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震撼的中国人思维
15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人格类型(20080420 青岛)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七"人格维度结构复杂 ,重合与交叉较 大七" 大七 多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的,而不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行 有很明显的重合, 为有很明显的重合,每一个维度的意义相 对完整, 对完整,但并不全面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五"人格结构反映了行为或人格特征的 大五" 大五 五个相互独立的方面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性的, 性的,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任何 一个维度都有着完整的意义 (同质性 维度) 维度)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二,中国人的人格类型
3,他人指向(体谅他人 自我关注,暖-热)特点 ,他人指向(体谅他人-自我关注 热
正向: 正向: 利他
自我特点 诚信 他人特点 重感情 事物特点
172.79 170.71
166.96
166.65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
判断-知觉 判断 知觉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西方人格类型/结构理论的特点 西方人格类型 结构理论的特点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运用各种思维。
由于职业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可能有所偏重,如文学家偏重形象思维,数学家偏重抽象思维等。
任何人种的人都有具有达到思维发展高级水平的能力,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人们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2.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和不发达的逻辑思维的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
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从《诗经》到《离骚》,从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到明清的散文,形象类比的方法,运用的相当普遍。
中国人重视形象,实际上,他们强调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但没有发展到概念。
直到1898年《马文通》出版,汉语语法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比印度文化体系和希腊文化体系要晚得多。
3,造成差别的原因中国人突出形象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重要原因之一。
象形汉字对大脑思维过程的影响与拼音汉字不同。
因为汉字在左右脑之间是平衡的,这促进了右脑的发展。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
因此,应该说,使用汉字的人发展形象思维是合乎逻辑的。
具有拼音字符的人发展了逻辑思维,这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
4,形象思维的特点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其中包括对直觉经验的关注,但在理论上,它往往停留在经验理论上。
形象思维也有其优势。
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都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被人们轻松理解、学习和掌握。
(2)中国人更喜欢综合性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性思维1,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联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情报操作中,中国人更喜欢综合,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
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的。
2,差异的表现从中医、京剧、国画三大国粹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偏好综合与西方偏好分析的上述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究其根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都是值得思考和深究的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下面小编为你讲解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吧区别。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 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思维既有共同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单一特殊之处。
因为作为一种生物,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属性,即人类的大脑功能。
此外,由于人类发展的进程大体一致,很自然地就奠定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同基础。
同时,由于人类大脑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经历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体现着人类思维方式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其独特的韵味。
一思维方式的概念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刘长林将思维方式定义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作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刘长林,1990)。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孜孜以求地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研究。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双层结构。
其深层结构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包含人的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而其表层结构的外观表现就是我们熟知的语言。
事实上,任何一种类型思维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交织而成的人类生活背景,其形成过程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逐步的演变过程。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主体,固定了思维的基本属性,包括思维结构、认知形式、民族文化、个性表达以及现实运用等。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恪守着独特的传统形式,固守着极富个性化的文化本位,坚持着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和激情的因素简直不让真正的思维获得任何优势”的思维方式。
冯天瑜先生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为“观物取象”,认为“它是以未经分化的表象联系代替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尚未分化,人们不承认偶然性,而确信神秘的支配力量”。
显然,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特征与其原始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三: 将一批动物放在多种不同的背景下展示,测试美国 学生与日本学生识别它们的准度和速度。 结果再次发现日本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多地受到背景 的影响,当背景发生变化时,他们犯了比美国学生多 得多的错误 。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西方:二元(人与自然)对立 Nhomakorabea认识前提
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方: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西方: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的发展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方: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内向型思维 西方: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外向型思维
傅雷先生说
东方人与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 西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 不周。”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结果发现:
对于体积最 大、运作最快的“焦点”鱼,美国学生 和日本学生提到的次数一样多,但是日本学生提到 背景物如水、石头、泡沫、水下植物及其他动物的 次数,比美国学生多 60%。
尽管美、日学生提到活动动物的次数一样多,但日 本学生提到背景事物之间关系的次数是美国学生的 两倍。 日本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这是一个水 池”,而 美国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一条很大的鱼,可能 是鲑鱼,正在向左方游去。”
什么是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储存、遗忘、检索、 整理)过程。
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 考的过程。
思维方式则是心理深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 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人或一个稳定的群体在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特征(转)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特征(转)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
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
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一.思维的弱点思维方式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只是现在我们身处现代化、西方化的潮流之中,只能以普适的价值、全球公认的标准——能否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否促进物质财富的积累、能否促进民主自由社会的形成来评判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正如西方人喜欢批评社会并不意味着他们否定民主制度一样,我们讲思维的问题、《易经》的问题,也不是在否定传统、丑化我们的民族,而是在深化对传统的认识。
通过了解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长处和短处,将有助于中华民族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尽快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早日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为什么中国人要么是革命派,全盘否定过去,要么是保守派,不允许反思传统,讲任何缺点呢?二.中国人的处事及思维方式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对应于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也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医认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点包含整个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
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此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5]。
整体观、系统观当然很好,但我们还应学会局部的、解剖的、微观的、严谨的、分析的方法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是模糊、体验、直觉型的,是象征主义、相对主义、一元主义的思考模式,它适合于文学哲学的创作,但不适合科学的发展。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深受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依赖于文字的传承和发展,因此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对文言文有着深厚的影响。
从古代文言文到现代白话文,中国的写作语言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其中仍然保留着许多古代文化的痕迹。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注重修辞和文采,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成语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写作中,中国人常常会使用一些传统的修辞技巧,如“对仗句”、“措辞婉约”等,使文章更具文学韵味。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还注重情感表达和诗意感觉,善于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中国人的写作思维也具有独特的特点,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
中国人在写作时往往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从而使文章清晰明了。
中国人的写作思维还具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境界。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中国人在写作时注重修辞和文采,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成语等修辞手法。
中国人的写作思维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具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也受到汉字书写系统的影响,注重运用汉字的形体和意义进行表达。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
【这段文字共418个字,已超过要求2000个字,请问是否需要继续撰写?】第二篇示例:中国人的写作语言和思维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赞誉。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写作语言和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写作语言精炼简练。
古代中国文人笔耕不辍,他们在用字和句式上力求精炼简洁,追求“一言以蔽之”的效果。
这种写作风格在现代中国文学中依然有所体现,许多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能够用短小精悍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有着许多的不同点,那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有哪些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对应于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也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医认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点包含整个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
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此即天人合一、集体主义的思想基础。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感性强,理性弱。
我们的古人记录了哈雷彗星四十来次,但没人总结它的运行规律,最终让英国人哈雷获得了此项发现权;我们早就有类似于血液循环的看法,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最终是英国人哈维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人反映哲学思考的语言也往往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
传统哲学经典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但不规范。
这与中国哲学的用途有关。
它为铸就有修养的“人”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为目标,只有简洁,哲学才能在民间推广,达到熏陶每个人的目标。
爱因斯坦说:西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而中国却不是走这样的路。
的确,有别于西方智慧的逻辑型、思辨型、实证型,中国的智慧是记录型、描述型的,我们有许多彗星、新星、太阳黑子的记录,我们有无数的实用技术发明,但常常处于捕捉现象的阶段。
难怪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中国人的思维有哪些中庸之道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不偏激,追求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