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

合集下载

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作者:鲁昊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摘要】随着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输出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热衷于学习中国传统戏剧。

但由于我国部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能力还有待加强,很多戏剧表演人员的表演技巧也不够娴熟,对于戏剧人物的塑造能力还不够,还达不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水平。

因此让戏剧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迫在眉睫。

本文从创造更好的戏剧和提升表演者对于戏剧人物的表现能力出发,从多方面出发对如何把握戏剧人物内心情感,塑造鲜活真实的戏剧人物进行充分分析。

【关键词】戏剧表演;人物形象;表演技巧;艺术表现力中图分类号:J81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29-01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综合性较强,它主要包括话剧、歌剧、音乐剧、舞蹈剧等。

也就是说,戏剧可以融合音乐、舞蹈、台词、动作等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因此,戏剧可以更加饱满、更加鲜活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向观众展现戏剧的多姿多彩。

现今中国戏剧(如京剧)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来到中国一睹京剧的风采。

因此戏剧表演人员更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表演技巧,更加充分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创造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这一学习工作应提上日程。

如何把握好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戏剧表演者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戏剧表演者不仅要不断积累舞台经验,而且要学会揣摩戏剧意境,能够真实地展现戏剧情绪,使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当然,戏剧表演者应该避免出现所谓的经验疲劳,将自己的个人表演习惯带入多个角色,从而导致多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却塑造成相似的角色,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僵化模式,因此,一个好的戏曲表演者既应置身戏剧情境中刻画角色形象,又要抽身于特定角色中,突破自己的个人表演习惯,从一个角色到其他角色轮流转换。

表演者如何突破自身的僵化模式,创造更好的戏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贴合实际生活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浅谈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广阔的地域。

长期以来,各地方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

评剧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深受当地普通百姓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

和我国其他剧种相比,评剧的历史还相当短暂。

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也已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唱腔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表演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与审美标准。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入手,概括介绍一下我国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一、评剧表演艺术的写实性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写意性的艺术特点。

蒙古族舞蹈中舞蹈演员用双手做勒马缰绳状,身体一起一伏的舞蹈动作表示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场景。

京剧表演艺术中,用给演员勾画不同的脸谱表现其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

评剧表演艺术中,虽然也具备写意性的艺术特点,但笔者认为写实性更是其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

评剧的创作题材都来自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与我们当代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围绕着普通民众日常的吃、住、行展开,令观众感同身受,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此外,评剧的唱、念等也具备日常生活口语化的特点,也是普通民众的日常语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

这也是它能够广为流传,深受普通民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评剧表演艺术的地域性评剧艺术是从河北地区的“对口莲花落”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逐渐在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流行。

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植根于北方文化这一片热土的,它具有北方文化粗犷、豪放、淳厚、质朴的特征。

如诞生于黑龙江这片广袤土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半月沟》《喜鹊登枝》等评剧作品,剧中情节都是以黑龙江这片土地的民风为背景,台词、动作等表演都带有明显的黑土地色彩。

其中,哈尔滨评剧院创作的《半月沟》曾经在京公演数场,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宋任穷等人的肯定与表扬,大获成功。

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

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

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儿童戏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戏剧性的表演、生动的人物塑造、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吸引着广大儿童观众的喜爱。

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简单明了的剧情结构儿童戏剧的剧情结构通常比较简单明了,一般由开头、发展和高潮三个部分组成。

剧情的发展速度较快,转折点明显,便于儿童观众理解和接受。

同时,儿童戏剧的剧情也往往具有明显的道德或者教育意义,如《小红帽》、《丑小鸭》等经典儿童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儿童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鲜明生动,具有明显的特征和性格。

一般来说,儿童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拟人化的动物或物体,如《猫钓鱼》、《小熊请客》等剧中的动物形象;另一类则是具有人类特征的角色,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剧中的角色。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性格,而且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某些道德观念或生活哲理。

三、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儿童戏剧的故事情节通常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故事情节不仅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特点,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奇幻色彩,如《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剧中的奇幻情节。

这些情节能够激发儿童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儿童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包括歌舞、表演、布景、道具等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儿童戏剧的表现力,而且能够激发儿童观众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儿童戏剧的表演形式也往往具有互动性,如现场互动、角色扮演等,能够让儿童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戏剧的表演过程中。

五、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儿童戏剧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教育意义。

儿童戏剧的创作者们往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孩子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小熊请客》中的友情和分享,《灰姑娘》中的勤劳善良和勇敢面对困难等等。

文学史知识:戏剧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

文学史知识:戏剧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

文学史知识:戏剧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

戏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类型和流派。

本文将从戏剧的艺术特点、演出形式、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戏剧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

一、艺术特点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表演和舞台艺术三个方面。

1.剧本艺术特点剧本是戏剧的文本基础,是创作和演出的重要依据。

戏剧剧本具有言语表达、实景描写和角色刻画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言语表达是剧本的重要特点。

戏剧对话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语言表现力和形式语感,演员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调、语速、语音语调等手段,表现出相应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其次,实景描写是戏剧的表现方式之一。

戏剧中的场景和情境,依据角色和情节需要,通过语言和布景手段来描述和呈现。

最后,角色刻画是剧本的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

角色的形象和特征,通过言语行为、动作表演、环境设定等多种方式来体现。

2.表演艺术特点戏剧的表演特点是其艺术的核心,也是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

戏剧表演与影视不同,表演者需要面对观众和其它表演者,所以演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表演技巧,根据剧本和角色需要,在舞台上表现出情感、形象和行为。

3.舞台艺术特点剧场空间和布景艺术也是戏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戏剧的舞台布景能够创造出视觉效果,放大角色和情节,通过视觉手段来配合和补充剧本和表演,增强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感受。

二、演出形式戏剧的演出形式主要包括现场演出和录制演出。

1.现场演出现场演出是主要的表现方式,具有亲近和感受的特点。

通过现场观看演出,观众可以亲身感受演员的表演,感受舞台的氛围和气氛。

2.录制演出录制演出是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载体,将戏剧转化为影像艺术,扩大了观众群体和传播范围。

三、社会影响戏剧作为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

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表演素质分析

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表演素质分析

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表演素质分析在我国的戏剧表演中,戏曲表演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在戏曲舞台上,戏曲演员要充分运用好手脚的动作,感情的收放以及唱词时气息的调整。

戏曲艺术既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也表现出了社会现实,且是具体又真实的历史反映,要想展现出一个完美的戏曲舞台,就要做好充分的台下准备,其中戏曲演员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表演的艺术有成千上万种,不同表演艺术需要演员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简要的分析了演员在参与这一项戏曲展现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表演素质,浅谈如何才能活灵活现地戏曲艺术这一门古老且多彩的艺术演绎出来。

标签:戏曲;演员;表演素质引言:当谈论起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时,这对外国人来说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一門艺术经典,对我国人来说更是一种深刻、微妙和复杂的艺术问题。

就像我国传统艺术珍品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遗产。

此外,戏曲是一门集文学、舞蹈、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演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戏曲演员,要想通过舞台上的舞台表演来表现这种综合性、艺术性的艺术,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专业的戏曲从业者,良好的舞台表演基础才是演好一出戏。

一、熟练掌握基本功在戏曲演员的实际表演过程当中中,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表演素养之一。

每一个戏曲演员都必须熟练地掌握基本功,这就需要演员不断地加强练习,使他们在歌剧表演中表现得更加完美,使人物形象从自己身上表现得淋漓精致,使表演更加真实。

从戏曲表演刚刚萌生时,戏子就得趁天蒙蒙亮就开始起床练嗓子,在冬天时,要穿上表演时的小鞋子在冰上走路,练习平稳性,如此日复一日的练习便造就了戏曲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底。

当今的戏曲演员也不例外,甚至要更加辛苦,才能把最好的戏剧呈现给观众。

更有甚者,为了练就出花旦纤细柔美的嗓音,从小就不能吃辣,保护好嗓子,如此才能唱出洞穿人耳的好戏曲[1]。

从以往众多的表演来看,演员必须卖力地去表现出人物的动作反映内心的情感,这是一种虽然很夸张但却一点也不做作的美,所以这种表现需要准确地拿捏夸张的程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刘志永(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评剧作为我国重要戏剧门类,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京津冀以及东北地区,评剧更是深受民众喜爱。

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具备较高的艺术魅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评剧表演技巧,然后又简要论述了艺术魅力表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剧;表演技巧;艺术魅力引言我国评剧发展至今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当前已经形成了生、旦、净、丑齐全的表演门类,深受我国北方民众喜爱。

在评剧表演中,其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评剧自身具备较为突出的表演艺术魅力,评剧演员可以借助于自身适宜合理地表演技巧,提升评剧吸引力。

一、评剧表演技巧分析伴随着当前我国评剧的不断创新发展,其确实表现出了突出的艺术魅力,同样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评剧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评剧表演技巧的应用往往主要表现在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上,需要引起表演者高度关注。

在评剧唱功方面,唱腔可以说是评剧表演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评剧表演者最为基本的能力,被称作第一功。

评剧主要就是以唱为主,唱腔的好坏以及技巧的应用状况直接关系到表演效果,对于观众感受性存在直接影响。

基于评剧表演中的唱功来看,不仅仅在生、旦、净、丑不同行当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到不同人物上,同样也需要表现出明显差异,进而才能够体现较强感染力。

念功同样也是评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在展示演员二度创作能力方面具备重要价值,需要评剧演员能够根据不同人物及其剧情进行恰当调整,以便更好营造人物形象,同时推动故事情节,表达出应有思想情感。

做功在评剧表演中同样也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评剧演员的动作表演,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质朴自然特点,以此更好触动观众心灵,让观众对于评剧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具备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打功虽然在评剧表演中占比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却往往能够成为点睛之笔,相应表演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结合不同故事情节进行动作的合理设计,以此凸显武打视觉表现力。

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关键词:戏曲;吕剧;旦角;表演艺术特点戏曲演员是戏曲这门表演艺术的主体,其演绎能力与表演能力是促进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可以对角色形象进行更好的塑造,就必须要利用恰当的表演技法以进行有效的表达,尤其是要注意对相关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深入的把握,从而保证可以更好地塑造出特定的角色形象。

其中旦角是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也需要系统化地依据“四功”与“五法”的基本表达方式及其本身的艺术特点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一、吕剧旦角概述(一)吕剧概述吕剧是我国山东地区一种非常具有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展到了顶峰,期间诞生了《借年》、《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众多经典剧目以及李岱江、郎咸芬等众多吕剧名角。

基于自身蓬勃发展的态势与广泛的影响力,吕剧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剧作为一种地区性剧种,具有优美朴实、贴近群众与自然流畅等艺术特点,其优美朴实主要体现在唱腔兼有曲牌与板腔体特征,曲调动听、朴实、顺口、灵活,相应的伴奏乐器可以分为武场和文场两种类型,并且还有效地融入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使得伴奏乐器整体展现出朴实、优美的特征。

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吕剧主要用真声,针对个别高音的演唱则会相应地利用真假声有机结合的演唱方法,从而使得最终演唱出来的曲调流畅、自然,同时在吐字的过程中保持清晰,使整个唱腔优美、动听。

(二)吕剧旦角特征吕剧旦角主要可以分成老旦、彩旦、花旦、武旦、青衣、闺门旦几种类型,具体表现特征如下:其一,老旦。

主要在戏曲中扮演中老年妇女,表演中展现出老态,在唱、念及做的过程中展现出稳重大方,如《穆桂英挂帅》当中的“佘太君”这一角色。

其二,武旦。

主要扮演掌握武打技艺的女子,要保证身段灵活、轻捷,如《打焦赞》当中的“杨排风”这一角色。

其三,彩旦。

主要扮演喜欢搬弄是非、狠毒、可恶狡猾的妇女,其表演动作以及台词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小姑贤》当中的“刁氏”这一角色。

其四,花旦。

主要扮演热情、活泼、可爱的青年或少年女性,要保证吐字清晰,唱腔甜润,身段也要娇俏、灵活。

戏剧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

戏剧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戏剧影视表演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接受。

戏剧影视表演需要表演者拥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更强大的舞台表现力,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的课程中融入舞台剧表演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而戏剧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正是在戏剧表演特点与舞台剧表演特点的基础上融合及发展的,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艺术体验,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戏剧影视表演的魅力。

一、影视表演在舞台剧中的特点(一)演员的特点演员是影视表演作品的重要载体。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大多数会按照剧本既定的台词甚至是语气来进行表达,虽然表演者大多会在表演前十分深刻地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但更多的是按照剧本,听从导演的指挥来完成作品。

因此影视表演者在完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更像是去认真地完成一份工作。

并且由于影视作品的特殊形式,往往不是按照正常的故事情节来拍摄,而是按照通告分开进行拍摄,这就需要表演者更加努力并且细心地对剧本中的人物情感进行揣摩,以防作品最终出现情绪不连贯的问题。

现阶段的影视作品依旧采用不同机位拍摄,然后剪辑出导演要呈现的最终效果,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每位演员都需要考虑到镜头与人物本身的位置与角度,这也就将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框起来,只能按照固定的路线及表达方式来表演。

特别是在一些具有科幻特点的影视作品中,演员甚至需要无实物表演,这就更是对演员表演基本功的一种考验。

影视演员需要具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将影视作品完成得更好,因为拍摄过程中很难做到全实景拍摄,表演者不能因为环境或者对手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表演,甚至跳戏,这也是专业表演者应具备的素质。

演员只有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不会被外界所干扰,保留自己赋予这个角色的形象及气质。

而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一部分归功于演员自身,另一部分还要归功于后期的剪辑处理,只有双方都做到最好,一部完整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二)结构的特点影视作品不同于舞台剧作品,独特的表演形式决定了其只有通过更加强大的表现能力,才能够保留影视表演特殊的结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剧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杨嫣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戏剧表演本身的分析,结合表现力形式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大家对此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关键词】戏剧;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40-01
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不仅包含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还包含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居民风采。

戏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展现的内容是超越了民族内涵的文化。

一、戏剧艺术的表现力
戏剧是借助舞蹈音乐、木偶等条件的综合表演,因此戏剧文化具有浓烈的艺术性质。

从广义上来讲,戏剧文化的传递就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直观表演来对舞台下欣赏的观众产生共鸣的影响;狭义上来说,就是戏剧文化在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的某种沟通的桥梁。

戏剧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歌舞,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化与完善,发展成为现如今集演说为一体的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五大中国戏剧种类。

经过了解,发现戏剧艺术的不同表现主要源于戏剧创作者的情绪、天赋以及个人喜好等个人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

戏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表演也与演员对自身客观世界、事物的不同理解有关,从而将自身的主观情感、思想用观众可以看到的具体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二、戏剧表演艺术的独特性
戏剧在表演中呈现出来的各种艺术成分是演员根据戏剧剧本本身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自身对剧本的理解最终较为准确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

从剧本内容与表演艺术来看,表演艺术是艺术成分的中心地位,因为表演艺术是为了塑造剧中角色而存在,所以观众在欣赏戏剧表演时,关注的角度不应该局限于音乐、建筑、舞台搭配等客观因素,客观的道具都是为戏剧表演提供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注重舞台流派的剧团都因妨碍表演艺术的发挥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表演艺术在戏剧演出中的重要作用是演员通过特制的戏服、道具等呈现出戏剧剧本中塑造的人物,从而渲染出剧本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让观众从中获得启迪的效果。

发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是表演艺术的主要目的,通过演员形象具体的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观众的共鸣。

三、戏剧表演艺术的表现理念
从中国多种多样的戏剧中结合来看,基本上戏剧的总体表演形式都是在本身的表演理念再结合京剧的表演理念,通过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来阐述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阐述过程中通过剧本上事先设定好的台词,结合表演者自身对台词理解所演化出来的动作,使人彻底融入到戏剧当中,从而引发对戏剧的遐想。

当然在戏剧表演方面是本身就有“假设”这一特点,我们常说生活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戏剧,这是假定的,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戏剧在艺术表达上是有情感的掺杂和现实的虚构,因此是具有“欺骗色彩的”,但是能把不存在的、假的事物表演得真实存在,这是艺术的表现能力。

这是演员在不断练习中巩固基本功的前提下,加上自己的本事,把虚幻不存在的事物情节融入到生活中才有的努力成果。

戏剧呈现出来的表演虽然是假的,但是这种“假象”并不和生活中的真实发生冲突,恰恰是这种真假牵扯,引出自我的真实情感、客观感受、理性思维等要素的思考。

这一切的一切结合在一起是戏剧成功延伸的表现以及对戏剧文化在思想上的扩展。

当然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戏剧艺术的表现力是通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渲染的主题思想传达到各个层面当中实现的。

戏剧表演将潜在的思想内涵传达给观看表演的观众,从而激发观众的情绪,牵引观众的思绪进入到戏剧表达的思想主旨当中。

因此,戏剧的艺术表现即是演员将生活中的生活习惯、生活经历通过主观的情感、动作表演等形式,客观地展现出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过程。

笔者认为,表现形式的高低并不是其自身艺术价值的高低,而是在传递价值这一过程中的体现。

因此无法传递价值的戏剧不能对世人产生影响,所以也就没有表现力的体现。

四、结语
通过阐述分析,笔者认为真正的契合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有自身独树一帜的独特魅力,有符合艺术表现形式的具体表现方式。

然而在戏剧表现手法当中,现代的戏剧表现手法不管是在艺术形式的本身还是在戏剧表演的本身都逐渐成为一套固定的版本模式,戏剧表演已经由多样化逐渐向标准化、公式化的表现形式过渡。

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要打破常规,从思维的禁锢中走出来,构建符合戏剧发展的舞台,从正面打破常规的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杨波.戏剧表演中观演双方的互动及表演节奏把握[J].戏剧之家,2016(06).
[3]赵羽.有关戏剧表演的艺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5).
[4]周菊花.戏剧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观众的共鸣[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3).
[5]郭莹.浅谈采茶戏的艺术情感倾注[J].艺术科技,2014(02).
作者简介:
杨嫣(1980-),女,汉族,云南楚雄人,本科,职称:中职,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市民族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舞蹈编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