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为您介绍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 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及介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

2. 估算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类型、流体类型、流量、温度等因素,估算出传热系数。

3.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所需传热量和传热系数,计算指定温度下需求的传热面积。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根据所需传热面积和换热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

5. 设计热损失:根据换热器使用环境,计算换热器热损失量,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6. 设计流路:结合工艺流程及介质性质,确定换热器内部介质的流路和流速,
以确保传热效率。

二、注意事项:
1. 选用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确保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的合理性。

2. 估算传热系数要考虑介质性质、流量、温度等因素,更加科学地估算传热系数。

3. 所需传热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换热器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要遵循一定的社会标准及安全规范,以确保换热器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设计热损失要考虑换热器使用环境,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其作用是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以实现物料加热或冷却的目的。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以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

首先,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量传递的原理。

当两种介质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介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介质,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换热器通过设计合理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以及确定良好的介质流动方式,来实现高效的换热效果。

其次,设计换热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确定换热器的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根据介质性质、温度压力要求、换热效率等因素进行选择。

其次是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这需要根据介质流动性质、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差、介质流速等因素进行计算。

最后是确定换热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换热器的安装位置、管道连接方式、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考虑。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这包括传热面积的计算、传热系数的确定、换热器的选型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换热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工程设计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观察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效果,掌握换热器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化工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换热器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本文主要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涉及到的换热器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思路。

换热器是化工工业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实现热量的传递,从而将一个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另一个流体。

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涉及到换热器的设计,既需要考虑流体的物理性质,也需要考虑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换热器的类型繁多,按照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对流式换热器和辐射式换热器。

常用的对流式换热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式换热器等。

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首先确定换热器所要实现的传热方式和工作条件,如流体流速、进出口温度和压力等。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流体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参数的要求。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重点之一是热力学计算。

为了实现对流体的热量传递,需要考虑流体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与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包括流体的密度、比热、粘度和导热系数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计算出传热系数,并进而确定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另外,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尺寸、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尺寸的设计需要考虑工作流体的容积和流速等因素,以保证换热器的实现效率和安全性。

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到流体的化学性质,以避免流体与材料发生反应和腐蚀。

结构设计需要兼顾容易清洗、拆卸和维护的要求,以方便日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运用。

只有充分理解流体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参数,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并实现高效的换热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和安全的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1. 引言换热器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以实现温度控制、能量回收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和要点。

2. 设计目标在进行换热器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设计的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确定需要传热的流体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确定传热后流体的温度变化范围;•确定换热器的热传导面积;•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3. 设计步骤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流体的性质参数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需要明确流体的性质参数,包括流体的密度、比热容以及传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获得。

3.2 计算流体的传热量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流体的传热量。

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流体的质量,c表示流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流体的温度变化。

3.3 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 = Q / (U * ΔTlm)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U表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ΔTlm表示对数平均温差。

3.4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结构。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5 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在确定了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之后,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包括管道的布置、流体的流动方式以及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等。

3.6 进行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完成换热器的设计之后,进行性能评价,验证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

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压降以及经济性等方面。

4. 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实例:管壳式换热器假设需要设计一个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将流体A的温度从40℃降至20℃,同时将流体B的温度从70℃升至90℃。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流体A和流体B的传热量,然后根据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出传热面积,从而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2)掌握换热器的传热原理,包括对流传热、热传导和热辐射;(3)熟悉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结构及其特点;(4)学会换热器面积计算、热负荷计算和效率评价。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2)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换热器设计和模拟;(3)具备换热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对流传热、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2.换热器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平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空气冷却器等,及其特点和应用。

3.换热器计算方法:教授换热器面积计算、热负荷计算和效率评价的方法。

4.换热器实际应用:分析换热器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案例,讲解换热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换热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原理、热力学等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

化⼯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案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本设计中空⽓压缩机的后冷却器选⽤带有折流挡板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适⽤于下列情况:①温差不⼤;②温差较⼤但是壳程压⼒较⼩;③壳程不易结构或能化学清洗。

本次设计条件满⾜第②种情况。

另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传热⾯积⼤,结构紧凑、坚固,传热效果好,⽽且能⽤多种材料制造,适⽤性较强,操作弹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适⽤于⾼温、⾼压的⼤型装置中。

采⽤折流挡板,可使作为冷却剂的⽔容易形成湍流,可以提⾼对流表⾯传热系数,提⾼传热效率。

本设计中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采⽤的材料为钢管(20R 钢)。

2.2 流动⽅向及流速的确定本冷却器的管程⾛压缩后的热空⽓,壳程⾛冷却⽔。

热空⽓和冷却⽔逆向流动换热。

根据的原则有:(1)因为热空⽓的操作压⼒达到1.1Mpa ,⽽冷却⽔的操作压⼒取0.3Mpa ,如果热空⽓⾛管内可以避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程⾦属消耗量;(2)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若两流体的的温度差较⼤,对流传热系数较⼤者宜⾛管间,因壁⾯温度与对流表⾯传热系数⼤的流体温度相近,可以减少热应⼒,防⽌把管⼦压弯或把管⼦从管板处拉脱。

(3)热空⽓⾛管内,可以提⾼热空⽓流速增⼤其对流传热系数,因为管内截⾯积通常⽐管间⼩,⽽且管束易于采⽤多管程以增⼤流速。

查阅《化⼯原理(上)》P201表4-9 可得到,热空⽓的流速范围为5~30 m ·s -1;冷却⽔的流速范围为0.2~1.5 m ·s -1。

本设计中,假设热空⽓的流速为8 m ·s -1,然后进⾏计算校核。

2.3 安装⽅式冷却器是⼩型冷却器,采⽤卧式较适宜。

空⽓⽔⽔空⽓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3.1设计条件注:要求设计的冷却器在规定压⼒下操作安全,必须使设计压⼒⽐最⼤操作压⼒略⼤,本设计的设计压⼒⽐最⼤操作压⼒⼤0.1MPa 。

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2.1定性温度的确定可取流体进出⼝温度的平均值。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工业化学反应装置和过程的设计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装置和工艺条件来实现设备的最优化。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常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装置,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管壳型构造,由许多纵向的管子构成,管子两侧通过流体工质进行换热。

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管板、管束、进出口法兰等部分。

换热原理是将热量从高温的流体传给低温的流体,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列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容易清洗维修等特点。

其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热回收、冷却、加热等方面,如在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制药、造纸等行业的反应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主要需考虑的参数有流体介质、流量、温度、压力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是确定热量传递系数与压降。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总热传系数法、等效径法、NTU法等。

其中总热传系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的公式为:1/U = 1/hi + Δx/k + Δy/ho其中U为总热传系数,hi、ho分别为热传分界面内的内、外热传系数,k为扩散系数(介质传热系数),Δx、Δy为介质的平均厚度与壁层厚度。

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列管式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在使用列管式换热器时,应注意清洗维护工作。

由于该装置的结构特殊,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以避免沉积物和腐蚀物堵塞换热器内壁。

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介质的过于浓缩,以免产生结晶、沉积、腐蚀等情况。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其结构特殊、应用范围广泛、换热效率高,并且容易维护操作,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一种装置。

在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深入理解和设计方案的完善,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目录概述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 4 -1.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 7 -2.蛇管式换热器 - 7 -3.套管式换热器 - 7 -1.3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 8 -1.4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 9 -1.5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10 -1.6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11 -1.7确定设计方案 -12 -2.1设计参数 -12 -2.2计算总传热系数 -13 -2.3工艺结构尺寸 -14 -2.4换热器核算 -15 -2.4.1.热流量核算 -16 -2.4.2.壁温计算 -18 -2.4.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9 -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35%~40%。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在换热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换热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深冷器、过热器等。

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

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泛,按照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又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和扩展表面式换热器(板翅式、管翅式等),如表2-1所示。

表2-1 传热器的结构分类类型特点间壁式管壳式列管式固定管板式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管间不能清洗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低压力浮头式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可用于高温高压场合 U型管式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管内清洗及检修困难填料函式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漏,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爆炸及压力较高的介质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釜式壳体上部有个蒸发空间用于再沸、蒸煮双套管式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和固定床反应器中套管式能逆流操作,用于传热面较小的冷却器、冷凝器或预热器螺旋管式沉浸式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冷凝或管外流体的加热喷淋式只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或冷凝板面式板式拆洗方便,传热面能调整,主要用于粘性较大的液体间换热螺旋板式可进行严格的逆流操作,有自洁的作用,可用作回收低温热能平板式结构紧凑,拆洗方便,通道较小、易堵,要求流体干净板壳式板束类似于管束,可抽出清洗检修,压力不能太高混合式适用于允许换热流体之间直接接触蓄热式换热过程分阶段交替进行,适用于从高温炉气中回收热能的场合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化工生产中所用的换热器类型很多。

按其用途分,有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

按其结构分,有列管式、板式等。

不同类型换热器,其性能各异。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器设备,设计资料和数据比较完善,目前在许多国家已有系列化标准。

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它新型换热器,但由于它有结构牢固、适应性大、材料范围广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各种换热器的竞争发展中占有绝对优势。

2.设计方案的确定2.1 列管式换热器型式的选择本次设计任务是用25 C的自来水将甲苯从105 C冷却到60 C,两种换热流体的温差较大,故可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流体的温差较大时,不会因为管束与壳体的膨胀量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2.2 流程的选择可选水走管程,甲苯走壳程。

原因:冷却水硬度较高,受热后容易结垢,在管内便于清洗,管内流体易于维持较高流速,可以避免悬浮颗粒的沉积。

被冷却物料走壳程,便于散热。

2.3 流速的选择表1列管式换热器内常用的流速范围表2不同黏度流体的流速(以普通钢管为例)由题意选管程流速为0.7m/s 。

2.4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甲苯的定性温度 T=10^60=825C2管程水的定性温度 t = ^^35=30 C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表可得有关物性数据:流体种类气体3. 工艺计算3.1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Q=KA △ t m 来估算传热面积 3.11传热量Q=W h C ph 恥 1.05 =40000x1.19x(105 -60)x1.05 = 3.61 X 106kJ/h=1.0X 106w3.12平均传热温差△ t m =M :恥△ =Z0Z35=50.5CIn —— 353.13冷却水的用量3.14估算传热面积取 K 值为 420w/(m •C )A= Q=1.^10=47.1m 2KAt m 420咒50.5甲苯105C7 60 C温差70C 35CW c=C pc (仁)4.174 (35 一 25) 3610000=86488(kg/h)4. 换热器的工艺结构尺寸计算4.1管程与管数选取 F B © 25X 2.5J=8648836OO"95.7=1O9.8 取 110 (根) d i 2U i 4取管长1 =3mN p =^5.4^2(管程)传热管总根数N=110X 2=220(根)查表可得£ △ t=0.96则:a=1.25X 25=31.25〜32mm横过管中心线管数 b=1.1 J N =1.1X J22O =16.3 取17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关闭的直径:D =a (b -1) +2e式中 D ——壳体内径,mm ;a 管心距,mm ;n 二一0.022X 0.7X兀44.2 管长的确定传热管长度L 二丄47.1=5.45mn ;id 110x3.14x0.0254.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R=T 1 -T 2t 2 —=105一60=4.5p 二t2 7 T 1 —11 = 3=0.125105-254.4 采用三角形排列,取管心距a=1.25d o4.5 壳体内径b――最外层的六角形对角线上的管数;e六角形最外层管中心到壳体内壁距离,一般取e=(1~1.5)d,取32mm。

D =a(b -1) +2e= 32x(17-1) +2x32 = 576mm圆整可取D=600mmL=3000=5 (4~10)D 6004.6折流板采用方形折流板,取方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c600=150mm取折流板间距B=0.3D=0.3 X 600= 180mm 取200mm折流板数山=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诙亠1^块)查表得拉杆直径为12mm,拉杆数为4。

5.换热器的校核计算5.1壳程对流给热系数a o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得:丁3 2 兀 2 丿3 2 3.14 24(——a d。

) 4(一0.032 -——0.025 )de二------ 4— =—2----------- 4------- =0.02m兀d0 3.14 咒0.025壳程流通面积:SX0.6X(1-器)=0.0263m2 o=BD(1- 7)=0.21壳体流速及其雷诺数:U o =W L=40000360X 808=0.52m /s S o普兰特准数:Z0.55% A 0 14«0 =0.36 —Re 。

Pr 3(——)de% 0 121y= 0.36x —X (28010.7)O .55(4.74)/3=1016.5w/(m 2「C )0.025.2管程对流给热系数%J I 23 14 2 2S i = d i n = ■ X (0.02)咒110 = 0.0345m44_ W c 864883600x995.75 =亍0.0263Re o 黑=28020.70.0003J 91O 2OOO3=4.740.121= 0.70m/s0.345 Re i 晋=咤皿鉴亠17403.00.000801輕空辱5.420.121% =0.023 佝 Re'8Pr 0'4=0.023O.617(17403.O )0'8(5.42)0.4=3444.15.3传热系数K 0K 。

= _______________ 1d 0 d 0 bd 0 1亠 + RS i 」+—- + Rs o + 丄 %d i d i 入 d m 叫0.025 + 0.000344°^ + 0.0025".025+0.000172 +亠2 85.4传热面积S p换热器面积:该换热器的实际面积S p 二兀d o lN = 3.14X 0.025天 3^ 220 = 51.8m 2P 眷 1.25(1.1~1.3)5.5换热器压降的计算5.51 管程压降 Si p j =(邙 1 +A p 2)F t N s N p式中 込P1QP 2 ――分别为直管及回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结垢校正因数,量纲为1,对①=25mm 咒2.5mm 的管子,取 1.4;查表得几j =0.0362细=(△ P 1 +A p 2)F t N s N p 二(1317.3+731.8) X 1.4 X 1 X2=5737.48Pav 35kPaK 0497.5=1.18K 420(1.15-1.25)K^t m13106497.8 咒 50.5x0.96 =41.4mF tN p 管程数; N s串联的壳程数。

I P u 2邙了州-丁 =0.0360.023 995.7X (0.70)2= 1317.3 Pa廊2=3些® 995.7"0.70)2=731.8 Pa5.52壳程压降Z A p 0 =(A p1 +△ P 2)F s N s邙 2 ――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PaF s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结垢校正因数,量纲为 1,液体可取1.15。

邹 1 =Ff o n c (N B +1)导2式中 F ――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1.15f o ——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500时’f o^Re o 』.228b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N B --- 折流挡板数;h ――折流挡板间距,m;u o -------- 按壳程流通截面积计算的流速,m/s 。

而A o =h(D-bd o )2A o = h(D -bd o ) = 0.2X (0.6-17% 0.025) = 0.035m 2△P i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PaU o"Aw h40000'808x 3600 0.035 "39m 2=Ff0b(N B +1)电22 = 0.5x5x (28010.7严28X17X (14 +1) x 808減(。

爲24)= 6847.5Pa2' 2h P u o邹 2 =N B(3.5-—)「D 22一/CL2X0.5、808X(0.524)=14 X (3.5 ------ ) ' )0.6= 4659.0 PaZ i p0 =(A Pi + 虫P2)F S N S=(6848.7+4659.0)x1.15x1 =13233.8Pa c 35kPa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6.设计结果总汇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表3。

表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器形式:浮头式7.参考文献1任晓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夏清陈常贵•化工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3马江泉冷一欣.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4刘光启马连湘刘杰•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