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
实验八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

实验八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实验目的】1. 了解提纯硫酸铜的方法。
2. 熟练掌握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操作。
3. 巩固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粗硫酸铜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主要为FeSO4和Fe2(SO4)3, 一般是先用H2O2等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然后调节溶液的pH值至4,加热使Fe3+水解成Fe(OH) 3沉淀,再过滤除去。
有关反应如下2FeSO4 H2SO4 H2O2 Fe2(SO4)3 2H2O3pH 4Fe3 3H2O Fe(OH)3 3H将除去杂质的CuSO4溶液蒸发,冷却结晶,可得蓝色CuSO4 - 5H2O。
当CuSO4 • 5H2O晶体析出时,其他微量的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母液中,过滤时可与CuSO4 - 5H2O分离。
【仪器和药品】仪器:台秤,分析天平,量筒(10mL),研钵,普通漏斗和漏斗架,布氏漏斗(20mm),吸滤瓶(10mL), 滴管,蒸发皿,小烧杯(50mL),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pH试纸,滤纸,容量瓶(50mL),塑料洗瓶,吸量管(2mL),洗耳球,锥形瓶(25mL)。
药品:HCl (2.0mol - L-1), H2SO4 (l.0 mol - L-1), NaOH(2.0 mol - L'1), NH 3 - H2O (1.0 mol - L-1, 6.0 mol - L'1),粗硫酸铜,KSCN (1.0 mol - L'1), H2O2 (3%) , H3PO4 (浓),NaF (0.5 mol - L'1), KI (1.0 mol - L'1), Na2S2O3 (0.1000 mol - L'1)标准溶液,淀粉(0.2%), KSCN(10%),。
【实验步骤】1. 粗硫酸铜的提纯(1) 在台秤上称取用研钵研细的粗硫酸铜晶体4g作提纯用,另称0.5g用于比较提纯前后杂质的对照实验。
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物理化学性质。
2. 掌握重结晶法在硫酸铜提纯中的应用。
3. 学会实验操作技能,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SO4·5H2O。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重结晶法对粗硫酸铜进行提纯。
重结晶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质,通过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基本操作而使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结晶析出,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布氏漏斗、抽滤瓶、烘箱等。
2. 试剂:粗硫酸铜、蒸馏水、1mol/L H2SO4、3% H2O2、2mol/L NaOH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和溶解:称取10g粗硫酸铜,放入150mL洁净烧杯中,加入约40mL水,2mL 1mol/L H2SO4,加热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溶解。
2. 氧化和沉淀:边搅拌边往溶液中慢慢滴加约2mL 3% H2O2,加热片刻(若无小气泡产生,即可认为H2O2分解完全),然后边搅拌边滴加2mol/L NaOH溶液,直至溶液的pH值在3.7~4.0之间,再加热片刻,让Fe(OH)3加速凝聚。
3. 常压过滤:先将上层清液沿玻璃棒倒入贴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下面用蒸发皿承接。
待清液滤完后再逐步倒入悬浊液过滤,过滤近完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洗涤液也倒入漏斗中过滤。
待全部滤完后,弃去滤渣。
4. 蒸发浓缩和结晶:将蒸发皿中的滤液用1mol/L H2SO4调至pH值在1~2之间后,加热蒸发浓缩(勿加热过猛,注意搅拌以免液体飞溅而损失),浓缩过程中注意用药匙刮下边缘上过早析出的晶体。
直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结晶(晶膜)时,立即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勿要用水冷),慢慢地析出CuSO4·5H2O晶体。
5. 减压过滤:待蒸发皿底部用手摸感觉不到温热时,将晶体与母液转入已放好滤纸的布氏漏斗中进行抽滤,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晶体与滤纸分离。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硫酸铜的提纯实验报告引言: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中。
然而,由于其商业供应的硫酸铜可能含有杂质,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实验中需要对其进行提纯。
本实验旨在通过结晶的方法对硫酸铜进行提纯,以获得纯度更高的硫酸铜。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1 准备所需材料:硫酸铜样品、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等。
1.2 清洗实验器材:将使用的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以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提纯硫酸铜:2.1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样品称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硫酸铜充分溶解。
2.2 将溶液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可使用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操作。
2.3 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至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2.4 在溶液冷却的过程中,硫酸铜会逐渐结晶出来。
可以观察到溶液表面出现小晶体。
2.5 将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使结晶充分形成。
2.6 使用滤纸和漏斗将结晶分离出来,将其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3. 结果与讨论:3.1 实验中获得的硫酸铜结晶经过干燥后,可以观察到其颜色较为纯净,没有明显的杂质。
3.2 通过对提纯前后硫酸铜样品的比较,可以发现提纯后的硫酸铜纯度更高,适用于一些对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
3.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溶液的温度和结晶时间,以获得更好的结晶效果。
3.4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操作的不精确以及实验器材的污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结论:通过结晶的方法对硫酸铜进行提纯,可以获得纯度更高的硫酸铜样品。
实验结果表明,提纯后的硫酸铜具有较高的纯度,适用于一些对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
然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仍需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附录: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和仪器:1. 硫酸铜样品2. 蒸馏水3. 烧杯4. 玻璃棒5. 滤纸6. 漏斗实验中所使用的方法:1. 溶解硫酸铜样品2. 过滤溶液3. 结晶和干燥实验中所获得的结果:1. 提纯后的硫酸铜样品颜色较为纯净,没有明显的杂质。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硫酸铜的精制与分离方法,掌握化学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硫酸铜精制的方法主要有铁粉还原法和电解法。
本实验采用铁粉还原法进行精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称取硫酸铜,铁粉,蒸馏水,滤纸,产地紫外线灯等实验装置。
2. 取50mL硫酸铜溶液,加入适量铁粉,拌匀装入实验室制陶器中,置于产地紫紫外线灯下搅拌反应4小时。
3. 过滤:将反应液倒入漏斗中,过滤掉产生的铁素体沉淀,并严格注意操作时使用玻璃棒搅动,保证底部沉淀物均匀,滤液清澈。
4. 洗涤:用硫酸铜溶液将漏斗中的沉淀冲洗干净,并用蒸馏水洗三次。
5. 烘干:将漏斗中的沉淀用电热炉加热至白热,直到硫酸铜精制后的产物出现棕色沉淀为止。
然后用气流管将样品吹干并冷却至室温。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质量稳定,无杂质的硫酸铜单质样品。
经仔细称量,得到其纯度在90%以上。
实验结论:硫酸铜经过铁粉还原法的精制,得到的样品纯度较高,可以用作冶金行业制备其他重要物质的重要原料。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注意化学品的安全操作,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实验前需要熟悉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并根据手册的指导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3.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仪器和试剂的状态,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 实验结束后,注意清洁实验仪器和消毒操作区,保持实验环境干净卫生。
5. 本实验中铁粉还原法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实验室通风,以防铁粉粉尘过大,引起旋转涡消纳,造成危险。
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

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硫酸铜的提纯过程,探究提纯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反复结晶、过滤和干燥等步骤,成功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果表明,提纯方法对硫酸铜的纯度有显著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
引言:硫酸铜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池、电镀等领域。
然而,商用的硫酸铜常常存在着杂质,影响其应用效果。
因此,对硫酸铜进行提纯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结晶法提纯硫酸铜,探究提纯方法对硫酸铜纯度的影响,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
b. 清洗实验器皿,确保无杂质残留。
c. 确定实验室内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结晶条件。
2. 实验步骤:a. 将一定量的商用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制备硫酸铜溶液。
b. 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
c. 关闭加热设备,让硫酸铜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d. 观察硫酸铜溶液是否出现结晶现象,若有,则进行过滤。
e. 将过滤得到的硫酸铜晶体置于干燥器中,使其干燥。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得到了一定量的硫酸铜晶体。
经过称重和红外光谱分析,我们发现晶体的纯度较高,无明显杂质。
这表明我们所采用的提纯方法是有效的。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问题分析:1. 结晶效果不稳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并未出现明显的结晶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结晶条件不完全满足,如温度、浓度等因素未得到良好控制。
2. 晶体颗粒不均匀:观察所得硫酸铜晶体,我们发现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不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结晶速率过快或晶体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等原因引起的。
改进方向:1. 控制结晶条件:在下一次实验中,我们将更加严格地控制结晶条件,如温度、浓度和搅拌速度等,以提高结晶效果的稳定性。
2. 优化晶体生长过程:通过调整溶液的冷却速率和添加适量的晶种,可以改善晶体的颗粒均匀性和形状。
硫酸铜重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水浴加热、蒸发、浓缩,以及倾泻法、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3. 掌握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将粗硫酸铜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使其形成饱和溶液;然后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冷却溶液,使硫酸铜结晶析出,过滤得到纯硫酸铜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滤器、蒸发皿、加热装置、干燥器等;2. 药品:粗硫酸铜、蒸馏水、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放入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3.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4. 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收集滤液;5.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加热,使溶液蒸发浓缩;6. 当溶液中出现晶体膜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7. 冷却过程中,晶体逐渐析出,收集晶体;8. 将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5.00g;2.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4.20g;3. 纯度计算:纯度 = (收集到的纯硫酸铜晶体质量 / 称取的粗硫酸铜质量) × 100% = (4.20g /5.00g) × 100% = 84%。
六、实验结论1. 通过重结晶法,可以将粗硫酸铜提纯为纯硫酸铜晶体,纯度达到84%;2. 在实验过程中,加热、蒸发、冷却等步骤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硫酸铜重结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浓度对晶体析出速度和纯度有较大影响。
适当提高溶液浓度,可以加快晶体析出速度,提高纯度;2. 在过滤过程中,滤纸的选择和过滤速度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

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报告引言: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硫酸铜通常含有杂质,因此需要进行精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反复结晶和过滤操作,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 硫酸铜晶体- 烧杯- 醇- 滤纸- 玻璃棒- 热水浴- 蒸馏水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硫酸铜晶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硫酸铜完全溶解。
步骤二:将溶液置于热水浴中加热,使其慢慢蒸发,直至出现结晶。
步骤三:将结晶的硫酸铜用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步骤四:将过滤后的硫酸铜晶体再次溶解于醇中,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获得纯净的硫酸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结晶和过滤操作,我们成功地精制了硫酸铜。
通过目测观察,我们发现最后得到的硫酸铜晶体呈现出蓝色且均匀的颜色,没有任何杂质的存在。
这表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是有效的,能够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反复结晶和过滤的方法进行硫酸铜的精制。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加热蒸发溶剂可以使硫酸铜结晶。
而通过滤纸过滤可以去除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通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逐渐提高硫酸铜的纯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硫酸铜分解或挥发。
此外,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的密实性,以避免溶液渗漏,影响过滤效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精制了硫酸铜,提高了其纯度。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反复结晶和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去除硫酸铜中的杂质。
这对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硫酸铜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硫酸铜的精制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反复结晶和过滤的方法,以及它们在提高硫酸铜纯度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其他化合物的精制,为实验研究提供更纯净的物质基础。
硫酸铜提纯 实验报告

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
《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硫酸铜提纯实验,掌握硫酸铜的提纯方法,熟悉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可通过晶体生长法进行提纯。
晶体生长法是利用化合物在溶液中过饱和度的变化,使其结晶析出,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实验步骤:
1. 将硫酸铜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2. 将饱和溶液慢慢冷却至室温,观察并记录晶体的生成情况。
3. 将生成的硫酸铜晶体过滤并洗涤,得到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晶体。
观察晶体的形态和颜色,验证了提纯的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硫酸铜提纯实验,我们掌握了晶体生长法的操作技巧,了解了硫酸铜的提纯原理,提高了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
总结:硫酸铜提纯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还加深了我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硫酸铜的提纯、分析与测试
【实验目的】
1. 了解提纯硫酸铜的方法。
2. 熟练掌握重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操作。
3. 巩固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粗硫酸铜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主要为FeSO 4 和Fe 2(SO 4)3,一般是先用H 2O 2等氧化剂将Fe 2+氧化成Fe 3+,然后调节溶液的pH 值至4,加热使Fe 3+水解成Fe(OH)3沉淀,再过滤除去。
有关反应如下
O H 2)SO (Fe O H SO H FeSO 2234222424+=++
+≈∆+++=H 3)
OH (Fe O H 3Fe 34
pH 23
将除去杂质的CuSO 4溶液蒸发,冷却结晶,可得蓝色CuSO 4·5H 2O 。
当CuSO 4·5H 2O 晶体析出时,其他微量的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母液中,过滤时可与CuSO 4·5H 2O 分离。
【仪器和药品】
仪器:台秤,分析天平,量筒(10mL),研钵,普通漏斗和漏斗架,布氏漏斗(20mm),吸滤瓶(10mL),滴管,蒸发皿,小烧杯(50mL),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pH 试纸,滤纸,容量瓶(50mL),塑料洗瓶,吸量管(2mL),洗耳球,锥形瓶(25mL)。
药品: HCl (2.0mol ·L -1), H 2SO 4 (l.0 mol ·L -1),NaOH(2.0 mol ·L -1),NH 3·H 2O (1.0 mol ·L -1,6.0 mol ·L -1),粗硫酸铜,KSCN (1.0 mol ·L -1),H 2O 2 (3%),H 3PO 4 (浓),NaF (0.5 mol ·L -1),KI (1.0 mol ·L -1),Na 2S 2O 3 (0.1000 mol ·L -1)标准溶液,淀粉(0.2%),KSCN(10%), 。
【实验步骤】
1. 粗硫酸铜的提纯
(1) 在台秤上称取用研钵研细的粗硫酸铜晶体4g 作提纯用,另称0.5g 用于比较提纯前后杂质的对照实验。
(2) 将粗硫酸铜放入50mL 小烧杯中,加入10mL 蒸馏水,加热使其溶解。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0滴3%H 2O 2溶液,然后用2.0 mol ·L -1NaOH 溶液调节pH ≈4(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在pH 试纸上检验pH 值),再加热片刻,静置,使生成的Fe(OH)3沉降,溶液用普通漏斗过滤,滤液收集到洁净的蒸发皿中。
从洗瓶中挤出少量水淋洗烧杯及玻璃棒,过滤,滤液合并到蒸发皿中。
(3) 在滤液中加入1 ~ 2滴1.0 mol ·L -1 H 2SO 4,使其pH=l ~ 2,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发(注
意:勿加热过猛以免液体溅失),至液面出现一层结晶时停止加热。
(4) 让蒸发皿冷却至室温,使CuSO 4·5H 2O 晶体析出,用布氏漏斗过滤,尽量抽干,并用干净玻璃棒挤压布氏漏斗上的晶体,尽可能除去晶体间夹带的母液。
(5) 停止抽滤,取出晶体,把它夹在两张滤纸中,吸干其表面水分,将吸滤瓶中的母液倒入回收瓶中。
(6) 在台秤上称出产品质量,计算产率。
2. 硫酸铜纯度检定
(1) 将0.5g 粗硫酸铜用5mL 蒸馏水溶解,加入10滴1.0 mol ·L -1 H 2SO 4酸化,然后加入1mL H 2O 2煮沸片刻,使其中Fe 2+ 氧化成Fe 3+ 。
(2) 待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滴加6.0 mol ·L -1氨水,至沉淀溶解完全,溶液呈深蓝色为止,此时Fe 3+ 成为Fe(OH)3沉淀,而Cu 2+ 则成为配离子[Cu(NH 3)4]2+。
+++↓=++43233NH 3)OH (Fe O H 3NH 3Fe
424422234SO )NH ()(SO )OH (Cu O H 2NH 2CuSO 2+↓=++蓝色
O H 2SO ])NH (Cu [2NH 6SO )NH (SO )OH (Cu 24433424422+=++
(3) 用普通漏斗过滤,并用滴管将1.0 mol ·L -1氨水滴在滤纸上以洗涤沉淀,直到蓝色洗去为止,弃去滤液,此时Fe(OH)n 黄色沉淀留在滤纸上。
(4) 用滴管把1mL 加热过的2.0 mol ·L -1 HCl 滴在滤纸上,以溶解Fe(OH)3,如果一次不能完全溶解,可将滤下的滤液加热,再重新滴到滤纸上。
(5) 在滤液中滴入1滴1.0 mol ·L -1 KSCN ,观察血红色的产生。
-
--+=+)3n (n 3])SCN (Fe [nSCN Fe Fe 3+ 越多,血红色越深,因此可根据血红色的深浅比较含Fe 3+ 的多少,保留此溶液与下面作比较。
(6) 称取0.5g 提纯过的硫酸铜,重复上面的操作,比较两种溶液血红色的深浅,评定产品的纯度。
3. 硫酸铜百分含量的测定
(1) 配制CuSO 4·5H 2O 样品的待测溶液
称取产品约1.2g (精确至0.1mg ),溶于少量水后,加入浓H 3PO 4 4mL ,在50mL 容量瓶中定容。
(2) 测定待测液中Cu 2+ 浓度
用吸量管移取2.00mL 待测液,于25mL 锥形瓶中,加入0.5 mol·L -1 NaF 1mL ,振荡再加入1.0 mol·L -1 KI 1mL ,振荡,塞好瓶塞,置暗处10min 后,加水5mL ,以0.1 mol·L -1 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黄色,然后加入0.2% 淀粉溶液0.5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再加入10%KSCN 溶液1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次。
(3) 计算试样中Cu 2+ 浓度,计算产品中CuSO 4·5H 2O 的百分含量。
【思考题】
1. 溶解固体时加热和搅拌起什么作用?
2. 粗硫酸铜中杂质Fe2+为什么要氧化为Fe3+除去?
3. 除Fe3+时,为什么要调节pH≈4 ? pH值太大或太小有什么影响?。