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笔记大全,重点都在这里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备笔记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备笔记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备笔记知识点》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高中物理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必备笔记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是矢量,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速度公式 v = v₀ + at;位移公式 x = v₀t +1/2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

- 重要推论:平均速度公式 v = (v₀ + v)/2;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Δx = at²。

3. 相互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f = μN。

4.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物理笔记重点归纳

高物理笔记重点归纳

高物理笔记重点归纳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概念,掌握重点内容对于学好物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归纳的高中物理笔记重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关系。

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 v₀+ at,x = v₀t + 1/2at²,v² v₀²= 2ax 等。

要熟练掌握这些公式的应用条件和推导过程。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功的计算:W =Fxcosθ,其中 F 是力,x 是位移,θ 是力和位移的夹角。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 合=ΔEk。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的关系:v =ωr,ω =2π/T =2πf。

向心力公式:F = mv²/r =mω²r。

二、热学部分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即ΔU = Q + W。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三、电磁学部分1、电场电场强度的定义:E = F/q,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一动量定理解题动量定理来解题,矢量关系要牢记,各量均把正负带,代数加减万事吉,中间过程莫关心,便于求解平均力。

动量守恒所受外力恒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碰前碰后和碰中,动量总和都相同,矢量关系别忘记,谁正谁负要分清。

力的作用效果时间积累动量增,空间积累增动能,瞬间产生加速度,改变状态或变形。

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动量动能二定理,解起题来特容易,动量定理求时间,动能定理求位移。

弹簧振子振动弹簧振子来振动,简谐运动最典型。

a随回复力变化,方向始终指平衡,大小位移成正比,位移特指对平衡注,速度与a变化反,这个减时那个增,动能势能互转化,周期变化且守恒。

(注:平衡位置)振动周期振动快慢周期定,固有周期不变更,一周方向变两次,四倍振幅是路程。

单摆质点连着轻细绳,理想单摆就做成,重力分力来回复,小角度下简谐动。

g和摆长定周期,振幅无关等时性,伽利略和惠更斯,前者发现后首用。

振动的分类机械振动有三种,依据能量来分清。

阻尼减幅能量减,简谐等幅能守恒,策动力下受迫振,外能不断来补充。

稳定频率外力定,步调一致共振生。

机械波振动传播波形成,振源介质不可省,质点振动不迁移,传播能量和振动,后边质点总落后,只缘波动即带动。

两向垂直称横波,纵波两向必平行。

横波的图象横波图象即波形,各个质点位移明。

波长振幅可读出,传播方向须标清,逆着传向看走势,振动方向就可定。

反相振动正相反,同相振动完全同。

波的频率随波源,传播速度介质定,波长说法有多种,振源介质共确定。

库仑力点电荷间库仑力,平方反比是规律,大小可由公式求,方向依据吸与斥。

电场线电场线,人为添,描绘电场真方便,场强大小看疏密,场强方向沿切线。

典型电场电场线光芒四射正点电,万箭齐中负点电,等量同号蝶双飞,等量异号灯(笼)一盏。

求电场强度求场强,方法多,定义用途最广阔,点电电场有公式,平方反比决定着,匀强电场最典型,E、U关系d连着,静电平衡也能用,合场强零矢量和。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sn–sn-1= at2hn–hn-1= gt2
注意:vs/2>vt/2
二、比例公式:设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2、3……n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 t= at):vt:v2:v3:……vn=1:2:3: ……n
2、1、2、3……n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2):st:s2:s3:……sn=12:22:32: ……n2
v2=v船2+v水2
tgθ= v船/v水
t=L/ v船
v船2=v2+v水2
sinθ= v水/v船
t=L/ v
平抛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x = v0t vx=v0ax=0 tgθ= vy/vx=gt /v0
y=1/2 gt2vy= gt ay=g v2=vx2+vy2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 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运动:
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能不守恒。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
一、功与功率:
1、物理量:
物理量
功(W)
功率(P)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公式
W=Fs·cosa
式中,F可以是单个力,也可以是合力。
平均功率:P=W/t,P=Fv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外表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外表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局部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假设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假设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那么.〔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假设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那么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三物理知识点力学知识点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

力学知识点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力学知识点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力学知识点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笔记高二物理知识点篇一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强度4电势能和电势5电势差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静电现象的应用8电容器的电容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电源和电流2电动势3欧姆定律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焦耳定律6电阻定律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多用电表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0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篇二1、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6、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0、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1、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一、电场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

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学生们的复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一、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运动的图像、图表表示方法等。

常见的运动学公式有:v = s/t(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a = (v2-v1)/t(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s = vt+1/2at2(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等。

2.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力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受力分析、质点运动规律、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牛顿三定律: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②物体所受的作用力等于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反作用力,且两力之间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③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方向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同,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 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对于受到多个力作用的物体,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把它们分解成任意两个方向上的力,也可以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合成为一个力。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5. 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性质,反映物体惯性大小的量。

质量单位为千克。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单位为牛顿。

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为9.8 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