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地球物理在战略性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前景

航空地球物理在战略性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前景导读:航空地球物理是重要的高效找矿勘查方法,如大家熟知的航磁,在我国铁矿普查和地质构造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主研发了高灵敏度仪器和多种类型数据的无缝采集方法,开发了精细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新软件,等。
探测深度更大、应用领域更广的航空地球物理为地质找矿提供高效的勘查技术支撑。
随着航空地球物理方法的增多,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与地表地质调查等其他方法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以便直接解决地质找矿过程难题。
为了提找矿勘查效果,本文总结了航空地球物理找矿勘查中不同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的作用,以及探测不同矿种、不同矿产类型的有效性,提出了航空地球物理支撑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思路,指出航磁全参量、航空重力/重力梯度、航空电磁、航空放射性等新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
文中还系统梳理了航空地球物理发展历程和主要科技进展,并介绍了航空地球物理国内外矿产勘查应用概况。
本文研究成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航空地球物理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
------内容提纲------0 引言1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历程和主要科技进展1.1 发展历程1.2 主要科技进展2 航空地球物理矿产勘查应用成效2.1 应用概述2.1.1 国外找矿勘查2.1.2 国内找矿勘查2.2 各种航空地球物理方法的作用2.3 在找矿勘查各阶段中的作用2.3.1 区调、矿调阶段(快速找矿勘查选区)2.3.2 预查、普查阶段(快速缩小靶区)2.3.3 详查、勘探阶段(提高钻孔见矿率)2.3.4 小结3 航空地球物理在战略性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前景3.1 需求3.2 主要问题与差距3.3 难点3.4 支撑找矿勘查的思路3.5 应用前景4 讨论4.1 发展方向4.2 重点发展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4.2.1 航磁全参量勘查技术与装备4.2.2 航空重力/重力梯度勘查技术与装备4.2.3 多深度航空电磁勘查技术与装备4.2.4 航空放射性勘查技术4.2.5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4.2.6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平台技术5 结语0 引言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战略性矿产找矿勘查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要-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旨在通过加大国内矿产勘查力度,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航空测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航空测量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航空测量(Airborne Survey)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测量的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航空测量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航空测量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
根据行业数据,2020年全球航空测量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元。
这表明航空测量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驱动因素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1.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航空测量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测量方法,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2. 自然资源勘探航空测量在自然资源勘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航空测量技术获取地下资源的信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勘探成本。
3. 地质灾害监测航空测量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航空器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4. 海洋调查航空测量在海洋调查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航空器进行海洋测量,可以获取到海洋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市场前景航空测量市场的前景广阔,存在着多个发展机遇。
1.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航空测量技术不断涌现,如无人机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航空测量的效率和精度,推动市场的发展。
2. 国家政策支持航空测量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的政策扶持将进一步促进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
3. 交通运输需求随着全球航空运输的不断扩大,对航空测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航空测量可以提供关键的地理信息数据,为航空运输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因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挑战与对策在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面对。
航空勘探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航空勘探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in 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航空勘探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Introduction: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land surveying. This industry utilizes aircraft fitted with advanced sensors and imaging technology to collect data and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 this report, w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in 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and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Current Market Situation:1. Growing Demand:The demand for aviation survey services is increasing due to the expanding need for accurate and 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Industries such as energy, agriculture,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require precise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is growing demand present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2.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Advancements in sensor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and data processing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High-resolution imaging and LiDAR systems enable detailed mapping, while thermal and hyperspectral sensor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enhances data analysis capabilities, making the process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3. Competitive Landscape: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is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several key players dominating the market. These companies possess advanced aircraft, cutting-edge sensors, andexperienced personnel, giving them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ever, the market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new entrants, especially those offer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cost-effective services.4. Regulatory Environment: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is subject to various regulations and permits, ensuring safety and compliance. These regulations govern airspace usage, sensor operation, and data handling. Staying updated with these regulations is crucial for industry players to avoid legal issues and maintain a positive reputation.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1. Increased Integr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The utilization of UAVs, commonly known as drone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UAVs offer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lower costs, accessibility to remote areas, and flexibility in data collection. As regulations become more accommodating and technology advances,the integration of UAVs will become more prominent.2. Expanded Applications: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is likely to witness an expansion of application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Apart from traditional sectors lik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land surveying, emerging areas such 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wil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dustry player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se changing demands will be crucial for success.3. Enhanced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As the volume of data collected increases, the need for advanced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becomes paramount. Companies will invest in developing software and algorithms to process and interpret the collected data efficiently. Interactive and user-friendly visualization platforms will enable clients to easily understand and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making.4.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will likely face increasingpressure to adopt sustainable practices and consid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Stakeholders, including governments and communities, will demand responsible and eco-friendly approaches to data collection. Industry players will need to invest in technologies that minimize carbon emissions, reduce noise pollution, and mitigate environmental risks.Conclusion:The aviation survey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growth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ccurate and 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competitive landscape,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shape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Looking ahead, the integration of UAVs, expanded applications, enhanced data analysis, and sustainability considerations will be the key trends in the industry's future development. Industry players must adapt to these trends to stay competitive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hey present.结论:由于对准确高效的数据收集需求的增加,航空勘探行业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增长。
大比例尺直升机航空物探在深部找矿中应用前景

大比例尺直升机航空物探在深部找矿中应用前景熊盛青、于长春、王卫平、范正国、王乃东、万建华、张洪瑞(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083)摘要:本文针对深部及矿区外围找矿难度大、勘探周期短等特点,以及直升机航空物探的优势,提出了采用直升机航空物探快速获取高分辨率航空物探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利用磁、电、能谱综合信息,挖掘矿山深部及外围资源潜力,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
关键词:直升机、矿山、深部找矿国外许多大型矿山勘探开采深度已超过1000m,如南非在4000m以下的深度找到了金矿,澳大利亚在3000m深度发现了储量大于300万吨的富铜矿床[1]。
我国绝大多数矿山的开采深度一般不足500m,考虑到现行勘探和开采技术在500~1000m 深度范围内的可行性,矿山无疑存在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第三找矿空间。
我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床的产出深度在1000m左右[1],大冶铁矿在1000m左右见到第三台阶厚大矿体[2]等,我国现有矿山的深部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用于深部隐伏矿的勘查的地面金属矿物探方法主要有高精度重力勘查、高精度磁测、瞬变电磁法勘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三频激电、井中声波透视、地下电磁波、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等[3]。
由于重要金属矿区及外围大多地形复杂,地面物探工作效率很低,施工困难,多数地面物探测量工区分布面积偏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效果。
2003年以来,采取引进和自行研制相结合的方针,成功地研制集成了吊舱式直升机频率域电磁、磁综合测量系统和硬架式直升机磁、放综合测量系统,投入生产并获得了良好的勘查效果。
目前直升机最大勘探比例尺已达1∶5,000,并且这两套直升机航空物探测量系统可以沿地形起伏飞行,探头离地高度最低可达30~80m,采样间隔可达1~3m左右,DGPS平面定位精度好于1m,尤其适合于地形复杂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
同地面物探相比,直升机测量具有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信息丰富、异常分辨率高优点。
航空物探技术现状及其在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展望

航空物探技术现状及其在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展望Zhang Ji摘要:航空物探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地形适应能力强,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随着铁路工程勘察工作区域的拓展及勘察成本和工期压缩的需求日益强烈,在铁路勘察引入航空物探手段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航空物探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在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行业现状对航空物探技术在铁路工程物探中的深入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航空物探、铁路工程物探、航空磁法、航空电磁法1前言航空物探本质是将地球物理勘探设备挂载于飞行器上进行勘探的一种物探方法。
因其先天具有地形地貌适应能力强、外业工作效率高、便于大面积施工等特点,自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1]。
从广义上看,搭载于卫星等航天器上的物理探测设备也属于航空物探,但受飞行高度和探测精度限制,其在铁路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本文对此不做讨论。
2航空物探技术现状2.1航空物探方法发展现状严格来说,所有的地面物探方法都可应用于航空物探,但由于飞行器平台的限制,航空物探设备及传感器很难与地面接触,这就造成了传导类电法、传统地震类方法等接触式物探方法目前无法应用于航空物探。
现阶段航空物探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航空磁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航空放射性测量等常规天然场源物探方法;第二类是时间域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等非接触式人工源电磁法。
近年来加拿大Geotech公司研制出一种类似于音频大地电磁法原理的ZTEM系统,与其他商业电磁系统不同,该系统使用电离层电流或自然界产生的25~720Hz的雷电信号作为激发场源,拥有较低的噪声、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大的勘探深度。
2.2航空磁法及放射性探测技术现状航空磁法是最早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航空物探方法,在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观测方式不同,航磁测量又分为四种,分别是:测量地球磁场的总磁场强度B的总场测量、测量地球磁场总场强度B的空间变化率的梯度测量、测量地球磁场的三个分量的张量测量、测量地球磁场空间变化率的梯度张量测量。
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综合,Western, Western Atlas等与Hukes Baker合并, 发展井下探测采油系统,以进一步降低勘探和开发成本。
(2)计算机软件技术使各个勘探部门的信息能够在统一的 平台上集成、存贮、查询或通过接口迅速交换,提高信息的 分析、综合、传递、储备和查询的速度,进一步降低了勘探 成本和风险。
(5)、判断地下介质是否为各向异性介质 各向异性介质一般表现为速度各向异性或方
位各向异性,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 各个方向的速度明显不同,因此,到达地面接 收点的时间和接收方向也不一致。
多分量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将为人们提供 一种认识油藏的新手段,可以确定仅靠纵波 资料无法认识的油藏特征。有了这项技术, 在从勘探到综合油藏优化的所有关键经营 决策中,地震资料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其影响将不亚于地震 勘探从2D到3D的飞跃。
③可以记录隐含地质信息的直达波等各种有效 波,信噪比甚至可以提高达几个数量级;
④所得到资料分辨率通常比常规地震勘探高一 个数量级以上。
Tomoseis Corporation
共炮点道集
(A)直达纵波 (B)直达横波 (C)反射纵波 (D)反射横波 (E)管波干扰 (F)横波的多次波 (G)P-S转换波 (H)S-P转换波
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球科学学院
2003.10.28
一、物探技术及前沿发展趋势 二、率先突破的重大技术 三、物探公司技术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研发应用现状与展望

关 键词:无人 机 ;航 空 物 探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P 631.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 3969/j.issn.1001-1749. 2016. 06. 05
〇 刖目
“无人机”是 “无 人 驾 驶 飞 机 (UAV)”的简 称 ,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 纵 的 、不 载 操 作 人 员 的 空 中 飞 行 器 ,采用空气动力为 飞 行 器 提 供 所 需 的 升 力 ,能 够 自 动 飞 行 或 远 程 控 制 引 导 。随 着 无 人 机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展 成 熟 ,出现了多 种类型,如固定 翼 无 人 机 、旋 翼 无 人 机 、飞艇 及 扑 翼 无 人 机 。通 过 整 合 这 些 无 人 机 平 台 及 各 种 专 业 仪 器 设 备 ,形 成 新 型 的 探 测 或 测 量 技 术 ,已广 泛 应 用 到 自 然 灾 害 预 防 与 处 理 、农 业 资 源 监 测 、 林 业 资 源 监 测 、科 学 观 测 、公 安 边 防 、海 事 、电力 等 多 个 领 域 ,其 中 应 用 最 为 广 泛 成 熟 的 是 无 人机航拍技术。
无人机航空物探是无人机与航空物探仪器设备 有 机 结 合 形 成 的 航 空 物 探 技 术 的 一 个 新 兴 分 支 ,国 内、外 对 此 的 研 究 均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由于 无 人 机 航
空物探系统体积小、重量 轻 、生产成本低、多种起降 方 式 等 特 点 ,可 以 在 复 杂 地 形 环 境 执 行 繁 琐 的 、重复 性 很 高 的 飞 行 测 量 工 作 ,最 重 要 的 是 不 会 因 超 低 空 飞 行 事 故 造 成 人 员 伤 亡 [4_ 5]。因 此 无 人 机 航 空 物 探 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世界各航空地球物理 厂商或单位的广泛关注。
国际航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航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产生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升级。
而航天技术的研究则成为了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国际航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航天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航天技术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地球观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科普等多个方向。
其中,地球观测技术是目前航天应用领域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个领域。
地球观测卫星的观测数据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自然灾害监测等多个方向。
近年来,国际地球观测卫星的建设和运行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数据精度更高,还实现了覆盖范围的扩大,覆盖领域的多样化,覆盖周期的缩短等一系列优化。
此外,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
载人航天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
载人航天任务不仅可以以太空站建设、航天员训练等形式直接应用,还能通过技术积累,推动卫星、火箭等其他领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深空探测也是国际航天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此前,美国曾率先成功登陆月球,而近年来,除传统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火星、小行星、木星等深空探测任务也越来越多。
深空探测任务是一个风险和收益并存的领域,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
但通过深空探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探索更多神秘宇宙的奥秘。
二、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未来的趋势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未来的航天技术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卫星和探测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更加自主化的运行以及更加准确的数据预测与分析。
2、多样化:未来,航天任务将逐渐从传统的太空站、载人航天、地球观测等领域,向着更多的地方进行拓展。
例如,人类将逐渐开始探索月球、小行星等深空领域,并开展更加复杂的任务。
3、创新化:在未来的航天技术研究中,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继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从而促进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
它是通过飞机(飞行器) 上装备的专用物探仪器在航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 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电磁测量( 航空电法) 以及航空重力调查等四类。
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究、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
在航空物探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及运用不同的飞行器,对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物探飞行平台基本以固定翼飞机为主,少量采用直升机。
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户外极限运动的兴起,航空物探不断尝试应用无人机、动力滑翔翼、热气球、飞艇等方式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 磁、电、放、重)使用固定翼飞机开展各种航空物探工作是该领域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
我国的航空物探开始于1953 年,首先是应用航空磁法,此后陆续引进、发明并成功运用了航空放射性、航空电磁法,后来又引进了航空重力测量( 尚未实现国产),不断有新的进展,这些航空物探都是首先从固定翼飞机选型开始的。
国迄今为止,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选择的固定翼机型较多的有: 运5、运8、运11、运12、赛斯纳208、安12、奖状Ⅱ、双水獭6等。
近年来运用运12机型开展的工作最多。
固定翼飞机作为多种航空物探技术的首选飞行平台,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固定翼飞机具更大的有效载荷。
航空物探不仅需要承载飞行员及空中仪器操作员、飞行必须的航空燃油等重量外,还需要搭载各种航空物探仪器。
根据需要开展的航空物探方法不同,所集成的仪器或仪器组合也不同。
航空物探系统仪器的重量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现航磁仪最轻可达到2 kg,而航空电磁、航空伽马能谱以及航空重力仪器通常在200~400 kg 之间,而且为了同时得到多种地球物理参数,往往需要同时开展多参数测量,这就需要搭载两种甚至多种仪器,组合系统的仪器总质量往往在200~500 kg 之间。
固定翼飞机往往能有效地保证这些载荷。
现今国多参数航空物探测量开展得最多也最成熟的主要有航空磁、放勘查系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航空电、磁、放勘查系统等。
第二,仪器安装及飞机改装较容易且方案多。
固定翼飞机往往具有较大的部空间,对安装航空物探仪器主机系统及相关仪器组件等较为灵活。
除航空物探仪器主机外,探头( 如航磁探头、航电发射和接受线圈、伽马能谱晶体等) ,雷达高度仪,GPS导航天线等设备也需要安装在飞机主体外部,且需要避开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涡旋电磁干扰,如涡扇或桨扇等产生的电磁流。
第三,飞行姿态稳定,飞行速度较低,适应低空飞行。
无论针对何种类型的航空物探测量,保持飞行姿态稳定或缓慢流畅的变化对保证飞行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无论是涡扇或桨扇型的固定翼飞机,其飞行姿态都较稳定,飞行中的俯仰、倾斜以及侧摆等姿态变化小且改变速度慢,这能有效地抑制飞行突变引起的干扰。
测量效率高是航空物探的特点,固定翼飞机在开展工作时其飞行速度多在200~400 km/h 之间,某些较大型涡扇型飞机达到600km/h 左右,更适合大面积的快速勘查作业。
由于在电磁、能谱及重力测量中,随着与被测量地质体距离的加大,测量信号呈三次方或二次方衰减,因此各类航空物探作业对飞行高度都具有严格的要求,如航空磁测通常要求离地200 m 以,航空电磁要求离地100 m 以,航空伽马能谱要求离地150 m 以等,而现今国大面积开展的固定翼航空物探飞行高度多集中在100 ~ 300 m 之间,高山区500 ~ 1 000m 之间,平原或沙漠地区最低可达到近地30 ~ 50 m的高度。
综合以上这些特点,不难看出为什么主要的航空物探类型及90%以上的勘查任务都采用固定翼飞机来开展工作。
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其一,飞行高度保持难度大。
如在中低山区、高山区的离地飞行高度往往难以保持,降低飞行高度就意味着存在飞行隐患( 近年来发生过机毁人亡的事故) 。
因此在这类地区往往只能开展对飞行高度要求较低的航空物探区域性概查工作,这不仅会降低所获取的数据质量,而且会造成大批重要的直接或间接找矿的局部异常遗失,使勘查效果大大降低。
这也是制约该类地区地质找矿成果不突出的部分原因。
其二,固定翼飞机必须使用固定的、条件相对较好的机场作为基地。
虽然固定翼飞机的航程相对较大,但对某些测区与机场距离相对较远的勘查任务,如我国西部的、、等地,现有的机场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其三,在针对大比例尺测量方面略显不足。
受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操控性等方面制约,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工作通常用于中、小比例尺的调查工作。
2 直升机平台航空物探( 磁、放、电)以直升机为平台的航空物探从20 世纪80 ~ 90年代开始运用,多开展小围的航空单磁测量,少数重点地区开展过航放测量。
近几年在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中、大比例尺调查中多有使用。
主要使用的直升机型有: 贝尔( Bell) 、Enstron480、米-8、R44、R22、蜂鸟( EC ) 、小松鼠( B2 /B3 ) 、超美洲豹( AS332L2) 等。
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欧直公司的AS350-B3 型( 小松鼠B3) 直升机,其有效载重( 标准燃油量) 近500 kg,有效航程约650 km、最大升限6 km,适宜作为航空物探平台。
直升机平台的航空物探多以开展航磁测量和航空( 磁、放) 综合测量为主,航空电磁测量和航空( 电、磁) 综合测量也逐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直升机航空重力尚未出现。
采用直升机作为航空物探平台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具有灵活的机动性,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航速、离地高度等。
对于目前已经具有的高精度航空物探仪器而言,如何实现大比例尺的高精度测量是航空物探需要面临的问题。
直升机飞行时对空速、离地高度的有效控制恰恰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
在仪器的采样率相同的情况下( 如航磁常见的10Hz) ,直升机能按要求降低空速,严格保证飞行高度,这对提高勘查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在中—低山以及丘陵地区开展的测量工作。
对于高精度航空物探来说,要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就必须降低空地速度和飞行高度。
( 2) 直升机具有低速、大角度转弯以及空中悬停等特性,也是国外广泛开展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主要考虑因素。
与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相比,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对吊舱式接收或发射线圈的放与收操作显得更加灵活,操作性更强,同时也降低了飞行难度,提高了飞行安全系数。
( 3) 直升机平台航空物探在作业基地的选择上较灵活。
可在测区或周围就地起降,不需要到固定的机场,能够根据工作进度不断的变换基地,减少不必要的航程开销,提高效率。
特别是在重点区域开展小面积的大比例尺高精度测量方面优势尤为明显。
但直升机平台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整体空间小、干扰强、高频震动剧烈等,发动机、主桨及尾桨的干扰基本覆盖了整个机身,可提供的仪器安装方案少,如航磁探头主要固定在向前伸出主桨围的特殊硬质探杆前端,也有少数采用拖挂方式安装( 多要求拖挂长度在30 m 以上) 。
直升机型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发射与接收线圈吊挂长度多要求在50 m 以上,以减少发动机和主桨的干扰。
此外,直升机的单次航程相对较短,在开展大面积勘查任务时,长距离测线往往需要分成几段多次完成。
这些不足在测量数据上表现为数据噪声较大、数据处理及调平工作量加大等。
3 无人机平台航空物探( 磁、放、电)近年来,随着军用无人机的不断成熟,通用无人机技术也不断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熟。
由于具有重量轻、无人驾驶、耗资低等优势,无人机迅速广泛地应用到各行业当中。
鉴于其无人员伤亡、费用低、效率高等特点,以及可预期的高精度数据、低噪声水平、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无人机航空物探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广大航空地球物理从业者的关注,如英国Magsurvey 公司于2003 年研发了PrionUAV航空磁测系统,Fugro 公司于2005 年成功试验了Georanger 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力测量系统等。
国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研究起步于2010 年,最初应用的无人机为从航模演变而来的航模型无人机, 2013 年开始进入真正无人机航空物探综合站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较为常见的无人机航空物探主要为航空单磁测量,源于航磁设备重量轻、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受飞行高度影响小等特点,恰好能满足航模型无人机体积小、低载荷的要求。
该类型无人机主要通过投射、弹射、滑行等方式起飞,通过拦网、伞降、滑行等方式回收,但安全回收的成功率仍然不高,这势必会造成不可预期的成本风险变高,所有该类平台的航空物探至今尚未见到有成功运用的案列。
因此,利用真正具有大载荷的无人机发展航空物探多参数测量,成为多家科研单位的目标。
2013年9 月,由物化探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联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无人机航空物探( 磁、放) 综合勘查系统的集成、飞机改装、超低空地形跟随飞控、夜航测量、远程实时控制等技术,成功研制了国首套CH-3 型航空( 磁、放) 综合勘查系统。
运用该系统在某重点矿区完成了200 km2 的飞行测量工作,其平均飞行高度120 m,飞行速度150km,测量比例尺为1 ∶ 1 万,航磁补偿精度为0.054nT,航测数据调平前总精度2.5 nT( 已满足现行规小于3 nT 的要求) ,调平后1.77 nT。
此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无人机航空物探面积性测量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无人机航空物探平台,特别是这种具有大载荷、长航时、智能化程度高的中、大型无人机,作为一种新的航空物探作业平台正不断受到重视。
在此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取得成功的同时,结合研发成功的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也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无人机平台的小型化、智能化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究,新系统将搭载在国产大型无人机上,实现无人机航空电磁勘查。
无人机航空物探之所以倍受青睐,主要是因为无人机平台具有安全性好、适应性强、经济高效、减少伤亡等优势。
这种新的航测作业方式目前仅适用于开展小面积的大比例尺高精度测量工作,要开展大面积的勘查任务,尚需要在诸如障碍物自动规避、提高沿地形起伏的三维航线规划、链路通视分析、数据加密保护以及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