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机械加工质量技术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在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加工是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则是确保机械制造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并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
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因此,质量控制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量控制方法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机械加工之前,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艺规划,可以减少制造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加工参数的控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控制加工参数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例如,对于数控加工,控制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3. 检测与测量:质量控制离不开检测与测量。
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千分尺、游标卡尺和高度规等,可以对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三、常用的检测技术1. 硬度检测:硬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对于机械加工来说非常关键。
硬度检测可以通过硬度计等设备进行,以评估材料的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2. 表面粗糙度检测:表面粗糙度对于机械零件的功能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使用表面粗糙度仪等设备,可以对零件表面的光洁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3. 尺寸测量:尺寸测量是机械加工中最常见的检测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如三坐标测量机和光学投影仪,可以对零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挑战在机械加工领域,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对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制造过程中的变异性和误差也会对质量控制造成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其影响。
浅析现代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控制

刀具 误差对 加工精 度的 影响随 刀具种 类的不 同而不 同。 采用 定尺寸 刀具成 形刀具 展 成刀具 加 工时 , 刀 具的制 造误 差会 直接 影响 工件 的加 工精度 ; 而对一 般刀具 , 其制 造 误差对工 件加 工精度无 直接 影响 。 夹具 的几何误 差 : 夹 具 的作 用
内应力 引起 的变 形误差 , 尽 可能 减小测量 误差 等均 属于直 接减 少原始 误差 为 了提 高机 加工精 度 , 需对产 生加 工误差 的各 项原始 误差进 行分 析 , 根 据 不同情 况对造 成加工误 差的主要 原始误 差采取相 应的解 决措施 。 对于精 密零件 的加工 应尽 可能提 高所 使用精 密机 床的几 何精 度 、 剐度和 控制 加工热 变形 , 对具 有成 形表 面的零件 加 工 , 则 主要 是如何 减少 成形 刀具形 状误差 和刀具 的安 装误 差 3 . 2误差 补偿法 。 对 工艺 系统 的一些 原始误 差 , 可采取 误差 补偿 的方法 以 控制 其对 零件加 工误 差 的影 响。 3 . 2 . 1误差 补偿 法 : 该方法 是人 为地造 出一种新 的原始 误差 , 从 而补偿 或 抵消原 来工 艺系统 中固有 的原 始误 差 , 达到 减少加 工误差 , 提 高加工 精度 的 目
工 业技 术
C h i n a s ci e n c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v i e w
啊
l
浅 析 现 代 机 械 加工 质 量 技 术 控制
张学 忠
( 哈药集 团三精 制 药股 份有 限公司 哈尔 滨市 1 5 0 0 1 8 )
[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 内容 , 分析了机械加工产生误差的原因, 最后提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浅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技术问题

机 械 加 工 精 度
1 械 加 工 精 度 的 含 义 及 内容 机
加 工 精 度 是 指 零 件 经 过 加 工 后 的 尺 寸 、 何 形 状 以 及 各 表 面 相 互 位 置 等 参 数 几 的 实 际值 与 理 想 值 相 符 合 的 程 度 , 它 们 而
之 间 的 偏 离程 度 则 称 为 加 工 误 差 。 工 精 加 度在数值上 通过加 工误差 的大小来表示 。 零 件 的 几 何 参 数 包 括 几 何 形 状 、 寸 和 相 尺
互 位置 三 个 方 面 , 加 工 精度 包 括 :i尺 寸 故 () 精 度 。 寸 精 度 用 来 限 制 加 工 表 面 与 其 基 尺 准 问 尺 寸 误 差 不 超 过一 定 的 范 围 。2 几 何 () 形 状 精 度 。 何 形 状 精 度 用 来 限 制 加 工 表 几 面宏观几何形状 误差 , 圆度 、 柱度 、 如 圆 平 面度 、 线度 等 。3 相互 位 置 精 度 。 互 位 直 () 相 置精 度 用 来 限制 加 工 表 面 与其 基 准 间 的相 互 位置 误 差 , 平 行度 、 直 度 、 如 垂 同轴 度 、 位 置度 零 件 各 差 来 表 示 的要 求 和 允 许 用 专 门 的符 明 。 在 相 同 中 的各 种 因对 准 确 和 完 足 产 品 的工 加 工 方 法 , 生 产 条 件 下 所 加 工 出 来 的 的一批零件 , 由于 加 工 素 的 影 响 , 尺 寸 、 其 形 状 和 表 面 相 互 位 置 不 会 绝 全 一 致 , 是 总 存 在 一 定 的 加 工 误 差 。 时 , 满 作 要 求 的 同 从 公 差 范 围 的前 提 下 , 采 取 合 理 的 经 济 以 要 提高机械 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研究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摘要:在机械生产中,大部分机械零件都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技术、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想进一步提升机械零件质量,就要加强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工作。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内容机械零件的长度、角度及表面粗糙程度等测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专业的检测技术,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零件缺陷,消除机械运行风险。
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机械零件;质量检验;技术要点;控制策略一、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要点(一)感觉检验法这种方法的一些精度较高的零件检验当中并不适用,同时对于检验人员自身也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如果工作人员的经验较为丰富,那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较高。
但如果工作人员的经验不够丰富,在运用这种方法后,检验的结果就无法得到保障。
所以这种检验的方式只能作为定性检验与鉴定的一种方法进行应用。
通常感觉检验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目测法,就是通过肉眼或是利用放大镜对机械零件进行观察,这样就能够对零件的磨损破坏程度进行确定,如果零件有明显的变形,裂纹或是疲劳脱落则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观察。
第二种是触觉法,即通过工作人员的手触摸零件表面一次进行判断,这种方法能够根据零件表面磨损痕迹的深浅度,对磨损的情况进行大致判断。
如果零件是刚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手就可以感受到零件的温度,这样就能对零件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评判。
第三种则是耳听法,也就是工作人员通过敲击或是零件工作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对零件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评判。
如果对零件敲击时所发出的声音较为清脆,那么零件就不存在缺陷,如果声音较为沉闷,零件就有可能存在沙眼或是裂纹的情况。
在具体的应用中,工作人员也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选择相应的感觉检验法对零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及鉴定。
(二)仪器检验法在应用这种检验方法时,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对于相关的检验工具也要有详细的了解,否则工作人员就无法操作相关的检验设备及器械。
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摘要: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①零件的加工质量。
②产品的装配质量。
这两个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又是有一定关系的,其中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基础,零件加工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产品装配质量的前提条件。
本文对机械加工质量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机械加工精度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关键词:精度质量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机械加工1 机械加工精度1.1 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与内容机械加工精度是衡量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指的是零件在经过机械加工以后的实测尺寸、零件的外形几何形状以及零件的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测量值与理想值差距程度,离理想值越接近代表精度越高,反之则精度越低。
零件加工处理后的实际测量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偏离程度一般就称为机械加工误差。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①零件的尺寸精度。
②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
③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
1.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这也就是出现很多原始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重点分析这些因素以便尽量减少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
原始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两方面所造成的,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这些原始误差因为系统各个部件以及部件之间的间隙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无法消除影响因素。
人们只能尽量减小这些因素对原始误差的影响但不可能消除其影响。
另一方面原始误差是由于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切削操作而产生的。
1.3 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1.3.1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这两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看人们是否认识并掌控这种误差,凡是人们已经认识并能够掌控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都列为系统误差。
反之人们没有认识并掌控的一类误差就列为随机误差也叫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又可以根据误差数值是否是固定值来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1.3.2 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误差的分类还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把工艺系统是否在切削状态下所产生的误差这一实际情况当做区分静态误差跟切削状态误差的判断依据。
关于对机械加工质量技术的分析

各方面性 能, 减少不稳 定性带来的误差。 ( 2 ) 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 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 响, 从而变成造成 主轴回转运动直接误差。所谓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的实 际回转轴线相 对其平均 回转轴线的漂移 。在原理上说 , 当主轴进行回转时, 在空间位置当 中其回转轴线 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也就是说理论上瞬时速度为零。 可是在
一
基准与工序基准作 比较, 使两项基准重合 , 即为: 实际当中的工件设计尺寸 大小和位置应与工序 图上规定的工件尺寸大小和位置所重合 。从而达 到其 正确精度 , 减小了定位误差。当进行几件加工的时候, 工件的几何元素就成 为了其主要基准, 如果几何元素的实际基准与规定基准不符合 , 就会 造成精 度不准确。 也就成为了基准补充和误差 的最大的变动量。 只有当采用调整法 生产工件的时候才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在其它加工法 中不会出现。 夹具 中工件的位置是 由夹具中的定位元确定。定位 元件在制造 时肯定达不到理 想 的标准效果, 都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当然 , 定位基准面也有制造误差。 定位 副制造的不精确再加上定为福建的间隙引起工件最大变动量 叫做定位副制
第 一 种 为 瞬 时 回转 轴 线 沿平 均 回 转轴 线 方 向的轴 向运 动 即 为轴 向窜 动 第
超过了金属相变的最高温度 , 从而 导致技术材料表面的物理特性发生改变, 破坏其表面 的组织结构, 造成材料无法符合原有 的要求。 所以一定要控制住 机械的物理摩擦, 提高物理冷却能力 , 从而减少 由于这方面 的误差带来的不
造 不 准 确误 差 。 它 和 基准 不重 合 误 差 的方 向不 太 相 同 。 而 定 位 误差 取 得 时 他 们 的矢 量和 。
量, 所 以如何保证其出产质量 , 保证其零部件的完好程度, 则成 了现在 工业 当中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 下面我们 就通过精度、 误差 、 粗 糙度等三 个 方面来系统的阐述一下。 1 . 机械加工质量
浅谈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度、 几何 精度等 。切削过程 中所产 生的误差 , 即为切削状态 误差 。 提生机械加T零件精度的一个 有效 的方法 。 比如机床在切削过程中出现的受力 和受热变形等 。振动的状态 中 3 . 4 误差补偿法 。 机械加工过程 中采用误差补偿法可以有效的减 产生的误差 , 被称作动态误差 。 少加丁 中产 生的误 差 , 减小加工误 差对机械加 工零 件产生 的不 良
的加 _ T条件 、 相 同的加工 方法下 , 所完 成 的加 工件也无 法达 到完 热变形 、 径 向不等钢 度 , 主轴轴颈 、 轴承、 轴 承间隙 和轴承配 合零 全相 同 , 误差伴随着整个机 械加工过程 , 应用先进 的科 学技术 、 合 件 的误差等方面。不 同类型的加工机床对其产 生影 响作用 的因素 理 的加1 二 方法 , 将加工过程 中产生 的误差保 持在规定允许 的范围 也有不 同。主轴轴颈 、 轴承孔的 圆度 和波度误差在通过 滑动轴承 之内, 并 使之尽 量减小 , 是提 高加丁精 度和提 升企业经 济效益 的 必然要求 。 1 . 2 机械加T误差 的分类 。1 ) 通 过对误 差的掌握与否 , 可 以将误 差划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 ) 。系统误差指误 差 时, 也会对 主轴 的回转精度产生影响。 3 提高a n T精度的工艺措施 3 . 1 减少原始误差 。 机械加工过程 中, 为减小误差的 出现 , 需要对
影响误差产生的 因素针对性 的进行解 决 ,通过科学 合理 的措施 , 的大小 、 方 向等变化规律竞被技 术人员掌握 。随机误差是指 随机 达到提高加 T零件精度 的要求 。 出现 的 、 其规律还 没有 被掌握的误差 。系统 误差包括常值 系统和 直接将 原始误差 减小的方法 有很 多 , 降低测 量误差 、 降低刀
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控制

探讨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控制摘要: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几何形状工艺系统误差中图分类号:t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机械加工是利用机械作为加工工具,对产品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标准化的过程。
机械加工按照被加工的工件在加工状态时适宜的温度,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冷加工是指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产品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
热加工是指在高于或低于常温状态下,能够引起产品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
热加工常见有热处理、煅造、铸造和焊接。
按加工方式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1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形状精度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
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2.1加工原理误差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所产生的误差。
通常,为了获得规定的加工表面,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实现准确的成形运动,机械加工中称为加工原理。
理论上应采用理想的加工原理和完全准确的成形运动以获得精确的零件表面。
但在实践中,完全精确的加工原理常常很难实现,有时加工效率很低;有时会使机床或刀具的结构极为复杂,制造困难;有时由于结构环节多,造成机床传动中的误差增加,或使机床刚度和制造精度很难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机械加工质量技术第一节概述一、机械加工精度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机械加工后,其几何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的符合程度。
符合程度愈高,加工精度也愈高。
实际值与理想值之差,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愈小,加工精度愈高。
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加工方法不管多么精密,都不可能把零件加工得绝对准确,与理想值完全相符。
从机器的使用要求来说,只要其误差值不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就允许误差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也就是允许有一定的加工误差存在。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形状误差应限制在位置公差内,位置误差应限制在尺寸公差内,一般尺寸精度高,其相应的形状和相互位置精度也高。
但是有一些特殊功用的零件,其形状精度很高,但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要求却不一定高。
例如测量用的检验平板,其工作平面的平面度要求很高,但该平面与底面的尺寸要求和平行度要求却很低。
2.简述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⑴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1)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为止的加工方法。
这种方法的效率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调整法加工前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被加工尺寸的方法。
调整法广泛用于各类半自动、自动机床和自动线上,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3)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的方法,如钻孔、拉孔和攻螺纹等。
这种方法的加工精度,主要取决于刀具的制造、磨损和切削用量。
其优点是生产率较高,但刀具制造较复杂,常用于孔、螺纹和成形表面的加工。
4)自动控制法这种方法是用测量装置、进给机构和控制系统构成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即自动完成加工中的切削、测量、补偿调整等一系列的工作,当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时,机床自动退刀停止加工。
⑵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1)轨迹法是依靠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方法。
轨迹法的加工精度与机床的精度关系密切。
例如,车削圆柱类零件时,其圆度、圆柱度等形状精度,主要决定于主轴的回转精度、导轨精度以及主轴回转轴心线与导轨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2)成形刀具法就是采用成形刀具加工工件的成形表面以达到所要求的形状精度的方法。
成形刀具法的加工精度主要取决于刀刃的形状精度。
该方法可以简化机床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3)展成法利用刀具与工件作展成切削运动,其包络线形成工件形状。
展成法常用于各种齿形加工,其形状精度与刀具精度以及机床传动精度有关。
⑶获得相互位置精度的方法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的获得,有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法。
其精度主要由机床精度、夹具精度和工件的装夹精度来保证。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3.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1)表面粗糙度与波纹度根据加工表面轮廓的特征,可将表面轮廓误差分为以下三种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等,它们属于加工精度范畴;波纹度,是介于宏观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之间的周期性几何形状误差,它是由加工中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动引起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亦称表面粗糙度,是由加工中的残留面积、塑性变形、积屑瘤、鳞刺以及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等造成的。
3.机床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的概念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是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它是按内联系传动加工工件(如螺纹、齿轮、蜗轮等零件)时,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例如在滚齿机上用单头滚刀加工直齿轮时,要求滚刀转一圈,工件转过一个齿。
上述加工时,必须保证工件与刀具间有严格的传动关系。
此运动关系是由刀具与工件间的传动链来保证的。
(二)夹具误差与装夹误差夹具误差主要是指夹具的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及夹具体等的加工与装配误差,它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或尺寸精度,对被加工工件的位置误差影响最大。
在设计夹具时,凡影响工件精度的尺寸应严格控制其制造误差,一般夹具可取工件上相应尺寸公差或位置公差的1/2~1/10,粗加工(工件公差较大)时夹具可取工件公差的1/5~1/10,精加工(工件公差较小)时可取工件公差的1/2~1/3。
夹具的磨损是逐渐而缓慢的过程;它对加工误差的影响不很明显,对它们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便可提高其几何精度。
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与夹紧误差,在第五章中已有详述。
(三)刀具误差刀具误差是由于刀具制造误差和刀具磨损所引起的。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刀具有:一般刀具、定尺寸刀具和成形刀具。
一般刀具(普通车刀、单刃镗刀和平面铣刀等)的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没有直接影响。
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的尺寸误差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
刀具在安装使用中不当,也将影响加工精度。
成形刀具和展成刀具(如成形车刀、成形铣刀及齿轮刀具等)的制造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
刀具的磨损,除了对切削性能、加工表面质量有不良影响外,也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例如用成形刀具加工时,刀具刃口的不均匀磨损将直接复映在工件上,造成形状误差;在加工较大表面(一次走刀需较长时间)时,刀具的尺寸磨损会严重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车削长轴外圆时,刀具的逐渐磨损会使工件产生锥形的圆柱度误差;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刀具的磨损会扩大工件尺寸的分散范围。
(四)测量误差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要用各种量具、量仪等进行检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对工件进行试切或调整机床。
量具本身的制造误差、测量时的接触力、温度、目测正确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加工误差。
因此,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量具,以保证测量精度。
(五) 调整误差(1)试切法调整单件小批生产中,通常采用试切法调整,这时,引起调整误差的因素除测量误差外主要有:1)进给机构的位移误差。
在试切中,总是要微量调整刀具的位置。
在低速微量进给中,常会出现进给机构的“爬行”现象,其结果使刀具的实际位移与刻度盘上的数值不一致,造成加工误差。
2)最小切削层厚度极限的影响。
精加工时,试切的最后一刀余量往往很小,若切削余量小于最小切削厚度极限,切削刃只起挤压作用而不起切削作用,正式切削时的深度较大,切削刀不打滑,就会多切工件。
因此,工件尺寸就与试切时不同,形成工件的尺寸误差。
(2)调整法调整用调整法加工时,若调整过程本身是以试切法为依据的,则上述影响试切法调整精度的因素对调整法加工同样有影响。
用调整法加工时,若调整过程本身是以试切法为依据的,则上述影响试切法调整精度的因素对调整法加工同样有影响。
此外,影响调整精度的因素还有:1)定程机构的误差。
定程机构的制造和调整误差以及它们的受力变形和它们配合使用的电、液、气动元件的灵敏度等是调整误差的主要来源。
2)样件或样板的误差。
样件或样板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对刀误差以及它们的磨损等都对调整精度有影响。
3)抽样件数的影响。
工艺系统初调好以后,一般要试切几个工件,并以其平均尺寸作为判断调整是否准确的依据。
三、加工过程误差(一)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1.工艺系统的刚度机械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夹紧力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将产生相应的变形,将破坏已调好的刀具和工件之间正确的位置关系,从而产生加工误差。
例如,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弯曲变形,加工后会产生腰鼓形的圆柱度误差;在内圆磨床上用横向切入磨孔时,由于磨头主轴受力弯曲变形,磨出的孔会产生带有锥度的圆柱度误差。
工艺系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外力的大小,而且和工艺系统抵抗外力使其变形的能力,即工艺系统的刚度有关。
工艺系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将在各个受力方向产生相应的变形,我们主要研究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变形。
因此,工艺系统刚度k定义为:加工表面法向切削力Fp与工艺系统的法向变形δ的比值。
(二)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1.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产生热变形主要是由切削热引起的。
对于精密零件,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和日光、取暖设备等外部热源对工艺系统的局部辐射等也不容忽视。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尺寸、不同的加工方法,工件的受热变形也不相同。
如加工铜、铝等有色金属零件时,由于热膨胀系数大,其热变形尤为显著。
轴类零件在车削或磨削时,一般是均匀受热,温度逐渐升高,可近似看成是均匀受热的情况。
工件均匀受热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其热变形可以按物理学计算热膨胀的公式求出ΔL=αLΔt(6-12)2.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刀具热变形主要是由切削热引起的。
通常传入刀具的热量并不太多,但由于热量集中在切削部分,刀头体积小,热容量小,故刀具温升较快,它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能忽视。
例如高速钢刀具车削时,刃部的温度可达700~800℃,刀具热伸长量可达0.03~0.05 mm。
加工大型零件,刀具热变形往往造成几何形状误差。
如车削长轴时,可能由于刀具热伸长而产生锥度(尾座处的直径比主轴箱附近的直径大)。
为了减小刀具的热变形,应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
3.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床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内外热源的影响,各部分的温度将逐渐升高。
由于机床结构的复杂性,各部件的热源不同,分布不均匀,因此不仅各部件的温升不同,而且同一部件不同位置的温升也不相同,形成不均匀的温度场,使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破坏了机床原有的几何精度而造成加工误差。
由于各类机床的结构和工作条件相差很大,不同类型的机床,其主要热源各不相同,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不相同。
所以引起机床热变形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龙门刨床、导轨磨床等大型机床的长床身部件,导轨面与底面的温差,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故床身热变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机床运转一段时间之后,各部件传入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基本相等而达到热平衡状态,变形趋于稳定。
在机床达到热平衡状态之前,机床几何精度变化不定,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变化不定。
因此,精密加工应在机床处于热平衡之后进行。
一般机床,如车床、磨床等。
其空运转的热平衡时间为4~6小时,中小型精密机床为1~2小时。
大型精密机床往往要超过12小时。
3.切削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工件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在切削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表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引起体积改变,从而产生残余应力。
这种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由加工时的工艺因素决定。
内部有残余应力的工件在切去表面的一层金属后,残余应力要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工件的变形。
为此,在拟定工艺规程时,要将加工划分为粗、精等不同阶段进行,以使粗加工后残余应力重新分布所产生的变形在精加工阶段去除。
在大多数情况下,热的作用大于力的作用。
特别是高速切削、强力切削、磨削等,热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磨削加工中,表层拉力严重时会产生裂纹。
4.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在机器零件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简化结构,使壁厚均匀、结构对称,以减少内应力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