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实践教学法:分组练习戏曲服饰的穿戴与搭配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舞台与服饰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舞台与服饰的理解第六章:戏曲化妆与面具6.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化妆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掌握戏曲面具的分类与作用感受戏曲化妆与面具的艺术魅力6.2 教学内容戏曲化妆基本技巧:介绍化妆的步骤、方法及色彩搭配戏曲面具分类与作用:介绍不同面具的寓意及在戏曲中的运用戏曲化妆与面具欣赏:欣赏经典戏曲化妆与面具片段6.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分组练习戏曲化妆的技巧与方法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面具的佩戴与运用课堂表演:评估学生对戏曲化妆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互评:检验学生对戏曲面具的理解与运用第七章:戏曲道具与布景7.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道具的分类与作用掌握戏曲布景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感受戏曲道具与布景的艺术魅力7.2 教学内容戏曲道具分类与作用:介绍各种道具的象征意义及在戏曲中的运用戏曲布景基本技巧与方法:介绍布景的设计、布置及变化戏曲道具与布景欣赏:欣赏经典戏曲道具与布景片段7.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分组练习道具的使用与布景的布置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道具与布景的运用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道具与布景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道具与布景的理解与运用第八章:戏曲文学与历史8.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文学的基本特点与形式掌握戏曲与历史的关联感受戏曲文学与历史的艺术魅力8.2 教学内容戏曲文学基本特点与形式:介绍戏曲小说的结构、情节及表达方式戏曲与历史的关联:强调戏曲在历史事件、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反映戏曲文学与历史欣赏:欣赏经典戏曲文学与历史片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文学的基本特点与形式及戏曲与历史的关联案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戏曲文学与历史片段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文学特点与形式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与历史的理解第九章:戏曲传承与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传承的重要性掌握戏曲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感受戏曲传承与保护的责任9.2 教学内容戏曲传承的重要性:强调戏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戏曲保护的方法与措施:介绍政府、社会各界及戏曲从业者的保护举措戏曲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激发学生对戏曲传承与保护的认同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传承的重要性及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successful case studies of opera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传承与保护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第十章:戏曲的未来与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戏曲创新的方法与方向感受戏曲未来与发展的前景10.2 教学内容戏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现代社会对戏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戏曲创新的方法与方向:介绍戏曲在表演形式、题材等方面的创新尝试戏曲未来与发展的前景:探讨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创新的方法与方向案例分析法:分析successful case studies of opera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戏曲未来与发展前景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创新与发展的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戏曲的基本构成要素解析:戏曲的唱、做、念、打、舞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要素的含义和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表演形式、代表剧目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类戏曲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3.2 戏曲的分类和特点1.3.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第二章:京剧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
2.2 教学内容2.2.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2.2.2 京剧的表演特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京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越剧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越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越剧的艺术魅力。
3.2 教学内容3.2.1 越剧的起源和发展3.2.2 越剧的表演特点3.2.3 越剧的代表剧目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越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越剧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黄梅戏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4.2 教学内容4.2.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4.2.2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黄梅戏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第五章:豫剧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豫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豫剧的艺术魅力。
5.2 教学内容5.2.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5.2.2 豫剧的表演特点5.2.3 豫剧的代表剧目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豫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豫剧的艺术特点。
了解传统文化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

了解传统文化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中国戏曲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戏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唱功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并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的意义1. 传承文化遗产:中国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传统艺术教学,可以传承和保护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2. 提升审美品味:戏曲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通过学习和欣赏戏曲,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使人们对传统艺术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感悟。
3. 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国际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向外界展示中国戏曲的魅力,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二、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的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戏曲的学习既需要掌握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表演技巧。
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戏曲演出、观摩大师表演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戏曲演唱、表演能力。
2. 传师授艺:传统艺术往往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
中国戏曲的教学也可以借鉴这一方式,通过师傅与学徒的相互传授,让学习者能够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国戏曲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能够接触到师傅的精湛技艺,获得更加深入的指导和启发。
3. 结合现代科技:在传统戏曲传统艺术教学中,也可以融入现代科技手段。
通过利用录像、网络等技术手段,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无需受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中国戏曲,便利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三、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作用1. 保护文化传统:中国戏曲传统艺术教学的开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
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
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
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
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
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
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
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
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
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
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
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着实应该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作为21世纪的新一辈,我们有义务去发展它,千万不要在我们这代,把这个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与内涵的戏曲艺术变成活文物、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