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总结优化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咳嗽、哮喘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调理脾胃为主,可采用旋复代赭汤、左金丸、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二、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胃热炽盛等导致胃失和降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温中散寒为主,可采用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三、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胃热炽盛、瘀血阻滞等导致胃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康复新液、桃仁承气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四、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疏肝和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五、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六、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肠梗阻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肠腑气机不利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七、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指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内科优势病种实施方案

内科优势病种实施方案内科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涉及的病种繁多,其中一些病种由于其特殊性和常见性,被称为内科的优势病种。
对于这些优势病种,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治疗质量。
本文将针对内科的优势病种,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并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实施方案包括规范用药、定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等。
在用药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通过饮食控制、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减轻病情。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水平,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三、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电监测、心理干预和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血栓、降脂和扩血管药物,定期进行心电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心脏负担。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呼吸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和预防接种。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通过氧疗和呼吸康复,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五、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膳食调理、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病患满意度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评估目标1. 评估当前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分析当前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提出优化方案,以改善诊疗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评估方法1. 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医疗机构、医生和病患的调查问卷、病历数据等方式,收集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相关的数据。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疾病发病率、治疗效果、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数据。
3.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专家对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包括临床医生、医学研究人员等。
4. 对比研究:与国内外同类病种诊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国际先进水平。
四、评估结果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结果。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专家评估,当前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在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病患的康复率和生存率较高,且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2. 当前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 高医疗费用:当前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存在较高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了经济负担。
b. 医患沟通不畅:部分患者反映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医生在解释治疗方案和病情时不够清晰和详细。
c. 缺乏个性化治疗:当前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较为统一,缺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优化方案1. 降低医疗费用:通过优化医疗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降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 加强医患沟通:通过加强医生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生在解释治疗方案和病情时的清晰度和详细度,改善医患关系。
3. 推广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将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这一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并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
本文将详细介绍评估和优化方案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二、评估方案1. 数据收集我们将收集2020年至2022年的相关病种的诊疗方案数据,包括病例数量、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数据的收集将通过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将评估每个病种的诊疗方案的优劣势。
评估的指标包括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
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3. 专家评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专家将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专家评审的结果将作为评估方案的重要参考。
4. 综合评估根据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的结果,我们将对每个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将综合考虑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指标,以及专家的意见。
评估结果将为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优化方案1. 制定优化目标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制定每个病种的优化目标。
优化目标将包括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指标。
优化目标的制定将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
2. 优化方案制定针对每个病种的优化目标,我们将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将包括诊疗流程的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手术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优化方案的制定将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实施和监测优化方案的实施将由相关医疗机构负责。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建立监测机制,对优化方案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的指标包括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2023年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已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
一、病种诊疗方案的现状评估1.1 病种诊疗方案的现行标准:回顾目前的病种诊疗方案,了解各病种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
1.2 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各医疗机构对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1.3 病种诊疗方案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当前病种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标准不一致、实施不规范等。
二、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方法与指标2.1 评估方法的选择:介绍常用的病种诊疗方案评估方法,如临床疗效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估等,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2.2 评估指标的确定:确定评估病种诊疗方案的关键指标,如疗效指标、安全指标、经济指标等,以全面评估方案的优劣。
2.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解读: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三、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方案3.1 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病种诊疗方案管理制度,明确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流程,确保方案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2 多学科协作: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病种诊疗的整体效果。
3.3 信息化支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病种诊疗方案的电子化管理和共享,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准确性。
四、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4.1 方案实施的监测与评估:对优化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2 持续改进与更新: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更新病种诊疗方案,提高方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3 效果评估与总结:对优化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病种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
正文内容: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1.1 临床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当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效果和问题,发现潜在的改进空间。
1.2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结合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现有诊疗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1.3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当前诊疗方案的评价,发现患者需求与现有方案的不匹配之处。
2.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2.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2 引入新技术和新药物:结合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进展,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3 加强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提高诊疗方案的综合效果。
2.4 优化医疗流程:通过优化医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优化诊疗方案的实施效果。
2.5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 总结在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方案中,我们需要从临床数据分析、专家评审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多个角度出发。
通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引入新技术和新药物、加强团队合作、优化医疗流程和加强患者教育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诊疗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技术进展。
总结: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临床数据分析、专家评审、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现有方案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精品名师资料

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我科自2013年7月底成立以来,对本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半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本年度总结。
一.总结: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漠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青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以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A中风: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69例病例中,中药汤剂4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69例,针灸治疗55例,康复训练57。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博,下一步继续注重康复器械治疗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凤阳上扰9例,风痰阻络60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辩证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⑤治疗周期:平衡13.7天;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我科室新成立好久,团队年龄整体偏于青年,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缺乏群众信任度,加之我科室中医特色运用比例不够,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差。
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烦、细密解释。
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B眩晕: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32例病例中,中药汤剂12例,用中药静脉制剂32例,耳穴压豆25例,针灸治疗1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苇根、甘草。
中成药:金贝痰咳清颗粒等。
3.风燥伤肺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推荐方药:桑杏汤。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子、梨皮。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等。
(二)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药线点灸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
(三)药物贴敷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四)刮痧、拔罐疗法凡士林涂搽后背暴露部位,用刮痧板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五)其他疗法咽痒、咽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六)健康教育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四、难点分析1、有些咳嗽治疗效果不佳,与生活调护不利有关,必须详细交代患者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燥咳者,多于夜间及晨起时发作,此多为营卫二气不和,肺气不利所致,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可用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或非那根片等抗过敏治疗,能提高疗效。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2、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3、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4、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
计分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0 无咳嗽无咳嗽1 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2 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入睡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TCD编码:D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ICD-10编码:I63.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2. 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阳闭):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2)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牛膝、黄芩、山栀、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中成药:天麻杜仲胶囊等。
(2)风痰阻络证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等。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
牛膝、代赭石、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9g、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
中成药:镇脑宁胶囊、知柏地黄丸等。
(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
中成药:银杏叶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等。
2.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阳闭)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鼻饲安宫牛黄丸。
(2)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予参附汤加减频服,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中脏腑痰热内闭证: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元气败脱证: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2.中经络(1)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2)风火上扰见热证者,选用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3)风痰阻络痰多者,选用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痰热清注射液等。
(4)老年、气虚、阴虚证者,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头皮针、电针、灸法、拔罐等;亦可选用治疗设备辅助治疗,如电子针疗仪、平衡杠、TCD治疗仪等。
(四)推拿治疗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五)熏洗、热敷疗法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肢体肿胀等。
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或中药药包局部热敷,每日1~2次。
(六)内科基础治疗中经络和中脏腑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七)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
(八)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四、难点分析1、偏瘫或昏迷等卧床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肩-手综合症等并发症,陪人多为非专业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及康复指导,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预防保健意识不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改变配合欠佳,主管医师务必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预防、保健等常识,使其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引起重视,从而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咨询,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二)评价方法在患者入院、出院时,针对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治愈:血压稳定,神志清晰,肢体语言功能恢复较好,基本能自理。
2、好转:意识转清,肢体言语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恶化。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痛(TCD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