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降水

中国的降水
中国的降水

(教材第50页)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教材第50页)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教材第51页)

4.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教材第52页)及对比表;

5.锋面雨示意图;(教材第52页)

6.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教材第52-53页)

7.北京降水年际变化折线图;(教材第54页)

8.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教材第55页)

9.我国干湿地区比较表;(教材第56页)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这一节我们再来分析我国降水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学习新知]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板书:一、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投影: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这是根据我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而绘制的等降水量线图。请同学们读图分析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教师板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回答教材第50页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读图逐题回答。

教师相应进行指导和讲解。

教师:为什么我国降水的总趋势会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东南沿海距海近,水汽多,所以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少,所以降水少。教师:是的,陆地上的降水主要来自海洋上产生的水汽。海洋上的水汽随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传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对于我国来说,能从海洋上带来水汽的风是夏季风。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教师: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另外还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请同学们根据夏季风的情况,再来分析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原因。

学生:带来降水的夏季风总的来说,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在此过程中形成降雨,显然,开始时水汽最丰沛,降水量也就最多,越向西北内陆,水汽含量越少,降水也就越少了。

教师:分析得很好。实际上,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夏季风在向西北运动过程中受到地形阻挡,势力越来越弱,以至于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很少能影响得到,降水也就很少了。我们一般将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将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板书: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投影: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示意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50页的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与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学生读图比较,回答: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教师:请同学们再对照地图册上的地形图,看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主要经过哪些山脉?

学生读图比较,回答:大体上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教师: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非季风区,降水自然就少了。古诗中曾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把这里的春风理解为夏季风,那可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1页读一读中给出的材料: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然后对照50页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它们的位置,试着分析其多和少的原因。

学生阅读、读图、思考、回答:托克逊在西北内陆,因此降水最少;火烧寮在台湾岛上,因此降水最多。教师:另外,托克逊所在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陆地上地势最低的地方,夏季气温高,十分干燥,故降水极少;火烧寮位于台湾岛迎向海风的山坡上,易形成地形雨,故降水极多。

过渡:我们分析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年中不同季节降水的分配情况。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分配

投影:四城市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及四城市降水对比表。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四城市的降水状况,然后填表。

学生读图填表。

教师:通过分析四城市降水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5—9月。从雨季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板书:季节分析不均匀,多集中于5—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教师:为什么南北雨季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停顿)这得从我国降水的主要机制说起。

板图:

教师边画边讲清锋面的形成、锋面雨和雨带。

(或使用动画:)

教师:随着夏季风的前进和后退,雨带也随之推移。

动画:

教师控制动画进速并解说。(讲清雨带推移进程和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起始和终止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天气)

投影:我国东部雨季表

学生填表。

[小结全课]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夏季风→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1.季节分配不均匀:

(1)降水多集中于5—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2)锋面雨→雨带推移

第二课时

[复习]

问题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何特点?

3.我国南北方的雨季有何异同?

4.我国东部雨季是如何推移的?

5.什么是梅雨?什么是伏旱?

学生回答。

[导入]

教师:上节我们主要分析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中的季节分配规律。季节分配是指一年之内的情况,那么,不同年份之间又怎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板书:三、降水的年际变化

投影:北京市年降水量变化折线图

教师:这是北京市1951—1980年30年的降水量折线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统计图,回答问题:

1.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2.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3.估算一年北京市这30年的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数一数降水量在平均降水量附近的有几年?高于平均降水量的有几年?低于平均降水量的有几年?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那么,北京市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年际变化很大。

教师:为什么北京市的降水年际变化这么大呢?(停顿)还是与夏季风有关。夏季风并不稳定,在不同的年份强度不同,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这样就使北京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那么全国其他地区如何呢?

学生:同样的道理,其他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也会较大。

板书: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教师:正是如此。不过一般来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比北方稍小一些。再问问大家,既然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造成了我国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那么,是夏季风强的时候降水量大呢,还是弱的时候降水量大呢?

学生:夏季风强的时候降水量大,因为,夏季风越强,一般带来的水汽也就越多。

教师:分析得不错。不过,对全国总降水量而言,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对于某一确定地区,却还要具体分析。

动画: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雨带推移的特点,结合我国南方和北方雨季的时间和长短,讨论当夏季风强和弱的时候,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还是少?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夏季风强时,向北推进速度就快,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就短,江淮梅雨期短,伏旱期长,降水量可能要比正常年份少,而北方雨季加长,降水量就可能较正常年份多,这时南方易旱,北方易涝;夏季风弱时,情况正相反,南方可能降水量加大,而北方降水量加能减少,这时,南方易涝,北方易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第54页的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

教师:从我们的分析中可知,我国的降水有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的特点,请同学们讨论,这种降水特点是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说明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时农作物生长最旺盛,需水量最大;但降水量的时空变率过大,就容易造成地区性或季节性的水问题,或者是洪涝,但更多的是干旱。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师:我们在前一节分析中国的气温分布时,根据各地气温的状况,划分了温度带。这里,我们也可以划分出干湿地区,只不过不能只根据降水量,还要看蒸发量。因为,干湿状况是相对而言的,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一般较湿润;而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一般就较干燥。这样,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定量关系,我们就可以划分干湿地区了。

板书:四、我国的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蒸发量

投影: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共分划了哪几个干湿地区?

2.对照课本第50页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各干湿地区间的界线各与哪些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3.找出干湿地区中与降水量出入最大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我国东北端的湿润区和海南岛的西部半湿润区,分别与蒸发量的少与多有关)

学生读图分析

教师;干湿状况与地表植被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看投影:

投影:干湿地区对比表

教师:请说出各干湿地区的地表植被类型。

学生读表回答。

[小结全课]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2.年际变化大

三、我国的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蒸发量

2.四个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分析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特征,认识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并学会辩证地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

投影:

1.北京、广州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我国与世界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比较表(教材第57页)

【教学过程】

[复习]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56页“做一做”,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两个问题。

学生练习;解说答案。

[导入]

在学习了我国气温和降水两在气候要素的特点之后,现在我们来分析我国总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学习新知]

投影:北京、广州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北京的气候特点。

学生:北京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问题:那么广州如何呢?

学生:广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教师: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来说,冬季气温低,降水也少;夏季气温高,降水也多。

问题:请同学们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气温主要受纬度(冬季)和季风影响,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请看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

投影: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

学生读表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偏大。教师:这是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所以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问题:我国各地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之间有何关系呢?

学生:夏季气温高,降水也多;冬季气温低,降水也少。

教师:也就是说高温期与多雨期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概括地称为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教师:我们说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这可以说是共性的特点,如果具体地说,各地气候是否一致呢?请结合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因为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很大的。

教师:再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高原面积广大。我们知道,海拔的变化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因此,这更使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了。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讨论题目: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来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从我们的气候特征,可以看到我国的诸多气候优势:

1.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我国的农作物可以在较高的纬度种植,实际上,我国差不多是世界上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

2.雨热同期的配合,有利于我国农作物的生长。

3.我国南方降水丰富,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降水较多的。举例来说,世界上北纬15—30度地区多为沙漠或荒漠,而我国则是江南“鱼米之乡”。

4.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当然,我国在气候方面也有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广大内陆地区降水太少。另外,我国气象灾害十分频繁,下一节我们将讨论我国气象灾害的问题。

[小结全课]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中国的降水

(教材第50页)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教材第50页)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教材第51页) 4.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教材第52页)及对比表; 5.锋面雨示意图;(教材第52页) 6.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教材第52-53页) 7.北京降水年际变化折线图;(教材第54页) 8.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教材第55页) 9.我国干湿地区比较表;(教材第56页)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这一节我们再来分析我国降水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学习新知]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板书:一、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投影: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这是根据我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而绘制的等降水量线图。请同学们读图分析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教师板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回答教材第50页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读图逐题回答。 教师相应进行指导和讲解。 教师:为什么我国降水的总趋势会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东南沿海距海近,水汽多,所以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少,所以降水少。教师:是的,陆地上的降水主要来自海洋上产生的水汽。海洋上的水汽随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传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对于我国来说,能从海洋上带来水汽的风是夏季风。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教师: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另外还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请同学们根据夏季风的情况,再来分析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原因。 学生:带来降水的夏季风总的来说,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在此过程中形成降雨,显然,开始时水汽最丰沛,降水量也就最多,越向西北内陆,水汽含量越少,降水也就越少了。 教师:分析得很好。实际上,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夏季风在向西北运动过程中受到地形阻挡,势力越来越弱,以至于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很少能影响得到,降水也就很少了。我们一般将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将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11_1-142010年主要城市降水量_

江河湖泊及水资源 1-14 2010年主要城市降水量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Major Cities in 2010 单位:毫米unit: mm 城市City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Total of Jan. Feb. Mar. Apr. May June July Aug. Sept. Oct. Nov. Dec. the Year 北京Beijing 10.4 2.6 22.2 17.5 29.5 88.7 34.0 177.8 80.8 59.0 522.5 天津Tianjin 5.0 4.4 8.1 7.9 21.0 49.8 124.7 56.4 44.5 32.1 1.5 355.4 石家庄Shijiazhuang 1.2 12.0 16.1 15.7 19.3 15.7 75.8 155.3 109.6 10.4 1.8 432.9 太原Taiyuan 9.8 6.6 27.7 26.5 4.2 52.8 124.8 104.5 19.7 376.6 呼和浩特Hohhot 2.8 2.0 23.8 21.9 75.2 17.1 37.3 97.4 125.6 64.8 1.6 469.5 沈阳Shenyang 11.6 26.2 30.6 72.7 134.8 35.5 149.1 356.9 56.0 52.4 87.1 23.7 1036.6 长春Changchun 7.1 9.6 23.4 42.2 162.0 30.5 276.3 205.9 7.9 41.0 51.7 20.7 878.3 哈尔滨Harbin 4.6 17.6 26.8 44.4 115.6 68.3 184.7 57.8 16.5 13.9 22.2 18.9 591.3 上海Shanghai 40.6 80.2 172.8 96.3 60.9 100.4 124.0 202.0 120.5 81.0 5.0 45.2 1128.9 南京Nanjing 18.8 115.6 117.8 197.9 56.1 62.1 343.2 142.1 181.1 32.1 7.6 24.0 1298.4 杭州Hangzhou 37.1 151.2 300.4 127.9 65.1 163.3 256.5 164.6 212.9 158.0 25.5 65.6 1728.1 合肥Hefei 19.7 84.2 120.7 160.7 91.7 106.5 340.5 150.5 185.7 27.7 8.0 20.9 1316.8 福州Fuzhou 63.4 138.8 166.1 326.2 173.9 315.0 122.8 53.2 132.2 61.7 10.8 40.4 1604.5 南昌Nanchang 86.9 109.4 276.7 302.5 501.0 404.4 144.1 63.1 104.5 55.5 19.6 143.5 2211.2 济南Ji’nan 6.7 21.2 15.7 11.0 37.4 84.1 155.4 421.8 64.6 1.5 1.5 820.9 郑州Zhengzhou 0.2 13.2 15.4 54.6 21.6 18.7 152.6 178.6 141.1 2.8 1.5 600.3 武汉Wuhan 28.5 49.5 150.6 140.3 138.7 152.7 389.7 83.6 91.0 83.5 14.6 15.2 1337.9 长沙Changsha 31.0 63.8 141.2 174.6 323.1 276.4 75.3 141.9 173.6 61.3 36.5 127.7 1626.4 广州Guangzhou 69.5 71.7 19.0 256.7 584.5 322.7 164.9 250.5 558.6 28.9 2.1 24.5 2353.6 南宁Nanning 150.7 3.8 9.1 126.8 168.4 282.1 326.1 103.8 161.5 2.5 10.1 32.0 1376.9 海口Haikou 52.0 22.1 7.5 60.9 136.9 113.1 219.3 424.5 109.3 1212.9 64.9 21.7 2445.1 重庆(沙坪坝)Chongqing(Shapingba) 20.8 13.4 47.4 141.6 121.9 197.1 185.0 105.6 57.2 62.5 56.7 35.5 1044.7 成都(温江)Chengdu(Wenjiang) 0.3 3.1 21.5 29.1 66.1 106.3 238.2 291.9 150.0 16.6 6.2 7.5 936.8 贵阳Guiyang 7.1 6.3 23.3 57.2 95.0 189.9 140.3 144.1 156.7 104.2 38.8 47.1 1010.0 昆明Kunming 3.4 22.1 27.9 43.6 84.3 159.5 215.4 98.8 150.1 34.9 29.1 869.1 拉萨Lhasa 0.1 2.9 5.0 8.8 35.2 86.3 142.7 70.1 8.7 359.8 西安Xi’ an 11.0 18.8 47.1 41.9 25.6 106.4 150.1 72.0 43.4 10.3 0.7 527.3 兰州(皋兰)Lanzhou(Gaolan) 0.8 0.5 0.2 16.0 47.0 44.8 10.3 18.6 31.8 20.6 1.4 192.0 西宁Xining 1.2 1.2 4.2 17.6 99.0 50.8 58.2 65.4 72.6 33.2 0.4 1.2 405.0 银川Yinchuan 10.1 0.6 5.3 31.1 67.8 34.6 4.0 39.4 13.4 206.3 乌鲁木齐Urumqi 15.6 9.5 46.8 30.0 26.2 31.2 13.2 12.5 5.1 32.5 28.3 31.5 282.4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 Note Figures in the table come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 earbook 2011. 19

中国的气候(知识讲解)

中国的气候(知识讲解)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气候和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 复习建议 掌握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清单 冬季:南北温差,主要是受、地形以及 的影响 1.气温分布 夏季:南北普遍,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空间:从向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降水分布 时间:降水集中在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高温 2.东南西北夏秋 3.季风复杂多样 考点聚焦 气温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典型例题】 例题1 读〝我国南部部分省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以下图),回答下题。 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因素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中有5条28℃等温线,其中3条呈封闭状,分别在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海南岛五指山周围,必然是受地形影响所致;另两条中一条沿海岸线分布,另一条基本与海岸线平行,说明这两条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影响。 答案:B 例题2 以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A、夏季普遍高温,温差小 B、夏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C、冬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D、冬季普遍低温,温差小 2.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天气状况 考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答案:12.A13.A 试题解析:12.13.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所以A正确。 解析:第1题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由四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判定,甲为海口,温差最小,丁是哈尔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且温差最大,乙图,冬季气温在0℃以上。 第2题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所以A正确。 答案:1. A 2. A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本表给出我国各个省区市的2010年人口数量、面积、平均年降水量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各个省区市的每年每人具有的降水资源量。全国为4385立方米/人.年。而我国每年获得的降水资源量是6万亿吨(60291) 说明:年降水总量=(年降水量)×(面积) 降水总量/人口=人均年降水资源量 省区市人口面积年降水量总降水量人均降水 万万平方公里毫米亿m3/年m 3/人.年 黑龙江3831 45.4 500 2270 5925.346 吉林2746 18.74 550 1030.7 3753.46 辽宁4376 14.69 800 1175.2 2685.558 北京1961 1.6 500 80 407.9551 天津1294 1.2 600 72 556.4142 重庆2884 8.2 1439 1179.98 4091.47 上海2302 0.6 1124 67.44 292.9626 河北7185 18.47 600 1108.2 1542.38 山西3571 15.6 520 811.2 2271.633 陕西3732 27.6 600 1656 4437.299 甘肃2557 45.5 300 1365 5338.287 宁夏630 6.6 200 132 2095.238 新疆2181 166 154 2556.4 11721.23 西藏300 122 400 4880 162666.7 内蒙2470 118 220 2596 10510.12 青海562 72.23 380 2744.74 48838.79 山东9579 15.8 710 1121.8 1171.103 河南10975 16.8 700 1176 1071.526 江苏7866 10.2 1000 1020 1296.72 浙江5442 10.2 1400 1428 2624.035 安徽5950 13.9 1200 1668 2803.361 湖南6568 21.2 1500 3180 4841.657 湖北5723 18.36 1200 2203.2 3849.729 江西4456 16.69 1600 2670.4 5992.819 广西4602 23.67 1600 3787.2 8229.465

最完整的基于ArcGIS的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GIS应用技术》课程 课间实验报告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所用软件版本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2)了解和熟悉ArcGIS底图制作、空间降水插值、地图整饰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操作 2、实验软件所用版本 实验软件 二、实验内容及问题背景 1、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2)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3)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当前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能够提供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实验以为例完成以上工作。 2、实验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背景 在今年的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我听了几场关于ArcGIS用于制图方面的讲座,也在体验区与Esri中国的技术老师有一些交流。一直觉得Arc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很强大,而在制图方面却表现得不怎么样。我看到在国内很多人制图用的是CorelDraw、AI(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专业制图也是),诚然这些软件作为专门的图形软件,在很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地理信息制图来说,图形不能和地理信息相关联却是这些软件最大的软肋。而ArcGIS越来越注重在制图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每年举办的制图大赛就是推广之一。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主要从实际要求出发,经过对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10_1-142009年主要城市降水量_

江河湖泊及水资源 1-14 2009年主要城市降水量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Major Cities in 2009 单位:毫米unit: mm 城市City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Total of Jan. Feb. Mar. Apr. May June July Aug. Sept. Oct. Nov. Dec. the Year 北京Beijing 18.0 7.4 32.2 14.7 95.5 196.6 60.9 23.3 5.9 26.1 480.6 天津Tianjin 15.2 12.9 47.4 9.2 166.2 171.7 75.8 49.9 12.2 5.7 566.2 石家庄Shijiazhuang 10.2 5.5 7.0 47.1 49.1 67.1 288.2 119.2 11.1 94.4 698.9 太原Taiyuan 9.9 4.4 8.9 55.5 10.6 155.0 185.4 130.5 10.3 53.0 1.6 625.1 呼和浩特Hohhot 14.5 15.3 31.8 15.4 77.5 55.6 48.7 0.8 5.4 265.0 沈阳Shenyang 12.2 36.7 13.1 104.8 44.4 109.2 122.1 63.1 26.4 92.8 15.8 17.1 657.7 长春Changchun 3.5 10.3 7.2 50.8 28.5 125.2 123.2 64.5 14.2 20.2 14.4 19.0 481.0 哈尔滨Harbin 6.8 4.0 25.8 34.4 28 178.7 106.1 66.9 37.2 24.4 10.4 11.4 534.1 上海Shanghai 51.7 124.6 56.2 75.2 59.4 142.7 217.0 290.4 86.2 17.0 106.2 62.8 1289.4 南京Nanjing 32.2 112.8 48.3 59.2 56.0 168.7 485.4 102.7 102.9 3.2 113.7 78.4 1363.5 杭州Hangzhou 36.3 190.7 117.6 117.9 77.0 85.6 227.7 213.0 113.7 18.0 186.6 69.8 1453.9 合肥Hefei 29.3 84.4 67.8 64.9 119.4 160.2 128.6 91.5 19.3 12.8 115.6 58.1 951.9 福州Fuzhou 23.7 12.4 115.3 104.6 70.5 262.1 211.6 378.3 24.0 11.4 94.1 66.7 1374.7 南昌Nanchang 19.4 85.3 249.8 244.3 75.4 200.6 142.2 96.0 23.0 11.8 80.1 49.9 1277.8 济南Ji’nan 13.5 22.2 57.1 152.8 65.2 172.2 128.1 29.0 26.6 26.5 8.6 701.8 郑州Zhengzhou 30.1 17.3 49.2 82.9 49.8 125.2 270.2 80.4 9.6 46.7 1.1 762.5 武汉Wuhan 18.5 122.9 69.7 197.7 132.1 306.7 95.9 38.8 41.8 23.9 67.7 42.3 1158.0 长沙Changsha 17.9 103.6 140.9 217.0 130.7 198.5 194.8 54.1 5.4 34.9 44.0 74.8 1216.6 广州Guangzhou 5.4 0.6 207.7 108.8 210.9 273.7 221.6 230.1 39.0 26.4 101.2 47.2 1472.6 南宁Nanning 7.9 2.1 37.7 114.3 149.6 150.6 241.2 125.1 42.8 75.1 8.4 8.3 963.1 海口Haikou 3.7 15.0 215.2 211.6 245.3 244.3 242.4 427.2 566.5 443.5 5.9 7.6 2628.2 重庆(沙坪坝)Chongqing(Shapingba) 26.8 16.6 45.2 117.4 93.5 260.2 102.1 383.7 49.3 66.5 18.0 19.6 1198.9 成都(温江)Chengdu(Wenjiang) 12.0 3.1 12.6 51.1 35.6 33.5 195.2 169.1 154.8 42.3 8.0 6.9 724.2 贵阳Guiyang 17.4 28.7 39.8 192.3 90.5 117.6 150.8 105.5 35.4 47.1 8.7 15.7 849.5 昆明Kunming 7.1 10.7 22.4 51.6 153.8 90.8 169.7 28.3 9.1 21.8 0.5 565.8 拉萨Lhasa 0.6 5.2 0.8 1.1 37.9 80.7 191.4 18.2 8.0 0.1 344.0 西安Xi’ an 18.4 35.5 21.0 116.3 59 57.6 176.0 81.3 27.6 56.3 11.3 660.3 兰州(皋兰)Lanzhou(Gaolan) 1.0 3.4 1.3 12.3 9.6 11.3 20.4 79.7 33.5 8.6 4.7 0.1 185.9 西宁Xining 4.7 0.4 15.7 18.4 66.4 66.7 68.2 106.5 87.3 16.9 7.1 0.8 459.1 银川Yinchuan 0.4 6.6 3.2 27.2 13.9 77.1 18.3 15.1 17.6 0.6 180.0 乌鲁木齐Urumqi 6.3 11.8 35.0 65.1 70.9 39.3 10.8 12.4 35.3 15.5 27.5 23.2 353.1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Note Figures in the table come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 19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一、單選題: 1.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大致呈東南向西北遞減,這是受下列那一因素的影響?(A)緯度的高 低(B)地勢的高低(C)山脈的走向(D)距海遠近及夏季風向。 2.山脈迎風面和背風面雨量差異很大,由此推論有關雨量分布的敘述何者錯誤?(A)大興安嶺東 坡雨量較西坡多(B)太行山西坡雨量較東坡少(C)秦嶺北麓雨水較南麓多(D)喜馬拉雅山南麓雨水較北麓多。 3.有關中國氣候的敘述,下列說明何者正確?(A)七月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B)750 ㎜等雨量線是季風氣候和乾燥氣候的分界(C)南船北馬以500㎜等雨量線為界(D)溫帶草原氣候和沙漠氣候以250㎜等雨量線為分類依據。 4.海陸【比熱的差異】是中國形成季風因素之一,下列有關比熱的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A) 海洋比熱較陸地大(B)海洋吸熱散熱都較陸地快(C)陸地吸熱散熱都較海洋慢(D)陸地比熱較海洋大。 5.近年來台灣受到沙塵暴侵襲,空氣品質不佳,下列有關沙塵暴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 中國西北地區(B)常見於夏季(C)人禍因素是過度使用(D)盛行於冬季季風吹送時 6.人口金字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地區的人口結構。請問:從人口金字塔可觀察推算到什麼? (甲)出生、死亡率(乙)識字率(丙)扶養比(丁)男女性別比(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乙丁 (D)乙丙丁。 7.下列有關臺灣和大陸人口的分布共同點,何者正確?(甲) 人口分布集中在開發較早的地區(乙) 人口集中在地形平坦的地區(丙)人口均集中在西半部(丁)人口分布均受氣候﹑政策影響?(A) 甲乙 (B)乙丙(C)乙丁(D)丙丁。 8.中國人口種總數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 中國人口眾多所造成的問題?(A)糧食資源不足(B)人口素質低落(C)男女性別失調(D)失業率高 9.中國有【黃梅無雨半年荒】之說,顯然黃梅季節適時的雨水有利農業生產。下列有關梅雨的敘述 何者正確?(甲)在每年5、6月發生(乙)陸上氣團逐漸消退,海上氣團逐漸增強,產生滯留鋒(丙)華中梅雨比華南早約一個月(丁)入梅、出梅時間各地不同,結束的早晚與水旱災有極大關係。(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丙丁(D)甲丙丁。 10.右圖為中國歷年都市化程度趨勢圖。由圖可知1980年代以後都市化 程度顯著加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有關?(A)政治民主化 (B)教育普及(C)經濟改革開放(D)人口快速增加。 11.中國的沙漠氣候區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俗諺,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因是下列哪一種氣候特徵造成? (A)年溫差大(B)降水量少(C)多強風(D)日溫差大 12.以工業發展條件而言,眾多的人口為中國提供哪些優勢?(甲)原料(乙)市場(丙)動力(丁)勞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

高考总复习中国的气候

高考总复习中国的气候 编稿:王艳欣审稿:李永华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气候和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 复习建议 掌握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清单 冬季:南北温差,主要是受、地形以及的影响 1.气温分布 夏季:南北普遍,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空间:从向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降水分布 时间:降水集中在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高温 2.东南西北夏秋 3.季风复杂多样 考点聚焦 气温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 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 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 云,太阳辐射强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 部(雷州半岛)、滇南 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 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 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即鲁全部和陕、晋、冀 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 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 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 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 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 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 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 西部 <2000℃一年一熟。青稞等

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各省年降水量排行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本表给出我国各个省区市的2010年人口数量、面积、平均年降水量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各个省区市的每年每人具有的降水资源量。全国为4385立方米/人.年。而我国每年获得的降水资源量是6万亿吨(60291) 说明:年降水总量=(年降水量)×(面积) 降水总量/人口=人均年降水资源量 省区市人口面积年降水量总降水量人均降水 万万平方公 里 毫米亿m3/年 m?3/人. 年 黑龙江3831 500 2270 吉林2746 550 辽宁4376 800 北京1961 500 80 天津1294 600 72 重庆2884 1439 上海2302 1124 河北7185 600 山西3571 520 陕西3732 600 1656 甘肃2557 300 1365 宁夏630 200 132 新疆2181 166 154 西藏300 122 400 4880 内蒙2470 118 220 2596 青海562 380 山东9579 710 河南10975 700 1176 江苏7866 1000 1020 浙江5442 1400 1428 安徽5950 1200 1668 湖南6568 1500 3180 湖北5723 1200

江西4456 1600 广西4602 1600 广东10430 1800 福建3686 1600 1984 云南4597 39 1100 4290 贵州3474 1200 2112 四川8041 1100 5335 海南岛867 1639 台湾1883 2200 792 香港702 2214 澳门55 2200 120 合计137478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 一、学习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 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 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 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 季风带来的? 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

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一、知识要点 1、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 温 ③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课本P35图) 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降水的特点 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少。 ②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课本P38图)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③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跟踪训练

(益阳)读“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是( D ) A.哈尔滨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2.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数最多的两个城市是( C ) A.哈尔滨北京 B.北京上海 C.上海广州 D.广州哈尔滨 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5题:

3.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雨季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4.“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B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5.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D )

近百年中国年降水量序列的重建一-龚道溢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王绍武1)龚道溢2)叶瑾琳1)陈振华1) 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00871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所,100875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摘要: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年-188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 1900-1950年根据降水量等级图,并用史料插补;1951年以后完全是降水量观测资料。3段时间降水量观测记录分别占22.6%、69.0%及100%。史料部分利用了近30多年公布的15种经过整编的旱涝记载。本文介绍了建立序列的方法及可能包含的误差大小。年降水量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的突出周期有两个,分别是3.3a 和26.7a,前者可能与ENSO的影响有关,而后者则说明我国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近百年来我国年降水量趋势,只有约+0.1%/100a。我国降水近几十年的低频变化,可能主要是年代际变化引起的,而并非全为气候变化趋势。 关键词中国降水量 1 前言 降水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范围的洪涝与持续性的干旱常可造成上百亿公斤粮食的减产以及大量生命财产的损损失。因此,旱涝变化是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五百年旱涝的分析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史料,并与观观测资料结合,建立了长期的连续序列,为旱涝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图集》[2]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气候变化的研究,各省均相继出版了有关史料或发表了研究报告。不过,五百年旱涝图只反映了夏季的旱涝。实际上,根据最近几十年的完整资料分析,其它各季的旱涝也是比较频繁的[3],如1982-1983年冬季华南降水量比常年增加一倍以上,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1966年是最近40多年中的大旱年,其中春季与秋季的干旱严重程度也都超过了夏季[4]。因此,除了对影响较大的夏季旱涝进行研究以外,对其它季节旱涝也要加强研究。 近来何素兰、马天健[5,6],王伯民[7]研究了我国四季及年降水量变化。但资料时间仅限于1951-1990年,对研究气候变化,序列尚不够长。有的作者研究了近百年降水变化,但早期用站少,后期用站多,序列不均匀[8]。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均匀的降水量序列。一方面要对中国有较好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序列又有足够的长度,能够充分显示近百年中国降水气候变化的特点。 2 资料 为了建立一个能反映中国降水量变化主要特征的序列;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1.对中国是否有较好的代表性,2.如何保证序列的均匀性,并有足够的长度。我们先利用近40年完整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讨论第一个问题。原始资料包括大陆上160个站,以及台湾5个站的月降水量记录,均自1951年1月到1990年12月。先计算历年各站年降水量,再计算历年165个站的平均值,然后计算这个平均值与165个站的相关系数。图1给出相关系数分布图。很明显,大约在105?E以西的西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与全国的降水量变化无明显关系。图中标出0.2,0.4以及0.6等值线,对于40年资料来讲达到90%、95%及99%的信度的相关系数为0.26、0.31及0.40。可见东部地区在45?N以南与全国的总趋势是比较一致的。关系最大是在江南地区,相关系数最高达0.70以上。 其次,再看观测资料,1951年以前中国的降水量观测记录稍多于气温观测,但也有许多缺测1)。因此,如果早期用少数站,近期用较多的站,则序列前后不均匀。所以,考虑到地理分布的代表性,并尽可能利用所有有较长序列的测站,从165个站中选出35个站建立1880年到1996年每个站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这些站在图1中用黑点标出。显然从图1 *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项目(G19980409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5190)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Developing Program for Basic Sciences: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Theory of Heavy Climatic Disasters in China, No.G1998040900,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9635190). 1)中国降水资料,中央气象局等联合资料室,195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