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硫酸铜提纯及产品的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如下:
实验名称: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粗硫酸铜的性质和特点;
2.学会使用溶剂萃取法提纯粗硫酸铜;
3.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原理:
粗硫酸铜中常常含有杂质,使用溶剂萃取法可以将杂质从硫酸铜溶液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溶剂是乙醇。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溶液,放置在漏斗中;
2.配制适量的乙醇溶液,将其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3.轻轻摇动漏斗,使乙醇和硫酸铜充分混合;
4.等待一段时间让两相分层,然后打开活塞,将底部的水层倒掉;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水层变清澈;
6.最后,将乙醇吹干,得到纯净的硫酸铜固体。

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多次溶剂萃取后,初步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

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和重量来计算提纯的效果。

实验结论:
本实验中使用溶剂萃取法成功地提纯了粗硫酸铜,并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固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措施:
1.源液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会对提纯效果产生影响,应控制好实验条件;
2.操作过程中注意漏斗的摇动和分层时间,以充分混合和分离两相液体;
3.提纯后得到的硫酸铜固体要充分晾干,以免含有残留的乙醇。

参考答案中的实验步骤和结果仅作参考,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实验八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

实验八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

实验八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实验目的】1. 了解提纯硫酸铜的方法。

2. 熟练掌握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操作。

3. 巩固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粗硫酸铜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主要为FeSO4和Fe2(SO4)3, 一般是先用H2O2等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然后调节溶液的pH值至4,加热使Fe3+水解成Fe(OH) 3沉淀,再过滤除去。

有关反应如下2FeSO4 H2SO4 H2O2 Fe2(SO4)3 2H2O3pH 4Fe3 3H2O Fe(OH)3 3H将除去杂质的CuSO4溶液蒸发,冷却结晶,可得蓝色CuSO4 - 5H2O。

当CuSO4 • 5H2O晶体析出时,其他微量的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母液中,过滤时可与CuSO4 - 5H2O分离。

【仪器和药品】仪器:台秤,分析天平,量筒(10mL),研钵,普通漏斗和漏斗架,布氏漏斗(20mm),吸滤瓶(10mL), 滴管,蒸发皿,小烧杯(50mL),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pH试纸,滤纸,容量瓶(50mL),塑料洗瓶,吸量管(2mL),洗耳球,锥形瓶(25mL)。

药品:HCl (2.0mol - L-1), H2SO4 (l.0 mol - L-1), NaOH(2.0 mol - L'1), NH 3 - H2O (1.0 mol - L-1, 6.0 mol - L'1),粗硫酸铜,KSCN (1.0 mol - L'1), H2O2 (3%) , H3PO4 (浓),NaF (0.5 mol - L'1), KI (1.0 mol - L'1), Na2S2O3 (0.1000 mol - L'1)标准溶液,淀粉(0.2%), KSCN(10%),。

【实验步骤】1. 粗硫酸铜的提纯(1) 在台秤上称取用研钵研细的粗硫酸铜晶体4g作提纯用,另称0.5g用于比较提纯前后杂质的对照实验。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1)实验项目名称:粗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的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因此在本实验中先将Fe 2+ 在酸性介质中用H 2O 2氧化成Fe 3+ :2Fe 2+ + H 2O 2 + 2H + = 2Fe 3+ + 2H 2O然后采用控制pH 在3.7~4.0沉淀Fe 3+,达到Fe 3+、Fe 2+ 与Cu 2+ 分离的目的。

从氧化反应中可见,应用H 2O 2作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其它离子,多余的H 2O 2可利用热分解去除而不影响后面分离。

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可采用重结晶方法分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特别是CuSO 4?5H 2O 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着减少,当热的CuSO 4饱和溶液冷却时,CuSO 4?5H 2O 先结晶析出,而少量易溶性杂质由于尚未达到饱和,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就能将易溶性杂质分离。

2. 目视比色法检验产品的杂质含量(铁的含量)的原理目视比色法是确定杂质含量的常用方法,在确定杂质含量后便能定出产品的纯度级别。

将产品配成溶液,在比色管中加入显色剂显色、定容,与在同样条件下显色、定容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准色阶)进行颜色比较(方法是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如果产品溶液的颜色比某一标准溶液的颜色浅,就可确定杂质含量低于该标准溶液中的含量,即低于某一规定的限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为限量分析。

由于本实验的产品溶液Cu 2+本身有颜色,干扰Fe 3+ 的比色观察,因此在比色检验前需要首先在产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6mol?dm –1氨水,使微量的F e 3+ 杂质沉淀、过滤分离出来,沉淀用热的2mol?dm –1 HCl 溶解后收集到比色管中,加入25% KSCN 溶液显色(生成[Fe(SCN)n ]3–n 血红色络合物,n=1~6)、定容,然后与标准色阶比较,从而确定产品中杂质铁的含量范围。

粗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的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

粗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的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粗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的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教务处制与在同样条件下显色、定容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准色阶)进行颜色比较(方法是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如果产品溶液的颜色比某一标准溶液的颜色浅,就可确定杂质含量低于该标准溶液中的含量,即低于某一规定的限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为限量分析。

由于本实验的产品溶液Cu2+本身有颜色,干扰Fe3+ 的比色观察,因此在比色检验前需要首先在产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6mol∙dm–1氨水,使微量的Fe3+ 杂质沉淀、过滤分离出来,沉淀用热的2mol∙dm–1HCl溶解后收集到比色管中,加入25% KSCN溶液显色(生成[Fe(SCN)n]3–n血红色络合物,n= 1~6)、定容,然后与标准色阶比较,从而确定产品中杂质铁的含量范围。

3. 热重分析的原理简介热分析技术是一类在程序温度控制下,跟踪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技术,可通过测量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物理性质参数(如质量、反应热、比热、膨胀系数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物质的组分、状态、结构及其它物化性质,评定材料的耐热性能,探索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等。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法(TG)、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

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y,简称TG)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由TG实验获得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或TG曲线),它是以质量为纵坐标(由上到下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由左到右增加)。

由TG可以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eriva tive Thermogravimetry,简称DTG),它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

热重分析法突出的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测定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及变化速率。

实验粗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粗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粗硫酸铜的提纯一、实验目的1.了解粗硫酸铜提纯及产品纯度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台秤和pH 试纸的使用以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不溶性杂质:直接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Fe 2+、Fe 3+等:先全部氧化为Fe 3+,后调节pH ≈4,使其水解为Fe(OH)3沉淀后过滤;其它可溶性杂质:重结晶留在母液中。

三、实验内容产品外观、色泽;理论产量;实际产量;产率;纯度检验结果。

四、思考题产品纯度高,得率高的关键1、水解时控制好pH 值:pH 过低,Fe 3+水解不完全;过高会生成Cu(OH)2沉淀。

2、蒸发浓缩时控制母液的量:母液过多,硫酸铜损失多,产率低;母液过少,杂质析出,纯度低。

5g 硫酸铜20mLH 2O 搅拌、加热溶解2mLH 2O 2滴加NaOH 至pH ≈4静置100mL 烧杯3倾析法过滤滤液承接在蒸发皿(另留10d 于试管中用于检验纯度)2~3dH 2SO 4蒸发至刚出现晶膜冷却抽滤取出晶体,称重pH1~210d 待测液6mol ·L -1NH 3·H 2O 深蓝色溶液过滤NH 3·H 2O弃去蓝色溶液3mLHCl接收滤液2dKSCN比较颜色深浅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正确读数。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比较,学会控制滴定速度和判断终点。

二、实验内容1、酸式滴定管旋塞涂油:给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涂油(P18),试漏。

要求:姿势正确,旋塞与旋塞槽接触的地方呈透明状态,转动灵活,不漏水。

2、碱式滴定管配装玻璃珠:为碱式滴定管配装大小合适的玻璃珠和乳胶管。

要求:不漏水。

3、洗涤:洗涤滴定管和锥形瓶(P5)。

要求:内壁完全被去离子水均匀润湿,不挂水珠。

4、润洗: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P19)。

要求:操作姿势正确。

5、装溶液: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内装入指定溶液,赶除气泡(P19),读数。

要求:无气泡,读数姿势及记录的数据有效数字正确。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粗硫酸铜的提纯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提纯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粗硫酸铜中含有多种杂质,如铁、锌、铅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法,通过加入适当的试剂,使杂质转化为不溶性沉淀,从而实现粗硫酸铜的提纯。

三、实验器材1. 烧杯(150mL、250mL各1个)2. 玻璃棒(1根)3. 滤纸(若干)4. 漏斗(1个)5. 电子天平(1台)6. 研钵(1个)7. 粗硫酸铜(适量)8. 氢氧化钠(NaOH,固体)9. 氯化钡(BaCl2,固体)10. 硫酸(H2SO4,浓)11. 蒸发皿(1个)12. 烧瓶(1个)13. 酒精灯(1个)14. 冷却水(适量)四、实验步骤1. 称量与溶解- 称取粗硫酸铜5g,放入150mL烧杯中。

- 加入约4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粗硫酸铜完全溶解。

2. 沉淀- 向溶液中缓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pH值达到4.0左右。

- 加入少量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 继续加入BaCl2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

- 加热溶液,使沉淀充分凝聚。

3. 过滤-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弃去洗涤液。

4. 蒸发浓缩-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 蒸发至溶液浓度适宜,有晶体析出。

5. 结晶- 将蒸发皿放置于冷却水浴中,使晶体充分结晶。

- 用滤纸将晶体过滤出来。

6. 干燥- 将晶体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至粉末状。

- 将粉末状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称取提纯后的硫酸铜,质量为4.2g。

- 计算提纯率:$\frac{4.2g}{5g} \times 100\% = 84\%$。

2. 结果分析- 通过本实验,成功地将粗硫酸铜提纯,提纯率为84%。

- 实验过程中,沉淀、过滤、蒸发浓缩、结晶等步骤操作正确,无明显误差。

六、实验讨论1. 在沉淀过程中,pH值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

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

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粗硫酸铜的提纯过程,探究提纯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纯度的提高情况。

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粗硫酸铜中常常含有杂质,对一些特定实验或工业生产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提纯粗硫酸铜成为一项重要的实验。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粗硫酸铜、蒸馏水、滤纸、玻璃棒、烧杯等。

2. 将粗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生成溶液。

3. 将溶液过滤,将固体残渣留下。

4. 将固体残渣用蒸馏水洗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5. 再次过滤溶液,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溶液。

6. 将溶液加热,使其蒸发,直至溶液变浓缩。

7. 将溶液冷却,观察是否有结晶生成。

8. 若有结晶生成,使用滤纸将结晶分离出来。

9. 将分离得到的结晶晾干,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对粗硫酸铜进行了提纯。

在溶液经过过滤、洗涤、浓缩和结晶等处理后,我们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观察晶体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发现与粗硫酸铜相比,提纯后的硫酸铜晶体更加纯净、结晶更加完整。

实验讨论: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过滤、洗涤、浓缩和结晶等方法对粗硫酸铜进行了提纯。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通过滤纸的微孔,可以将固体残渣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 洗涤是为了去除固体残渣中的杂质,通过反复加入蒸馏水并搅拌,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杂质。

3. 浓缩是通过加热溶液,使其蒸发,从而增加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后产生了结晶。

4. 结晶是通过溶液的冷却,使其中的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

通过滤纸将晶体分离出来,可以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观察,我们成功地对粗硫酸铜进行了提纯。

通过过滤、洗涤、浓缩和结晶等方法,我们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果表明,提纯方法的有效性较高,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

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粗硫酸铜的提纯过程,掌握提纯方法及原理。

2.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3. 掌握化学试剂的用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印染、电镀、催化剂等领域。

然而,市售的粗硫酸铜中往往含有杂质,如铁、锌、铅等金属离子以及有机物等。

本实验通过氧化、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对粗硫酸铜进行提纯,使其纯度达到99%以上。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烧杯(150mL)2. 玻璃棒3. 漏斗4. 铁架台5. 蒸发皿6. 烧瓶7. 滤纸8. 试剂瓶试剂:1. 粗硫酸铜(10g)2. 硫酸亚铁(0.03g)3. 硫酸铁(0.07g)4. 3%H2O25. 2mol/L H2SO46. 2mol/L NaOH7. 6mol/L HCl8. 3mol/L H2O9. KSCN10. 乙醇四、实验步骤1. 称量和溶解:称取10g粗硫酸铜,加入0.03g硫酸亚铁和0.07g硫酸铁,放入150mL洁净烧杯中,加入约40mL水,2mL 1mol/L H2SO4,加热、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溶解,停止加热。

2. 氧化和沉淀:边搅拌边往溶液中慢慢滴加约2mL 3%H2O2,加热片刻(若无小气泡产生,即可认为H2O2分解完全),然后边搅拌边滴加2mol/L NaOH溶液,直至溶液的pH值在3.7~4.0之间,再加热片刻,让Fe(OH)3加速凝聚,取下,静置,待Fe(OH)3沉淀沉降。

3. 常压过滤:先将上层清液沿玻璃棒倒入贴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下面用蒸发皿承接。

待清液滤完后再逐步倒入悬浊液过滤,过滤近完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洗涤液也倒入漏斗中过滤。

待全部滤完后,弃去滤渣。

4. 蒸发浓缩和结晶: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结晶膜,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析出硫酸铜晶体。

用滤纸过滤,收集纯硫酸铜晶体。

5. 干燥和称量:将纯硫酸铜晶体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待其质量稳定后,称量,计算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完美格式
粗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的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
由Cu(OH)2与Fe(OH)2的溶度积计算,Cu2+ 与Fe2+ 似乎也可以用分步沉淀法分离,但由于Cu2+ 是主体,Fe2+ 是杂质,这样进行分步沉淀会产生共沉淀现象(Cu(OH)2沉淀吸附、包裹少量Fe2+ 杂质的现象),达不到分离目的。

因此在本实验中先将Fe2+ 在酸性介质中用H2O2氧化成Fe3+:
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然后采用控制pH在3.7~4.0沉淀Fe3+,达到Fe3+、Fe2+ 与Cu2+ 分离的目的。

从氧化反应中可见,应用H2O2作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其它离子,多余的H2O2可利用热分解去除而不影响后面分离。

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可采用重结晶方法分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特别是CuSO4∙5H2O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当热的CuSO4饱和溶液冷却时,CuSO4∙5H2O先结晶析出,而少量易溶性杂质由于尚未达到饱和,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就能将易溶性杂质分离。

2. 目视比色法检验产品的杂质含量(铁的含量)的原理
目视比色法是确定杂质含量的常用方法,在确定杂质含量后便能定出产品的纯度级别。

将产品配成溶液,在比色管中加入显色剂显色、定容,与在同样条件下显色、定容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准色阶)进行颜色比较(方法是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如果产品溶液的颜色比某一标准溶液的颜色浅,就可确定杂质含量低于该标准溶液中的含量,即低于某一规定的限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为限量分析。

由于本实验的产品溶液Cu2+本身有颜色,干扰Fe3+ 的比色观察,因此在比色检验前需要首先在产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6mol∙dm–1氨水,使微量的Fe3+ 杂质沉淀、过滤分离出来,沉淀用热的2mol∙dm–1HCl溶解后收集到比色管中,加入25% KSCN溶液显色(生成[Fe(SCN)n]3–n血红色络合物,n= 1~6)、定容,然后与标准色阶比较,从而确定产品中杂质铁的含量范围。

3. 热重分析的原理简介
热分析技术是一类在程序温度控制下,跟踪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技术,可通过测量物质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物理性质参数(如质量、反应热、比热、膨胀系数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物质的组分、状态、结构及其它物化性质,评定材料的耐热性能,探索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等。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法(TG)、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

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y,简称TG)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由TG实验获得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或TG曲线),它是以质量为纵坐标(由上到下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由左到右增加)。

由TG可以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eriva tive Thermogravimetry,简称DTG),它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

热重分析法突出的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测定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及变化速率。

很多离子型的盐类从水溶液中析出时,常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结晶水与盐类结合得比较牢固,但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可以脱去结晶水的一部分或全部。

由于压力、粒度、升温速率不同,有时可以得到不同的脱水温度及脱水过程。

本实验将利用同步(综合)热分析仪对提纯实验的产品进行热重分析,同步(综合)热分析仪可同步提供TG、DTG、DSC的曲线图谱,通过对这些曲线图谱的综合分析,推断硫酸铜晶体受热在不同温度下逐步脱去结晶水的过程,并探讨这些结晶水在晶体内部的不同结合方式(例如配位键、氢键等)。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150mL烧杯1个,100mL烧杯2个,玻璃棒2根,量筒(100mL、10mL)、洗瓶、玻璃漏斗(7.5cm)、蒸发皿(250mL)、布氏漏斗(8cm)、抽滤瓶(250mL)、铁架台、铁圈、石棉网各1个,比色管(25mL)、带刻度吸量管(5mL)各一支
电子天平、可调电炉、循环水式真空泵、同步热分析仪(STA 409 PC)广泛pH试纸、定性滤纸(12.5cm、7cm)
药品:
2mol∙L–1NaOH 、1mol∙L–1H2SO4、2 mol∙L–1HCl、6mol∙L–1NH3∙H2O、3% H2O2、25% KSCN、粗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
1.粗硫酸铜的提纯
(1)称量和溶解
称取粗硫酸铜10g(混入0.03g硫酸亚铁、0.07g硫酸铁),放入150 mL洁净烧杯中,加入约40mL水,2mL 1mol∙L–1H2SO4,加热、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溶解,停止加热。

(2)氧化和沉淀
边搅拌边往溶液中慢慢滴加约2mL 3% H2O2,加热片刻(若无小气泡产生,即可认为H2O2分解完全),然后边搅拌边滴加2mol∙L–1NaOH溶液,直至溶液的pH≈3.7~4.0,再加热片刻,让Fe(OH)3加速凝聚,取下,静置,待Fe(OH)3沉淀沉降。

(3)常压过滤
先将上层清液沿玻璃棒倒入贴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下面用蒸发皿承接。

待清液滤完后再逐步倒入悬浊液过滤,过滤近完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洗涤液也倒入漏斗中过滤。

待全部滤完后,弃去滤渣。

(4)蒸发浓缩和结晶
将蒸发皿中的滤液用1mol∙L–1H2SO4调至pH 1~2后,加热蒸发浓缩(勿加热过猛,注意搅拌以免液体飞溅而损失),浓缩过程中注意用药匙刮下边缘上过早析出的晶体。

直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结晶(晶膜)时,立即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勿要用水冷),慢慢地析出CuSO4∙5H2O晶体。

(5)减压过滤
热重曲线图分析:
1.理论上若硫酸铜晶体中5个结晶水完全失去,总失重率为多少?
2.由样品的热重曲线图可推断,样品失重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每段失重率是多少?总失重率是多少?与理论值相比,可推断样品失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每段失重对应的温度范围是多少?焓变分别是多少?是放热还是吸热过程?
4.每段失重相当于失去几个结晶水?写出推算过程。

5.用反应简式表示样品的失重过程。

6.(附加题)若你对硫酸铜晶体的空间结构有了解,初步判断在每段失重中所脱去的结晶水对应的空间位置,并解释硫酸铜晶体逐步脱去结晶水的原因。

六、结果分析和问题讨论
1. 在加入H2O2氧化Fe2+ 时,为什么要边搅拌边慢慢滴加?若Fe2+ 氧化不完全,对实验有何影响?
2. 在除硫酸铜溶液中的Fe3+ 时,为什么要调节pH ≈
3.7~
4.0?pH值太大或太小有什么影响?
3. 结合本人的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回收率过高或偏低的原因。

4. 结合本人的产品纯度检验结果,你认为哪些步骤是影响提纯效果的关键性步骤?哪些步骤需要进一步探讨或改进?
(你还可以提出更多与本实验相关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七、实验结论
(扼要表述实验的结果,并对实验进行扼要的总结,指出实验的主要收获和不足之处,对现行实验方案有何改进意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