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有哪些缺陷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压铸是一种高效率的金属成型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机器制造等领域。
然而,压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详细分析压铸件的几何缺陷、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
1. 几何缺陷几何缺陷是压铸件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这类缺陷主要包括尺寸偏差、形状不规则、位置偏移等。
(1)尺寸偏差:压铸件的尺寸与设计要求存在偏差。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制造误差、压铸温度过高、压力不均匀等。
(2)形状不规则:压铸件的表面形状与设计要求不一致。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磨损、浇口设计不合理等。
(3)位置偏移:压铸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出现偏差。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松动、压射头磨损等。
2. 表面缺陷表面缺陷主要包括气孔、夹杂、裂纹等。
(1)气孔:压铸件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直径通常在0.5~1.0mm之间。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温度过低、金属原料不纯等。
(2)夹杂:压铸件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直径通常在0.1~0.3mm 之间。
原因可能包括原料不纯、模具温度过高、压铸速度过快等。
(3)裂纹:压铸件表面出现垂直于应力方向、宽度在0.1mm左右的微小凹槽或裂纹。
原因可能包括模具温度过高、金属材料脆性大等。
3. 内部缺陷内部缺陷主要包括晶粒间距、偏析、缩松等。
(1)晶粒间距:压铸件晶粒分布不均匀,晶粒大小不一,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原因可能包括冷却速度过慢、浇口设计不合理等。
(2)偏析:压铸件中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富集或贫乏的现象。
原因可能包括冷却速度过快、压力不均匀等。
(3)缩松:压铸件内部出现直径在0.3~1.0mm之间的微小孔洞或缝隙。
原因可能包括浇口设计不合理、压力不足等。
针对以上缺陷,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几何缺陷:通过提高模具制造精度、优化压铸工艺参数(如控制压铸温度和压力)、定期检查和维修模具等方式来减少尺寸偏差、形状不规则和位置偏移等问题。
2. 表面缺陷: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选用高质量原料、优化压铸工艺参数(如降低压铸速度)等方式来减少气孔、夹杂和裂纹等问题。
压铸件缺陷分析

高熔点合金。
加而不断扩大和
4. 浇注温度过高。
3. 模具预热要充分。
延伸。
5. 压铸模预热不足。 6. 型腔表面粗糙。
4. 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 次数后要退火,消除内应
力。
5. 打磨成型部分表面, 减少表
面粗糙度 Ra 值。
6. 合理选择模具冷却方向。
铸件平滑表面
1. 铸件壁厚相差太大,凹陷多
使 刀 具 磨 损 严 B、 金属硬点
物。
重,加工后常常
1. 混入了未溶解的硅元素。
4. 使用与铝不产生反应的炉衬
显示出不同的亮
2. 初晶硅。
材料。
度。
3. 铝液温度较低,停放时间过 长, Fe、Mn元素偏析,产生
5. 金属料干净、纯净。 6. 熔炼铝硅合金时,不要使用
三、 缺陷产生的影响因素
4. 控制金属液温度。
4. 模温过低,金属液温度过低
导致不规则的凝固引起。
压铸件表面上
1. 压铸模型腔表面龟裂。
1. 正确选用压铸模材料及热
网状 有网状发丝一样
2. 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
处理工艺。
毛翅 凸起或凹陷的痕
艺不正确。
2. 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尤其是
迹,随压铸次数增 3. 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大。
查或探伤检查,
属液流动速度太高,产生喷
度,进行排气处理。
气孔具有光滑的 表面、形状为圆
溅;过早堵住排气槽或正面 冲击型壁而形成旋涡包住空
2. 选择合理工艺参数、压射速 度、高速切换点。
形。
气,这种气孔多产生于排气
3. 引导金属液平衡,有序充填
常见压铸件缺陷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解决方法
压铸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零件生产方法,其中常见的缺陷包括气孔、气泡、冷隔、热裂、热蚀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压铸件缺陷的解决方法。
1.气孔:气孔是压铸件常见的缺陷,主要由于铸件内部的空气未能完
全排出导致。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铸件设计中的浇口和通气孔,增加浇注压
力和速度,增加模具的散热能力,增加浇注温度,减小合金的含气量等。
2.气泡:气泡是指由铸件中的气体引起的表面或内部的空洞。
解决方
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提高浇注速度和压力,使用合适的合金成分,减小
金属液中的气体含量等。
3.冷隔:冷隔是铸件中金属流动不畅导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局部充
填不良或填充不均匀。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增加浇注温度和压力,增加金属液的流动性,提高模具的加热温度等。
4.热裂:热裂是因为压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强
度而导致的裂纹。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采
用合适的冷却方式,控制模具的冷却速率等。
5.热蚀:热蚀是因为金属在高温下与模具相互反应而导致的表面缺陷。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和压力,增加模具涂层的
抗热蚀性能,减小模具与铸件的接触面积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缺陷,压铸件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尺寸偏差、变形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模具结构,调整压铸工艺参数,控制压铸机的力和速度,使用合适的合金材料等。
总的来说,解决压铸件缺陷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模具设计、工艺参数等多个因素,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来提高铸件的质量。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1、尖角缺陷:表现为在压铸件的边缘和表面出现尖利的角,其
原因是模具的固定不牢,模具合模前没有铂精加光等操作,模具和表
面间的空隙较大,导致铸件连续流和溅射的金属物料的冷凝无法完全
填充到模具内。
解决办法是在压铸件的模具制作中要注意模具的固定,还要在合模前进行铂精加光,使模具缝隙尽量控制在最小。
2、翘曲缺陷:表现为铸件胚体过大或模具设计不当,导致部分
孔表面被填充的金属物料过度凝固后发生变形。
解决办法是提高铸件
的成型质量,在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做到模具中高低正常,同时要增加
相应的引流装置,降低铸件表面在压铸过程中的温度,减少物料凝固
时间。
3、凹槽缺陷:表现为压铸件内壁或内孔出现浅深不均、粗糙凹槽,一般出现在内壁与模穴孔面间,其原因是模具合模时并未完全排
除空气,另外铸件内孔口位、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过大,空气中的熔
融物料的细沙子难以充分清除也会导致此缺陷的产生。
解决办法是采
取真空压铸成型,即采用真空室和真空阀将空气真空,以消除空气;
另外应改变合模方式和模具设计,减少内孔口位与形喉与内壁模穴间距。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

常见压铸件缺陷及解决方法常见的压铸件缺陷包括疏松、气孔、烧结、裂纹、砂眼等。
下面将对这些缺陷进行逐一解释,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疏松:疏松是由于熔融金属凝固时形成的气体或未熔化的固体杂质在压铸件内部形成气孔而导致的。
疏松不仅会降低压铸件的强度和硬度,还会引起气门席位不密封、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选择冷料铸造工艺、提高铸型制备技术、优化压铸工艺参数等。
2.气孔:气孔是由于熔金属在充型过程中,未排出液态金属中的气体而形成的。
气孔通常呈现为孔洞状,会严重影响压铸件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
解决方法包括改善金属液的质量、提高模具排气性能、优化压铸工艺参数、采用真空压铸等。
3.烧结:烧结是指在压铸过程中,由于金属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模具接触过久而发生的表面热蚀伤。
烧结会引起表面孔洞、氧化和金属元素丢失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模具材料、降低模具温度、缩短冷却时间等。
4.裂纹:压铸件中的裂纹可以是细小的微裂纹,也可以是较大的结构性裂纹。
裂纹会导致压铸件的破坏、漏气和泄漏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浇注系统的冷却时间、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刚度、优化压铸工艺参数等。
5.砂眼:砂眼是因为铸件表面存在颗粒状材料,如砂粒等而形成的凹陷或凸起。
砂眼会影响压铸件的美观性和表面质量。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型腔冷却系统、提高浇注系统的冷却时间、改善铸型制备工艺等。
总的来说,要解决常见的压铸件缺陷,需要从改善熔融金属的质量、优化模具设计和制备工艺、调整压铸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入手。
此外,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如金相分析、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压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缺陷。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 (完整版)

产生原因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5、填充速度低或排气不良;6、压射比压偏低。
1、产品发黑,伴有流痕。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2、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3、烫模件看铝液流向,金属液碰撞产生冷隔出现一般为涡旋状,伴有流痕。
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内浇口的填充方向。
另外可在铸件边缘开设集渣包以改善填充条件;4、伴有远端压不实。
更改浇口位置和截面积,改善排溢条件,增大溢流量;5、产品发暗,经常伴有表面气泡。
提高压射速度,6、铸件整体压不实。
提高比压(尽量不采用)。
缺陷1 ---- 冷隔缺陷现象: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不规则的线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缺陷2 ---- 擦伤其他名称:拉伤、拉痕、粘模伤痕缺陷现象: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甚至产生裂纹。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度; 2、型芯、型壁有压痕; 3、合金粘附模具;4、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喷涂不到;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于0.6%; 8、合金浇注温度高或模具温度太高;9、浇注系统不正确, 直接冲击型壁或型芯 ; 10、填充速度太高;11、型腔表面未氮化。
1、产品一般拉出亮痕,不起毛。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2、产生拉毛甚至拉裂。
打光压痕、更换型芯或焊补型壁; 3、拉伤起毛。
抛光模具; 4、单边大面积拉伤,顶出时有异声修正模具结构; 5、拉伤为细条状,多条。
打磨抛光表面; 6、模具表面过热,均匀粘铝。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7、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
适当增加含铁量至0.6~0.8%;8、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尤其是内浇口附近。
压铸常见缺陷

品表面由于 碰击造成伤 痕
9.飞边 飞边:金
属边缘出现 金属薄片 (毛边:碰 穿地方有金 属薄片)
存在不光滑、粗糙而且凹凸不平的一种铸件表面缺陷 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 面
6、缩孔和起 泡
1.缩孔: 铸件在凝固 过程中,由 于金属补充 不足形成的 暗色、形状 不规则的孔 洞
2.起泡: 铸件表皮 下,聚集气 体鼓胀所形 成的泡
7.段差 段差:压
铸件一部分 和另一部分 在分型面错 开,发生相 对位移
8.变形 1.局部变
形:顶出造 成或模具问 题
2.整体变 形:压铸件 余设计形状 不符(如: 平面度、弯 曲等)
3.砂孔、杂 质
1.砂孔: 卷入压铸件 内部的气体 所形成的形 状较为规 则,表面较 为光滑的孔 洞
2.杂质: 压铸原液不 纯(混有其 他物质)
4.缺料、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铸
1.缺料: 压铸件本体 不完整
2.欠铸: 金属液未充 满型腔,铸 件上出现填 充不完整的 部位
5.多肉 多肉:由
于模具冲蚀 或龟裂等导 致压铸件本 体不规则的 突出(重复 出现)
1.流痕和冷 隔
1、流 痕:铸件表 面上呈现与 金属液流动 方向相一致 的,用于感 觉得出的局 部下陷光滑 纹路
2、冷 隔:温度较 低的金属流 互相对接但 未熔合而出 现的缝隙, 呈不规则的 线形
2.粘膜、拉 伤
1.粘膜:是由于模具表面粘附了一层合金物,导致压铸的产品相应表面存在不光滑、粗糙而且凹凸不 2、拉伤: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
压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对应措施

1.降低浇注温度,减少收缩量 2.提高压射比压及增压压力,提高致密 性 3.修改内浇口,使压力更好传递,有利 于液态金属补缩作用 4.改变铸件结构,消除金属积聚部位, 壁厚尽可能均匀 5.加快厚大部位冷却 6.加厚料柄,增加补缩的效果
3
夹杂
1.炉料不洁净,回炉料太多 混入压铸件内的金属或非金属 2.合金液未精炼 杂质,加工后可看到形状不规 3.用勺取液浇注时带入熔渣 则,大小、颜色、亮度不同的 4.石墨坩埚或涂料中含有石墨脱落混 点或孔洞 入金属液中 5.保温温度高,持续时间长 1.铝合金中杂质锌、铁超过规定范围 铸件基体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 2.合金液过热或保温时间过长,导致 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磁碎 晶粒粗大 3.激烈过冷,使晶粒过细 1.压力不足,基体组织致密度差 2. 内部缺陷引起,如气孔、缩孔、渣 压铸件经耐压试验,产生漏气 孔、裂纹、缩松、冷隔、花纹 、渗水 3.浇注和排气系统设计不良 4.压铸冲头磨损,压射不稳定 机械加工过程或加工后外观检 查或金相检查:铸件上有硬度 高于金属基体的细小质点或块 状物使刀具磨损严重,加工后 常常显示出不同的亮度 一、非金属硬点: 1.混入了合金液表面的氧化物 2.合金与炉衬的反应物 3.金属料混入异物 4.夹杂物
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表面缺陷
序号 缺陷名称 特征
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现条状 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 重时为一面状伤痕;另一种是 金属液与模具产生焊合、粘附 而拉伤,以致铸件表面多肉或 缺肉
产生原因
1.型腔表面有损伤 2.出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 3. 顶出时偏斜 4.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模温过高 导 致合金液产生粘附 5.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 6. 铝合金成分铁含量低于 7.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 1.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 卷气,压射速度过高 2. 模具排气不良 3. 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 4.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 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 气体膨胀起来 5.脱模剂太多 6.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不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件有哪些缺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缺陷?深圳威劲压铸机配件有限公司专业生较压同配件,提供一些与压铸相关的信息。
压铸生产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很多,其原因也是多方面。
生产中必须对产生的质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便不断提高铸件质量。
压铸件生产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中,有关缺陷方面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包括改进措施)分别叙述于后。
一、欠铸压铸件成形过程中,某些部位填充不完整,称为欠铸。
当欠铸的部位严重时,可以作为铸件的形状不符合图纸要求来看待。
通常对于欠铸是不允许存在的。
造成欠铸的原因有:1)填充条件不良,欠铸部位呈不规则的冷凝金属Ø当压力不足、不够、流动前沿的金属凝固过早,造成转角、深凹、薄壁(甚至薄于平均壁厚)、柱形孔壁等部位产生欠铸。
Ø模具温度过低Ø合金浇入温度过低Ø内浇口位置不好,形成大的流动阻力2)气体阻碍,欠铸部位表面光滑,但形状不规则Ø难以开设排溢系统的部位,气体积聚Ø熔融金属的流动时,湍流剧烈,包卷气体3)模具型腔有残留物Ø涂料的用量或喷涂方法不当,造成局部的涂料沉积Ø成型零件的镶拼缝隙过大,或滑动配合间隙过大,填充时窜入金属,铸件脱出后,并未能被完全带出而呈现片状夹在缝隙上。
当之种片状的金属(金属片,其厚度即为缝隙的大小)又凸于周围型面较多,便在合模的情况下将凸出的高度变成适为铸件的壁厚,使以后的铸件在该处产生穿透(对壁厚来说)的沟槽。
这种穿透的沟槽即成为欠铸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种欠铸现象多在由镶拼组成的深腔的情况下出现。
Ø浇料不足(包括余料节过薄)。
Ø立式压铸机上,压射时,下冲头下移让开喷嘴孔口不够,造成一系列的填充条件不良。
二、裂纹铸件的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的缝隙,呈现不规则线形,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趋势,这种缺陷称为裂纹。
在压铸件上,裂纹是不允许存在的。
造成裂纹的原因有:1.铸件结构和形状Ø铸件上的厚壁与薄壁的相接处转变避剧烈Ø铸件上的转折圆角不够Ø铸件上能安置推杆的部位不够,造成推杆分布不均衡Ø铸件设计上考虑不周,收缩时产生应力而撕裂。
2.模具的成型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好,装固不稳Ø成型表面沿出模方向有凹陷,铸件脱出撕裂Ø凸的成型表面其根部有加工痕迹未能消除,铸件被Ø成型零件装固有偏斜,阻碍铸件脱出。
3.顶出造成Ø模具的顶出元件安置不合理(位置或个数)Ø顶出机构有偏斜,铸件受力不均衡Ø模具的顶出机构与机器上的液压顶出器的连接不合理,或有歪斜或动作不协调Ø顶针顶出时的机器顶杆长短不一致,液压顶出的顶棒长短不一致。
4.合金的成分1)对于锌合金A有害杂质铅、锡和镉的含量较多B纯度不够2)对于铝合金A含铁量过高,针状的含铁化合物增多B铝硅合金中硅含量过高C铝镁合金中镁含量高D其它杂质过高,增加了脆性3)对于镁合金铝、硅含量过高5)合金的熔炼质量A熔炼温度过高,造成偏析B保温时间过长,晶粒粗大C氧化夹杂过多6)操作不合理A留模时间过长,特别是热脆性大的合金(如镁合金)B涂料用量不当,有沉积7)填充不良、金属基体未熔合,凝固后强度不够,特别是离浇口远的部位更易出现。
三、孔穴孔穴包括气孔和缩孔1、气孔气孔有两种:一种是填充时,金属卷入气体形成的内表面光亮和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孔洞。
另一种是合金熔炼不正确或不够,气体熔解于合金中。
压铸时,激冷甚剧,凝固很快,熔于金属内部的气体来不及析出,使金属内的气体留在铸件内而形成孔洞。
压铸件内的气孔以金属卷入型腔中的气体所形成的气孔是主要的,而气体的大部分为空气。
产生气孔的原因1.内浇口速度过高,湍流运动过剧,金属流卷入气体严重2.内浇口截面积过小,喷射严重3.内浇口位置不合理,通过内浇口后的金属立即撞击型壁、产生涡流,气体被卷入金属流中4.排气道位置不对,截面积不够,造成排气条件不良5.大机器压铸小零件,压室的充满度过小,尤其是卧式冷压铸机上更为明显6.铸件设计不合理。
a形成铸件有难以排气的部位;b局部部位的壁厚太厚7.待加工面的加工量过大,使壁厚增加过多。
8.熔融金属中含有过多的气体2、缩孔铸件凝固过程中,金属补偿不足所形成的呈现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即为缩孔。
其原因有:I.金属浇入温度过高II.金属液过热时间太长III.压射的最终补压的压力不足IV.余料饼太薄,最终补压起不到作用V.内浇口截面积过小(主要是厚度不够)VI.溢流槽位置不对或容量不够VII.铸件结构不合理,有热节部位,并且该处有解决VIII.铸件的壁厚变化太大在压铸件上,产生缩孔的部位,往往是容易产生气孔的处所,故压铸件内,有的孔穴常常是气孔、缩孔混合而成的。
四、条纹填充过程中,当熔融金属流动的动能足以产生喷溅或虽然聚集成流束,但又相连得不紧密的条件时,边界——凝固层便具有“疏散效应”,而处于这种状态金属在随后的金属主流所覆盖之前,早就凝固,于是,在铸件表面上便形成纹络,这就是压铸件上常见的条纹。
铝合金铸件上条纹最为明显,而在铸件的大面积的壁面上,就更为突出。
这种条纹呈现不同的反射程度,有时比铸件的基体的颜色稍暗一些,有时硬度上也稍有不一样。
根据工厂初步测定条纹的深度约在0.2毫米以内,而深度为0.05毫米起,外观就已经明显地看出来。
对条纹作化学的、摄谱的和金相的研究发现,条纹与铸件本身相同的化学成分,可而条纹不是硅偏析、渣滓、污损,也不是合金的其它化学本性原因造成的。
条纹的深度仅0.08~0.20毫米。
有时条纹有着清晰的边界,有时条纹与铸造组织混杂在一起,看不到明显的过渡区。
条纹的微观组织基本上没有不同于主要组织,只是它更细致一些。
对于铝合金来说,条纹内铝—硅共晶组织更加细致,合金组元中的金属间化合物也是如此。
条纹也呈现硅的不足(暗的组成物),但没有发现化学上的差异。
在条纹更细的组织中,硅的分布也不一样,既然硅比铝要黑些,因而条纹的颜色常常看来更暗。
综上所述,压铸件表面的条纹,是填充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结果,尤其是铝合金铸件的表面更为突出,而条纹的组织和性质对于压铸件的使用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没有影响的。
只有在壁很薄时,才对条纹的深度有限制。
至于在光饰要求高的表面上则还是不应该存在的。
既然条纹是由于边界——凝固层的“疏散效应”所形成,而根据填充过程的特性,便可对产生这种“疏散效应”的原因作如下的分析:I.填充时,剧烈的湍流将气体卷入金属流中,从而对金属流速产生弥散作用。
II.在填充过程中,铸件的外壳层(边界——凝固层)常常不是整个地同时形成的(在填充理论的叙述中已经提到)在尚未形成壳层的区域便出现“疏散效应”。
对于有大平在面的铸件,在大的平面壁上就更为明显。
III.模具温度低于热平衡条件所应有的温度,使“疏散效应”更为强烈,产生的区域亦大为增多。
IV.金属流撞击型壁而产生溅射所造成的“疏散效应”十分明显,当撞击后的金属分散成密集的液滴,便成为麻面。
这就是铸件表面上总是带有强烈的溅射痕迹的原因。
正对内浇中的型壁是撞击溅射最常见的区域。
V.涂料涂层不匀,厚的部位受到金属流的炽热混杂在金属中,并使金属产生“分隔”,从而造成“疏散效应”。
VI.涂料局部沉积而气体又未挥发干净,余下的气体被金属流所包卷,对金属流产生弥散作用。
VII.排溢系统不合理,逸气不通畅,型腔中的气体过多,金属流因气体而弥散的作用增强。
根据条纹产生的原因,可见其深度是随时变化的。
所以,生产中,常常按深度的不同,将条纹分别称为花纹、流痕、麻面和冷纹等等。
而冷纹的深度则是条纹中最深的一种。
五、表层疏松压铸件的外壳层(边界——凝固层)一般约为0.5~0.8毫米左右。
在这个壳层(也称表皮层)上有一种呈现松散不密实的宏观组织,即为表层疏松。
表层疏松的形成的原因与条纹相似,故其性质也很接近,也是有时有清晰的边界,有时则无明显的过渡区。
但其深度则较条纹更深一些,而且总是与涂料过多而沉积有关,因此,表层疏松的颜色比条纹更为灰暗,反射更差。
有时,也带有涂料受炽热而烧灼的颜色,所以有时这种还与涂料的本色有关。
深度很浅的表层疏松,一般来说没有妨碍,但光饰(涂覆)则不允许存在。
六、冷隔金属流互相对接或搭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称为冷隔。
对于大铸件来说,冷隔这种缺陷出现较多。
出现冷隔的部位通常是离内浇口远的区域。
它是由于金属流分成若干股地流动时,各股的流动前沿已呈现冷凝状态(称为凝固前沿),但在后面的金属流的推动下,仍然进行填充,当与其相遇的金属流同样具有凝固前沿时,则相遇的凝固层不能再熔合,其接合处便呈现缝隙,这种缝隙便称为冷隔。
严重的冷隔对铸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妨碍,应视铸件的使用条件和冷隔的程度而定。
产生冷隔的原因有:1.金属流在型腔中分成若干股地进行填充2.溢流槽位置与金属流股汇集处不吻合3.合金浇入温度过低4.模具温度过低5.内浇口速度太小6.金属流程过长七、凹陷铸件表面上的瘪下部位称为凹陷,产生的原因有1.铸件的热节部位填充满(内部有空洞),收缩时,表皮层虽有一定的强度,但在不破裂的情况下,仍然受到内部的收缩作用而表面呈现凹陷,即称为缩凹。
2.填充时,气体被挤在金属流与型腔壁面之间而未被排除出去,该处即出现凹陷。
这凹陷的表面光洁,多出现在型腔难以排气,而铸件则是端旁边缘部位上。
3.在机器压射机构的性能较差(如旧的立式机器)的情况下,当工作液压力不稳定,压射压力也不稳定。
推动金属的压力不连续,造成铸件的表皮层不止一次地形成,但是每次表皮层的边缘位置不同,前一次的表皮层有部分边缘未被后一次所覆盖,便产生条状的凹陷。
4.模具型腔有残留物,这在前面对产生欠铸的原因中已经提到过。
但产生时凹陷,型腔的残留物并不一定是片状,而是带有不规则的各种形状,残留物高出型面的高度也不大,故铸件的入深度也较浅。
八、气泡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因热胀将铸件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
气泡的表皮仍然是压铸表皮。
产生的原因有:1.型腔内气体过多2.模具温度过高(或冷却通道失去作用)。
九、擦伤铸件的表面顺着出模方向的拉伤痕迹,即为擦伤。
它有两种特征:1.金属流撞击型壁后,引起金属对型壁的强烈焊合或粘附(如同将稠糊状泥浆用力掷在墙上的粘附现现象一样,用力愈大,粘附愈多),而当粘附部位在脱模时,金属被挤拉而把表皮层撕破,铸件该部位就出现拉伤。
2.模具成形表面质量较差时,铸件脱模造成拉伤,多呈直线(脱模方向)的沟道,浅的不到0.1毫米,深的约有0.3毫米。
擦伤严重时,便产生粘模,铸件甚至脱不出来。
擦伤现象以铝合金最为严重产生擦伤的原因有:1.成形表面斜度过小或有反斜度。
2.成形表面光洁度不够,或加工纹向不对,或在脱模方向上平整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