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的成因及

合集下载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水多;西部背风 ,降水少.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
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
例3图中M、N两 地降水资料(单位: 毫米).根据图表信 息,分析M、N两地 降水季节分配的差 异,并简述M地降 水季节分配的原因.
No Image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M地位于本州岛西 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 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一、降水的条件:
① 空气 饱和 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 有足够的 凝结核 . ③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示意图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出现在 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赤道地区全年都 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响的因素是 D
A. 河流 B. 湖泊 C. 城市 D. 山脉
降水主要考点
1、降水的特点; 2、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
1、降水的特点应该怎么回答
降 水
降水总量的多少;
的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特 点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此考点除考查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外,常常更多地考查气温 和降水的局部特殊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外高内低,多为内陆盆 地;数值外低内高,多为山地.
祈连山的影响
吐鲁番盆地的影响
海南岛地形的影响
城市雨岛效应: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 大.
市中心的雨岛效应
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与 山脉走向平行
等降水量线闭合

中国主要重要的地理概况

中国主要重要的地理概况

中国主要重要的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知识,毋庸置疑我们是需要掌握的。

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 53 度 N,最南 4 度 N,最东 135 度 E,最西 73 度 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管辖 300 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 23 个省,5 个自冶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3 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早地多,开发晚地区少; 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岭,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易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原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 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原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中国的降水特点

中国的降水特点

第二节气候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成因:距离海洋远近及季风影响。

注意: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它与1月份0°C等温线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0毫米年等降水量水经过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缸底斯山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布:(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

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成因;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我国的干湿地区: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中国干湿区划分知识拓展:东北三省东部为湿润地区的原因: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小,气候较为湿润不同干湿地区产生的影响植被: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是、沙漠。

降水和降水分布

降水和降水分布

地区的降水差异 判读
海陆位置及影响
判断迎(背)风坡(沿海)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线内降水多:山地迎风坡(例:祁连山) 线内降水少:闭塞内陆盆地(例:柴达木盆地)
内陆地区:呈闭合状态
主要应用: 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对流雨 受热 地形雨
受地形 阻挡爬 升 沿锋面 抬升 辐合 旋转 上升
动力 抬升 动力 抬升 热力对 流 动力抬 升
锋面雨
台风雨
大气环流 极高 (少) 夏
90°
西部
大陆内部 全年降水极少
东部
90°Leabharlann 什么样的风容易导致降水?80°
(少 ) 副低 (多) (多 ) 副高 (少)
1、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亚寒带 2、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大陆气团
[典例分析]——全国名校模拟等值线试题汇编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读台湾省年平均气温、年 平均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从图中选择一种气象要素,说明该气象要素 的分布规律,并解释成因(10分)
降水分布规律: 年平均降水量大(2分)。 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岛的东北部和中 部为多雨中心(2分)。 成因: 东部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大(2分), 西侧为背风坡(2分), 东北和中部多地形雨(2分)。
参考答案:(1)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 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 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 水很多。(2)南北延伸 海陆位置、地形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教材中影响降 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抓住宏观趋势和微观特殊地区,分析找 出判断规律。如下所示: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一、影响降水的因素(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

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

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晴天>阴天,低纬>高纬,裸地>植被覆盖地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平原>高原举例:(1)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四季如春,原因是昆明海拔较高,并且夏季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有利于西南风的深入,使得降水日数特别多,因而凉爽。

冬季昆明由于纬度较低又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南侧,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小,所以温暖。

(2)南亚印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北方南下的冬季风受到青藏高原阻挡,所以冬半年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很小,冬春季节该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最热月是5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旱季末,持续的干旱加上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到雨季的来临才缓解。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1. 引言祁连山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对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深入探讨其成因,为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2.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2.1 降水分布特征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呈现明显的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

东部和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多,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同时,降水的时空变化性较大,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2.2 降水季节特征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

这两个月份是夏季降水最为丰沛的时期,占全年降水量的较大比例。

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较为有限,冬季几乎没有降水。

2.3 降水强度特征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强度较大,尤其是在夏季降水过程中。

暴雨和雷雨较为常见,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较高。

3.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成因分析3.1 地形因素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的地形因素。

祁连山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边缘地带,地势较高,山体起伏较大。

山脉对气流起到了阻挡和引导作用,使得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容易产生冷凝和降水。

同时,山体的影响还使得地区内外的气压梯度产生变化,引起了较高的风速和大气湍流活动,从而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输送,促进了降水过程的发生。

3.2 气候系统影响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受到气候系统的影响。

该地区位于亚洲季风影响下的夏季风带,夏季风的活动对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夏季风的季节转移和强度变化导致了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季节特征和降水强度特征的变化。

此外,埃尔尼诺现象等全球气候现象的发生也会对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3.3 大气环流影响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还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变化会影响到地区的气压场分布,从而调整了地区的降水过程。

同时,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夏季风的活动也会对地区的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第二课时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回顾】回顾降水的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一】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准确掌握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自主探究一】观察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下图)
找出并描绘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学习目标二】通过对局地的降水分析,概括总结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合作探究一】在上图中描红托克逊(5.9mm)和火烧寮(6558mm)两点,并分析降水成因。

【小结】影响降水的要素
【学习目标三】回顾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准确说出锋面雨带对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的影响。

【共同回顾】回顾我国正常年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在右图
中填写锋面雨带推移的时间与位置。

【自主探究二】结合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思考:
1.根据锋面雨带的进退时间,概括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2.正常年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会导致南北方的降水产生哪
些差异?
3.若锋面雨带推移异常,将会对我国降水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以知识树(思维导图)形式,总结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学习反思】。

中国西南地区近30年夏季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国西南地区近30年夏季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05中国西南地区西北部与青藏高原相连,东北邻秦岭,东面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接两广丘陵区,靠近北部湾,西南临近孟加拉湾。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形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大陆地貌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齐备[1]。

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有许多原因,其中降水量减少是引发干旱最主要原因。

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近30年降水量资料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异常进行诊断分析。

旨在进一步了解夏季西南地区降水的特点,为旱涝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1 资料选取和方法介绍1.1 资料选取文章选用中国753站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198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21°29′~34°56′N,96°55′~110°18′E范围内的西南地区站点。

为了保证资料的客观和真实,对于降水量异常记录以及所统计站点的资料长度少于30年的观测站进行剔除筛选。

另外剔除了迁移较大影响观测连续性的站点。

最终选取132个观测站资料来研究西南地区近30年降水的气候特征。

本文还使用了2008—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月平均高度、水平风场、比湿、空气温度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

1.2 方法介绍降水变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y i 为各站点30年的降水变率,p i 为各站点30年的平均年降水量,p 为西南地区30年平均降水量。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能够把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场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函数部分以及只依赖时间变化的时间函数部分。

2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平均特征及变化趋势2.1 西南地区年平均降水和夏季降水量特征及关系从(图1a)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出三个特征:西南地区西北部、北部地区的降水量偏少,东部、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偏多,总体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川西高原、云贵高原等高海拔地区降水量较少,四川盆地、横断山区滇西南地区以及广西东部等低海拔地区则降水量偏多;从西南地区3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其分布特点与平均降水量基本一致,空间相关性达到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副高北移慢,势力弱,则夏季风势力弱,进得慢——北旱南涝
副高北移慢,势 力弱,则夏季风 势力弱,进得慢
南 涝 旱
威尼斯用了几百年形成,武汉用了18天,帝都北京用了不到 一个小时!成了水城!

北京暴雨的形成原因?
北京暴雨后的启示:
学习国外城市排水系统强国的 经验; 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要经过充 分论证; 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预案,举 行防暴雨演练及逃生演练; 实行防洪保险等。
6月初7月初, 梅雨 5月中 下旬
五月
六月
七、八月
中 国 东 部 雨 带 的 变 化
九月
1、时间上: 季风气候下,由于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 (年变率大),夏秋季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 故易出现干旱灾害。(尤其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2、空间上: 副高北移快,势 北 力强,则夏季风 (1)副高北移快,势力强,则夏季风势力强,进得快——北涝南旱 势力强,进得快 旱 涝
中国降水的成因及洪涝灾害的防治
一、降水的主要类型
1.地形雨
2.锋面雨
3.对流雨
二、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
副高北 侧是北上暖 湿气流与中 纬度南下冷 气流相交绥 的地带,气 旋和锋面活 动频繁,成 为我国东部 重要的降水 带。
北方地 区春旱
7、8月华 北和东北进 入雨季
7、8月长 江中下游地 区,伏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