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提纲
小学新课标雷雨教案

小学新课标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雷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行为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雷雨现象的描述,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雷雨》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雷雨现象的理解和感受,以及通过课文内容对人物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 课文《雷雨》的PPT课件。
- 雷雨声音和闪电的音效素材。
- 相关的生字卡片和新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雷雨的音效,让学生感受雷雨的氛围。
2.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雷雨的感受和经历。
(二)新课呈现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三)深入理解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和行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
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雷雨前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情感体验1.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情感。
2. 情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雷雨中的体验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1. 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一次雷雨,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科学探索:引导学生思考雷雨的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六)课堂小结1.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强调雷雨现象的自然美和科学价值。
(七)布置作业1. 完成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观察日记或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雷雨》- 主要内容:描述雷雨前后的环境变化和人物心理活动。
- 主题思想:表现自然现象的壮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七、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2024年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雷雨》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剧本的结构特点。
3.探讨剧本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及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剧本的结构安排及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剧本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雷雨》的作者曹禺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雷雨》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家庭伦理冲突。
二、课堂讲解1.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自私、冷酷、虚伪、专横。
2.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善良、坚韧、忍辱负重。
三、课堂讨论1.讨论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关系,探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2.分析周朴园对待鲁大海的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分析周萍、四凤、周冲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讲解剧本的结构安排:三幕剧的结构特点及各幕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讨论1.讨论周萍与四凤之间的爱情悲剧,探讨剧本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2.分析周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第三课时一、课堂讲解1.讲解剧本中的象征意义:如“雷雨”的象征意义。
2.分析剧本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人性的扭曲等。
二、课堂讨论1.讨论剧本中的家庭伦理冲突,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2.分析剧本所揭示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第四课时2.归纳剧本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及现实意义。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雷雨》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三、作业布置2.深入分析剧本中某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课后拓展1.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
2.观看《雷雨》的话剧或电影,对比剧本与舞台表现的异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雷雨》这部经典剧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雷雨教案及说课稿

雷雨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主要人物、事件和矛盾冲突。
(2)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了解戏剧语言的特点。
(3)分析剧中的象征手法,如雷雨、周家客厅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剧本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剧本中的情感冲突。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现实主义戏剧的魅力,培养对戏剧文学的兴趣。
(2)理解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复杂关系,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3)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剧情简介:《雷雨》是一部揭示家庭悲剧的的现实主义戏剧,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某城市一个家庭在一天之内发生的种种变故。
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四凤等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和人性矛盾。
2. 剧本结构:(1)第一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揭示两人过去的恋情。
(2)第二幕:周朴园的家庭矛盾,周萍与四凤的恋情。
(3)第三幕:鲁侍萍的复仇,周朴园的破产。
(4)第四幕:悲剧的爆发,家庭的毁灭。
3. 教学重点:(1)分析剧本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探讨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3)鉴赏戏剧语言,体会剧本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剧本,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剧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进行情景模拟,体验剧本中的情感冲突。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对剧本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5. 审美鉴赏:引导学生欣赏戏剧语言,体会剧本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情况,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剧本解析:检查学生的剧本笔记、心得体会,评价其对剧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2024年小学语文课文雷雨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语文课文雷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 chapters 章节的内容——《雷雨》。
课文详细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雷雨天气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雷雨天气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雷雨的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雷雨天气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的意思。
(2)学生尝试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绘自然景象的生动性。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学生尝试仿写,教师进行指导并给予评价。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雷雨》2. 生字词:轰隆隆、闪电、雷鸣、倾盆大雨等。
3. 课文结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一次你经历的雷雨天气。
最新整理部编版语文二级下册下册《雷雨》表格式教案教学提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情况: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5.认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这场雨下得真大啊!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总结
(3分)
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切都预兆着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齐读1、2、3自然段。
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1到第3自然段。
板书
设计
16雷雨
这时的天空用一个词就是——
天气真闷哪,连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叶子——,蝉——。
4.忽然一阵大风,吹得——(加动作帮助理解)这乱摆的树枝一会儿朝东,一会儿( ), 一会儿朝南,一会儿( ), 一会儿朝上,一会儿( )。连树叶也——,真是——。
谁能把这么大的风用读来表现一下。
5.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雷雨教案及说课稿

雷雨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剧本《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3)能够欣赏戏剧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剧本;(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3)通过分析比较,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提高道德修养;(3)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家庭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雷雨》情节的理解;(2)人物性格的分析;(3)象征手法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2)作者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曹禺及其作品《雷雨》;(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情节梗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2)进行情景再现,体会戏剧艺术魅力。
5. 分析比较:(1)让学生分析剧本中的象征手法;(2)对比其他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2)强调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部类似《雷雨》的戏剧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不少于5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剧本中家庭、人性的思考,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雷雨》中的具体案例,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周萍与四凤的恋情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本主题。
高中语文说课稿雷雨

高中语文说课稿雷雨《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雷雨》的说课内容展开,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个说课的参考框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曹禺的生平及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掌握《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剧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家庭伦理、道德冲突等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剧中的道德冲突和悲剧根源。
2. 教学难点:理解《雷雨》深刻的主题思想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曹禺如何通过戏剧形式表达这些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出话题:“你们知道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谁吗?”“你们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雷雨》这部话剧?”2. 简要介绍曹禺及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贡献,以及《雷雨》的创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1. 朗读或播放《雷雨》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
2. 简要概述《雷雨》的基本情节,帮助学生建立对剧情的整体认识。
(三)深入分析1. 人物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如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四凤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剧中的作用。
2.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雷雨》所揭示的家庭伦理危机、道德冲突和社会问题。
3. 艺术特色:分析曹禺如何通过戏剧结构、语言和舞台设计等手段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
(四)拓展延伸1. 比较《雷雨》与其他经典悲剧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讨论悲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 讨论《雷雨》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启示,以及它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归纳1. 回顾《雷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总结剧中的主题思想。
2. 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2024年课文雷雨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课文雷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雷雨》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感知、生字词学习、课文精读、主题探讨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1节),描述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情景;第二部分(第1230节),展示周朴园与鲁侍萍家庭的矛盾冲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情节。
2. 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了解曹禺的戏剧创作特点。
3. 通过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关系,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家庭矛盾冲突的根源。
教学重点:学习戏剧语言的特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雷雨天气的视频,让学生谈一谈对雷雨的感受,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精读课文: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情景,以及家庭矛盾冲突的根源。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如对话、独白、旁白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探讨戏剧主题,思考如何面对家庭矛盾。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雷雨》2. 人物关系图: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
3. 戏剧语言特点:对话、独白、旁白等。
4. 主题:家庭矛盾与人性的挣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你对家庭矛盾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戏剧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戏剧创作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 结合,她是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情的。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进退 两难的境地,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这种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
《茶馆》展示了维新运动失败后、北洋军阀混战之时和国民党统治时 期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却把我,留 给了黑暗。-----《雷雨》
《雷雨》
• 它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 它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 它是我国戏剧泰斗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却 把我,留给了黑暗。-----《雷雨》
曹禺
•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 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 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 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他的 戏剧创作不仅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 熟。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 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 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
• 曹禺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 界各国观众的青睐。被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先生----“东方的莎士比亚”
主 +情 仆人
鲁侍萍 (47)
夫 妻
周 萍(28) 主
仆主 仆
+
鲁大海(27)
情 人
四 凤(18)
鲁 贵 (48) (继)父子
旧情人
父
母
子
人
子
夫
妻
父
情
子
后
母
父
异
兄
母
弟子
母
夫
子
母
兄子ຫໍສະໝຸດ 母主弟仆情 人
异父女子 兄 妹
妻
子
异
父
父
后
情
敌
异父母兄妹
兄 妹
单相思
女父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性格冲突,是指人物间对待事物的态度,追求的理想,采取手段的 不同所引起的冲突。人物性格越典型就越容易引起冲突。如《茶馆》, 正是由精明善良的王利发,耿介正直的常四爷等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 在相互撞击中引起冲突。
意志冲突和格冲突往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戏剧中,不能截 然分开。
二、人物内心冲突: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
矛盾焦点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第一场戏第1层(从开头 至“是你?” )
男生扮周朴园,女生扮鲁 侍萍,朗读时要把握语气、语 调与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绪 相一致。
• (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 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 官僚家庭,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 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 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
•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 家。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 《原野》、《北京人》。
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 繁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便通知四凤 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俑人、 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
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到了当年抛 弃她的周朴园。
课文从这里开始。
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集中的地点 集中的时间 集中的事件
集中场景
——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时间
——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讨论思考
• 《雷雨》是一出四幕悲剧,剧作运用了三 一律,叙述了周家鲁家两个家庭八个人物 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
•
• 《雷雨》所展示的是人生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 的作弄。曹禺先生在与友人的书信中这样讲自己: “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 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 这样一部戏中,有专制、伪善的家长,被情爱烧 疯了心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 大罪孽的公子哥,热情、单纯的青年。
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过程中所发 生的斗争,它不能用抽象的意念去表现。这些形态主要有三种:
一、人与人的冲突: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这是戏剧 冲突的本质。
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交织成错综复杂的 戏剧冲突。如《雷雨》中董事长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 封建家长周朴园和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的冲突。
• 一个激烈的雨夜,牵扯出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 密和所有的恩恩怨怨,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全部一起走向毁灭。
• 我们看不懂《雷雨》,是因为看不懂这命运之手 的捉弄,为什么每个人都在努力,最后却适得其 反,可是啊,谁能逃脱命运之手?
戏剧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 2、揣摩人物语言 3、探究舞台说明
人 物 关 系 一 览 表
学习重点
• 欣赏戏剧语言(人物语言和舞台 说明 )
• 分析在冲突中所折射的人物性格 特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 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反映。
• 鉴赏戏剧的关键就在于把握戏剧冲突。 • 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
戏剧冲突
——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 级的复杂关系
《雷雨》(节选)结构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雷雨》主要人物关系表
繁 漪(35)
(继)母子+情人
夫 妻
周 冲(17)
周朴园(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