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筋与跨板负筋

合集下载

板支座负筋长度怎么取?

板支座负筋长度怎么取?

板支座负筋长度怎么取?板支座负筋向跨内延伸长度取多少合适呢?目前工程师们普遍一律按净跨1/4取值,而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 , 造成负筋设置长度不够 , 可能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土木君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是怎么规定这个板负筋延伸长度的。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第9.1.6条: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可以看出,规范仅仅对于板的非受力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取为l0/4(或l0/7),而受力钢筋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这就说明统一取为l0/4就不一定靠谱!在16G101-1中只规定了梁支座负筋的跨内延伸长度数值,对板支座负筋长度没作规定。

而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第四版中规定,当板的荷载均为均布荷载,相邻跨度相差≤20%,活载不大于恒载的3倍时,板取1/4;当活载大于恒载的3倍时,板应取1/3L。

可以看出,这里不是笼统的都取1/4,而且这里的1/4或1/3都是在荷载、跨度方面有前提条件的。

16G101-1第102页板钢筋构造▼16G101-1第84页梁钢筋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中关于板钢筋附图▼为了更容易理解板负筋长度的计算原理,现通过几个具体例子,对连续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弯矩分布进行解析。

(PS:例子数据来源于杨家睦所写《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中间支座负筋的设置长度》)例 1 :一不等跨等荷载(为便于说明 , 假定全部承受均布恒载)四跨连续板的荷载简图和弯矩图如图 1 所示。

从本例子中可以看出不等跨板承受大小相等的恒载时 , 在支座B和D两边的负弯矩长度 , 凡短跨的负弯矩长度均比相邻的较长跨的负弯矩长度长。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的算法1.楼层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1)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足够宽,上部纵筋可以直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Ln+2max[(LaE ),(0.5hc+5d )]其中:Ln ——通跨净长;LaE ——锚固长度;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即支座宽度);(2)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上部纵筋必须弯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0.4LaE+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2.楼层框架梁上部支座负筋长度的算法(1)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支座锚固=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中间跨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3×2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4×2注:Ln取左右两跨净跨长较大值3.楼层框架梁上部架立筋长度的算法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二、楼层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算法1.构造纵筋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2.抗扭纵筋(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3.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一定有拉筋(1)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2)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4.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三、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1.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锚入端支座内长度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aE),(0.5hc+5d)]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四、楼层框架梁箍筋的算法箍筋长度=2(梁宽b-保护层×2+2d)+2(梁高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箍筋根数:(1)一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1.5,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五、吊筋的算法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层)/sin45°(或60°)+2×20d六、附加箍筋的算法附加箍筋长度算法和箍筋计算方法一样附加箍筋间距为8d且≤100,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七、屋面框架梁钢筋的算法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屋面框架梁上部负筋长度=净跨/3(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例题:解:KZ1:450mm×450mm;抗震等级二级;C30混凝土;c=25mm;LaE=34d hc-c=450-25=425mm<LaE=34d=850mm,钢筋需要弯锚上部贯通筋:(10800-450)+2×850=12050mm N=2支座负筋:第一排左 (6600-450)/3+850=2900mm N=2中 (6600-450)/3×2+450=4550mm N=2右 (4200-450)/3+850=2100mm N=2第二排左 (6600-450)/4+850=2387.5mm N=2中 (6600-450)/4×2+450=3525mm N=2右 (4200-450)/4+850=1787.5mm N=2架立筋:第一跨 (6600-450)-(6600-450)/3×2+150×2=2350mm N=2第二跨(4200-450)-(6600-450)/3-(4200-450)/3+150×2=750mm N=2下部非贯通筋:第一跨(6600-450)+2×850=7850mm N=4第二跨(4200-450)+2×850=5450mm N=3构造筋:(10800-450)+15×2×12=10710mm N=4拉筋(只勾住主筋,直径取6mm):(300-2×25+2×6)+1.9×2×6+2×75=434.8mm根数:(6600-450-2×50)/(2×200)+1+(4200-450-2×50)/(2×200)+1=28根箍筋:2×(300-2×25+2×10)+2×(700-2×25+2×10)+1.9×2×10+2×100=2118mm 根数:第一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6600-450-2×1.5×700)/200-1=20根第二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4200-450-2×1.5×700)/200-1=8根箍筋总根数=22+20+22+8=72根柱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基础层插筋计算(1)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2)柱生根于基础梁上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IEa的取值:h-c≥0.5LaE,max(12d,150)h-c≥0.6LaE,max(10d,150)h-c≥0.7LaE,max(8d,150)h-c≥0.8LaE,max(6d,150)h:基础厚度;h-c=h1二、柱纵筋长度的算法1.-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1层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hn/3,净高其余均为max(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2.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3.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非连接区=max(hn/6,hc,500)4.顶层柱纵筋计算(1)顶层中柱纵筋计算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非连接区=max(hn/6,hc,500)注:当直锚长度<laE,且顶层为现浇混凝土板,其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2)顶层边柱纵筋计算情况A: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65%)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5%)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 LaE情况B: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锚入梁及板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只有1号钢筋和4号钢筋情况C: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率大于1.2%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顶层边柱纵筋长度: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0d(3)顶层角柱纵筋计算顶层角柱两面有梁,其纵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只是外侧是两个面,外侧纵筋总跟数为两个外侧总根数之和计算5.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1)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对于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2)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三、柱箍筋根数的算法1.基础箍筋根数计算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2.-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5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3.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4.顶层箍筋根数计算(假如房屋只有两层)根部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例题:楼层框架梁均为300mm×650mm,混凝土等级C30,板厚100mm,抗震等级二级,基础为800mm的筏板基础,计算:柱的钢筋工程量,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现浇板钢筋的6个分类和详细计算方法:长度及根数!值得收藏

现浇板钢筋的6个分类和详细计算方法:长度及根数!值得收藏

现浇板钢筋的6个分类和详细计算方法:长度及根数!值得收藏1.楼板钢筋计算楼板钢筋主要分为:1、受力筋(底筋、面筋)2、支座负筋3、分布筋4、温度筋5、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6、措施钢筋(撑脚钢筋、板垫筋)。

2、温度钢筋计算依据GB50010-2002 中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温度筋计算温度筋长度计算: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150)温度筋根数计算:根数=(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1 板锅底状变形与最佳配筋(1)图左: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锅底状变形(2)图中:1/2起步布置不符合变形法则(3)图右:中间加密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与变形吻合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变形比较楼盖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

楼盖的刚度可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下列部位须配置双层双向板钢筋(1)顶层板(2)地下室顶板(3)转换层(4)平面复杂的楼层(5)开洞过大的楼层。

(6)房屋的外角。

(7)管线密集的楼板。

(8)其它质量触目惊心,板负筋形同虚设!双层双向钢筋刚性好!3、板受力筋计算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6.25d *2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板底钢筋根数计算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4、板负筋计算板负筋长度的计算伸到或超过梁中线加弯钩,总锚长达到la .至支座中线能满足>=0.4la时即可弯折,不必伸至对边再弯。

板支座负筋计算

板支座负筋计算

2021/10/10
31
2021/10/10
32
中间不用布置分 布筋
2021/10/10
33

2021/10/10
34
规范不同、地区不同、 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 不同…… 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 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 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 法:
方式一:分布筋和 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 如150、30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 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 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 计算
在方式二、方式三下的 钢筋计算公式是什么?
8
板分布筋计算
2021/10/10
9
板分布筋计算
2021/10/10
10
板分布筋计算
2021/10/10
上端双侧布置,下端单 侧布置,支座负筋在相 邻板之间的布置范围
11
计算图中蓝颜色的 支座负筋长度、根 数以及负筋分布筋 的长度根数,板负 筋从梁边起算,板 四周的两宽度均为 200mm
板负筋
2021/10/10
28
计算右图板钢筋
受力筋 负筋 分布筋
板案例1
1、手工计算右图中的受力 筋、负筋、分布筋,须注 意统一计算方法,如分布 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伸入 长度计算、负筋锚入长度 计算。
2021/10/10
板厚120mm
分布筋采用
Φ6@300
29
此处不用布置分 布筋
2021/10/10
30
2021/10/10
27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计算
在手工计算过程中,往 往不像上面给出的计算 公式那样精确,一般会 按“(布筋范围1 +布 筋范围2 )/间距+1” 计算,而严格意义上讲, 两侧应该分别按端支座 分布筋根数计算方式计 算。

板及板筋平法解析

板及板筋平法解析

中间支座的钢筋构造
一. 上部非贯通筋:向跨内延伸长度详设计标注
二. 贯通纵筋,第一根钢筋距梁边也可以为50mm(12G9011)
板上部非贯通筋(扣筋)
一. 支座钢筋和跨板负筋 二. 弯折(腿长)扣一个保护层: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者
一条线。 三. 相邻两跨间的梁(墙)上不布置非贯通筋
四. 分布筋:非贯通筋延伸长度区域
跨板负筋合并计算
一. 同一板块跨板负筋配筋相同,可以合并计算, 即由单跨变成了双跨,注意两跨交界梁处的钢 筋(单侧跨板负筋/负筋)
二. 对于一些跨度非常小,往往不标注跨数,也称 之为最大区域布筋
这两负筋是什么意思
一.超过了双向了!设计院画重了
某支座段处少了非贯通筋
一.看镜像处如何标注;
二.同板块同方向处的支座钢筋,由双侧伸 出段变成了单侧伸出段;由跨板负筋变 成支座钢筋
双层双向
一. 贯通筋:底筋 和负筋,斜线即为布置区域的对 角线
挑板
一. 延伸悬挑板和纯悬挑 板
二. 分布钢筋的根数一般 直接数钢筋横断个数
三. 延伸悬挑板的延伸钢 筋和板块内的跨板负 筋/底筋/负筋联系起来 计算
屋面板和转化层板
一.一般为双层双向,多文字说明 二.钢筋线注
集中标注贯通筋,原位标注非贯通筋
非贯通钢筋和分布筋P94
一.分布筋是构造钢筋,拐角处必须布置一 根分布筋。
抗裂钢筋 温度钢筋P94
一.由设计者确定是否要设置
板其他
一.悬挑板XB 折板配筋 P95 二.板加腋 局部升降板P99-100 三.板开洞P101-102
悬挑板阳角放射筋P103
一.13G101-11 5-10
板翻边FB P50
四. 往往依据钢筋线的端部分别的看贯通筋和跨板负筋跨过 的板块,非贯通筋跨过的支座段

为何板构件的上部要设置支座负筋

为何板构件的上部要设置支座负筋

板构件的上部设置支座负筋是为了有效地承载和传递构件的荷载,并使板构件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原因如下:
1. 承载荷载:板构件通常承受着来自上部结构、自身重量和其他附加荷载的作用力。

支座负筋可以通过与支座的联结,将这些荷载有效地传递到底部的支座上,避免局部应力过大,保证整个板构件的稳定性。

2. 分散荷载:通过设置支座负筋,可以将承载荷载均匀地分散到整个板构件的底部支座上。

这样可以减小支座的应力集中,减小板构件在底部的变形和挠度,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强化底部:支座负筋作为承重构件的底部增加了横向方向的刚度,避免了底部的水平移动和变形。

这样可以提高板构件的整体刚度,减小荷载对板构件产生的弯曲和变形,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4. 联结支座:支座负筋可以通过与支座的联结,将板构件与支座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这样可以增加板构件与支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综上所述,设置支座负筋可以有效地承载和传递荷载,分散荷载,强化底部,联结支座,提高板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是板构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板支座负筋系数

板支座负筋系数

板支座负筋系数
板支座负筋系数是指在建筑结构中使用的一种连接装置。

它的作用是通过固定在混凝土板与支座之间,使得板与支座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连接,以承受楼板的重量和外部荷载。

本文将介绍板支座负筋系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首先,板支座负筋系数是指板与支座之间负筋的数量和尺寸。

负筋是指板上的钢筋,它们被固定在支座上,通过与混凝土板的连接,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负筋的数量和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和确定。

其次,板支座负筋系数的作用是增加板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和连接强度。

通过增加负筋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提高板与支座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此外,负筋还可以增加板与支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板支座负筋系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负筋的数量和尺寸需要满足
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最后,板支座负筋系数的正确选择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选择的负筋系数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损坏。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负筋系数的准确和合理。

总之,板支座负筋系数是建筑结构中一个重要的连接装置。

它能够增加板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和连接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正确选择和控制负筋系数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重视。

板支座负筋标注

板支座负筋标注

板支座负筋标注
板支座负筋在图纸上表示方法如图: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

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扩展资料:
计算方法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
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

注:
1、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座筋
根据用途来分,钢筋的一种:支座筋泛指支座处的所有筋,细分为支座元宝筋(起弯筋),支座下筋(纵向底部筋),支座箍筋(支座端加密箍筋)等支座负筋受拉应力,应力最大的地方不能设置焊接节点.
跨板负筋与负筋的区别
跨板钢筋是广联达钢筋软件的特有称谓
跨板负筋就是跨一块板或多块板的负筋布置方法,而板负筋只是一块板四周建板负筋,他们计算出来的马凳钢筋工程量是不一样的。

负筋是不可以代替跨板负筋,跨板负筋也不可以代替负筋,计算出来的马凳钢筋由于负筋面积不同所用的马凳筋的数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负筋是来抵抗负弯矩的它一般布置在梁或是墙上面下面有分布筋分布筋不受力
跨板负筋一侧和负筋一样满布钢筋板另一侧还要承受压力的因为板的上部钢筋承受压力下部钢筋承受拉力
板受力筋和跨板受力筋,本身是没有什么区别,你说的应该是“单板受力筋
和多板受力筋”,单板受力筋仅布置的本跨内,多板受力筋它就是多块板通
长布置,而多板通长布置钢筋计算少弯锚固,用量就会省一些。

跨板的负筋与跨板的受力筋有什么区别?
跨板受力筋至少有一小跨是双层双向的配筋,当然也包括了双层单向的配筋了。

跨板负筋属于负筋也可以按负筋来定义。

在跨板受力筋与负筋在画法上、布置方法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主要在于相同形式的钢筋用跨板受力筋与负筋进行布置会出现分布筋计算不同。

跨板受力筋可以设置分布筋,负筋的分布筋是由软件自己处理的。

板中,跨板受力筋与负筋有什么区别?怎么样布置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