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合集下载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
在学习戏曲鉴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和价值。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戏曲的历史、形式、表演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下面我将从个人角度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戏曲历史的认识
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对中国戏曲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昆曲、京剧到黄梅戏、越剧,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色。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戏曲作品,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六、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戏曲艺术。
七、总结
通过戏曲鉴赏的学习,我不仅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戏曲艺术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戏曲鉴赏能力,为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了解戏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戏曲鉴赏,我渐渐明白了戏曲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戏曲文化,让其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五、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对戏曲的学习,我不仅对戏曲本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论是在传统的戏曲作品还是现代戏曲创作中,我都能更深刻地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这对于我个人的审美修养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提升。

论戏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论戏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论戏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徐柏森古老的戏曲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积淀得最丰厚的一个部份,它的受众面最广,影响也最大。

许多社会低层的民众,就是通过看戏,懂得了事理,学会了做人。

但戏曲文化中,也夹杂了许多糟粕,甚至是毒素,它蒙蔽人民、麻痹人民,起到了很坏的作用。

为了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本文以简略的比较,特列出几个专题加以介绍。

一、爱情与色情戏曲反映爱情婚姻等题材,不胜枚举。

可以说“十部传奇九相思”。

相当多的剧目体现了丰富的人民性,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愿望、追求、抗争和理想。

但也有不少剧目含有封建思想的毒素,和淫秽色情的内容。

怎么分辨呢?1、首先要从男女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追求的目的上来辨识。

如果他们的态度是严肃的,感情是纯真的,追求是执着的,并为了达到婚姻自由的目的,敢于面对封建恶势力的迫害,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阀观念、嫌贫爱富等等,进行反叛、抗争,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获得胜利或为之献身的,当然值得肯定和赞扬。

相反,那种低级庸俗、手段卑劣,以达到相互玩弄为目的者,这显然是应当抵制和剔除的。

《西厢》、《梁祝》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爱情戏,,而《杀子报》一类,则是宣扬淫荡、奸杀的色情戏,这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不易识别的是象庐剧、黄梅都有的《小辞店》这类民间小戏,店姐对蔡鸣凤的追求是真情,但其唱段对女人身体的色情描绘,却是不健康的。

2、要从具体的舞台形象去分辨。

是着意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还是着重表现了不堪入目的色情表演。

荀慧生针对舞台上经常有“思春”的表演,谈了自已的看法。

他讲了《战宛城》、《虹霓关》、《辛安驿》、《尤三姐》等,说《战宛城》中邹氏思春的表演最为恶心,几乎让人看不下去。

就连《红娘》这样的好戏,在表演莺莺张生幽会时,红娘也在门外表演了一段扯手帕的“思春”戏,宣扬了色情,损害了人物形象。

3、婚姻和爱情,有时看表面是男女纠葛,而实质上则是另有所指。

《桃花扇》是以侯、李爱情写兴亡,社会矛盾与道德品质纠缠在一起,因此,其意不仅仅是在爱情。

戏曲的意义和魅力

戏曲的意义和魅力

戏曲的意义和魅力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它的意义和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历史文化: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通过表演形式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作品传达给观众,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 艺术表现力强:戏曲以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通过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元素的协调配合,展现出丰富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

3. 人物形象丰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儒雅文士、豪迈英雄、妖魔鬼怪等各种性格特点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4. 语言表达精彩:戏曲中运用了独特的语言方式,如京剧的念白、豫剧的讲唱等,通过声腔和换调的技巧,将文字转化为韵律婉转、富有感情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在欣赏中体验到美妙的文学魅力。

5. 传统审美观念:戏曲中的服饰、化妆、动作等方面都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语言、音乐、舞蹈和表演的综合运用,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具
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通过欣赏戏曲,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保护传承戏曲的意义重大。

认识戏曲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保留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3.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戏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娱乐方式,它具有团结人们、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提供人们进行精神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平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它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高的艺术修养。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戏曲保护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培养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该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力度,加强戏曲传承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不断推动戏曲的创新和发展。

对戏曲的认识

对戏曲的认识

对戏曲的认识1. 什么是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演技和美术的综合艺术形式。

它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伴奏,来讲述故事、传递情感和展示人物形象。

2.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戏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主要有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流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剧种。

3. 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根据地区和风格可以分为多个剧种,其中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有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和剧目内容。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夸张的动作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它通常讲述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作品,如《红楼梦》、《白蛇传》等。

•豫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它注重唱腔和表演技巧的结合,以其豪放激烈的风格而受到观众喜爱。

常见的剧目有《祥林嫂》、《单刀会》等。

•越剧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细腻婉转的唱腔和柔美优雅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经典剧目包括《窦娥冤》、《西施》等。

•粤剧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戏曲剧种,与其他剧种相比,它在唱腔和音乐上更加注重旋律和节奏感。

代表作品有《南洋十大刺客》、《红楼梦》等。

除了以上几种剧种,中国还有很多其他地方性的戏曲剧种,如湖南花鼓戏、四川川剧等。

每个地方的戏曲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4. 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

•唱:戏曲中的唱腔是一种特殊的声乐表演形式,它以旋律优美、音调变化多样为特点,通过唱出角色的心情和情感。

•念:念是指念白,也就是角色在表演时念出的台词。

念白通常要求清晰明了,并配合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意思。

•做:做是指角色在表演中的动作和姿态。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广大民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在传承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的历史背景、剧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一、戏曲的历史背景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

在古代社会,戏曲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还传播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戏曲的剧种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戏曲在形式、演唱方式和表演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共同具备一些剧种特点。

首先,戏曲通常采用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通过对声腔、音律和行腔的处理,使得戏曲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其次,戏曲融合了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最后,戏曲的剧本通常来源于历史、神话或民间故事,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

三、戏曲的文化传承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道德观念。

通过戏曲的表演和演唱,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京剧中的传统剧目《红楼梦》展现了古代贵族社会的恩怨情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阶层的固化,让观众对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戏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还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其带给观众。

四、戏曲的社会意义戏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戏曲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提供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减轻社会压力,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戏曲表演还具有社交功能,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戏曲表演结识新朋友并拓展社交圈子。

总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对中国戏剧文化的认识

我对中国戏剧文化的认识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为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艺术,既关乎人类的物质文化,也关乎人类的精神文化。

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从古至今,戏曲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认识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戏曲文化。

但戏曲在古代的发展是缓慢的,进入近、现代,时代发展、社会急速变化,机制更新的历史潮流中,我们的思想与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涌动。

然而,现实中,中国戏曲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面临着后继人才匮乏、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濒临失传等种种困境。

各种文化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受到多种文化潮流的冲击,戏曲艺术出现衰退现象,戏曲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低谷,究其根源就是失去了观众。

不可否认,这里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原因,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文化繁荣,人们的休闲和娱乐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

但更重要的是,戏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另辟蹊径,谋求更深远的发展。

这和拆北京老城的道理是一样的,拆掉它很容易,可再想建立起来,却永无可能。

丢掉了传统和建立在传统之上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就是失掉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直以来,戏曲都是包容俚俗,浅显易懂,讲求娱乐性,照顾大多数群众的审美需求,不放弃文化水平较低的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之看得有趣味。

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

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

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怎样振兴本地的戏曲文化?与古时相比,戏曲已远远不止娱乐作用,戏曲常与“艺术”“文化”挂钩。

这是由现实情况决定的。

在这个纷乱的竞争环境,为莫愁女的重情感慨流涕,在驸马的离奇故事中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在文龙的以德报怨中萌生起男儿刚毅决勇......一个个形象是路标,即使看不到人生的目标,也会有所依恃,一扫人们常抱怨的空虚与心的慌乱。

累时我觉得老人的胸怀更安宁,而戏曲和古文,就是老祖宗的胸膛。

一、戏曲这种形式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赞扬的,我们应该为此高兴。

所以,无论它在变,还是守旧僵化,古老的故事有它不容置疑的力量。

其二,现今戏曲教化的作用尤为凸显,《拉荆笆》言孝,《梅花魂》言洁,《花木兰》忠孝两全(我却常记起“切莫要贪玩耍虚度光阴”一句)......警之戒之,戏曲里诗化的语句更有力量。

自己有什么吃,首先敬上,“示其所啖”;回家后卸下行装,要先到长辈屋里问候。

之所以强调以上这两点,因为这是戏曲的“依靠与教导”作用,我总觉得,比娱乐更重要,因为我们不乏娱乐的方式。

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如今,戏曲不能以迎合的心态来演,剧本也不该以迎合的心态来写。

是观众想要寻古问根,想要受到熏染,而不是戏曲来迎合观众。

把帽子变高了,把长袍变暴露了,把眉毛花俏了,舞台更亮了......更可怕的是删改唱词,或是轻易出剧本。

比较起来,好似“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与“弦已断,恨难抚琴酬知音”。

看你费劲心思,观众不忍心说不好,“称赞”说够华丽,够漂亮。

委屈啊,委屈了剧团让戏曲低下头,委屈了观众看了场时装秀。

不是不能变!至于变的措施,实在涉及颇多,难以尽述,我也不敢妄言。

据我所知,大家都称赞cctv11的布景与造型,它充分运用现代灯光与美学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典雅。

换句话,cctv11给戏曲“配上了玉”,而不是“描上了金”。

至于振兴戏曲文化,我觉得各剧种是相通的,无“本地”与“外地”之分,因为大家面临同样的境遇,我也不相信多少戏迷只听一个剧种,而对其它剧种嗤之以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一、中国戏曲的简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

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着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

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与赏析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对中国戏曲的赏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欣赏角度,所以戏曲的赏析也很难有
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也说明了赏析中的两种境界。

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

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真正的美学价值。

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

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三、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音乐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戏曲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能真正地被80后90后乃至世界所接受
首先,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敢于尝试艺术创作新路的、有才华同时热爱戏曲事业的创作人员来提供优秀的戏曲剧目和演出剧本。

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给戏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

其次,戏曲的发展和一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舞台表演者也密不可分。

没有一批拥有观众群的戏曲艺术家,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也无从谈
起。

有了这些舞台上的灵魂人物,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才会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同时,戏曲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是少数艺术家和戏曲爱好者的任务。

作为我国的国粹,戏曲文化理当被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推广。

这并非是强迫每个人去喜爱戏曲,而是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名族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注入一种中华儿女特有的文化底蕴。

只有这样,戏曲文化才能真正地被传承和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