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比和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中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比

中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比

中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比作者:李新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以海外工程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斜拉桥项目为实例,以项目施工中使用的承台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法国DREUX法和中国规范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分析其中的差异和优劣。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对比;差异;分析1前言2007年是我国加入WTO后承诺开放国内建筑市场的第一年,很多国外的工程建筑企业涌入国内,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面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目光投向到国外市场。

其中尤以非洲市场的前景最为广阔,每年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程。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而其中大部分在法语区,在这些地区很多采用的是法国试验规范标准,与中国的规范标准存在差异。

拉巴特绕城高速公路为摩洛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长约41km,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桥为该项目的重点控制工程,全长951.66m。

在该项目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采用法国DREUX法进行设计,现结合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桥项目实例,以强度等级为C30的承台混凝土为依据,介绍运用DREUX法进行承台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并与国内混凝土配合比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材料分析2.1 水泥混凝土使用的是摩洛哥最大的水泥厂拉法基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CPJ45,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见表2-1和2-2。

另外对水泥的运输储存温度进行了规定,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得高于70℃。

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与国内的标准有差异。

表2-1 拉法基CPJ45水泥的物理性能表2-2 拉法基CPJ45水泥的化学成分2.2 细骨料根据本项目附近的资源条件,混凝土细骨料采用的是Kenitra的0-1mm沙丘砂和Bymaro 的0-4mm机制砂。

按质量比30%的沙丘砂和70%的机制砂混合而成的混合砂,解决了沙丘砂细度模数过小和机制砂细度模数过大的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控制规定。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制定、调整与管理的要点、配合比试验及结果分析、配合比的控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内容。

一、配合比的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是指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计算和经验等方法,确定适宜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矿粉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的比例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配合比应考虑以下因素:1. 工程要求: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级及抗渗性要求等。

2. 施工条件: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期限、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材料品质: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水泥、骨料、矿粉、掺合料的选用和使用量。

4. 施工工艺:考虑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工艺要求,制定配合比中材料用量的控制范围。

举例:例如,在某个混凝土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C30的混凝土等级,要求达到抗渗等级为P20。

施工条件为夏季高温,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防止过早脱模。

根据已有经验和试验结果,在水泥使用量、骨料配合比、矿粉掺量和掺合料使用比例上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终得到了适合该工程施工的配合比。

二、配合比的调整与管理要点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

以下是配合比调整与管理的要点:1. 配合比调整:在初次制定配合比之后,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和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发展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微调和优化,以适应工程实际需求。

2. 配合比管理:建立配合比调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配合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包括材料的验收与管理、配合比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配合比的修订与审查等。

3. 配合比调整记录与每次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记录原配合比和调整后的结果,并编写调整报告,留存备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及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及计算方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及计算⽅法混凝⼟是⼀种建筑材料,⽽混凝⼟的质量往往就决定了建筑的使⽤寿命及质量,如何把握好混凝⼟的质量?混凝⼟配合⽐就是控制混凝⼟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配合⽐就是指混凝⼟中各组成材料(⽔,⽔泥,砂和⽯)的⽐例关系,下⾯为⼤家介绍⼀下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计算⽅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并不是⼏种简单的数字⽐例,混凝⼟配合⽐不但要满⾜建筑必要的强度,还要使混凝⼟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等,以及配合⽐的经济性。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应满⾜⼀下要求:1、满⾜混凝⼟设计的强度等级;2、满⾜施⼯要求的混凝⼟和易性;3、满⾜混凝⼟使⽤要求的耐久性;4、满⾜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泥和降低混凝⼟成本。

混凝⼟配合⽐设计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计算、基准配合⽐的确定,实验配合⽐确定和施⼯配合⽐的确定。

通过这⼀系列的⼯作,从⽽选择混凝⼟各组分的最佳配合⽐例。

混凝⼟配合⽐设计要求:强度要求满⾜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配合⽐设计的⾸要任务。

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配合⽐设计符合这⼀要求,必须掌握配合⽐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材料的质量波动、⽣产⽔平、施⼯⽔平等因素,正确掌握⾼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

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强度,在实际⽣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产强度符合《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设计应满⾜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施⼯和易性的要求根据⼯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离析和泌⽔,易于浇筑和抹⾯。

满⾜耐久性要求混凝⼟配合⽐的设计不仅要满⾜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桥梁,处于⽔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2)配合比设计: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取б=6,得到混凝土配置强度为69.9MPa
2确定水灰比W/C
对于碎石,其中
•A=0.46 B=0.07 w/c=34.7%
•Fce=54.0MPa(水泥实际28天强度)
•Fcu,o=69.9MPa
•由经验公式 得w/c=34.7%
2、1m3混凝土用水量mw的确定
建筑材料实验四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实验报告
第二组
一、实验名称:
1)C60高强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C60高强泵送混凝土的实配及拌合物性能测定;
3)C60高强泵送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测定。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学会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在标准设计步骤指导下完成基本符合预期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计算结果如下(下述结果对应混凝土总密度2407kg/m3)
SF=28.77kg(硅灰)FA =28.77kg(粉煤灰)
减水剂质量:9.59kg(总胶结物质量乘以2%)
4、砂率的选取
•选取原因如下:
砂率计算中,坍落度大于60mm的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4.0.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九、实验总结&课外知识点补充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一、前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配合比设计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以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等与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分为试验法和经验法两种。

1. 试验法试验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通过对试件进行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配合比设计。

试验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试验类型:混凝土强度试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等。

(2)选择试验方法:包括试件类型、制作方法、养护方法等。

(3)测试试件:根据试验方法制作试件,进行试验。

(4)分析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

(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2.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历史施工经验和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经验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查阅相关规范标准:根据设计要求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要求。

(2)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等级和要求,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水灰比。

(3)确定骨料用量:根据水灰比和混凝土等级,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骨料用量。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混凝土等级和要求,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掺合料用量。

(5)根据确定的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收缩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分析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则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概念及作用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将水泥、骨料、砂浆和水等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混凝土的方法。

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则是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指标符合工程要求。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达到预期的性能,提高工程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耐久性,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中水泥的充分水化,骨料和沙浆的紧密配合,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 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坍落度、可泵送性、可振捣性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控制混凝土的黏稠度和流动性,使其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可流动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工程在使用中经受各种外界环境和荷载的影响,而配合比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材和配比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例如,在海洋环境中,可以选择掺入适量的防腐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盐雾腐蚀性能;在高温环境中,可以采用掺有阻燃剂的配合比来提高混凝土的抗火性能。

4. 减少混凝土的成本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控制水灰比、骨料使用量等参数,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要点1.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在配合比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摘要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不仅具有承重和耐用的特点,还能满足设计师的美学需求。

本报告旨在探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辅助理解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1. 引言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材料中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各种成分之间的搭配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寿命。

2. 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提高成本效益。

2.2 均匀性原则混凝土中各个成分之间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过度灌浆或骨料分集现象。

2.3 流动性原则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便于施工人员浇筑和振捣。

2.4 耐久性原则混凝土应具备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和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能。

3. 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3.2 确定掺合料类型与掺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可用材料的特性,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以及其掺量。

3.3 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与砂率根据需要设计的混凝土性能(如强度、抗裂性等),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与砂率。

3.4 估算初步比例根据前述步骤的结果,初步估算各个成分的比例,包括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水灰比等。

3.5 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初步比例结果,进行配合比试验,评估实际配合比的性能,并对初步比例进行调整。

3.6 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包括具体的配合比数值和施工注意事项等。

4. 案例分析以某高层住宅楼的结构柱配合比设计为例,通过试验得出了最佳化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掺量等具体参数,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5. 结论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一步,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拥有优良的性能和耐久性,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寿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配合比的设计,而配合比的设计又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验研究,探究不同配合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

其中水泥采用标号为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和骨料分别采用标准砂和碎石。

水的选择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确定初步的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3. 实验操作根据确定的初步配合比,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搅拌,制备混凝土试件。

试件制备完成后,进行振捣和养护。

4. 试验参数测定对制备好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参数测定。

强度可以通过压力试验机进行测定,流动性可以通过坍落度试验来评估,耐久性可以通过浸泡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水灰比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2. 流动性测试结果通过坍落度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流动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水灰比的增加会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易于施工和浇筑。

3. 耐久性测试结果通过浸泡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水灰比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四、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羞 26 _
* 旺
2_ 4
22 ・ 20 .
l ・ 8
16 .
1 . 4
1 . 2
图 2 混 凝 土用 水 量 调 整 表
l J 0
25 水 泥混 凝 土骨料 级配 组成设 计 .
2 4 6 8 1 0 1 2
法 国水泥 混凝 土骨料 级 配理论 采 用 的是
【 键词】 混凝土 关
配合 比
设计
对 比
1 前 言
o r 一 水 泥标号 , a MP ;

近年来 ,越 来 越多 的 中 国建 筑施 工 企业
走 出国 门 , 开拓 海外 市场 。在非洲 市 场上 , 由
水 泥 用 量 .gm3 k/ ;


用 水量 ,gm。 k/ ;
于采用 试验 规 范标 准和语 言 文字 理解 上存 在
(G 5 — 0 0 设计 方 法进行 对 比和分析 。 J J520 )
2 法 国水 泥 混凝 土配 合 比设计 方 法【 2 】

22 水 泥 混 凝 土 和 易 性 .
水 泥混 凝 土 和易性 。主要用 坍 落度 指 标
来 衡量 。 配合 比设 计者 依据 混凝 土 的用 途 , 如
差 异 ,在 一定程 度 上给试 验 技术 人员 带来 困 难 ; 且 , 泥混 凝 土 的配合 比设 计在 法 国规 而 水 范和 中 国规范存 在 差异
G 一 骨 料参 数 , 值依 据骨 料 粒 径 和质 其
量查 表 l 定 。 确
表1
骨料 参 数G取 值 表
骨 料 粒 径 D (nn) 范 围 ii 的
些 参数 赋 予 了新 的定 义 , 计算 公式 为 : 其
r ,1 1
混凝 土坍 落度分 级 表
振 捣 方 式 坍 落 度 (m ) c
02 ~ 35 -
0' ・ 【 一.{ -= 0 2G 8 5
式中:
() 1
于 硬性 混凝 土 强 振 捣 或 碾 压 混 凝 土 硬 塑性 混凝 土 强 振 捣
2 一 8
在进 行配 合 比设 计 时 , 首先 按公 式 ( ) 算 出 1计
混凝 土状 态下 , 应适 当增 加用水 量 , 就 反之 亦
然。

灰水 比 ,然 后按 表 2确 定 混 凝 土 的 坍 落度 ,
再 依 据 已知 的灰 水 比和坍 落 度查 图 1 内插 , 计算 出每 立方 米 混凝 土 的水 泥 用 量k / 。 gm。
24 用 水量 的确 定 . 水 泥用 量确 定 后 ,根 据 已知 的灰 水 比计 算 得 出每 立方 米 混 凝 土 的用水 量 ( 2 。但 图 )
这个 用 水 量 是 相 对 于 粗 集 料 粒 径 D= 5 2 mm
如 图 3所示 ,标 准级 配 曲线 由 图中细实 线 0. B组成 , 点为 坐标 原点 、 A. 0 B点 为最 大 粗 集 料 粒 径所 对 应 的通 过 率 为 1 0 0 %的点 、 A 点 为级 配 的间 断点 , 坐 标确定 方法 如下 : 其
工 程结 构 特性要 求 、 工工 艺 、 施 配筋 疏 密程 度 等 因素 .按表 2确 定混 凝 土 的状 态 与 相应 的
坍 落度 , 以满 足施 工要求 。 表2
混 凝 土 状 态
21 混 凝 土强度 计算 理论 . 法 国水泥 混凝 土 配合 比设计 中的 强度 计
算 理论 , 然 继承 了保 罗米 强度 理论 , 对 有 仍 但
o船 一 混 凝 土 设 计 强 度 ,计 算 时 考 虑 r
11 .5的强 度保 证 系数 , a MP :
注 :l 【】法 国 规 范 中混 凝 土 抗 压 试 件 为 圆 柱 体 , 径 直
 ̄ 6 mm, 3 0 10 高 2 mm , 国 标 中 1 0 与 5 mm 立 方 体 试 件 大致 为 1 5的 倍 数 关 系 。 . 2 【 】 标 注 差 取 值 按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 凝 土 结 构 2 混 1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 GB 2 4 的 规 定取 用 。 二 ( 00 )
很 好


细 料
骨 料 质 量
D ≤ 1 6
中等 骨 料
2 5≤ D ≤ 4 0
粗 骨 料
D ≥6 3
05 .5
04 .5
03 .5
0 0 . 6
05 .0
O4 .0
06 .5
05 .5
04 .5
配合 的方 法 。下 面就法 国规 范 的配 合 比设计 方 法结 合 阿 尔及 利亚 A Z W 南 码 头重 建 工 RE 程 与 国 内 的 《 通 混 凝 土 配合 比设 计 规 程 》 普
“ 配合 比设 计 ” 主要 是 确定混 凝 土 中各组 成 材料 的用 量 , l 混凝 土各 成分 的质量 。 即 m。 以单位 k / 表示 [ 我 国长期 沿用 前 苏联 的 gm。 1 ] 。 水 泥混 凝 土配 合 比设计 方法 ,继 承 了保 罗米
( oo y 强 度 理 论 , 在 实 践 中采 用 试 验 B lme ) 并
坍 落 度 ( m) c
间 断级级 配理 论 , 骨料 包括 砂 的组成 比例 , 其 采用 图 3所示 的方 法确定 。图 中横 坐标 为 骨 料粒 径及 与之 对应 的筛孑 模 数 ,纵 坐 标为 骨 L 料通过 率 。
251 标 准级 配 曲线 ..
图 l 水泥用量 一 坍落度 图

塑 性 混 凝 土
流 塑性 混 凝 土
正 常 振 捣
弱 振 捣
69 ~
1  ̄1 0 3
流 态 混 凝 土
微 振 捣
≥ 1 4
23 水 泥用 量 的确 定 .
水 泥用量 既 是水 泥混 凝土 配合 比设 计 中
的一个 技 术指标 , 也是 一个 重要 的经 济 指标 。
港 工技 术 与 管 理 2 1 0 2年 第 1期
中法 混 凝 土 配合 比设 计 对 比和 结 果 分 析
三航 厦 门分公 司 钟跃 星
【 摘 要 】 国内 现 行 各 类 试 验 规 范 除 了 IO 等 同版 本 外 , 国 外试 验 规 范存 在 不 少差 异 。 文 根 据 实 际经 验 S 与 本
对 比 中法 混 凝 土 配 合 比设 计 及 其 实 际 结 果 差 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