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大气运动知识点.doc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大气运动知识点最全梳理

大气运动知识点最全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 A′>P A,P D>P D′;在空气柱L2中,P B>P B′,P C′>P 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 D′=P C′、P A′=P B′。
综上分析可知,P B>P A>P D>P 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10.常见热力环流:城市风、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山谷风等 11.等压面的判读
①垂直递减:同一地点,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②“高凸低凹”: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进而使等压面
6. 气温垂直分布
1
①一般规律 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约 0.6℃,但在下垫面性质、季节、气象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 ②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 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 0.6℃.称为逆温。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 构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焦在它下面, 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工业区上空,凝结核多,易产生雾霾天气, 有的甚至还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7.热力环流形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气流的 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直接原因)→大 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2. 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和成因: 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
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高低 分布;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分布。
③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析: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热力原因形成; 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原因形成。 风带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 从高压吹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偏转后形成。 3.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 变化,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 北移,冬季南移。
大气运动知识点最全梳理

大气运动知识点最全梳理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气体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它是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上的气候、天气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大气运动的一些知识点梳理。
1.水平风水平风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动力平衡方程决定。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水平风呈东北风的形式;在中纬度地区,冷空气向赤道方向移动,形成副热带低压带和温带高压带,水平风呈南西风的形式;在极地附近,形成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水平风呈东北风的形式。
2.垂直风垂直风主要包括对流流动和大气稳定层流动两种形式。
对流流动是指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匀所引起的垂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形成云、降雨和对流环流;大气稳定层流动是指在平流层中,由于地表热量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导致的持续垂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3.热力学气候学热力学气候学是研究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中能量转换和平衡的学科。
它通过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大气中的能量转换过程,揭示大气运动的机制和规律。
热力学气候学的核心概念包括辐射平衡、湿绝热位能、辐合和辐散等。
4.水汽运输水汽运输是大气运动中的重要过程之一、水汽通过蒸发、蒸散和蒸发凝结等途径进入大气中,然后在垂直和水平运动的作用下传输到其他地区。
水汽运输对地球上的水循环、气候和天气有着深远的影响。
5.热带气候环流系统热带气候环流系统是大气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赤道季风环流、副热带高压带和副热带低压带、豪雨带和雨带等。
热带气候环流系统的形成和变化与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形和海洋热力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6.大尺度环流大尺度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
它主要包括大尺度风场、高压、低压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气象系统,如暖锋、冷锋和锋面等。
大尺度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7.气旋和反气旋运动气旋和反气旋运动是大气中的一种特殊的环流形式。
它们是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温度梯度造成的,具有旋转风流和气象现象的特点。
大气运动知识点

第二章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根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大气作用:⑴大气对地面拥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⑵大气对太阳辐射拥有削弱作用:使白日太不太热削弱作用表此刻:⑴反射⑵汲取:臭氧汲取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汲取红外线⑶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伍天没完整黑。
结论:晴日时,日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日夜温差小。
例1、乡村秋末制造浓烟抵抗严寒空气,加强盛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要素:海拔、天气、纬度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域的原由:海拔高,大气稀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分,日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可是大气稀疏,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低,热量不足。
)例2、我国西北地域太阳能丰富的原由:天气干燥,多明朗天气,大气稀疏,使太阳能丰富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域的原由:多阴雨天气。
二、热力环流D C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对比较而言的3、气压值大小次序B>A>D>C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流行上涨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流行下沉气流,天气明朗干燥。
三、几种特别的热力环流1、热岛效应:城郊风⑴市里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因此市里气温比郊区高⑵绿地和河流能调理天气,降低气温。
2、海陆风⑴夏天海风凉快润湿,冬天海风暖和湿润⑵夏天陆风酷热干燥,冬天陆风严寒干燥⑶夏天陆地气温高,冬天大海气温高。
4、山谷风⑴山谷升温慢,降温也慢⑵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拂晓时分简单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⑶山谷多夜雨的原由:山谷河流众多,水汽充分;夜晚山坡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山谷暖空气被迫上涨,简单形成降水。
大气运动知识点

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存在差异。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两极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又会引起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异。
空气上升的地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区;空气下沉的地区,地面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区。
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了风。
风是大气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近地面,风受到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共同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流动的直接原因,它的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则会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会减小风速,并使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最基本的大气环流模式是三圈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的受热上升和极地地区的冷却下沉,在赤道和 30°N/S 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圈;在 30°N/S 和 60°N/S 之间形成了中纬环流圈;在 60°N/S 和极地之间形成了高纬环流圈。
季风也是一种重要的大气运动现象。
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以亚洲季风为例,冬季,大陆冷却快,形成高压,海洋相对温暖,形成低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受热快,形成低压,海洋相对凉爽,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一种局部大气运动。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山谷风则是在山区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大气运动。
大气规律运动知识点总结

大气规律运动知识点总结大气是地球上最外层的气体包围层,其运动规律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大气规律运动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保护自身安全和生活财产。
本文将从大气规律运动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主要运动形式和气候形成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1. 大气的结构地球的大气由多个不同层次的气体组成,按照温度高低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中间热层和热层。
各层大气的特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共同维持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2. 大气运动的原理大气运动是大气内气团在地球旋转和地面障碍阻力的作用下进行的规律性运动。
其主要原理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纬度上的气团因为地转偏向力而形成了经向和纬向风。
3. 大气模式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宏观性的气候规律和气候现象。
其中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这些气候带和气候现象形成了大气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影响因素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大气环流形成的基础。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大气团在地球表面产生了纬向风和经向风,进而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2. 阿拉斯加气压系统阿拉斯加气压系统是北半球较为典型的气压系统,其核心为阿拉斯加低压,围绕着它形成了赤道高压、西风边界、高空急流等气候特征。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山脉、高地和平原等地形地貌会对大气运动形成阻挡、转向和加速等作用,影响了气候形成和天气变化。
4. 水平辐合和辐散水平辐合和辐散是大气环流运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水平辐合是指大气中气流向一点汇聚的过程,而水平辐散则是指大气中气流从一点散开的过程。
这些过程会产生气压变化和气流运动。
5. 经向风与纬向风经向风和纬向风是大气环流中的两种主要风向。
经向风是指垂直于纬度线方向的风,纬向风是指垂直于经度线方向的风。
它们的形成和运动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主要运动形式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气流的运动形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章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作用:
⑴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
⑵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白天太不太热
削弱作用表现在:
⑴ 反射
⑵ 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⑶ 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后天没完全黑。
结论:晴天时,昼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昼夜温差小。
例 1 、农村秋末制造浓烟抵御寒冷空气,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海拔、天气、纬度
例1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热量不足。
)
例2 、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大气稀薄,使太阳能丰富
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区的原因:多阴雨天气。
二、热力环流
D C
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
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相比较而言的
3、气压值大小顺序B>A> D> C
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
三、几种特殊的热力环流
1、热岛效应:城郊风
⑴ 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所以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⑵ 绿地和河流能调节气候,降低气温。
2、海陆风
⑴ 夏季海风凉爽湿润,冬季海风温暖湿润
⑵ 夏季陆风炎热干燥,冬季陆风寒冷干燥
⑶夏季陆地气温高,冬
季海洋气温高。
⑴ 山谷升温慢,降温也慢
⑵ 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黎明时分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⑶ 山谷多夜雨的原因:山谷河流众多,水汽充足;夜晚山坡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山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容易形成降水。
四、风的形成
1、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决定初始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②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即改变方向,又改变大小。
③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
风向: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在高空与等压线平行
2、北半球高空的风
五、三圈环流
六、
气
候
类
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非地带性: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北部、巴西东部、中美洲的东部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北半球湿季:5-10 月
分布地区:非洲、澳大利亚、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
非地带性:东非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地形抬升造成)
3、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燥。
分布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墨西哥高原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
非地带性:秘鲁西海岸、非洲本格拉沿岸
4、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
布地区:地中海沿岸、旧金山、智利北部、澳大利亚珀斯、南非开普敦
补充:地中海的北侧降水总量较丰富且冬雨率较低,因为受西风影响时间长。
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
6、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与特征: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
只有北半球有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是5-10 月,旱季是11 月 -次年 4 月。
多旱涝灾害。
夏季西南风(东南信风穿过赤道,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冬季东北风。
7、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与特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分布地区:中日韩南部、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
8、温带季风气候:
成因与特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分布地区:只在北半球的东北亚地区。
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7 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副高的影响只保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2、 1 月,副极地低压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的影响只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东南信风,冬季西北风(东北信风穿过赤道,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
1、全年高温,最低气温在15 度以上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极少。
20mm 以下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极多,且较平均。
2000mm 以上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降水最多月的降水量超过500mm 。
全年 1500--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
降水最多月的降水量一般300mm ,全年 750— 1000mm
2、最低气温在 0— 15 度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平均。
700— 1000mm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300— 1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800mm 以上
3、最低气温在0 度以下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400mm — 800mm
温带大陆气候:400mm 以下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北逆南顺
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
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
影响:台风副热带洋面的气旋中心
2、反气旋: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干燥,北顺南逆
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
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影响: 7-8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二、冷锋与暖锋
1、冷锋
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
封面符号:
过境前天气:晴天、温暖湿度高、气压低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降温
.
降水时间:时间短,强度大
降水位置:锋后(冷气团一侧)
典型天气:寒潮、春季沙暴,北方夏季的暴雨;一年四季都有,冬半年更常见
2、暖锋
气团运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
封面符号:
过境前天气:晴天、温暖湿度低、气压高
过境时天气: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天气:温度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降水时间:时间长,强度小
降水位置:锋前(冷气团一侧)
典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多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3、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力相当
⑴江淮准静止锋: 6 月份,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受太平洋水汽影响
⑵ 昆明准静止锋:冬春季节,受印度洋水汽影响
⑶ 天山准静止锋:冬春季节,受大西洋水汽影响
4、锋面气旋
⑴ K 、C受冷空气影响,位于冷锋后雨区,天气阴湿。
,P
位于暖锋前,受冷空气影响,天气阴冷潮湿
⑵ Q 位于暖锋锋后,受暖空气影响,天气晴朗干燥
P
⑶ M 是反气旋, D 是气旋
Q
5、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⑴ 4、 5 月份在锋面雨带东南沿海登陆
⑵ 6 月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
止锋影响,形成阴雨绵绵的梅雨天气。
⑶ 7、8 月份锋面雨带到达东北,华北地区。
江
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晴
朗干燥的伏旱天气
⑷ 9 月份锋面雨带开始南撤,10 月份基本上退
出我国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