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在水面上的农田

合集下载

水面种植水稻技术方法

水面种植水稻技术方法

水面种植水稻技术方法以下是 7 条关于水面种植水稻技术方法:1. 你知道吗,水面种植水稻第一步可是关键啊!就像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咱得先选好合适的水面呀!咱可以找那种水面比较平静,没有急流漩涡的,不然水稻咋能安稳生长呢?比如说找个小池塘就挺不错的。

这选水面可不简单哦,得用心选对才行呢!2. 嘿,第二步就是准备浮床啦!这浮床就好比水稻的小床,得让它们睡得舒服呀!可以用竹子或者泡沫啥的来做,把它弄得稳稳当当的。

想象一下,水稻睡在上面多安稳呀,才能茁壮成长呢!咱隔壁村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收成可好了呢!3. 然后呀,就是播种啦!那水稻种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宝贝,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它们哦!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浮床上,可千万别撒得太密或太稀疏了。

就像给孩子穿衣服一样,要合适才好呢!你说是不是呀?我记得我去年种的时候可仔细啦!4. 接下来,可不能忘了照顾它们呀!这就跟照顾小朋友一样,要时刻关注。

时不时地看看水够不够呀,有没有虫害呀。

要是发现有问题,得赶紧处理,不能拖拖拉拉的。

你想想,要是咱孩子生病了不赶紧治,那怎么行呢?咱村的老张就是没照顾好,结果损失不少呢!5. 哎呀,还有施肥呢!这肥料就好比给水稻加餐,让它们长得更壮实。

不过可得注意量哦,别太多也别太少。

就好像给人吃饭,吃多了撑着,吃少了饿着,都不行呀!我去年就是施肥把握得好,所以水稻长得可棒了!6. 等水稻长大些,还得注意除草呢!那些杂草就像小坏蛋,会抢水稻的营养呢!所以一定要除掉它们,让水稻能好好吸收营养。

这就像家里有老鼠,得赶紧除掉,不能让它们捣乱呀!咱可不能让杂草坏了咱的好事。

7. 最后就是收获啦!哇,看到那金黄一片的水稻,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跟看到自己的孩子考上好大学一样开心!这就是咱辛苦付出后的回报呀!所以说,只要咱按照这些方法来,水面种植水稻一定能成功!咱自己就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啦!我的观点结论:水面种植水稻技术并不复杂,只要用心去做每一步,就一定能获得好收成。

漂浮农业在当今中国的实用价值初探

漂浮农业在当今中国的实用价值初探

漂浮农业在当今中国的实用价值初探作者:伍磊吴合显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03期摘要:以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墨西哥盆地漂浮农业为线索展开论述,并与中国古代“架田”展开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核心技术的相似性和传统漂浮农业在当今中国新生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漂浮农田;架田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008-06几个世纪以来,漂浮农业一直是地理学家和农史学家共同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漂浮农业是一种人为建构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重建和谐的成功范例。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丁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安德鲁·斯拉特(Andrew Sluyter)博士指出漂浮农业只是一个通用的术语。

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田地类型和建构模式及其具体环境下的适应功能[1]557-584。

毫无疑问,漂浮农业在不同的地区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例如,在欧美地区,漂浮农业分别被称为台田(raised fields)、垄种田(ridged fields)、沟渠田(ditched fields)、camellones、收割田(platform fields)、水上田园(chinampas)、岛田(island fields)、岛屿沟田(island beds)、排水田(drained fields)、沟渠田(ditched/drained fields)、渠田(channelized fields)和山丘田(mounded field)等等[2]557-584。

在中国,这种人为建构的水上农业形式被称为“架田”,又称“葑田”或“浮田”。

它是指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农田。

这种农田最初是由泥沙自然淤积水草,日久浮出水面而形成的一种可耕地。

东晋时,长江流域便开始利用这种自然形成可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并将这种水上可耕地统称为“葑田”。

古代人利用浮力原理的例子

古代人利用浮力原理的例子

古代人利用浮力原理的例子古代人利用浮力原理的例子:1. 船舶古代人发现,将大块木头放在水中,木头会浮在水面上。

于是他们开始利用浮力原理制造船舶。

船舶的船体设计使其具有较大的体积,从而可以在水中获得足够的浮力,使船舶能够浮在水面上,实现人和物品的运输。

2. 水车古代人将木制的水车安装在河流或水井旁边,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水车转动。

水车的主要部分是由木头制成的轮子,轮子的一侧浸在水中,水流的冲击力使得轮子转动,从而实现了磨面粉、榨油等功能。

3. 水钟古代人将一个封闭的容器,如陶罐或青铜壶,放在水中,容器内部会充满水,同时,容器的浮力可以支撑容器的重量。

在容器上面开一个小孔,水会从小孔中逐渐流出,当水流出时,容器内部的空气会取代流出的水,造成压力的变化。

古代人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来计时,这就是古代的水钟。

4. 木桩桥古代人在河流或湖泊上建造木桩桥时,会将大量的木桩插入水中,因为木桩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它们能够浮在水面上。

古代人通过连接这些浮在水面上的木桩,搭建起了稳固的桥梁,实现了人们的交通需求。

5. 水上游乐设施在古代,人们发现在水中利用浮力可以制造一些有趣的游乐设施。

例如,他们制造了水上摩天轮,将木制的摩天轮安装在水中,游客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摩天轮的转动,享受水上的刺激和乐趣。

6. 水上花园古代人在水中利用浮力原理打造了各种各样的水上花园。

他们把花坛、花草、树木等搭建在浮在水面上的木质平台上,形成了美丽的水上景观,供人们游览和欣赏。

7. 水上舞台为了演出各种水上表演,古代人制造了水上舞台,将舞台搭建在浮在水面上的平台上。

演员可以在舞台上进行各种表演,配合水中的特效,给观众带来惊喜和享受。

8. 水上宴会古代人会在水面上搭建平台,将宴会设施安置在平台上,举办水上宴会。

宴会上,人们可以品尝美食,欣赏水中的景色,享受水上的乐趣。

9. 水上农田古代人利用浮力原理在湖泊或河流上建造了水上农田,即将耕地建在浮在水面上的平台上。

家乡农田景色,金黄一片

家乡农田景色,金黄一片

家乡的农田景色,总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当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田上时,整片田野都变成了一幅金色的画卷,让人心生赞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在农田上时,整个世界仿佛被染成了金黄色。

稻谷摇曳生姿,一片金波荡漾。

农民们早早起来,背着锄头、扛着水桶,投入到农田的辛勤劳作中。

他们耕种着这片土地,期待着收获的季节到来。

春天的农田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海洋。

嫩绿的麦苗从泥土中钻出来,像是小精灵般在微风中欢快地摇摆。

田间的花朵也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的郁金香、艳丽的向日葵、娇艳的玫瑰,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中,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夏天的农田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稻穗渐渐长大,一片碧绿中夹杂着金黄。

农民们忙碌地在田间穿梭,修剪着稻谷,灌溉着水田,保证每一棵稻苗都能茁壮成长。

清晨和黄昏,农田里传来蛙鸣蝉噪的声音,给整个田野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秋天的农田是一片丰收的季节。

稻谷成熟了,金黄的稻穗低垂在田间,仿佛在向农民们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农民们戴上草帽,手持镰刀,开始丰收的工作。

一束束麦子被割下来,摞成一座座金黄色的小山。

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辛勤劳作的汗水化作了收获的喜悦。

冬天的农田是一片静谧的风景。

金黄的麦田被积雪覆盖,整个世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装。

农民们休息片刻,喝着热茶,炉火旁讲述着往事。

农田沉睡在雪的怀抱中,等待着来年的春天。

家乡的农田景色,是我童年时光最美好的回忆。

每当我走进那片金黄的农田,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

农田不仅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见证,也是我们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金黄的农田散发着丰收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发和希望的力量。

无论是春夏秋冬,农田都给人以宁静、美丽和温暖。

它们是我们家乡最动人的风景,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记忆。

小学三年级作文这儿真美范文在农田里的稻田

小学三年级作文这儿真美范文在农田里的稻田

在农田里的稻田
今天,我来到了农田里的稻田。

这里的景色真美啊!
稻田一望无际,绿油油的水稻像小草一样茁壮地长着。

稻谷婆娑着秧叶,随风舞动,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呢!它们就像一支支绿色的小旗子,给稻田增添了乐趣。

稻田中间有一条小小的水沟,里面的水清澈见底。

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像一颗颗小石子在水里跳跃,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有时候,水中还会偶尔跳出几只调皮的田螺,它们像小船一样在水面上缓缓地滑行。

稻田周围还有一些长满了杂草的地方,虽然它们看起来不太美观,但是它们是稻田的守护者。

它们像一颗颗小侦察兵一样,守护着稻田的安全。

它们还加入了大自然的交响乐团,和稻谷们一起随风摇摆。

站在稻田旁边,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云,它们像一块块棉花糖悬浮在空中,轻轻地飘动着。

还有天空中高高悬挂的太阳,它像一个大火球,将整个稻田照得金光闪闪。

在稻田里,还可以看到一些可爱的小动物。

有些小鸟在稻田边上跳来跳去,它们的鸣叫声好听极了,仿佛在唱着美妙的歌曲。

偶尔,还可以看到一只小青蛙跳上稻谷,它眨着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望着稻田中的世界。

稻田里的景色真是美得让人陶醉!在这个宁静的地方,水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喜欢农田里的稻田,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也让我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

描写水田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水田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水田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第一篇)1. 青山绿水间,水田如画,令人陶醉。

2. 心旷神怡的水田,如同大地的绿色海洋。

3. 清晨的水田被晶莹的露珠覆盖,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4. 微风拂过水田,一片片禾苗翩翩起舞,生机勃勃。

5. 日光温暖地洒在水田上,照亮整片田野。

6. 在水田旁,静静躺着一座古老的小桥,如诗如画。

7. 清澈的水面映照出蓝天白云,宛如水晶般清澈透明。

8. 在金色的阳光下,稻谷与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9. 水田里的微波荡漾,像是大自然弹奏的美妙乐曲。

10. 一望无际的水田,如同大自然的绿色毯子。

11. 黄昏时分,夕阳在水田上投下橘黄的余晖,仿佛置身仙境。

12. 白鹭在水田上翩翩起舞,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优雅。

13. 田野里传来勤劳农夫的声音,为水田带来生机和希望。

14. 在水田的边缘,郁郁葱葱的绿色草地与蓝天相衬,宛如世外桃源。

15. 水田里的蓝天倒映湛蓝如海,似乎能让人心灵获得片刻宁静。

16. 和煦的春风拂过水田,带走了冬日的寒冷。

17. 玉米挺立在水田间,顶着夏日的骄阳,饱满鲜活。

18. 秋天的水田金黄一片,稻谷成熟了,丰收的季节来临。

19. 雨后的水田显得格外绿意盎然,仿佛能聆听到大地的欢呼。

20. 水田里传来蛙鸣虫叫,生物的和谐交响乐给大地增添了活力。

21. 清晨,水田里蒸腾起一层薄雾,迷蒙中散发着宁静的气息。

22. 在水田上松软的泥土间,可以感受到大地的温暖与安慰。

23. 夜晚的水田被明亮的星空点缀,柔和的光芒洒在稻穗上。

24. 正午的阳光穿过水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令人赞叹大自然的伟大。

25. 水田里隐隐约约传来调皮的蛙鸣,唤醒周围的生命。

26. 水田淹没在一片碧绿中,像是大自然给予的礼物。

27. 晨曦中,远处的水田映照出一片宁静和谐的画面,给人以宁静的愉悦。

28. 在水田上闲坐,耳边银铃般的涓涓溪水声和微风拂面,带来无尽的宁静。

29. 水田中缓缓流淌的河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清香。

漂浮灌溉知识点归纳总结

漂浮灌溉知识点归纳总结

漂浮灌溉知识点归纳总结漂浮灌溉是一种先进而高效的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漂浮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漂浮灌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灌溉技术。

一、漂浮灌溉原理漂浮灌溉系统由供水系统、阀门控制系统、漂浮平台和喷灌系统组成。

其原理是通过水泵将水抽入供水系统,然后通过阀门控制系统将水送入漂浮平台中的喷灌系统,由喷灌系统进行喷洒灌溉。

漂浮平台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调节水位,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调节喷灌量,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

二、漂浮灌溉的优点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漂浮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避免了因常规灌溉方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2. 减少劳动成本。

漂浮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灌溉管理成本。

3.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精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适应性广。

漂浮灌溉系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田,包括平地、丘陵地和山地等。

5. 环保节能。

漂浮灌溉系统可以减少农田的径流和地表流失,降低土壤侵蚀,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更为友好。

三、漂浮灌溉的应用1. 适用作物:漂浮灌溉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

2. 适用地区:漂浮灌溉系统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农田,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等。

3. 应用范围:漂浮灌溉系统可以应用于农田灌溉、果园灌溉、园林绿化等领域。

四、漂浮灌溉的操作与维护1. 水泵的操作与维护:定期检查水泵的工作状态,保持水泵的清洁和润滑,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2. 阀门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护:定期检查阀门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保持阀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及时更换损坏的阀门。

3. 漂浮平台的操作与维护:定期检查漂浮平台的浮力和稳定性,保证漂浮平台能够稳定浮在水面上,并能够根据需要自由上下移动。

写稻田的环境描写

写稻田的环境描写

写稻田的环境描写
以下是一段稻田的环境描写的范例,供参考:
在清晨的微光中,稻田展现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

微风拂过,稻田泛起层层细浪,仿佛大地的调色板,绿意盎然。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稻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给这片丰饶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温暖。

稻田四周,鸟鸣声声,清脆悦耳。

它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稻田边的小溪潺潺流淌,水声叮咚,为这宁静的田野增添了一丝生动与活力。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稻谷的清新气息,这种自然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稻田里的稻谷,一株株挺拔,如林立的绿色士兵,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这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是自然与人类辛勤努力的和谐共存。

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在水面上的农田―架田
转贴自:发布时间:2008-08-01 14:13:16 推荐星
级:★★★
五代时期,一本名为《玉堂闲话》的书中曾记载了一个菜地被盗的案子,说的是广州番禺县有人到县衙告状,称自己的一块菜地被人盗走,现发现这块菜地就在某处,请县官做主,追回菜地。

县官虽觉蹊跷,但还是进行了调查,原来这个被盗走的菜地是一种飘浮在水面上的,由泥沙自然淤积水草根部而形成的,并由人工加以开辟利用的人造耕地。

有一本名为《南方草木状》,据说由晋代人稽含所编写,书中记载南方人开始用芦苇编成筏,筏上作小孔,浮在水面上,把蔬菜种子种在小孔中,就如同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种子发芽后,茎叶便从芦苇的孔中长出来,随水上下,成为南方一种特奇的蔬菜。

这种浮田,用芦苇或相近似的材料编成筏,浮于水上,其上面没有泥土覆盖,主要用于种植水生植物,如蕹菜(空心菜)等,这种用浮田种植蕹菜的方式,几个世纪以来,主要流行于广东和福建等地,直到今天,广东广州地区仍实行在筏上种植水蕹,其方法是等到新梢长出30厘米左右,即拔起以棕绳或竹支夹紧,四周固定,浮于水面。

因此,人们把这种从造耕地称为“浮田”。

但这种用芦苇等物编织而成不带土的浮田与后来称为葑田或架田的浮田还有所区别。

葑田的葑,和今天的茭白属于同种植物,古代又称为菰,不过古代食用的并不是它的嫩茎,而是它的子实,称为菰米,或称雕胡。

葑田最初是由泥沙淤积菰葑根部,日久浮泛水面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土地,利用时先要将上面的菰叶割去,经耕治之后便成为葑田。

葑田之名最早见于唐朝,唐诗中便有“路细葑田移”的诗句。

而在此之前,人们也许早已开始了对葑田的利用。

东晋郭璞的《江赋》中,有“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浮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的文句,其中的“泛之以浮菰”,可能指的就是漂浮在水面上葑田,“芒种”与“嘉蔬”则指的是长于葑田之上的水稻之类的作物。

在利用天然菰葑的基础上,人们从自然形成的葑田中得到启发,便做成木架浮在水面,将木架里填满带泥的菰根,让水草生长纠结填满框架而成为人造耕地。

不过这种人造耕地,在宋代以前仍旧称为葑田。

为了防止它们随波逐流,或人为的偷盗,人们用绳子将其拴在河岸边;而有时为了防止风雨迫打,毁坏庄稼,人们又将其牵走,停泊在避风的地方,等风雨过后,天气好转,再把它们放去到宽阔的水面。

元代则正式将葑田命名为架田。

架田已突破了葑田的限制,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耕地。

(王祯农书架田图)
架田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

它利用水面种植,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不担心干旱,因此在从多地少的水乡地区最为适宜。

唐宋时期,江浙,淮东,二广一带都有使用,其分的范围也相当广。


代时,千顷碧波的风景名胜杭州西湖上就曾经漂浮着这种葑田。

西湖葑田发展到鼎盛期,一度使湖面越来越小,灌溉能力越来越小,甚至连市民生活用水也成问题,最终成为一大隐患。

有见于此,文学家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的时候,向上级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了开挖西湖的请求。

于是便招募民工,将葑田挖起,堆积成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公堤,这就是今天的苏堤。

但是,开挖西湖并没有阻止葑田在江南地区的发展,到了南宋时期,葑田在江南水乡已较为普遍。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晚春田园杂兴》诗中就有“小船撑取葑田归”,说的是当时江苏吴县一带水上葑田的情景。

架田主要是用作种植庄稼,但受架田的启发,人们还采用架田的方式进行居住。

唐代诗人张籍在《江南行》一诗中就有:“连木为牌入江住”的诗句。

宋代诗人陆游就曾亲眼看到浮于长江中的大型架田,这个架田的主体是一个大木筏,宽有十余丈,长有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户人家,各家各户妻儿老小,拖家带口,还养鸡养狗。

木筏上还有各种粮食加工工具,中间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还有供祭祀的神祠。

据说这只是小的木筏,大的木筏上,还有菜园和酒店。

现在墨西哥城附近的阿兹台克(Aztecs)的地方也有一种类似于架田的浮田,系用芦苇做成筏子,上面加有泥土,种植蔬菜和玉米,当地称为“Chinampas”,新旧大陆远隔重洋,竟有同样的架田,而Chinampas 这一称呼更使人觉得它可能与中国有某种联系。

Aztecs是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自古有种植浮田的传统,因而有些学者认为是起源于中美洲的特有创造。

可是恰恰是与中国的架田相同,这表明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新旧大陆之间可能早已发生文化上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