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笔记超全汇总
高中物理必备笔记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备笔记知识点》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高中物理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必备笔记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是矢量,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速度公式 v = v₀ + at;位移公式 x = v₀t +1/2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
- 重要推论:平均速度公式 v = (v₀ + v)/2;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Δx = at²。
3. 相互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f = μN。
4.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注意:vs/2>vt/2
二、比例公式:设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2、3……n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 t= at):vt:v2:v3:……vn=1:2:3: ……n
2、1、2、3……n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2):st:s2:s3:……sn=12:22:32: ……n2
v2=v船2+v水2
tgθ= v船/v水
t=L/ v船
v船2=v2+v水2
sinθ= v水/v船
t=L/ v
平抛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x = v0t vx=v0ax=0 tgθ= vy/vx=gt /v0
y=1/2 gt2vy= gt ay=g v2=vx2+vy2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 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运动:
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能不守恒。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
一、功与功率:
1、物理量:
物理量
功(W)
功率(P)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公式
W=Fs·cosa
式中,F可以是单个力,也可以是合力。
平均功率:P=W/t,P=Fv
高中学生物理笔记整理

高中学生物理笔记整理一、磁场: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三、安培定则: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
B=F/IL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
m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高中物理复习笔记

高中物理复习笔记(一)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t=2/T=2f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二)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公式繁杂,主要以比例的形式出现。
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就会迎刃而解的。
最主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公式的选择。
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将相关公式一一列来,即:mg=GMm/R2=mv2/R=m2R=m42/T2,再由此对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公式。
其中要注意的是:(1)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就认为是其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
(2) 卫星的轨道高度要考虑到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同步卫星一定有固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共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为3.6107m)、固定周期(24小时)。
(4)要注意卫星变轨问题。
要知道,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随着轨道高度1的增加,只有其运行的周期随之增加,其它的如速度、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都减小。
(三)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3.动量定理:I=p或Ft=mvtmvo {p:动量变化p=mvtmvo,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5.弹性碰撞:p=0;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6.非弹性碰撞p=0;0EKEKm {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7.完全非弹性碰撞p=0;EK=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 v2=2m1v1/(m1+m2)9.由8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高中物理笔记{_最全}

高中物理第一节力,重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质性)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二.力的三要素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
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②(总)指向地心(只是在赤道和两极处)3.重力的大小:①计算公式:G = mg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
(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
(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例3:铁环,篮球等③ 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
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
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内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受力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称为弹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部分: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定律一(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二(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定律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学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 s = v_0t + at^2 )•速度与加速度公式:( v = v_0 + at )•动量定理:( p = F t )•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动能 + 势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4. 浮力与升力•浮力:( F_{浮} = {液}gV{排} )•升力:( F_{升} = _{气}C_L S v^2 )第二部分: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热量是热能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比热容与热传导•比热容:( c = )•热传导:( Q = -kA T )第三部分:电学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阻与电流•欧姆定律:( I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3. 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 E = )•电势差:( V = )4. 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与电流方向垂直。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第四部分: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斯涅尔定律:( n_1 _1 = n_2 _2 )•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高物理笔记重点归纳

高物理笔记重点归纳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以下是对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的归纳。
一、力学1、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
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则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 v₀+ at、x = v₀t + ½at²、v²v₀²= 2ax 等,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公式为 h = ½gt²、v = gt。
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是核心,要明确合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 W =Fscosθ,要注意力和位移的夹角。
(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 合=ΔEk。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概念要清晰,向心力公式 F =mω²r = mv²/r 要熟练运用。
二、热学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即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物体做功之和。
(2)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热现象的方向性,表述有多种,如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