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基本步伐颤膝
藏族舞颤膝动作要领

藏族舞颤膝动作要领藏族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
作为藏族舞蹈的一种,颤膝舞是一种充满力量和动感的舞蹈形式,它以膝部的颤动为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藏族舞颤膝动作的要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藏族舞。
一、颤膝动作的基本要领颤膝舞是一种需要大量锻炼的舞蹈形式,它要求舞者拥有良好的体质和技巧。
在颤膝舞中,膝部的颤动是最基本的动作要领。
舞者应该保持双脚分开,双手自然下垂。
然后,舞者应该将重心放在膝盖上,用力收缩膝部肌肉,使膝盖快速颤动。
颤动的幅度应该适宜,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舞蹈的美感和节奏感。
二、颤膝舞的技巧要领除了基本动作要领外,颤膝舞还有一些技巧要领。
首先,颤膝舞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舞者需要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控制膝部的颤动,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其次,颤膝舞还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由于颤膝舞的动作比较激烈,需要舞者保持平衡,避免跌倒或受伤。
最后,颤膝舞还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和耐力。
在颤膝舞中,舞者需要快速的移动和变换姿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和耐力来支撑舞蹈的演出。
三、颤膝舞的表现形式颤膝舞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舞蹈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颤膝舞中,舞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情感。
比如,舞者可以通过颤膝的快速颤动来表达激情和热情,也可以通过舞姿的柔美和优雅来表达温柔和柔情。
颤膝舞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来进行调整。
比如,在庆祝活动和节日庆典中,颤膝舞可以表现出欢乐和祝福的情感;而在战争和抗灾救援等场合中,颤膝舞可以表现出坚强和勇敢的精神。
四、颤膝舞的文化内涵颤膝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颤膝舞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颤膝舞,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藏族舞颤膝动律组合讲解

藏族舞颤膝动律组合讲解哇塞,说起藏族舞的颤膝动律组合,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想象一下,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藏族的小伙伴们欢快地跳着舞,那颤膝的动作就像是草原上被微风吹动的小花,轻轻摇曳。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颤膝到底是咋回事。
你看啊,它可不是随随便便地抖抖膝盖,而是有节奏、有韵律的。
就好像你的膝盖变成了会唱歌的小精灵,跟着音乐的节拍跳动。
当我第一次尝试这个动作的时候,哎呀,那可真是手忙脚乱!我的膝盖就像不听使唤的调皮鬼,完全找不到感觉。
老师在旁边着急地喊:“膝盖放松,要有弹性!”我心里直嘀咕:“这弹性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后来,老师给我们做示范。
只见她的膝盖一上一下,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仿佛她整个人都融入到了音乐里。
我忍不住问旁边的小伙伴:“你说老师咋就跳得这么好呢?”小伙伴眨眨眼说:“那是因为老师练得多呗!”于是,我们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慢慢地,我好像找到了一点窍门。
膝盖不再那么僵硬,开始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啦。
这时候,我心里那个美呀,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你知道吗?颤膝动律组合可不光是膝盖在动,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得配合好。
比如说腰,得跟着膝盖的动作微微扭动,就像随风摆动的柳枝。
还有肩膀,也得放松,不能太紧绷。
这就好比一辆汽车,每个零件都得协调运作,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在练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也会互相帮助。
“哎,你这个膝盖再抬高一点。
”“对对对,就是这样,保持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特别热烈。
再说说表情,跳藏族舞的时候,表情可重要啦!要笑得灿烂,仿佛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眼睛也要有神,就像能看到远方的雪山和草原。
这感觉,就像是你正在给大家讲述一个特别美好的故事。
现在想想,学习藏族舞的颤膝动律组合,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真的特别有趣。
它让我感受到了藏族舞蹈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呀,如果你也对藏族舞感兴趣,那就大胆地去尝试颤膝动律组合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藏族颤踏动律组合

藏族颤踏动律组合一、学习目标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二、教学知识点1、颤膝准备:自然体态做法:双膝松弛、有弹性地连续小颤,重拍在下,一拍两颤2、碎踏准备:自认体态。
做法:颤膝带动双脚交替全脚踏地。
3、抬踏(1)双脚抬踏准备:自然体态做法:颤膝带动双脚脚掌向上自然向下击地。
(2)单脚抬踏准备:自然体态做法:要求与双脚抬踏一样,单脚脚掌向上抬起自然击地,双脚交替进行。
(3)换脚抬踏准备:自然体态1--主力腿膝盖向上抬踏,动力腿抬至主力腿脚踝处Da--动力腿自然踏下,同时双腿颤膝一次注意:颤膝带动抬踏,可以连续、交替、原地、前进后退。
4、抬踏步准备:左脚丁字步,双手自然下垂Da--右腿膝盖微屈左脚挤出前25度,身体转向左斜前方。
1--右脚抬踏,左脚经上弧线自然勾回。
Da--左脚踏落自然位、重心左移,体对前方。
2--右脚右丁字步踏落,体对右斜前方。
提示:双手通常配合翻盖手5、退踏步准备:自然体态1--右脚后撤步,脚掌着地,右前后摆手。
Da--左脚原地踏落2--右脚自然向前踏落,左前后摆手。
提示:动作过程中颤膝必须贯穿始终,身体左右微微摆动6、滴答步准备:左丁字步,双手下垂,右侧坐懈夸1--右脚抬踏,左脚同时微微抬起,略屈膝。
Da--左脚踏落,双膝略直。
提示:1、重心在主力腿2、手臂配合盖分手。
7、第一基本步准备:自然体态1--2 左换脚抬踏接原地碎踏两次,右前方围腰悠摆手一次。
提示:第一基本步在交替流动完成时,可以半脚掌进行。
8、第二基本步准备:自然体态1--2 右换脚抬踏一次接向右横移碎踏两次,左前围腰悠摆手一次。
2--左脚并脚踏地(双脚略弯),右手单臂袖。
三、教学内容颤踏动律组合四、注意事项1、“颤”是藏族舞蹈的精髓元素,舞蹈中各种步法动作都是由膝盖的颤动作为连接,因此,膝关节的颤动一定要注意连续性。
藏族舞蹈《马兰谣》资料

马兰谣(藏族舞)1、训练目的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2、主要动作及要领a、颤踏: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b、跺踏:(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
c、跳踏:(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
2-4右左交替颤踏3次d、赶步:(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
e、牧童舞姿:(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f、吹笛子舞姿:(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g、遮阳手: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
3、节奏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1)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2)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第一段(1)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5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6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7-8 重复(1)5-6动作(2) 1 右侧牧童舞姿2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3-4 重复(1)1-2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8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3) 1-4 重复(1)1-4动作5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6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7-8 重复(3)5-6动作(4) 1 右侧吹笛子舞姿2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3-4 重复(4)1-2动作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8 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次(5) 1-4 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次5-6 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次,同时倾头,摆胯7-8 重复(5)5-6动作(6) 1-8 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点与5点之间,右手8点方位经体前下位交叉打开至左手斜上,右手斜下位,同时双脚赶步8次(7)-(8)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9) 1-2 经左跳至2点方位,双手于嘴旁呈呼喊状,右脚重心,左脚绷脚旁点地3-6 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8点方位,同时双脚经移重心至右脚绷脚旁点地7-8 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10)1-2 继续(9)7-8动作3-4 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4、提示a、颤踏步动作膝盖松弛,身体微微随动。
藏族舞蹈颤膝动作要领

藏族舞蹈颤膝动作要领
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藏族舞蹈颤膝这个超有意思的动作要领哈。
就拿我上次看到的一场藏族舞蹈表演来说吧。
那舞台上的舞者啊,跳得那叫一个精彩。
特别是那个颤膝的动作,哇,真的太绝了。
只见舞者站在那儿,身体微微前倾,然后膝盖就开始有节奏地颤抖起来啦。
就好像是膝盖装上了小马达一样,一下又一下,特别有节奏感。
我就盯着那膝盖看呀,感觉它们就像是在欢快地跳动,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故事。
你知道吗,要做好这个颤膝动作可不容易嘞。
首先呀,你的身体得放松,不能绷得紧紧的,不然那膝盖颤起来就会很生硬。
然后呢,膝盖的颤抖要有那种轻盈的感觉,不能太笨重啦。
就像那舞者一样,他们的颤膝看起来是那么自然流畅,仿佛这动作就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我当时就在想呀,这些舞者得练习多久才能把颤膝做得这么好呀。
肯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才能让膝盖这么听话,想怎么颤就怎么颤。
我都有点佩服他们啦。
总之呢,藏族舞蹈的颤膝动作真的很有特色,要掌握好它的要领,那可得下一番功夫哦。
咱要是也能把颤膝学好,那跳出来的藏族舞蹈肯定也超棒的啦!哈哈!。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其一是柔(柔韧)。
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
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
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
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
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
第三是颤(颤动)。
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
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
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
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
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浅析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

浅析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摘要:民族民间舞蹈在对自身身体素质锻炼方面和自身情绪抒发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训练价值。
藏族舞蹈最基本的动律就是膝盖的发力、颤动,将膝盖较有节奏的颤和运动作为舞蹈的核心动律,从而逐渐的将此运动规律形成舞蹈动作,用膝盖颤动的幅度大小、节奏快慢,我们可以区分出来藏族舞蹈不同的的风格特点。
以对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赏析出发,浅析在藏族舞蹈中“颤”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和其训练的意义,以及“颤”在藏族舞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颤”是怎样贯穿在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里面。
关键词:藏族舞蹈;“颤”;《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引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这支舞蹈具有藏族人民的风格和特征,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西藏,了解藏族舞的特征,其中的“颤”这一动律贯穿于整个舞蹈。
藏民族的宗教信仰稍微比较浓烈,他们独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和高原地理环境,也形成了藏族舞蹈最具特色的舞蹈动律“颤”。
浅析藏舞中“颤”到底有着怎样民族特色和训练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的理解到藏族舞蹈的艺术特点,由浅入深,在对藏族民间舞中“颤”的训练意义研究中慢慢了解藏族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和重要意义。
对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了解到藏族舞蹈中颤的特点。
1 藏族舞中“颤”的由来1.1 农牧文化影响藏族舞蹈的发源地西藏,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多为河流、拥有广阔的面积且地理海拔居高。
藏族人民以游牧为主,农牧文化逐渐的在历史条件和社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
因为地区海拔较高,这也就造成了以游牧为主的劳作方式,再加上青藏高原路都比较崎岖不好走,气候温差又较大,而且山高会造成缺氧,人们的劳动节奏不能太快,习惯穿软靴子行走,搬货物时习惯用后背来承重。
在这种奇特的高原环境中,藏族人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劳动方式,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经常穿着特别沉的长衣服,在干活的时候把衣服挂在腰上面,因为衣服的原因,他们在行走时身体也会自然的向前面倾斜,走路的时候也不会特别的,快比较慢步伐比较沉重,拖着身体走。
藏族基本步法组合

藏族基本步法组合藏族舞蹈有着独特的魅力,那其中的基本步法组合可太有趣啦。
一、颤膝动律。
藏族舞蹈里颤膝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哦。
你看啊,就像我们在高原上走路,膝盖会自然地颤动起来。
这颤膝不是那种很生硬的动作,而是带着一种韵律感,就好像我们的膝盖也在唱歌跳舞似的。
它的节奏很微妙,不是特别快,也不是特别慢,就像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节奏,悠闲又自在。
当我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要放松,就把自己想象成是在那片广阔的草原上,迎着风,随着心情自然地颤动膝盖。
而且这个颤膝可不是孤立的动作,它会和后面的步法相互配合呢。
二、退踏步。
这退踏步可好玩啦。
它的动作呢,是一脚往后退一步,然后另一脚再踏回来。
但是哦,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在往后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要稳,就像我们在小心翼翼地走过一片有点滑的草地。
踏回来的时候呢,要有一种力量感,就好像在告诉大地“我来啦”。
而且两只脚的交替要很自然,不能看起来很机械。
这个步法在藏族舞蹈里经常出现,它能体现出藏族人民那种稳健又不失活泼的性格特点。
我们在做这个步法的时候,还可以稍微晃动一下身体,让整个动作看起来更加生动,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鹿在草原上跳跃。
三、撩步。
撩步就像是藏族舞蹈里的一阵清风。
它是脚向前撩起,然后轻轻落下。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想象自己的脚像一片羽毛一样轻盈。
撩起的高度也有讲究呢,不能太高,显得太夸张,也不能太低,不然就没那种韵味了。
就好像我们在轻轻撩起草原上的小花一样,带着一种温柔和俏皮。
这个步法可以让整个舞蹈看起来更加灵动,就像流动的溪水一样。
而且撩步和颤膝结合起来的时候,那感觉就更美妙了,就像是风中的经幡,随风飘动,充满了生机。
四、冈达步。
冈达步可有点小难度啦,但也超级有趣。
它是一种很有力量感的步法。
脚向一侧踢出,然后迅速收回。
这个踢出的动作要有爆发力,就像藏族的勇士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但是在收回的时候呢,又要很干脆利落。
当我们做冈达步的时候,身体也要跟着微微倾斜,来保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舞蹈基本步伐(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藏族舞蹈的步伐与颤膝的配合,并且在与手臂的配合中解决身体的基本协调性,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中解决基本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步伐动作练习,上肢与步伐的配合。
3、情感、态度、价值感:训练学生学习动作的方法,解决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重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难点:抬踏颤行径、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方法:检查法、示范法、讲解法、模仿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回课
课堂回课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检查和评估。
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课下的练习情况,老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有利于新课程的教授和学习。
也能够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分组检查;
2、师带生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二、新课教授
1、抬踏颤行径
动作过程:脚下原地左右抬踏步颤膝各两次,第一次踏丁字位,
第二次踏正步位,然后抬踏步颤膝向前行径,左右脚交替,动力脚落刖。
动作要求:注意膝部的颤膝。
注意手脚的配合。
2、颤踏
动作过程:向左搓步碎踏,右左右左踏踏;向右搓步碎踏,左右
左右踏踏,踏步时第一次正步位踏,第二次丁字位踏。
动作要求:动作中的颤膝。
手臂动作的配合,手臂摊开再双盖手。
3、吸颤步
动作一过程:右吸落,左吸落。
颤膝配合,手臂上下摆动。
吸右腿, 起左臂。
动作二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
手臂前后配合摆动,吸右腿出
左手向前,头向右配合。
反面同理。
原地训练或行径训练。
动作要求:动力脚贴着主力腿平起,吸到小腿肚的位置,注意上下
肢动作的配合。
4、第一基本步
动作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
手臂前后裹身体摆动拉开七位手,吸右腿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然后拉开七位手,头向右配合。
反面同理。
原地训练。
起动力腿时重心向主力腿倒。
5、第二基本步
动作过程:手臂前后裹,拉开向上升五位手位置,然后落下。
脚下吸踏踏踏,靠踏踏踏。
想右行径。
6、第三基本步
动作过程:左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右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左右交
替。
注意左右交替的连贯性,以及步伐与颤膝的配合。
7、抬踏步
动作过程:以左为主力脚,抬右踏右踏左,由右转左面,继续抬踏步,左右交替。
三、教学过程
1、脚下动作练习,分排练习或统一练习;
2、手臂动作练习,统一练习,教师讲解示范;
3、上下肢动作配合,注意头的配合,身体的配合;
四、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课堂小结
脚下步伐与手臂配合单一练习,颤膝与屈伸要单一练习,熟练掌握动律后再配合步伐动作。
脚下步伐要清楚,熟练后配合节奏练习动作。
下节课分组进行检查。
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用身体去启发学生,展现藏族舞蹈的美感。
并且细心指导学生的整体问题和个别问题,及时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作练习或动作展示中,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欲望, 增进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