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电气英才”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培养方案(定稿)

合集下载

探讨三峡库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探讨三峡库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广角·一、三峡库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现有重庆三峡学院(综合性本科高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大、重庆服装工程职业学院和重庆安全职业技术学院八所高校,目前还有一所平湖技师学院(原财贸校)正在筹备中。

万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缘,濒临长江三峡,有“川东门户”之称,直线距离重庆市288公里,三峡库区高校学生的经济都较为困难,见识面相对比较窄。

正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的原因,使得他们更为勤奋,更能吃苦耐劳,对自己人生的渴求更强;库区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学生干部基础知识较差,尤其英语及电脑应用技术方面。

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库区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水平偏低。

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因为,国力的强盛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竞争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有了一定数量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想不发展进步都难。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永远离不开三个要素,老师、学生、教学设备。

一个学校的教育成果好坏与这三个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目前,三峡库区各高校就以上三个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存在的问题却是共同的。

首先,从学生发展角度方面,目前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现象,如“60分万岁”、盲目考取各种证件、与老师交流少、忽视培养自主思考的意识等。

其次,在老师教育角度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为了提高通过率,在给同学讲课的知识深度上大大降低,使学生本应该达到的水平没有达到。

还有不少老师把目光停留在了自身利益层面,因此,每一年老师都会大费周章的为职称而忙碌。

为了获得更高的职称,得到更高的利益,老师制造学术垃圾,学术造假的现象已经屡屡出现。

最后,就教学设备方面,各个高等院校,为了吸引更多考生的眼光,每年都大兴土木,花在建设上的资金已经远远超出了预算,而每年各个学校预算的总资金有限,这样一来,在购买实验器材以及一些教学用品方面就得大打折扣。

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项目教学体系研究

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项目教学体系研究

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项目教学体系研究作者:李文武,肖建修,李咸善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9期李文武,肖建修,李咸善(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三峡大学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在分析项目教学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教学的体系结构,并论述了其包含主要项目教学模块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在新的工程教育背景下创新电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拔尖创新;项目教学;电气工程;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260-03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电气英才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和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项目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231)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文武(1975-),男,湖北洪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水电站仿真与控制;肖建修(1965-),男,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机控制,电气工程教育;李咸善(1964-),男,湖北安陆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水电站仿真与控制。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为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划等教育改革计划,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湖北省也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点,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开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探索在学生选拔、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培养氛围、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国际化视野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方案:
1.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一套完善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涵盖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领域。

2. 实施产学合作: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创新能力: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参加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实施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成长。

5.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建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学习资源库,包括书籍、期刊、实验设备和软件,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6. 开设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7. 组织行业交流和讲座活动:邀请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来校进行行业交流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8. 鼓励实习和就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工科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

新工科的提出将传统的工科专业与新兴的技术和理论相结合,致力于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新工科的一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出一份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全面发展,多学科交叉: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既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又要具备自动化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培养多学科交叉的人才。

2.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新工科的一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人才。

通过开展实验、项目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企业家精神:新工科的提出,要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石,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

需要融入新工科思想,引入新兴技术和理论,使基础课程具有多领域的交叉性。

可以增加通信、控制、计算机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2)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以设置电气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设计、电路实验、控制系统设计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课程:新工科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设置创新设计、科研导论、创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锻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电气自动化是现代工业领域中重要的专业领域之一,培养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2. 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原理、电力系统等;2.掌握自动化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系统设计、PLC编程等;3.具备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能力;4.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调试;5.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方案3.1 课程设置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电路基础:包括电路理论、电路分析方法等;2.电机原理与应用:包括电机工作原理、电机控制等;3.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变压器、电力传输等;4.自动控制原理:包括控制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等;5.PLC编程与应用:包括PLC控制原理、PLC编程技术等;6.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包括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维修与排除方法等;7.工程实践:包括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调试实践、实习实践等。

3.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课程: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进行电路分析、电机控制等实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2.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气自动化项目实践,在实践中了解行业需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亲身体验电气自动化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任务,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3.3 评估体系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建立以下评估体系:1.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进行评估;3.项目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成果等进行评估;4.实习评估:对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评估。

三峡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信息类一、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自动化080602电子信息工程080603通信工程08060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在校修业年限:3—8年二、培养目标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电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系统研究开发能力。

4、通信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本领域基本训练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或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系统研究开发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培养要求、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第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580202二、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四、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五、社会需求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带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许多电气自动化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到我国,西部发展必将为世界各地电气自动化类企业驻足甘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长足发展会给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天水是工业城市,周边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气自动化企业坐落其中,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从事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

再加上江苏、深圳近几年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层次的就业岗位,这种趋势将会在若干年内保持下去,这些都给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98年开始招生,培养了一大批对社会有用的不同层次(中专与高职)的电气类技术人才,累计毕业生人数为400多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营销,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符合高职教育应用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是合适的,课程设置是满足社会需求的。

据社会调查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我院毕业生求职心态好,不过分挑剔工作环境;专业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专业适应面宽、动手能力强;尤其以他们能吃苦、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峡大学级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本)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三峡大学级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本)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

本专业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研发、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1、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专业的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

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规划、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 个专业子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核心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五、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U、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学“电气英才”拔尖创新人才试验

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本试验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敏锐、专业素 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 生,为使之培养造就成未来在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 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标准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依据相应学位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在教与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全面教育理念,使知识 获取、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相辅相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 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毕业生具有下列知识、能力和人格特 点: (1)知识 ① 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② 系统的电气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基础知识; ③ 良好的外语、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④ 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⑤ 所选专业方向的主要概念、原理和理论等方面的知 识。 (2)能力 ① 良好的思维能力;
自动化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方向、智能电网方向、新能源发电
技术方向。
附表1:通识教育
课课开 程程课 类性单 别质位
课程名称
学时类型 开设学期学分分配
学总
课第 第 第第
分 学 讲 实 实 上外一 二 三四
数 时 课 验 践 机上学 学 学学
机期 期 期期
必 修
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Principle of Marxism
Plant
选 修
C
现代配电网分析
Modern Distribution System Analysis
Power
2 32 24 8
电力系统远动与调度自动化
选 修
C
Remote Monitored Power System and
Control
of
2
32 32
Dispatching Automatic
Software
and
2
32 16
16
Application
选 修
中年级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教育,为学生开设专业基础核 心课程,使学生形成专业领域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与 能力结构,具备适应专业领域或方向发展与变化的能力。
高年级高峰体验教育,让学生参加学科前沿研讨、创新设 计与实践、科研项目等高峰体验课程或项目,培养学生的拔尖 创新人格特质。
(2)教与学方法 依据知识、能力、人格培养目标,按照因材施教,以学为 中心,注重学习效果的原则,由导师与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教与 学方法,通过课程、项目以及其他途径达到培养要求。 (3)成绩评定准则与方法 学习效果评价实行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选择适合 于评价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增长、人格养成的评价准则和方 法,尤其重视对能力的掌握程度和人格养成效果的评价。 (4)表彰与退出 本试验班毕业学生将依据相关规定获得相应荣誉称号。不 适应本试验班培养模式的学生可退出返回相应班级继续学习, 具体依据相关规定执行。 五、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基 础与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 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六、最低毕业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最低学分:
78学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最低学分:53学分;专业方向教育
课程最低学分:18学分;高峰体验课程学分最低学分:21学
分;课外学分:10学分。
七、课程设置(见附表1-5)
八、说明
在英才成长导师指导下,学生可逐步选择确定下列专业方
向中的1-2个来构成自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电力系统及其

3.5 56 56
3 3 3 2 2
2 2 2 2 3 2 3.5
业 方 向 选
选 修
C
风电场电气系统 Electrical Systems Power Plant
in
3 Wind
48 48
修选
课 程

C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Solar Power System
2.5 40 32 8
选 修
电气CAD C Electrical CAD
6
96
96
必 修
C
工程电磁场 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sm
2.540 40
必 修
C
电机学 Electric
Machines
5.588 80 8
必 修
C
自动控制理论 Control Theory
4 64 60 4
必 修
C
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
3.556 46 10
必 修
C
电力系统分析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5
80
80
必 修
C
高电压技术 High Engineering
Voltage
3
48
42
6
专必 业修
H
计算机硬件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Hardware
3
48 32
2.5 2.5 33
16*
2.5
3 2.5 4 3.5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
选 修
C
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ower
2 32
Electronics
选 修
C
电能质量概论 Introduction to
Power
Quality 1.5
24
选 修
C
电能计量技术
Technology of Measure
选 修
C
电力市场 Power markets
② 良好的电气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研究 能力;
③ 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④ 实验室工作所需的实验、试验能力; ⑤ 现场(如车间、工地、野外)工作能力; ⑥ 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通用信息技术、独立 工作、人际沟通、合作共事、考察调查、领导协调、业务进修 和终身学习等); ⑦ 理解和使用相关标准、规范的能力。 (3)人格 ① 身心健康; ② 良好品德修养; ③ 创新意识与精神; ④ 理想信念; ⑤ 国际视野。 四、培养模式 实行低年级通识教育、中年级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教育和 高年级的高峰体验教育相结合的三段式培养,试行导师指导下 的自由选择学分和自由选择专业方向、配备英才成长导师和课 程导师的“双选择、双导师制”。 (1)三段式培养 低年级通识教育阶段让学生打好扎实的数理基础,在人文 与艺术、社会科学与历史、伦理道德与法律等宽广领域都有广 博的学识基础,正确理解、批判、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具有 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能力。
Electricity 2 32 2 32
选 修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C Management of Marketing Power Markets
in
3
48
选 修
C
风力发电原理 Principle of
Wind
Power 2 32 28 4
Generation
选 修
C
空气动力学 Aerodynamics
学总
第第 第 第 第
分 学 讲 实 实 上 课外一 二 三 四 五
数 时 课 验 践 机 上机学 学 学 学 学
期期 期 期 期
必 机械制图Ⅲ
B
修 Mechanical drawing
2
32 32
16* 2
必 修
C
电路原理 Circuits
5 80 80
必 修
C
电子技术基础 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s
3 48 48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 修
E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y
4
96
64
32*
4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必 修
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istory of Recent & china
Modern
2
32
32
2
必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修 E Morals and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3 48 48
必 修
G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4 120 120
必 修
P
大学英语 English
12 192 192
通 识
必 修
P
英语听说强化训练**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
必 修
C
Practic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2 32
32
Engineering
必 修
C
电路实验Ⅰ Experiments CircuitsⅠ
of
1.524 24
必 修
C
电子实验Ⅱ 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sⅡ
1 16 16
选 修
H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4 64

计算机基础与C语言程序设
育 基
必 修
H
计 Fundamentals Computer and the C
of
3.5 56 32

Programming Language
课 程
必 修
F
高等数学 Altitude Ma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