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化学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必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2×10^23)个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等)。

6.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为金属)和阴离子(通常为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组成进行分类,如无机物和有机物。

4. 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5. 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天平等。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如称量、溶解、加热、过滤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重要概念解析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总称,如氢、氧等。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氧气、水。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如空气。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如 A + B → C + D。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 了解周期表中前20个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 掌握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了解主族元素的特点。

2. 常见化合物- 酸碱盐:酸是氢离子的供体,碱是氢离子的受体,盐是酸与碱反应的产物。

-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熟悉常用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如试管、烧杯、滴定管。

2.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学会正确处理化学品和废弃物。

- 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如使用灭火器、处理化学品溅射。

3. 常见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学会使用天平、量筒准确配制溶液。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了解过滤、蒸发、萃取等基本操作。

四、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2. 质量与摩尔换算- 掌握质量与摩尔数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3.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计算。

- 了解限制性反应和过量反应的概念,能够判断反应的过量情况。

五、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材料科学- 了解不同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如金属、塑料、陶瓷。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3.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前的物质。

-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双分解反应:AB+CD-->AC+BD-合成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取代反应:A+BC-->AC+B-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6.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有一定的规则排列但不定形。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小,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7.物质的性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燃烧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放出光和热。

-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酸碱性:物质能反应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8.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9.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是物质间化学键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有的反应放出能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10.九类离子和其化合物-铵阳离子:NH4+;如氮铵NH4NO3-氯离子:Cl-;如氯化钠NaCl。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及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符号与方程式1. 元素符号:代表元素的简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如水的电解反应:2H2O → 2H2 + O2。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如:A +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 AD + CB。

四、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化学式。

3.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酸: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5. 碱: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6. 盐:由酸中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五、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实验基本操作1. 观察:使用眼睛或其他感官观察物质的外观和变化。

初中化学自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自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自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纯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3.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的变化,化学性质涉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

4.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

5.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氧化)或失去氧气(还原)。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3. 原子的表示: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

4.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示法,如H2O表示水。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以上物质。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替换其中的另一种元素。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五、溶液与酸碱反应1. 溶液: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2.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3.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六、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分为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2. 电化学:研究电子转移与能量转换的科学。

3. 电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七、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

2.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不耐高温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如水(H2O)。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

4.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常见物质与反应1.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

- 非金属元素:如碳、硫、磷等。

- 盐类:如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等。

2. 酸碱反应-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气(O2)、氢气(H2)等。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 使用方法:正确拿取、清洁、加热等。

2. 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物质。

- 混合:正确混合试剂,注意滴加顺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基本概念1.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蒸发、固体熔化等。

3.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气:无色无味易燃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

用途广泛,如燃料、化工原料等。

2.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用途广泛,如助燃剂、呼吸面具等。

3. 氮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用途广泛,如保护气、氮肥原料等。

4. 碳:常温下为固态非金属,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广泛,如燃料、还原剂等。

5. 硫酸:无色粘稠液体,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用途广泛,如干燥剂、催化剂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比关系的式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的实质和反应物的用量比。

3. 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探究化学规律。

四、能源和材料1. 能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了解能源的种类和转化利用有助于合理使用和开发能源。

2. 材料:材料是制造产品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产品。

五、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

2.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和制造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和方法,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基本概念、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能源和材料以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
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
性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
集中在原子核)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
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
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
也不变)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
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
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
水的氧化物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
达到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