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含量。

下面是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苯酚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峰,根据它的吸收峰特征可以测定其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苯酚在240 nm处的吸收峰进行测定。

实验仪器、试剂以及玻璃仪器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苯酚、甲醇玻璃仪器:比色皿、移液管、醇灯、玻璃棒、烧杯等。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将1 g的苯酚粉末称到50 mL的烧杯中,加入约30 mL甲醇并混合均匀,然后用甲醇稀释到50 mL。

最后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2:制备苯酚标准曲线将制备好的苯酚样品溶液定容到50 mL,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检测波长为240 nm,然后将苯酚标准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取0、0.2、0.4、0.6、0.8 mL苯酚标准溶液,然后用甲醇稀释成10 mL。

最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步骤3:测定未知样品将待测样品取5 mL,加甲醇稀释成50 mL,然后放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苯酚的含量。

注意事项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的时候,要充分混合均匀,防止苯酚沉淀。

2.操作过程中,不可碰触紫外光管等易损部件。

3.实验前,应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预热操作,以保证测试准确性。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可以绘制出苯酚标准曲线,通过计算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即可求出其苯酚含量。

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结本实验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该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和操作要点,还能够提高实验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doc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doc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doc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染料等领域。

其中,苯甲酸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苯甲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在紫外区域(200nm-400nm),苯甲酸分子可吸收215nm处的光线,吸收峰位于第二阶段。

据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对苯甲酸进行测定。

二、实验步骤1.样品的制备取适量苯甲酸样品,精确称重,用洗耳球容器将样品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备0.1mol/L 的苯甲酸溶液。

通过调整PH值将其转化为离子型物质(苯甲酸钠)。

2.工作曲线的绘制用离子型苯甲酸制备6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称取苯甲酸钠,精确加入去离子水中,形成6个不同浓度的溶液(0.001mol/L、0.002mol/L、0.005mol/L、0.01mol/L、0.02mol/L、0.05mol/L)。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逐个测量吸光度(OD值),根据吸光度与浓度间的线性关系绘制出工作曲线。

3.样品的测定将出厂的样品溶液与与标准溶液相同的工作曲线进行测量。

根据样品的OD值和工作曲线确定其浓度值。

三、实验注意事项1.样品及标准溶液需严格混合均匀,以保持同质性。

2.样品的稀释及调整PH值时应掌握好操作技巧及时间。

3.绘制工作曲线准确、精确,需保证实验条件一致,减少误差。

4.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除去溶液中的气泡,保证测量准确。

4.样品超出工作曲线范围,需要适当调整溶液的浓度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得到如下数据:吸光度(OD)浓度(mol/L)0.1 0.001根据标准曲线,测得样品的吸光度(OD)为0.5,可计算得到样品的浓度为0.02mol/L。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定量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为苯甲酸在工业生产中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设计原理。

3、了解苯及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鉴定方法。

4、观察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光谱分析方法中吸光测定法的一部分。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这种吸收光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分子内部的运动分为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

因此分子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通常电子能级间隔为1至20eV,这一能量恰落在紫外与可见光区。

每一个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都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电子跃迁的吸收线就变成了内含有分子振动和转动精细结构的较宽的谱带。

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的特点是具有由π→π*跃迁产生的3个特征吸收带。

例如,苯在184nm附近有一个强吸收带,ε=68000;在204nm处有一较弱的吸收带,ε=8800;在254nm附近有一个弱吸收带,ε=250。

当苯处在气态时,这个吸收带具有很好的精细结构。

当苯环上带有取代基时,则强烈地影响苯的3个特征吸收带。

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1)化学物质的结构分析;2)有机化合物分子量的测定;3)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4)标准曲线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5)络合物中配位体/金属比值的测定;6)有机化合物异构物的判别等。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Cary5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比色管(带塞):5mL10支,10mL3支;移液管:1mL6支,0.1mL2支试剂:苯、乙醇、环己烷、正己烷、氯仿、丁酮溶液:HCl(0.1mol•L-1),NaOH(0.1 mol•L-1),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甲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苯的环己烷溶液(0.3g•L-1),苯甲酸的环己烷溶液(0.8g •L-1),苯酚的水溶液(0.4 g•L-1)。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紫外

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报告紫外

本文旨在介绍苯甲酸的测定实验,首先介绍实验的原理,然后对实验的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最后总结实验结果。

一、苯甲酸的测定实验原理
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在溶液中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将比较样和测定样放入比较室和测定室,分别测定其紫外吸收率,然后通过测定的结果来计算样品中苯甲酸的浓度。

二、苯甲酸的测定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首先准备好紫外分光光度计,并且准备好苯甲酸的比较样和测定样,比
较样中的浓度应该比测定样低;
2.稀释测定样:将测定样稀释至比较样浓度相当,以便于比较;
3.测定紫外吸收率:将比较样和测定样分别放入比较室和测定室,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
定其紫外吸收率;
4.计算苯甲酸浓度:根据测得的紫外吸收率,计算样品中苯甲酸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
通过苯甲酸的测定实验,可以准确的测定出样品中的苯甲酸的浓度,从而更好的掌握苯甲
酸的特性。

正如古人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通过测定实验,才能更好的掌握
苯甲酸的性质,从而有效的应用苯甲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实验
实验2 鉴定和识别有机化合 物中的电子跃迁类型
实验3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 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指导老师:马少妹
实验4 三氯苯酚存在时苯 酚含量的紫外分光 光度法测定
实验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2020/9/30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写法
1.每个实验于下个实验之前交,每人交一份。报告要书写整齐清楚。 2.报告不可剽窃或抄袭他人之作,更不可造假数据。 3.报告以A4大小纸张撰写,格式如下: 封面 : 记载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实验日期及报告人姓名。 內容 : 按“前言→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結果→ 讨论→结语→参考文献→ 附录”等。 (I)在“前言”(或“绪论”)部份,扼要敘述实验目的,所使用之仪器的特 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论背景等,并用几句话归纳所作的实验项目及所 获得的结果。
2020/9/30
(6)气态苯和溶液中苯的吸收曲线有何个同?为什么? (7)助色团—NH2将如何影响苯胺?质子化作用后,产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文宽等编,《仪器分析实验》)
2020/9/30
实验3 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2.实验目的 掌握在紫外区中同时测定—个双组分体系[抗坏血酸(维生素C) 和α-生育酚(维生索E)的实验方法。 2.仪器和试剂 91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皿2只,容量瓶移和 液管若干。抗坏血酸(AR):0.0132g/L在无水乙醇中(7.50 ×l0-5mol/L);α-生育酚(维生素E):0.0488g/L在无水乙醇中; 无水乙醇;未知溶液:在无水乙醇中含有抗杯血酸和α-生育酚 溶液。
2020/9/30
为292nm),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
(2)计算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在最大吸收波长(246nm和 292nm)时的摩尔吸光系数:即标准曲线图的斜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一、前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其浓度的准确测定对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

二、概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吸收紫外线的特性来测定其浓度的方法。

在波长范围为190~400 nm内,蛋白质中含有若干种氨基酸,其中色氨酸和酪氨酸对紫外线具有较强吸收。

因此,可以通过在这个波长范围内测量蛋白质溶液吸收光强度来计算出其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制备标准曲线首先需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溶液,并在190~400 nm 范围内分别记录它们的吸收值。

然后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标准曲线。

2. 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将待测样品溶液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记录在190~400 nm范围内的吸收值。

3. 计算浓度根据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值,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四、原理解析1. 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吸收特性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是蛋白质中两种主要的吸收物质。

它们在190~280 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中色氨酸最大吸收波长为280 nm,而酪氨酸则在270 nm左右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

这些特性使得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准确的浓度测定。

2. 比尔-朗伯定律比尔-朗伯定律是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物质浓度的基础。

该定律指出,在单色光照射下,物质对于该波长的吸收与其浓度成正比。

具体公式为:A = εcl其中,A表示吸光度,ε表示摩尔吸光系数,c表示物质浓度,l表示光程长度。

3. 摩尔吸光系数的计算摩尔吸光系数是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单位浓度的物质对于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吸收能力。

对于蛋白质来说,摩尔吸光系数可以通过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文献中已知的摩尔吸光系数进行计算。

4. 标准曲线和浓度计算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溶液,并在190~400 nm范围内分别记录它们的吸收值,可以绘制出标准曲线。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od方法标准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od方法标准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od方法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OD(化学需氧量)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来快速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下面是相关的参考内容:一、方法原理COD是指水样中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氧化后所需的化学还原剂的量,反映了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变化来间接测定COD。

COD测定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水样,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溶液);2. 加热反应体系,使溶液中有机物与氧化剂快速反应;3.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照得出COD浓度。

二、仪器设备1.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反应溶液的吸光度变化。

根据不同光源的波长范围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

2. 加热设备:用于加快反应体系中有机物与氧化剂的反应速度,常用的加热设备有恒温水浴器、加热板等。

三、试剂与标准1. 水样:取要测定COD的水样,必须先进行处理,如滤液、稀释、中和等处理。

2. 高锰酸钾:常用作氧化剂,用于将水样中的有机物氧化为二价锰离子。

3. 磷酸钾和硫酸:用于调节反应溶液的酸碱度,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与氧化剂反应更容易。

4. 紫外分光光度计校准溶液:用于校准紫外分光光度计,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操作步骤1. 取一定量的处理后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磷酸钾,将溶液酸化至酸性条件下。

2. 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使溶液中的高锰酸钾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利用加热设备加热反应溶液,使有机物与氧化剂快速反应。

4.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

5.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紫外光区域测定反应溶液的吸光度。

6. 通过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化为COD浓度。

五、结果计算COD的计算公式为:COD(mg/L)= A × V / V1其中,A为反应溶液的吸光度,V为取样体积,V1为使用体积(用于标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时的体积)。

六、结果分析根据COD的测定结果,可以判断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多少,进而评估水体的水质。

紫外分光光度法-有机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有机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 L·mol-1·cm-1。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 C=C
H c H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T6型(或其他型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皿 1cm 2只 比色管 50mL 6只 吸量管 25mL 、 l0mL 、5mL 各 1支
三、仪器与试剂
2.试剂
1mg/mL苯甲酸标准储备液。 100 ug/mL苯甲酸标准溶液:准确吸取1mg/mL的
苯甲酸标准储备液25.00mL,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在测量波长λmax=227nm 处, 与标准曲线 同样的条件下,测量样液吸光度A,测三次取 其平均值。
五、实验记录
1.测定波长的确定
仪器型号___ 比色皿厚度___
200 205 210 215 220 225 227 230 235 240 245 250
波 长
A
五、实验记录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测定
π∗ 165nm π
π∗₃ 217nm π₂ π₁
π∗ π
LVMO)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π π*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
沃德——菲泽 规则估算。
λmax= λ基+Σniλi Σ
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λ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 λ max=217 nm
四、实验步骤
2.石英比色皿配套性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修订稿)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1.仪器
1.1紫外分光光度计(T6);配石英比色皿(1cm):4个;
1.2容量瓶(100mL、50mL):各10只;
1.3吸量管(1mL、2mL、5mL、10mL):各1支;
1.4移液管(20mL、25mL、50mL):各1支。

2.试剂
2.1标准溶液(1mg/mL):从维生素C、水杨酸、糖精钠、苯甲酸四种物质中任取其中两种,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2.2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

其必为给出的两种标准物质中的一种。

3.实验操作
3.1 吸收池配套性检查
石英吸收池在220nm装蒸馏水,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调节τ为100%,测定其余吸收池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记录其余比色皿的吸光度值作为校正值。

说明:参赛选手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比色皿的个数(大赛提供4个)。

3.2 未知物的定性分析
将两种标准储备液和未知液均配成浓度约为10ug/mL的待测溶液(配制方法由选手自定)。

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200~350nm范围内测定三种溶液吸光度,并作吸收曲线。

根据吸收曲线的形状确定未知物,并从曲线上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定量测定时的测量波长。

四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见附图。

3.3 未知物的定量分析
根据未知液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确定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并配制待测溶液。

合理配制标准系列溶液(推荐:标准储备液先稀释10倍(100ug/mL),然后再配制成所需浓度),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出其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未知样要平行测定两次。

推荐方法
3.3.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10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

再分别准确移取0、1、2、4、6、8、10mL 上述溶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0、2、4、8、12、16、20ug/mL)。

准确移取10mL维生素C未知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
液的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未知液的浓度。

3.3.2苯甲酸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苯甲酸标准储备液10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

再分别准确移取0、1、2、4、6、8、10mL 上述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0、1、2、4、6、8、10ug/mL)。

准确移取10mL苯甲酸未知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液的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未知液的浓度。

3.3.3糖精钠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糖精钠标准储备液10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

再分别准确移取0、1、2、4、6、8、10mL 上述溶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0、2、4、8、12、16、20ug/mL)。

准确移取10mL糖精钠未知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液的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未知液的浓度。

3.3.4水杨酸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水杨酸标准储备液10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

再分别准确移取0、1、2、4、6、8、10mL 上述溶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0、2、4、8、12、16、20ug/mL)。

准确移取10mL水杨酸未知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液的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未知液的浓度。

4.结果计算
根据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可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 1 -
2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